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土生活对齐白石绘画艺术的影响

2010-10-20 07:24刘剑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质朴白石齐白石

刘剑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湖南娄底417001)

论乡土生活对齐白石绘画艺术的影响

刘剑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湖南娄底417001)

乡土生活对齐白石绘画艺术的影响有:浓郁的乡土情结、质朴率意的生活、民间色彩的引入以及其乡土纯真的童心等四个方面,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齐白石绘画艺术的本质,也希望能启发更多的人们对乡土生活进行挖掘和提炼。

齐白石;乡土情结;质朴;民间色彩;童心

一 齐白石的乡土生活

1864年(清同治三年)1月1日,齐白石家在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屋斗塘的一户农民家庭。原名纯芝,号渭清,又号兰亭,后改名璜,号白石,木居士等。

白石老人自幼贫寒,且多病,时值太平天国革命失败,晚清腐败政府统治天下的中国早已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其年幼时仅在外祖父的蒙馆里读了半年书,就不得已而辍学了。尔后,学做木匠,先后拜齐天佑、齐长龄、周元美为师,历时11年之久,27岁后方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习诗画,直至40岁左右才离开家乡杏子坞外出写生、交友。

齐白石老人的家乡杏子坞,山清水秀,田野阡陌,鸡犬相闻,白石老人从小就放牛砍柴于此间,一草一木皆烂熟于心。学木匠后更是走村访寨,民间风俗、奇闻轶事,白石老人皆如数家珍,其晚年有诗为“难得当年快活时,贫家只有老松知”[1]。《画松》,可见,对那段纯真、质朴的生活,齐白石老人是多么的留恋,白石老人长达40年的浓郁乡土生活给他的艺术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二 乡土生活对齐白石绘画艺术的影响

齐白石的绘画作品,用笔用墨大胆酣畅、饱满,用色更是纯厚、单一,不做儿女踌蹰之态,不事官宦刻板之风,造型简括中带点夸张、童稚。这与民间无论是年画、漆画还是剪纸的简炼、粗犷、单纯、夸张的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因而,我们可以这么认为,齐白石40年的乡土生活使他的艺术植根于民间艺术这块健康、肥沃的土壤,不断吸收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分析。

(一)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

齐白石本是湘潭七星塘老农,尽管晚年定居北京,声名渐隆,但多年的农民生活背景和经历使他的画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浓浓的乡土情结,他有自己最喜欢的印:一方名为“杏子坞农民”,一方名为“湘上农民”。可见,其以自诩为农民而骄傲,亦可见做为农民的乡土生活对他而言多么值得珍惜。他挚爱着这质朴的土地,耿直的乡亲和他们单纯的笑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大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普通中国人民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这就决定了在他的画中永远都离不开有着浓郁的民间文化的乡土生活的反映。”

(二)质朴、率意的民间生活

齐白石长期居住农村,每天与瓜田、小鸡、山林为伴,这种环境也造就了画家质朴、刚正、热爱生活和人民,永葆普通劳动者本色的性格。传统中的题材,在他的笔下有了质朴的气质和鲜活的新意。传统中不常见而在广阔田野散发着清香、弹拨着生命琴弦的题材,也被齐白石慧眼识珠一一生动的表现于画卷,这种题材的纳入,不仅成为齐白石质朴的民间风格的一个突出标识,而且扩大了中国画境的视野与领域,为悠久的中国画界注入了一股带有泥土香味的清新之风。在笔墨上,他线条朴实,用墨率意,追求以少胜多,充满稚趣。故而,白石老人虽吸收民间风格,却从大俗走向大雅。其质朴、率意的风格在画面中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惊人的亲和力。在表现形式与技巧上,齐白石作品有着与他内心情感相适应的形式,平民的生活平凡质朴,其情感率意真切,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就没有过多的矫饰与遮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齐白石作品的形式构成,简练质朴和对比强烈的个人风格,他虽然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能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不纳,余于门前,饿而不去,亦快事也。”但他学八大没有八大的冷逸之风,也没有象徐渭那种放荡不羁的风范,他更没有步石涛随意,飘然而为的姿态,但他的作品永远的、时时的透露出和谐清新、一派生机的“蔬笋之气”。如1935年齐老的一幅《波清万里》(图1)直承二米,用加三绿的淡墨一挥而成,淡雅润和之景得天真之趣,中有石峰耸起,远处是江南秀山,一水漂渺,树木丛生,一派闲适自在,真是“净观素贿,俯映白沙,山鸟群飞,日隐雅霞,登车上马,倏然雨放,雀噪荒村,鸡鸣空馆,还复幽独,重秋累叹”(王维酬诸公过)[2]。其轻松自然的线条,毫无做作的造景、简约率意的笔墨、一派生机的自然景色跃然纸上。(三)浓厚瑰丽的民间色彩

