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坤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文法系,广东广州 510091)
冯惟敏南曲用韵考
张建坤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文法系,广东广州 510091)
对冯惟敏 231首南曲的韵字进行归纳后发现,冯氏南曲用韵并非依据《洪武正韵》,而更接近《中原音韵》。但和《中原音韵》相比,语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在《中原音韵》的寒山、先天、桓欢、廉纤四部已经合并,廉纤的-m韵尾已经消失,且-m韵尾的消失具有不平衡性等。
冯惟敏;南曲;中原音韵
关于明代南曲用韵的研究者一向很少,经检索只有李晓《南戏曲韵研究》(《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马重奇《〈南音三籁〉曲韵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明末上海松江韵母系统研究:晚明施绍莘南曲用韵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陈鸿《〈南曲谱〉研究》(《福建论坛》1998年第3期),游汝杰《明成化本南戏〈白兔记〉中的吴语成分》(《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和杜爱英《〈临川四梦〉用韵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寥寥数篇论文。其主要原因是,早在清代沈宠绥在《度曲须知》里就提出“北叶《中原》,南遵《洪武》”的说法;沈乘麐在其编制的《韵学骊珠》“凡例”中也宣称“向来曲韵,必南从《洪武》,北问《中原》,今合南北为一书”。这类说法很有影响。李新魁、麦耘先生认为:“由于《洪武正韵》……敌不过《礼部韵略》和‘平水韵’,终于没有几个学士文人去重视它,倒是被南曲家们拿去做了曲韵。[1]叶宝奎也说:“《洪武正韵》面世以后,南曲作家和艺人觉得这部韵书跟南方语音较为接近,就把它作主要的参考。”[2]上列相关论文已对“南遵《洪武》”说法提出质疑,但其取材大多仅局限于南方籍作家,对于北方籍作家的南曲作品尚未涉及。
冯惟敏(公元 1511-1580),字汝行,号海浮,山东临朐人,是当时散曲创作的大家。其一生共写小令 167题,散套 48套。其中南曲 231首。本文拟通过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版的《海浮山堂词稿》对冯惟敏南曲作品进行探讨,以考察其用韵特点以及其所反映的当时的实际语音情况。
散曲的用韵平、上、去声与入声可以合用,须一韵到底,不可换韵或转韵,而且押韵比较严格。据笔者统计,冯惟敏南曲的用韵方式共 11种。韵脚的确定依据的是清代王奕清等编的《康熙曲谱》(岳麓书社 2000年版)。现将韵例分述如下(韵脚中的平、上、去、入各声字分别以“_”、“┈”、“^^^^”、“= ”标示 ,后同)。
1.全曲平声独用,共 18首。如《二犯傍妆台·此景亭观雨共酌之二》:七月火西流,湖光山色倍清幽。共拼河朔饮,散步习池游,儿童莫笑山翁醉,麴米能消杜甫愁。碧筒综饮,清商朗讴,海天一雨彩虹收。
2.平声上声通用,共 9首。如《傍妆台·效中麓体之六》:闹吵吵,甜言美语枉徒劳。再休提空口说空话,虚套弄虚嚣。生财那得唐刘宴,作论争如晋鲁褒!休挣扎,自忖度,得开交处且开交。
