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 敏,谢明秀,李耀平,
(1.昆明理工大学信自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2;2.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
哲学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苟 敏1,谢明秀2,李耀平1,
(1.昆明理工大学信自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2;2.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
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引发着我们去追索人是什么?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什么?人的价值、目的和意义,应给予什么样的终极关怀?文章试图从哲学层面做出阐释,为以人为本的社会构建,提供理性解构的依据。
思想;精神;超验;以人为本
人是什么?人应该是什么?人怎样活着?活着有什么目的和意义?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古往今来,一直是哲学追问的一大主题,演绎出了人本哲学众多的哲学流派,呈现繁花似锦、群星璀璨的绚丽图景。在以人为本、人是目的的现代理念昭示下,充分认识人之为人之本的底蕴和丰富内涵,理解人的本质属性,阐释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提升人的人格品位和思想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与其他物种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什么?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悉心追寻、苦苦求索的难解之谜。苏格拉底说:“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有智慧的动物”;费尔巴哈认为:“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类的存在物”;我国古人提出:“人者,天地之心也”。有的哲人把人当作是动物性与社会性的复合体;亚当·斯密从人是“经济人”的假设,推演出自由竞争的古典经济学的伟大思想。至今对人的定义有一百多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人的探讨,历来是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一切圣贤哲人关注和研究的主题,留下了依稀可见的足迹,弥其珍贵,启思益智。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先哲们,就从本体论去探究世界的本原。无论是归结为某些具体的物质,或是根源于某些精神、理念、意志、数的始基,其目的仍然是试图说明人是什么,在主客体的对象化活动中,力求去把握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从赫拉克利特率先提出的“寻找自我”的人本思想萌芽,到苏格拉底喊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千古不朽箴言,标志着古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向人本哲学的转型。人是什么,人如何“回归自己的心灵”,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有幸福,才会有意义,这成了苏格拉底全部哲学的中心指向。从人的灵魂去探寻美好生活的源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被后人誉为“探索幸福的人”的开山鼻祖。从此,以人为主题成为了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认识你自己”唤起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笛卡尔心的发现把理性确定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奠定了他全部哲学的基石;休谟把一切学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聚焦于人性;康德把“自我意识”置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费希特认为人的“自我”是他全部知识学的中心,哲学就是人学;黑格尔将“绝对理念”“宇宙精神”外化为客观世界的本原,由此开始了他去探索人的精神历程、对人的精神反思和认识的精神哲学之路。正是沿着古希腊人开辟的理性主义先河,西方人用理性的触角去追问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寻找生命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形成了理性主义的哲学传统。
中国哲学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人生哲学的道路,中国人生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人怎样活着,怎样处事做人,在经验世界里如何修身养性,独善其身,实现道德完美的人生目标。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人也,人者仁也”,人学也即仁学,二者互通互补,交合统一。人的本质特征是人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爱他人、爱集体、爱民族、爱国家,在自律与他律、爱与被爱中成为一个真正活着的人,儒学的实质是为己之学,修炼、完善、发展我们自己的人格。“吾日三省吾身”,反躬自问,自我省察。孟子讲人生而有之四种道德品质,由“四端”品质发出“四心”。仁,恻隐之心;义,善恶之心;礼,恭敬之心;智,是非之心。如果缺失了“四心”,就要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寻找。孟子所说的“求放心”,就是要把失掉的本心找回来,守护好“四心”,是人的最高职责和神圣使命。荀子认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之所以高于宇宙中的水火草木,禽兽异类,就因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人之高贵就在于有头脑,会思考,有情有义。诚然,对人的本质的思考始终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题,但其经世致用的哲学品格,使它未能进入纯粹思辨形而上的理性层面,其人生哲学对人的关注和探讨,实质不过是泛化于经验层面的道德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