图1 波清万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的典范,在中国画用色方面的开拓,是齐白石艺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历来把用色总是仅看作是用墨的附属,文人画所谓“平淡老熟胜于峥嵘灿烂”[3],一直奉为圭皋,用色的价值和空间一直都没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拓展,中国传统的色系一直认五色为正色,即赤、黄、蓝、黑、白。在实际运用中,尽管品种很多,但一般只用常用的藤黄、褚石、花青、石绿等,因而,一直就把色彩看作“所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处”[4]的附属地位。近代赵之谦、吴昌硕在他们的大写意创作中,变文人写意画的清淡典雅为强烈艳丽的赋彩新风气,齐白石在此基础上,即精研传统,又注重吸收民间艺术精神,并以生活源泉致力于创新。和院体画、汉人画、职业画繁衍的土壤不同,民间艺术做为土生土长的乡土艺术更健康,全面保留了中国艺术中特有的质地朴厚,性爱明爽的文化精神,作为色彩学而言,民间美术里有着不同凡响的特点,民间艺术的用色,喜欢采用纯度高、扩张性很强的颜色,以求夸张,鲜艳,明快。这种喜好,表现在“尖”和“阳”的具体用色要求中,成为民间艺术中色彩要识,这也与乡土生活的农民们那简单、纯真,崇尚直率的审美取向分不开的。尖的意思是突出,所谓“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阳的意思是强烈,既近看有色,远看也有色。象太阳一般鲜明夺目,这是比较热烈的用色要求。因而,在白石老人山水画中,你很少看到复色,色彩几乎全是单纯的,如王维的诗句中频繁使用的绿、红、白、紫、青一样都是那么干净,清新,明快,而且齐老山水画中,一幅最多又不会超过四种颜色,甚至更多是两种颜色的对比,如黄和黑。如约作于1920年代中期的山水,以及《柳塘游鸭》等,红和黑的更为广见。齐老习惯于为突出对色彩的独立作用,从而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还有蓝和白等,将其与墨分离,故而色调上单纯、鲜明、响亮。如《白石草堂图》(图2),仅两山头一湖兰色,一褚石色,加上黑、白对比响亮,褚石主峰脱颖而出而又不显突兀,视觉上非常清新雅丽,更令人惊奇的是,齐白石的用色有些直接借用民间用色手法,通过“色中见笔,笔随色痕”来表现的,直接用色勾线,使得他的画更浓厚瑰丽,率直简捷,随心所欲,弘扬个性。

(四)乡土环境中特有的“童心”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齐白石有着乡土般醇正的心灵,也自然有着一颗纯洁活泼的童心,他热爱生活,热爱着家乡的田野阡陌,稻里蛙声,犬吠巷里,鸡鸣桑巅,所有的一切,他都有着敏锐的审美体验,对一草一木乃至每一个生灵都以一颗无比的爱心去与之交流、感化。据书记载,当他为画蜘蛛而观察蜘蛛时,他就会小心翼翼地将它用线栓住,然后把线的另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画完之后,再解开线轻轻地把蜘蛛放了,再如他在那幅著名的《剔开红焰救飞蛾》一画中表现出来的怜悯之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至情至善的赤子之心。齐白石的童心无所不及,从他的作品“小鱼都来”和“他日相呼”等等充满纯真和可爱的语句里,我们都能体会到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互交融和平等,这是一个文人可贵的对宇宙生命的人文关怀,明朝思想家李赞在“童心”说中提到:“夫童心着,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去真人”,白石老人其童心处正是他纯真率意处,其纯真率意处正是他所以受后世景仰的作为一代艺术大师的源泉,而这源泉的大地正是千千万万质朴、平和、纯真的农民和他们的祖祖辈辈创造出来的属于乡土的生活和艺术。

图2 白石草堂

[1]齐良迟.齐白石艺术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7.

[2]张强.中国画学丛方·山水[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48.

[3]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123.

[4]郭因.中国绘画美学史稿[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142.

J22

A

1673-0712(2010)06-0061-02

2010-10-28.

刘剑峰(1978—— ),男,湖南涟源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画。

猜你喜欢
质朴白石齐白石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一片质朴的原始主义树叶
齐白石买假画
山有桂子
白石塔
红砖白石五店市
我在我质朴的心原流浪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