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自觉“双翼”失衡的网络文学救赎

2010-04-07 06:40:26唐祖敏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双翼文学批评网络文学

唐祖敏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娄底417001)

自由与自觉“双翼”失衡的网络文学救赎

唐祖敏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娄底417001)

自由与自觉是文学创作的“双翼”。网络文学“双翼”失衡表现为自由失度与自觉缺乏,具体表现在创作自由失度、网络接受失度、创作主体文学自觉意识缺乏、功利化游戏化倾向明显、作品缺少生活体验和人文关怀、缺乏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等方面。加强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比较研究、建立网络文学批评标准、强化网络文学主体性是实现网络文学自由与自觉“双翼”失衡文学救赎的重要途径。

网络文学,“双翼”失衡,文学主体性

自由与自觉是文学创作的“双翼”。汉语网络文学是在文学摆脱政治上的束缚并同时逐渐失去其轰动效应之时与网络邂逅并联姻而诞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是网络技术催生的“雏鹰”、“新生儿”。然而,自由失度和自觉缺乏的“双翼”失衡使得网络文学这只“雏鹰”在迅猛疾飞中表现出明显的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亟需调适。

一 网络文学现状:自由与自觉“双翼”失衡

(一)网络文学自由失度

文学需要自由,自由是文学的精神内核。因为有了自由,网络文学才得以迅猛发展。同时,网络文学的繁荣也让我们明显感觉到,其自由已超出了文学自由的范围,主要表现有二:

1.创作自由失度

网络文学是文艺女神缪斯和数字“比特”联姻产生的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学的自由、民主的艺术形式,是“自由奔跑的赤脚孩子”。网络开放、高速、互动、多维、超越时空的特点,为文学创作者和接受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时间与自由空间,赋予他们抒写自我、张扬个性的高度自由。《悟空传》的作者今何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曾说:“网络文学是更自由的,更不受拘束的,……传统文学一定要像个样子,……而网络文学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对于网络文学的这种“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自由状态,有研究者认为,它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自由书写”,它“在内容上用‘众声喧哗’打破了‘主旋律协奏’模式,文学的‘载道’功能和‘代言’中心语体趋于消解,个体的表达欲望和宣泄动机得到强化。……任何个体都可以在没有‘主流’压力、没有‘中心’掣肘的网络视窗上,实现最真实的自我袒露、最率性的心灵表达和最诚恳的交互沟通。文学创作由‘自律’转向‘他律’,最后变成‘无律’;文学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感’的极为自由的境地。”[1]“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主体‘我’主宰一切,摆脱了其他传播媒体制约的束缚,剔除了较多的功利色彩,使主体的创作心态显得更加自由、开放,无拘无束,绝对自我。”[2]此论精辟中肯,道出了网络文学“自由书写”的后现代特点。所谓“无律”、“极为自由”、“绝对自我”,其实正是导致网络文学创作自由失度的原因和表现之所在。网络文学的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网络的虚拟自由,网络“虚拟的自由性在于它不仅超越现实,虚拟了现实的各种可能性”,而且,“在虚拟空间中形成了对于现实性来说是不可能的可能性,甚至形成荒诞的悖论或梦境的虚拟,把痴人说梦中的虚幻变为真实。”[3]正是这种“虚拟的自由性”使网络写手在快捷的互动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一种“极为自由”的创作心境,在虚拟化的赛伯空间里达到超越时空的“无我”境界,使得文学创作由“自律”转向“他律”,最后变成“无律”。这种“无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无度”、“失度”。这种“无律”“失度”所带来的是创作者“孤独的狂欢”,是接受者聊以解馋的“精神快餐”。

2.网络接受失度

网络文学是因网络的出现才诞生的,有了网络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才有了网络文学作品的发表园地,网络文学也才成其为网络文学。因此,网络接受对于网络文学的创作与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网络文学的兴起与繁荣,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网络无视“文学标准”,随意接纳各种文学作品。在网络文学作品审查制度基本不存在的情况下,网络作为一种崭新超自由的传播媒介,几乎不加选择地接纳了网络写手们绝大部分的所谓“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几乎毋需“验名证身”就直接可以在网络空间里找到自己的“栖身”地。其中有些作品根本谈不上是文学作品,充其量只能算是准文学作品。在浏览各大文学网站时,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些缺乏创作技巧、艺术不成熟的“贫血”“缺氧”作品以及内容不典雅、不健康的垃圾作品对读者阅读视线的肆意挑战。这种挑战让众多原本就不懂文学的读者对于“什么是文学”的问题就更加迷惑了,而网络中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杂糅无疑混淆了广大读者的审美视线,充斥于网络中的那些垃圾作品也无疑会降低甚至劣化读者的审美趣味。这是网络文学在迅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不能不令人担忧的后果。