人是什么不能仅仅从生理意义上去理解,而要从思想、精神上去把握内在规定性。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天子之骄,大地之子,就在于人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具有自我意识、自我命名的自觉能力。因此,可以说人是思想、精神、理性的存在物,是思想使人变得伟大,精神使人变得崇高,理性使人变得尊贵。正如帕斯卡所说的,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极其渺小的,人只不过是一根脆弱的苇草,一滴水,一口气就足以致人于死命。但人却比置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可以把整个宇宙囊括进自己的视野,具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伟大创造力,能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驾驭自然按照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方向演进。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人之所以为人,就因为我们有思想会理智思考,有精神会快乐生活,有灵魂使生命生生不息,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根本分界,离开了思想、精神、灵魂,人就不成其为人,也就丧失了人的本性。
人的存在离不开物质和精神两大条件。人作为生命之躯,要维持生命的延续,就必须有物质、能量的支撑,通过物质资料生产的最基本活动,来满足人吃穿住行用的物质需要。食色性也,乃是人的本能。但不能仅仅从生物学意义把人当作具有自然属性的物质实体,否则人的存在不过是一堆俗物肉体,与动物为伍,毫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帕斯卡说,是思想而不是肉体形成人的伟大。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以思想、精神为本质特征的,是思想、精神使人变得崇高、伟大、神圣。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守望人的精神家园,护卫人的思想尊严,浇灌人的心灵园地,这是哲学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思想是人的本质和基本存在方式,哲学就是关于思想的学问,是思想的灯塔,智慧的圣火,生活的艺术。所以说,人的本质就是哲学,哲学是在我们生命深处拨动着心灵之弦的演奏家,它赋予了人思想、精神的存在,哲学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人是哲学的永恒主题,人在哲学中运思、突围、拓展、升华、超越、陶冶。正如冯友兰所说,人是哲学的,哲学的功用就在于使人成其为人,哲学就是人学或仁学,哲学是人的本质。不懂得哲学,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你就不会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人。
哲学的本性是爱智慧、反思、超验。
1.爱智慧是为了学问而学问
爱智慧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为了求知去探索,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朦胧、迷惘、愚昧、野蛮,走向清晰、自觉、聪慧、贤明。哲学本来是使人聪明的一门学问,或者说是寻求智慧的一门学问。爱智慧能使人寻根究底,追根溯源,发问探秘,开启心智,从现象看到本质,从个别得到一般,从有限走向无限,随时保持一种鲜活的心态,昂扬的斗志,去启迪人的智慧,振奋人的精神,向着无穷无尽的未知世界探索追踪。以苏格拉底的“无知的精神”去探求真理。在未知远远大于有知的世界面前,人的智慧是微不足道的,永远到达不了智慧的彼岸。人只有承认自己是无知的,才会发掘出智慧的力量去追求智慧,从无知变为有知。爱智慧,追求智慧,是人的本性,也是哲学的本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无知”是一种人生境界,坦蕩、豪放、博大的境界。“无知精神”就是永不停息、永远进击、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哲学的起源正是源于人们对种种事物的惊讶、诧异、疑虑、困惑、好奇,为了摆脱自己的无知,于是激起了探幽入微的勇气,解自然之谜,寻万物之理,探历史之源,追求智慧是为了求知,扩展知识的容量。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星辰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出说明……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是为了脱出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这样,显然,我们不为任何其他利益而寻找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们认取哲学为惟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惟一学术”。他认为哲学产生和发展有三个条件:首先是社会提供了“闲暇”时间;其次是有了学术“自由”;第三是对自然的“惊异”。哲学起始于惊异、好奇、无功利的追求,为了思想而思想,为了学问而学问,为了求知而爱智,为了哲学自身的存在而存在,不掺杂任何的功利目的,心不为物役,不为物动,使自心不粘滞于外物,心明如镜,空灵静谧,这是很可宝贵的哲学品质和人类精神。面对今天物欲横流、金钱万能、功利主义盛行、急功近利、浮光掠影、心浮气躁、喧嚣纷杂、越来越注重工具理性和现实利益的情势下,高扬哲学无功利的爱智精神,提升人更高层面的精神境界追求,寻找一个比生命本身更高的存在意义,重构我们心灵可以自由安详栖息、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是有何等崇高的价值和深远意义。当然,“哲学烤不出面包”,是最没有实用价值的一门学科,但不实用正是其价值所在,是哲学的大用,无用之大用。哲学开出的智慧之花,结出的思想之果,培育的精神之树,是无私、无价、无限的人类财富,是不可从实用或当下的利益视角去审视的。哲学越是实用,哲学的含量就越少,就越不是哲学。