3.平声去声通用,共 76首。如《桂枝香·冶源大十景之九》:玉泉香院,金仙出现,千年古刹传留,万载皇图用奠。自归来闭关,自归来闭关,空门依恋,静听清梵,醉爱逃禅。石鼎烹茶品,名山第一泉。按:此首中的“院现奠关关恋禅泉”都属于《中原音韵》中的第十部先天。
4.平声入声通用,共 4首。如:《玉抱肚·幽居之一》:山清水绿,染生绡天然画图。占汀州一段秋光,更白蘋红蓼黄芦。浴凫飞鹭蘸平湖,五色妆成锦绣铺。
5.平声上声去声通用,共 69首。如《月儿高·闺情之二》:红粉多薄命,青春半残景,人去瑶台怨,花落胭脂冷。袅娜腰围,强把绣裙整,亏鞋浅印浅印残红径。正当三月韶光,倚栏杆无限情。情,离别几曾经,再来扯住衣衫,影儿般不离形。按:此首中的“命景冷整径情经情形”都属于《中原音韵》中的第十五部庚青。
6.平声上声入声通用,共 5首。如《玉交枝·闲适之四》:嘲风咏月,满腔春无有个尽竭。尽开怀对景随心写,论甚么笔底龙蛇。花枝低亚云锦叠,海棠零落胭脂雪。唤红裙权靠这些,困腾腾先生睡也。
7.平声去声入声通用,共 27首。如《闺思·前腔》:瘦影伴嫦娥,呆答孩怎动挪?几庄儿惯把人折挫。疏剌剌帐罗,虚空空被窝,凄凉凉长夜捱不过。眼强合,难禁枕冷,又添上泪痕多。
8.平上去入声通用,共 21首。如《集贤宾·题怨之四》:思君不来何处耍,空教我数尽归鸦。何处垂杨闲系马,贪恋着路柳墙花。君情忒寡,见放着鲛绡罗帕。真共假,誓盟言须有个监察。
9.入声独用,共 1首。如《高阳台·落花有感》:半亩苍苔,一番红雨,韶光满眼抛掷。立尽东风,可能容易收拾,狼籍。留他不住春归也,问那人归在何日。望天涯暮云千里,杳无消息。
10.去声入声通用,共 1首。如《玉抱肚·幽居之四》:山村水舍,敞紫门红尘断绝。矮檐前平野相连,闲亭下鱼鸟盘踅。机心已尽利名竭,相对浮鸥没话说。
11.重韵 49首(与前述 10种情况有交叉)。所谓重韵就是上下两句使用相同的韵字。这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按曲调规律押韵而形成的重韵共 44首,包括黄莺儿 2首、懒画眉 2首、驻云飞 2首,柳摇金 4首、月儿高 8首、桂枝香 26首。其中表现最典型的是桂枝香,在第五句、第六句位置上重韵一次。其中有 25首都是这样。只有《桂枝香·冶源大十景之六》1首例外,在此曲第五句、第六句位置上,“槐”字既是出韵,也是重韵。二是作者有意为之,共 5首。兹列两首黄罗歌作以对比。《树下留客》第三句、第四句位置上用的是不同的韵字,《示侄》中同样位置上“欢”重韵一次;《树下留客》第十一句、第十三句位置上“心”重韵1次,《示侄》中同样位置上没有出现重韵。其他 3首与以上两种情况类似。
1.油求,共 10首。该部和《中原音韵》的尤侯基本一致,包括尤侯幽三韵。韵字如下:①尤韵:秋收瘦游酒袖愁柔流悠秀舟友由旧昼就手修柳揉溜皱岫湫;②侯韵:透头楼谋逗钩口投奏窦斗讴;③幽韵:幽。
2.怀来,共 17首。该部和《中原音韵》的怀来基本一致,包括咍韵、皆韵、佳韵的开口字(罢、涯除外)、夬韵(话字除外)、泰韵的开口字及陌韵的个别字。韵字如下:①咍韵:开耐来台概靆莱待腮态栽在才礙哉采灾胎载垓埃财戴海改耐猜彩爱苔该呆(《古今音对照手册》[3]以下简称《手册》作獃,见第83页);②皆韵:块阶埋界街怀堦疥坏怪乖排霾;③佳韵:歪(《手册》作竵,见第89页)捱歪摆买钗解柴债;④夬韵:迈快败;⑤泰韵:外蔼赖害带;⑥陌韵:泽白拍。
3.鱼模,共 12首。该部和《中原音韵》的鱼模完全一致,包括模、鱼、虞三韵以及屋、烛等几个入声韵的字。鱼、虞韵的喉牙音和唇舌齿音还没有分用的趋向。韵字如下:①模韵:图铺古鲈壶簿都鲁湖苦徒斛壚路无乎阻炉庐;②鱼韵:虚除暑蔬锄疏居徐车裾处去鱼如沮絮觑语书;③虞韵:濡夫芜府儒住符娱扶廚盂拘澍趣句躯;④屋韵:沐簇禄福肉;⑤烛韵:玉俗绿。