(二)网络文学自觉缺乏

文学自觉,是指文学主体所从事的的文学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能动的,所谓“劳动过程结束时所获得的成果在劳动开始时就已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已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了”[4]。这种目的、计划应该着眼于“文学”而不是别的。不论文学创作或文学批评,都应该把文学审美意义视为文学活动的终极追求。网络文学在这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1.创作主体缺乏文学自觉意识,功利化、游戏化倾向明显

目前网络文学作品的题材主要集中在爱情、都市、奇幻、武侠等几个方面,创作者多为“70后”、“80后”年轻人。社会转型期的时代风尚加剧了创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他们名利心太强,文学心太轻。他们热衷于网络技术的自我卖弄,而无意于文学创作的艺术追求。宁财神就曾坦言:“以前我们哥儿几个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就是说咱们为了什么而写,最后得出结论: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而写、为写而写、为了练打字而写、为了骗取美媚的欢心而写。当然,最可心儿的目的,是为了那些个在网上度过的美丽而绵长的夜晚而写,只是该换个名字,叫记录”[5]。石康也曾坦言自己的写作只是一种谋生手段:“写作在本质上是提供一些应用服务,就像我写《奋斗》一样,去写别人需要的,从别人那里换得报酬”。他认为,目前没有制度保障作家的话语分量和地位,作家就应该自己去争取经济上的保障[6]。从某种意义上讲,石康先生的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也代表着大多数网络写手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但在客观上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网络文学创作主体文学自觉意识的淡薄,他们往往带着功利化、游戏化的心态去从事文学创作,从而导致作品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的缺乏。

2.作品缺少生活体验和人文关怀,缺乏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

在网络文学创作中,创作者只要以网络虚名代替现实真名,便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不加任何掩饰的肆意挥洒自己最本色的“真我”情感。然而,这份情感的宣泄如果不以“文学性”作为航标,这种自由失度乃至失控的个体情感宣泄导致的最终结果,往往就是创作主体随心所欲的杜撰,是无病呻吟的自我怜悯,是辞不达意不知所云的自话自说。正如韩浩月先生所说:“‘80后’是书商运作出来的的概念。他们没有从传统文学中吸纳精华的耐心,写作天马行空,与时代脉博同步却过于注重自我,缺乏深度思考,被商业牵着鼻子走……批评父辈作家的‘80后’能超越他们吗?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7]韩先生的批评与担忧不无道理。由于这些作品缺少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对人类文化精神的终极关怀,因此,你可以从中感受到创作者强烈的情绪躁动,却难以从中获得深刻的人生启示。这种纯粹自我宣泄只管自适与快意的作品谈何思想深度和艺术美感?

二 实现网络文学自由与自觉“双翼”平衡的途经

(一)加强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比较研究

如果网络上的那些原创作品可以称之为“文学作品”的话,那么,网络文学的繁荣确实已不容置疑。然而,事实上,如果以传统文学标准去衡量这些作品,其中有多少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呢?因此,有人断言,文学已经或即将走到它的尽头。这并非危言耸听。反过来,如果我们把这些作品视为“文学作品”的话,显然,这些作品所包含的文学内涵与传统的文学内涵已相去甚远。于是,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悖论便产生了: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到底谁是“文学”谁不是“文学”?对此,范玉刚先生认为,“网络文学是否文学并不是由既定的文学观念决定而由网络文学自身所包含的文化特征决定,这个文化特征可能不仅不是传统文学观念的顺延反而是其解构或者颠覆,但无论如何,网络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类型,是可以对既有文学及其观念立场起到丰富的补充作用的,是文学生态景观中的一道风景。”范先生实际上从文学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对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作了区分,同时又肯定了两者的“文学性”,肯定它们都是“文学”,只是它们具有不同的“文学性”特征。范先生还指出,网络文学“虽然是文学,但文学色彩越来越淡化,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文化功能越来越凸现。”[8]这实际上是说,网络文学越来越远离传统文学。不难想象,对于网络文学,如果任其如此“自由”的发展,那越来越淡化的“文学色彩”必将最终消失。