2.反思是思想的自觉
哲学追求智慧的方式是反思,反思是一种思想的自觉,精神的自觉,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反思就是把思想当作对象去思考,在思想中思想,在反思中丰富、发展、扬弃、突破、创新、超越思想的思想。思想的反思就是对思想的思想,推敲、反诘、责难、辩驳、审视,不断开启着思想的航线。人是理性的动物,认识和知识是思考的结晶,但就整个人类认识真理的长河而言,任何知识都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可错的,是对事物发展某一层面近似、相对的反映,只具有逼真度的意义,需要在证实与证伪、猜测与反驳、继承与创新中求得发展。思想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就要用反思和批判的工具来重新审视世界,由怀疑而产生问题,由问题而去进行探索,由探索而发现真理,这乃是理论创新的真谛,思想发展的轨迹。怀疑批判、反思创新是哲学的基本品格,充满勃勃生机、一往无前的生命气息。马克思一生的座佑铭就是“怀疑一切”,掀动了他砸碎一个旧世界、重建一个新世界的伟大理想和抱负;笛卡尔“不怀疑不能见真理”的立言,激励着他在科学的大道上阔步开拓,屡建奇功;巴甫洛夫“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名言,摧动着他独辟蹊径,找到了打开大脑机能奥秘的钥匙,使生理学绝处逢生。反思是思想对思想的思考,就要保持和维护思想的自由、自主和尊严,因为只有哲学是唯一自由的学问,是为了自己的存在而存在,思想是自由园地里盛开的花朵,就需要独立思考,奇思异想,出神入化,海阔天空,“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由精神。做思想的主人,不盲从,不附和,不迷信,不虚妄,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凡事自己拿主意,自己作思考,自己做选择,潜心独处,处世不惊,慎独慎思,和而不同。尊重每个人自由阐发自己观点的权利,维护思想的尊严和不可剥夺性。在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里,激活人们多层面、多方位、多视觉、宽领域去多元思考,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鼓动下,大胆进行思想的自由创造。张扬个性,舒展人性,尊重独立,崇尚自由,激发人的内在创造动机,增强人的主体意识,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人的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人的潜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提供最广阔的思想文化空间。
3.超验是理性思维的最高形式
哲学反思的理性思维活动,在古希腊人那里,变成了形而上学的超验逻辑思维活动。超验就是超越经验,寻求经验背后看不见的本质。对经验世界形而上学地思,就能得到一般的、普遍的、本质的超验知识。在经验世界,人不过只是感性地活着;而在超验的世界,人才能真正理性地活着,用逻辑真的理念和知识,来把握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超验比经验更重要,更深刻,更永恒。哲学只有超验,才能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被称之为是一个世界人,是第一位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是他开创了哲学形而上学的道路,给定了欧洲人的存在方式,即形而上学的生存方式。形而上学地在,形而上学地思,形而上学地言。哲学之所以是哲学,就在于它是形而上学。在 logos的哲学世界里,哲学讲真理,真理讲证明,证明讲命题,命题讲逻辑,逻辑讲规则,规则讲秩序。思维依循这样一条严格的逻辑通道,进行由表及里的概念、抽象、判断、推理、证明,进而发现真理,扩展知识。形而上学给了西方人特有的生存方式,在形而上学中运思、言说、思辨,构建起人类理性的规则和精神的秩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部欧洲的哲学史就是形而上学的历史,笛卡尔称形而上学为哲学原理,叔本华把人称为形而上学的动物。尽管形而上学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悲剧的不归之路,在这条路上到处充塞着精神的痛苦,精神的不安,精神的磨难,精神的呼唤,精神的下沉,精神的裂变,精神的跳跃,但正是这种艰辛的跋涉,坚韧的奋进,推动着人类思想的进化,精神的跃进,灵魂的飞升。
一切为了人,一切以人为中心,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康德有句名言:“每一个有理性的东西都须服从这样的规律,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哲学以人为主题,其最大功用就是使人成其为人,成为具有崇高远大境界、丰富精神世界、个性充分发展、完全自主的人、自觉的人和自由的人。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提升人、完善人,追问人的本质,探索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这就是哲学给予生命的终极关怀。
人栖身于世界,是靠思想去理解人,洞悉人生,观察世界。思想栖居于哲学住所,哲学是思想的源头活水。思想要去扑捉事物的本质,就要运用抽象、概括、形而上学的理性思维能力,从多变的、不确定的、扑朔迷离的经验世界,找到不变的、稳定的、看不见、摸不着、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获得超验的理性、理念、规律的认识。逻辑真的超验世界,是一个比事实真的经验世界更真实的存在,只能用思维的头脑去把握。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成了人思想的终极维度,容纳着万物的内容、精华和真相。这种维度不仅规定了人的本质和存在方式,使人因有了思想、会思想而伟大、崇高、雍贵,也是人对永恒真的理念世界追求,对人生意义和人生完善的追求。这种追求只能在理性中展示她的真、善、美的价值,超越了具体时空而进入纯真的理性境界。理性使人找到安顿生命的地方,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找到认识世界的图景。有了这条可以依循的形而上学的思想道路,人的思想就会走向深刻和丰富,磨砺思维的利剑,发掘生命的潜能,调动主观能动性,不断实现对自然、对自我的超越。行走在这条路上,人才会不盲从,不轻狂,不浮躁,不虚妄,不短视,明达事理,通达境界,让理性之光照亮我们的人生征途。