4.遥条,共 14首。该部和《中原音韵》的萧豪完全一致,包括豪、肴、宵、萧四韵及药、觉、铎等几个入声韵字。韵字如下:①豪韵:耗道跑逃好高劳恼貌桃袍帽蹈陶熬毫骚槽褒倒告抱扫老遭早躁;②肴韵:巢交乐梢交敲;③宵韵:小遥娇笑少烧宵召桥消嚣瓢绡吵飚漂庙渺桥销绕颻朝耀描兆;④萧韵:了貂啸调聊眺条寥晓尧;⑤药韵:着;⑥觉韵:学;⑦铎韵:落。
5.发花,共 14首。该部和《中原音韵》的家麻有同有异:相同之处在于都包括麻韵二等,佳韵的合口和“涯、罢”,以及曷韵、黠韵、月韵、洽韵、乏韵的个别字;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歌韵的“他”。韵字如下:①麻韵:耍鸦马花寡帕假家壩瓜價誇架霞茶沙芽华槎下麻罢亚葩骂驾嗏拿诈差喳怕峡揸;②佳韵:涯画挂娃卦罢;③歌韵:他大;④曷韵:撒咱;⑤黠韵:杀叭察;⑥月韵:襪髪;⑦洽韵:洽插峡;⑧乏韵:法。
6.齐微、支思、齐微、支思,共出现 39首。其中有 19首是齐微、支思混用,故把齐微、支思合为一部。主要包括支、脂、之、微、灰、齐、祭、泰韵的合口(“外 ”除外)以及昔、锡、职、质、迄、缉等几个入声韵的字。在冯氏用韵中还出现了几例齐微、鱼模通押的韵例,摘录如下:《桂枝香·雪晴》:玉趣题题句如壶;《劝色目人变俗·前腔》:识席觑皮吃气池誓脂;《咏所见·集贤宾》:书语髻姨夷持你疑里池会致美躯;《锁南枝·盹妓之一》:席皮的拾语席蹊李识你。上例中加下划线的都是齐微韵字。这几首曲中“趣句如觑书语躯”等鱼虞韵字出现在齐微韵,当是冯惟敏模仿南方人押韵习惯造成的。冯氏北人作南曲,不可能不受到南曲传统用韵的影响。笔者对冯惟敏北曲的研究发现,冯氏北曲 731首作品中没有发现齐微和鱼虞通押的现象。[4]这可以看做一个反证。韵字如下:①支韵:支枝吹移肢寄纸随亏知嘴池璃奇漓避宜翅羸差皮;②脂韵:至肌翠地自姨祟锥美水蕊伊二泪姿寐私器谁死坠媚眉祗致脂夷;③之韵:时纪止丝志之子事兹思诗词期你姬里记起里棋意矣辞治持疑李;④微韵:衣气機威霏稀矶微胃肥妃味帏依辉菲非归饥徽菲;⑤灰韵:罪内杯培对辈回碎悔配;⑥齐韵:体齐题济泥黎医计溪萋繫迷礼桂睇梯系低契西提细蹊髻;⑦祭韵:際世誓际势;⑧泰韵:会;⑨昔韵:席昔掷籍; 01○锡韵:的狄; 11○职韵:力食直饰息识; 21○质韵:质蜜漆膝实日; 31○迄韵:吃; 41○缉韵:拾。
7.梭波,共 18首。该部和《中原音韵》的歌戈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模韵的“错”字。其中“乐落学着”还同时出现在遥条韵,这应是文白异读现象。韵字如下:①歌韵:着呵多歌魔个哥舵荷朵哦挪可我何娥么蛾他疴跎罗拖陀囉;②戈韵:糯和梭磨破窝过卧蓑波坐躲堕座魔螺戈薄挫锁果剁祸朵搓货;③药韵:缚;④铎韵:乐落寞阁;⑤觉韵:学;⑥末韵:抹活;⑦合韵:合;⑧模韵:错。
8.乜斜,共 14首。该部和《中原音韵》的车遮部完全一致,包括麻韵三等字和月屑薛葉帖业等入声字。咍韵的“呆”也押入该部但仅有《柳摇金·风情之一》一例:“风花雪月,破工夫耍笑些,不受用是痴呆。叹光阴千里马,想人生一梦蝶。好天良夜,休负了好天良夜。急回头斗转参斜,酒杯儿到手都休撤。醉了的时节,只落的耳轮儿常热。”当是用韵宽所致。韵字如下:①麻韵:些斜舍夜惹蛇赊遮趄;②月韵:月竭;③屑韵:铁截洁缺节;④薛韵:列悦别绝踅说拽热烈杰折拙劣雪;⑤葉韵:葉;⑥帖韵:叠蝶;⑦业韵:怯业;⑧咍韵:呆(《手册》作獃)。