笔者认为,加强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比较研究是消解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到底谁是“文学”谁不是“文学”这一悖论,留住网络文学“文学性”特征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学术理论界在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比较研究与理论争鸣尤其是比较研究方面还非常缺乏。在艺术这一个大家庭里,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可以说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弟”,他们有共同的文学基因与血脉。基于“文学母亲”的传统基因和血脉,重视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比较研究,加强网络文学的理论争鸣,可以为这对“亲兄弟”尤其为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明亮的理论航标。

(二)建立网络文学批评标准

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是文学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进文学的繁荣。网络文学的兴起、繁荣已经引起了文学界、学术理论界及社会大众对网络文学批评活动开展的普遍重视与广泛关注。如,自2002年开始多次举办的“榕树下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评奖活动,该活动由传统作家王安忆等知名作家以及网络作家李寻欢等担任评委;2003年《中华读书报》发起关于网络文学的讨论;2004年以来,中南大学联合《文学评论》编辑部等多家单位先后成功举办了三次全国性的网络文学学术研讨会。学术界对于网络文学的批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中南大学文学院欧阳友权教授率先成立了网络文化研究所,创建了网络文化研究基地,并组建了一支网络文学研究团队,该学术团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因此,我们应当承认,网络文学的批评与研究已出现了全新的局面。但是,从目前网络文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来看,一方面网络文学的创作与健康发展亟需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传统的文学批评标准似乎已被淡忘,网络文学理论与批评严重缺乏;再者,众多的资深作家、批评家大多不愿进入网络进行创作和开展批评与反批评。这就使网络文学创作和网络文学批评出现任其发展、容其泛滥的状态。这对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前的网络文学批评多以回贴、跟贴的形式呈现于网络中,与传统文学批评相比,这些批评表现出自由性、快捷性、互动性、简洁性、反权威等特点,与此相关联,网络文学批评同时也存在浅尝辄止、游戏态度、全盘否定、恣意拔高、语言粗俗、心怀抵触等批评质量问题[9]。这种“网络贴”的批评方式使得“文学批评的权威性遭受置疑,尤其是跟贴批评模式中,后现代主义学者所说的‘格雷欣法则’时时在发挥作用,即指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原贴很快就会受到新贴的排挤,甚至是低劣的新贴挤走高质量的原贴,使其不可避免地从显示屏的当前页被挤出去。这时我们就会感受到网络世界里过分自由的弊端,呼唤一种新的标准或新的权威出现。”[10]更为甚者,有不少批评者文学素养欠缺、理论水平太低、批评态度不正,他们的胡乱点评既不利于网络文学的创作与阅读,也不利于批评者自身批评水准的提高,更有害于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一方面,网络的出现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改变了并有可能继续改变文学的创作方式、存在方式、传播方式和欣赏方式,同时,文学的功能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诸多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比较研究和理论争鸣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完善一套网络文学批评标准,在重建网络时代“大文学观”和“准文学观”的同时,为网络文学提供一种自由与自觉完美结合的创作范式与理论标准。另一方面,不管批评者以何种方式进行文学批评活动,他都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密切关注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坚持实事求是的批评原则,从而对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作出客观正确的批评。两相结合,以客观的批评引导积极的创作,以积极的创作带动客观正确的批评,如此,网络文学方能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强化网络文学主体性

众所周知,任何文学活动都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其主体性主要着眼于创作主体意识的觉醒而强调文学创作的自觉与自由。网格文学主体性自然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在网络文学活动中,“网络写作不仅是主体在审美关系中的个性化展开,而且是间性主体在赛博空间里的互文性释放。以间性主体在英特网上交往对话,用交互式感性表达来体现主体间性的理念,是网络文学主体性独特的学理形态”[11]。这就意味着,网络文学主体其实是一种间性主体,与之相应,网络文学主体性就是一种主体间性,网络文学文本性就是一种文本间性。正是这种主体间性与文本间性的互为因果共同筑就了网络文学的主体性艺术。网络文学这种“主体性艺术”,要求创作主体在“赛博空间的互文性释放”中既不能放弃传统文学写作中的文学责任感,同时还必须恪守自由、平等、兼容和共享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准则。