哲学是引领人们追求幸福、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导。追求幸福、向往幸福、感受幸福,人人生而俱有,但怎样才能寻求幸福、沐浴幸福时光、感受生命的价值和崇高,寻找一个比生命本身更高的永恒意义呢?幸福是外在的给予还是内在的感受呢?有人认为沉湎于物质丰裕、锦衣玉食、高官厚禄、灯红酒绿、美女如云、感官刺激、功利满足,就是幸福。但当你得到时又会稍纵即逝,空虚、寂寞、孤独又会陡然而生。正如叔本华说的那样:“拘泥于功利,人生注定要与痛苦和无聊结伴,功利不满足时就会痛苦,得到满足时又会无聊,并很快陷入新的痛苦中去。无功利的追求,使人从事的事业才会有更持久的动力”。功利不是我们人生的最高目标,人不能仅靠外在的物质、名利、功利来生活,幸福更重要的是依赖于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富。幸福不取决于外在的条件,而是决定于内心的体验,真正的幸福只有在精神世界中才能找到,只存在于我们灵魂的深处。当我们面对尘世间五光十色的诱惑,金钱物质的吞蚀,名利权势的苦恼,心为物所役所累的痛苦,过客行色匆匆的劳累,事业的挫折沉浮,竞争的冲突压力,工作的烦恼失意,情感的伤痕负重,在弥散的物质世界面前迷失自我,精神恍惚,彷徨惆怅,身陷迷茫困苦的时候,哲学引导我们这样去看世界,放下尘心,超凡脱俗,以超然达观的心态,冷静地、恬淡地、沉思地、纯真地、清心地、淡泊地、从容地看人生,看世界,看世间林林总总,心安气定,心无旁骛,心明如镜,“吾门如市,吾心如水”,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而不是从此时此刻此地去看,平庸粗俗经验地看,而是摆脱喧嚣浮华的世界,既置身于时代潮流,又与社会潮流保持一段距离来审视它,没有距离就无法审视。用坦荡豪放、博大高远、清澈澄明的心境审视生活,笑傲人生,追问这个可见世界背后不可见的人生终极意义和本质。这就是哲学的自我追问,即人的自我追问,因为“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苏格拉底)。一旦我们冷静地思索人生,超越了这个可见的经验世界,心灵就进入了一个到处荡漾着美、真情、睿智、风和日丽、春光无限、阳光明媚的地方,这是我们的灵魂可以自由、安详、闲适、栖息、游弋的地方。在这块圣洁的精神家园,哲学给焦虑、疲惫、漂泊、茫然、惶恐的灵魂,找到了一块精神安顿的处所。漫步于清风云淡、神情清爽的生命长廊,倍觉心灵在放飞,思想在升腾。有了思想的自觉或精神的自觉,我们就能通达人生的真谛,拔除产生人生种种痛苦的根源,找回迷失的自我,失落的自我,本真的自我,回归精神的田园圣地,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是思想的高地,精神的殿堂,智慧的花园,她拒绝一切心灵的麻木,精神的荒芜,生活的平庸,坚守着心灵的一方净土,向社会宣示金钱以外的另一种价值,真善美的价值。由于超越了功利主义羁绊,所以有了一种不同反响的“纯真”,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不为心性所累,不为情欲所迷,这就是她内在的精神秩序,生命的美丽即在于此。
人是起点、根据、尺度、目的和归宿。以人为本就是哲学之本,人是哲学终极关怀最高的本体和最高的价值。她所关注的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一切人,指向社会生活当中每一个有着自然生命、从事物质和精神活动的个人。在哲学的视野里,每一个人都是独特而不可重复的主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一切依靠人,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当人看,珍爱生命,观照人生,启迪智慧,激活思想,张扬精神,提升境界。每个人的生命和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神圣的尊严,人是目的,就不能仅仅把人看作是工具,更重要的是必须把人本身看作是目的。在这个世界上,人本身具有最高的价值,人是最高价值的主体,人的尊严高于一切。强调的是尊重人、服务人、解放人、创造人、为了人的价值取向,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给予人思想、精神、情感、意志更丰富、更饱满、更生动、更活泼、更真实、更自由、更全面、更充分、更和谐的发展,把人变成完全自主的人,完全自觉的人,完全自由的人。
[1]陈春文.栖居在思想的密林中[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2]胡军.哲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周国平.周国平人文演讲录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王云江]
Philosophy which is the human’s basic existence way
GOU Min1,XIEMing-xiu2,L I Yao-ping1
(1.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Kunm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224,China;2.College ofArchitecture,Hebei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 056038,China)
The humanis m modern idea initiates us to look after these questions:what is human?What is the human’s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What is the human’s basic existenceway?Human’s value,goal andmeaning,should give human what kind of ultimate concern?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make the explanation from the philosophical aspec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of the rational explanation for humanist society constructs.
thought;spirit;metaphysics;humanism
B821
A
1673-9477(2010)02-0103-03
2010-03-15
苟敏 (1964-),女,四川成都人,讲师,研究方向:应急通信在重大地质灾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