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导致全球经济深度衰退,中国经济亦遭受严重冲击,目前虽企稳向好,但仍面临气候变化、贸易保护、“三农”问题等系列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迫在眉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目前,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显,农业生产中有机肥的施用可以减轻农村面源污染,那么,农户施用有机肥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郑鑫等使用丹江口库区6县(市)223户农民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表明,饲养猪或牛的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农户农业收入比越高则有机肥施用行为发生概率越低。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农户家庭自给自足的有机肥供给和需求模式被打破,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减少是有机肥供需模式向市场化过渡时期的阶段性结果。
同时,各地结合实际对环境问题辨证施治尤为必要。贺文华利用东部11省(市)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FDI、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对不同省市环境污染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北京和上海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环境改善;FDI对工业废水排放量有显著负影响,对其他指标的影响不显著。东部FDI不存在污染避难所现象。
农村精干劳动力转移之后,留守劳动力的智力开发对于农村经济如何早日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显得更加重要。黄建强等对湖南会同县的农村留守劳动力情况调查表明,仅仅强调职业教育和培训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对农村人力资源的需求,而以产业化途径和“干中学”的方式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却有许多优势,能够破解当前以低学历和大龄人员为主体的农村留守劳动力学习困难和学习不积极的难题,加快留守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考察农民的现代化是多重的,而从农村生活形态视角审视不乏新意。朱梅等在对农村生活形态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循着农村生活形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轨迹,提出农村生活形态演变“三段论”:传统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的农村生活形态、现代社会的农村生活形态,并分析了其具体特征。只有城乡统筹发展,才能有效促进农村生活形态从同质性向和谐的异质性转变。
本刊致力于成为“三农”工作思想库,重点报道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及社会发展的省部级以上基金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三农”热点笔谈、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外国农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