张志明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南昌 3300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伴随着我国经济工业化、市场化以及对外开放的发展进程,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明显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还是城镇和农村内部都是如此。我国基尼系数的上升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基尼系数的增长还呈现出不断加速的趋势。数据表明,从 1991—1995年的 5年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 0.179上升到了0.212,上升幅度为 18.4%,年均增长 3.44%;从1996—2000年的 5年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 0.211上升到了 0.253,上升幅度为19.9%,年均增长 3.70%;而从 2001—2005年的5年时间中,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0.265上升到了 0.345,增幅达 30.19%,平均年增长 5.42%。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教育收益率不均衡和劳动力流动不畅两个方面。教育收益率的差距表现在不同行业之间,例如,垄断性行业高于竞争性行业,高竞争行业高于事业性单位,不同类型行业之间教育收益率的差别反映了各自内部从业人员收入的不合理。另外,教育收益率的差别还反映在竞争性行业内部。竞争性行业内部教育收益率的差别反映了教育供给与实际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从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来看,我国城镇内不同岗位间面临着较高的流动成本,给劳动力的顺利流动带来困难,从而使劳动力流动对缩小行业、职业、地区和体制间收入差距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占有情况有很大差异,导致收入差距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我国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分配的基本政策导向,但在实践中,过于强调效率,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公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高收入者处于强势地位,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则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此外,在我国不同区域之间资本市场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差距,扩大了区域间居民的收入差距。
权力市场化的现象在我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凭借权力所进行的寻租行为;二是行政垄断现象;三是权力与资本的结盟,权力市场化的这三种表现都会带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权力市场化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巨大的。据调查显示,由权力市场化带来的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居民对收入分配现状不满的最主要原因。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不平等的利益分配格局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特征比较明显,以手工、半手工等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于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城市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产业政策上,以前国家为了实现工业化,在政策上向城市倾斜,实行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土地价格剪刀差、农民工资剪刀差等,扩大了城乡基尼系数。同时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户籍制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也扩大了城乡差距。
现阶段,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但存在覆盖面小、资金渠道窄、管理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新体制需要。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和国际相比偏低,并且不能覆盖全部城镇贫困范围。由于投入不足,在管理和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致使很多的低收入者难以做到有效脱贫,或者短期脱贫后又返贫。
在经济增长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以有利于促进效率提高为前提,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国的产业结构遵循了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规律。在产业结构的这一调整过程中,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来源于两类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产生及各自内部收入分配规律的不同。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单纯由产业结构升级引起的收入差距变动呈现出倒 U型,而这个条件就是各自内部收入差距的差别应小于两类行业平均收入的差别。由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内的收入差距较小,因此,政府应特别注重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内部从业人员收入差距的调节,避免经济增长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只产生单调上升的影响。
市场化本身也会带来收入差距的加速扩大,劳动力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化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分析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尚不健全,在市场化过程中,有许多不合理因素导致了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政府政策调节的重点,应该就是纠正这些不合理因素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措施如下:
(1)推动政府职能的迅速转变,以避免各种权力寻租行为和权力资本结盟现象的出现。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改革模式也产生了一个弊端,一部分政府官员可以凭借其所掌握的行政权力从市场中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而另外一部分市场主体则可以通过行贿等手段换取政治权力,以为自身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而这正是各种权力寻租现象和权力资本结盟的主要表现。
(2)加强和改善对行政垄断行业的监管。行政垄断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攫取超额利润,是导致我国目前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行政垄断企业更多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竞争是消除垄断的最好办法,要通过各种制度设计,引入竞争机制。因此,对当前我国各行政垄断行业的监管,通过政府行为,引入竞争,打破现有的垄断状况。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讲,首先要加强对这些企业的成本监审工作,并建立合理的价格确定机制,避免其制定垄断高价以攫取超额利润。另外,还要规范垄断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行为。
(3)要实施普遍的国民教育,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适应经济增长的现实需求,大力调整我国目前的教育供给结构。在完全竞争且均衡的劳动力市场上,高素质劳动力与低素质劳动力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难以避免。而现实中我国低素质劳动力大量存在而高素质劳动力整体缺乏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且难以缩小的原因之一。而且,由于高收入者有更多的资源使其后代享受更好的教育,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教育之间的不公平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实际上还存在一种代际传递效应。实施普遍的国民教育,实际上是建立一种机会公平和起点公平的机制,可以在长期内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因此,根据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现实需求,大力调节我国的教育供给结构,使之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匹配,促进不同行业间教育收益率的均衡。这是促进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缩小的一个重要举措。
(4)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率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5)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加农民增收渠道,继续对种粮农民给予化肥、种子等直接补贴,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首位来考虑,建立确保农民收入增长的机制。同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性规定,建立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合法权益,积极规范与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彻底改变传统二元经济结构中城乡分离、工农分割的局面。
(6)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搞好二次分配
第二次分配在调节收入,实现社会公平,为劳动群众尤其是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福利保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政府要逐步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使低收入者得到必要的社会保障。要逐步完善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的同步改革,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重点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要加大财政对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对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扶持力度,惠及更多的农民群众。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制度还很不健全,很不完善,需要尽快健全完善,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7)协调区域共同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国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持。发展中西部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关系到我国的长远发展。只有中西部发展上去,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潜力挖出来,我国落后的面貌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国居民收入的差距才能缩小。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优势,向更高水平发展,并要加强与中西部合作,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
[1]杨宜勇.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十一五”时期的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5,(11).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王小鲁.中国收入分配向何处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