9.江阳,共 19首。该部和《中原音韵》的江阳完全一致,包括江、阳、唐三韵。韵字如下:①阳韵:香放畅上张梁房向望凉涨觞唱忘状疮痒掌亡漾杨乡徉况晌样狂量庄裳帐攘墙肠央芳怅障强帐相阳谎防枪场长;②唐韵:光荡堂滉芒当浪行荡茫航囊昂塘簧傍噹棠藏郎;③江韵:降双窗讲。
10.庚清,共 15首。该部和《中原音韵》的庚青基本一致,包括庚、清、青、蒸、登六韵。韵字如下:①庚韵:病行鸣迎景静映英省卿庆幸影荣命生明耿冷永;②清韵:城轻清声情成晴性程倾轻名静整净正诚;③青韵:亭径听庭屏亭茎庭星定经形零倖;④蒸韵:兴冰应蒸称凭;⑤登韵:灯疼。
11.中东,共 17首。该部和《中原音韵》的东锺完全一致,而冬韵字没有出现。其中的“冷”等字也出现在庚清部,这应该是临时通押现象。韵字如下:①东韵:功送风梦动控空穷翁中濛红洞宫通匆慵痛胧鸿弄凤东丛碰閧同;②钟韵:勇拥踪冗容钟奉从重拥胸涌蓉筇溶龙封峰逢种共穠捧鬆;③庚韵:冷。
12.真魂,共 10首。其中和侵韵相押有 4首,共 7次 ,(按:真魂独用 86次,侵寻独用 41次),两部分用的趋势还是明显的。这表明真魂、侵寻还不能合并。该部和《中原音韵》的真文基本一致。韵字如下:①真韵:人神尽新信阵辛亲震尘身真珍认仞;②谆韵:春润俊巡殒;③文韵:云醖巡醺运分文裙问君;④欣韵:欣近;⑤魂韵:门坤存奔滚樽顿论;⑥痕韵:恨。
13.侵寻,共 2首。该部和《中原音韵》的侵寻完全一致。韵字如下:琴心金林阴荫深森禁音饮斟甚寻吟临沉窨浸襟锦饮寝沁襟斟凛枕(侵韵)。
14.寒先,共 35首。该部包括《中原音韵》的寒山、桓欢、先天、廉纤 4部和监咸的个别字。其中先天自押有 9首,而寒山、桓欢没有自押的韵例,可以说明《中原音韵》的寒山、桓欢、先天三部已经完全相混,故将此合为一部称之寒先。《中原音韵》的廉纤和寒先相押有 9首且廉纤没有自押的韵例,因此把廉纤也并入寒先。这说明廉纤部和部分监咸字的-m尾已经消失。寒先部包括山摄七韵以及咸摄的严韵、盐韵以及凡韵、咸韵的个别字。韵字如下:①寒韵:安难干看旱乾殚滩岸竿叹阑栏竿寒弹单跚兰残按;②桓韵:欢绊半断盘换乱漫团伴灌馆幔暖攒满;③删韵:颜关雁辨;④山韵:盼间山艰限眼幻瓣;⑤先韵:牵钿莲犬边絃见前眠宴现天烟遍燕跹怜千寰悬田年奠笺显妍贤;⑥仙韵:仙转蝉面然展善涓传缘圆联篇卷变缠全浅便软辩旃川连恋禅泉船堰倦穿捲线衍圆;⑦元韵:健远怨言扇元饭园劝鸳愿晚;⑧严韵:俺严;⑨添韵:垫俭添点嫌玷; ○10盐韵:堑廉贬敛尖验豔潜占闪盐; ○11凡韵:犯; ○12咸韵:陷。监咸的其他韵字都没出现。
综上所考,冯惟敏的南曲用韵可以归纳为 14部(其中《中原音韵》的监咸没有出现),且显然没有依据《洪武正韵》。这是因为:其一,《洪武正韵》入声是独立的,但冯氏南曲入声韵独用的只有一首,其余 55首都是和其他三声共用。其二,《洪武正韵》中的二支三齐、四鱼五模、九寒十删十一先、十二萧十三爻都是互相独立的,但冯氏都是合用的。
相对而言,冯氏的南曲用韵更接近《中原音韵》。杨耐思指出:“当时已经形成一种在北方广大地区通行的、应用各种交际场合的共同语音。这种共同语音就是周氏所说的‘中原之音’。”[5]《中原音韵》所反映的正是这种音系。冯作为一个北方人,其南曲作品中虽有模仿南人作曲的痕迹,但总体上所反映的语音应和《中原音韵》音系一脉相承,但与《中原音韵》相比又有很大的不同,如支思、齐微合用,寒山、桓欢、先天、廉纤合用等。与