澳大利亚学者西蒙·杜林针对当今世界文学发展潮流中所存在的问题,阐发了他对文学主体性向题的看法。他认为,文学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一种对文学的热爱,一种以读书及写作为中心的生活,以及一种表达和创造力的本体论。”[12]杜林先生所理解的文学主体性是针对文学主体从事文学活动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对于文学主体性问题,赖大仁先生也指出,“从当今中国的文学现实来看,一些人搞文学并非为了追求文学本身的价值,而是借文学以追求别种价值。一些人理解的文学主体性,既反对一切外部力量的制约与束缚,也拒绝任何责任与道义承担,这就使得一些人的文学活动在摆脱责任与规约和过于追求自由的状态下渐渐失重”,“当今文学一方面多元化,另一方面是文学自觉意识和主体精神普遍弱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提倡主导性的文学精神,以克服过于追求审美自由而带来的失重现象。”[13]赖先生所论虽然并未直指网络文学,但网络文学包含其中。事实上网络文学的创作也正是如此。网络传播的自由性让作者在远离发行机制的网络环境中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随心写作,自由发表。“我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诚然,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网络给文学创作者带来了写作与发表的高度自由,他们挣脱传统文学的束缚,带着自己的所谓“文学梦想”在网络中自由书写,自由发表,这种自由是前所未有的。然而,正是这种高度的自由,让众多的网络写手不愿顾及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他们在网络这块“路边的黑板”上纵情“泼墨”“涂鸦”,这种忘我的自由抒写让他们的视线和触角在尽情游戏与快乐宣泄中远离了文学视域,忘却了文学精神,淡漠了文学价值。他们忽略了“主体间性”的重要性和主体的责任感,在创作中任凭自我意识和欲望的扩张与膨胀,从而导致文学主体性的丧失。“后现代主义的深度模式削平、欲望膨胀、主体性丧失以及崇尚相对、多元、差异和不确定性等典型特征在网络文学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1]因而,不断强化网络文学主体性,是引导网络文学朝健康方向自由、自觉发展的重要途径。

[1]杨延生.网络文学: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自由书写[J].新疆社会科学,2006(1):93-95.

[2]铁马,曦桐.赛伯的文学空间[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167.

[3]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自由本性的学理表征[J].理论与创作,2003(5):4-8.

[4]马克思.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0.

[5]李寻欢,宁财神.网络文学的生机与希望[N].文学报,2000-02-17.

[6]蒋肖斌.蒋方舟与石康对话“金钱观”[N].中国青年报,2009-11-24.

[7]韩浩月.“80后”作家为什么对父辈作家集体“反水”[N].中国青年报,2009-11-24.

[8]范玉刚.网络文学:生成于文学与技术之间[J].文学评论,2008(2):57-61.

[9]吕德强.网络文学批评简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2-35.

[10]王奥新,鲁捷.网络媒体对文学走向的影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114-115.

[11]欧阳友权.网络写作的主体间性[J].文艺理论研究,2006(4):93-99.

[12]西蒙·杜林.文学主体性新论[J].王怡福,译.文学评论,2001(2):142-147.

[13]赖大仁.当代文论中几个问题的反思[J].创作评谭,2004(2):38-42.

(责任编校:光明)

On Redemption about Network Literature to Disequilibrium between Freedom and Consciousness

TANG Zu-min
(Chinese Department,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 417001,China)

Freedom and consciousness is“double wings”of literature creation.The disequilibrium of“double wings”of network literature shows super freedom and consciousness lack,which shows concretely super creation freedom,super network acceptance,the consciousness lack of creative subject literature,obvious utilitarian tendency,works lack of life experience and humanistic solicitude,lack of thought depth and art height and so on.The important ways of network literature redemption is to strengthen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nd network literature,establish criticism criterion of network literature,and intensify the entity of network literature.

network literature;the disequilibrium of“double wings”;literature entity

I206.7

A

1673-0712(2010)06-0057-04

2010-10-28.

唐祖敏(1969—— ),男,瑶族,湖南江华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猜你喜欢
双翼文学批评网络文学
文学批评新生代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6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4
揭秘网络文学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16
遥寄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4:05
网络文学的诞生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双翼共振的运营商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