《中原音韵》相比,冯氏的南曲的韵母系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寒山、桓欢、先天、廉纤四部的主要元音已经相同了,廉纤的-m韵尾已经消失。其二,-m韵尾的消失具有不平衡性:虽然廉纤的-m韵尾已经消失,但侵寻的-m韵尾还保留着。李渔《笠翁词韵》“词曲部上·音律第三·廉监宜避”条中的一段话可作为这条结论的参证:“侵寻、监咸、廉纤三韵同时属闭口之音,而侵寻一音,较之监咸、廉纤二韵稍微有不同。”他的结论是要尽量避免使用监咸、廉纤两部韵字作韵脚。麦耘先生对此评论道:“如果李氏的闭口韵没有当时实际语音为据,那他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作这样细微的分辨。大约当时‘侵寻’韵有一个较清晰的-m尾,而另两韵(坤按:指监咸、廉纤)的韵尾则正在向-n过渡(比方说是念作唇、舌双发音部位的鼻音),其读法较为含混。”[6]可见,直到明末清初,-m韵尾消失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
[1]李新魁,麦耘.韵学古籍述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352.
[2]叶宝奎.明清官话音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4.
[3]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张建坤.冯惟敏北曲用韵考[J].现代语文,2009(8):141-144.
[5]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69.
[6]麦耘.论近代汉语-m韵尾消变的时限[M]//音韵与方言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219-220.
Feng Weimin’s Rhymes in Southern Drama
ZHANG Jian-kun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Law,Guangdong Polytech Institute,Guangzhou510091,China)
The author,through the induction of Feng Weimin’s 231 pieces of the so-called Southern Qu(曲),has concluded that Feng’s rhymes in the drama are not based on“Standard Rhymes of Hongwu”(《洪武正韵》),but rather closer to the“Zhongyuan Rhymes”(《中原音韵》).In light of the latter literature,the phonetics has seen a number of changes,particularly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ategories of Hanshan(寒山),Xiantian(先天),Huanhuan(欢桓),Lianxian(廉纤).In fact,the final consonant of“m”in Lianxian(廉纤)has disappeared etc.
Feng Weimin;the Southern Drama;Zhongyuan rhyms
I222.9
A
1672-3910(2010)05-0056-04
2010-06-04
张建坤(1974-),男,山东冠县人,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