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宏
浅谈大学生爱心、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 杨 宏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逐渐反映出大学生“爱心、责任、团队合作”意识的淡薄,高校也重视在大学就业教育中对此种意识的教育养成。文章以大学生的“爱心、责任、团队合作”教育为核心,结合笔者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对大学生“爱心、责任、团队合作”的教育养成,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爱心;责任;团队合作
目前,大多数高校从大一开始就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对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就业能力等,开设了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本文笔者认为,现在大多是“80、90后”的大学生,在他们的就业教育中,不能忽视“爱心、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一)爱心
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不仅应当爱祖国、爱他人、爱自己,还要带着爱心去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这是对自己和社会都是有益的事。当代大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大学生活中,积极地参加学校举办的爱心教育活动,参与社会爱心互助方面的工作,逐渐养成爱心互助理念,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所谓责任,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要求当代大学生既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也要敢于承担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方方面面的责任和后果。同时社会要求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建设者,要努力发挥才干、不畏艰难、开拓创新,勇于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所以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渐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使自己的责任意识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逐渐养成,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团队合作要求大学生要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这也是用人单位选聘人员的重要条件之一。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的毕业生在工作中,会很快脱颖而出,特别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岗位,更能体现出毕业生的良好素质和工作业绩。在全球经济大发展的今天,一个人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远远不及一个团队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所以企业看中的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一个能够融入一个团队,具有大局观,合作意识,在整个团队中发挥团队作用的人才。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集体生活,参与团队活动,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把大局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体现到大学生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甚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逐渐养成“严格约束自己、个人服从集体”的集体荣誉感。这种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是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为大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所需的团队合作精神奠定了基础。
对大学生爱心、责任、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方面,针对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校企合作班企业化培养教育模式,借鉴了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品德方面培养标准,积极探索对大学生进行爱心、责任、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养成。实践中,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颖、针对性强的主题教育活动,把大学生素质教育融入到大学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大学生学习期间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爱心”教育工程,形成逢节庆、逢时事的爱心、奉献、责任学生成长教育体系。通过举办“爱心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丰富“爱心责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大学生的爱心、责任在实践中得以体现,更加接近生活。例:我们举办了“爱心月”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缴纳“特殊团费”、“写一封家书”感恩教育活动、“感恩成长”辩论赛等活动。在四川发生了瞩目世界的大地震的时候,我们组织学生通过为灾区捐款、交纳特殊党费、爱心特刊义卖等形式,以实际行动体会爱心、奉献。在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了以“爱心奥运”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帮助贫困山区的小学生们了解北京、了解奥运、零距离观看奥运圣火在济南的传递,圆山区小学生一个中国奥运梦,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组织了“感恩祖国感恩母校”主题教育活动,我院二百四十名被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以诗朗诵的形式深情表达对祖国、对母校的感激之心、感恩之情。通过“爱心”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带着感恩成长,回报社会。也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用行动践行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的良好精神风貌。让大学生都深刻的体会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含义。用内在良好的精神素质为大学生就业敲开了求职的大门。
创新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教育新模式,借鉴企业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在学生第二课堂广泛推广,培养、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受联想、ACCP校企合作专班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嵌入的启发,自编了适合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手册,利用学生第二课堂在大学生中推广素质拓展训练教育。针对班级学生、学生干部、实习学生不同学生人群,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教育,开展了“蜘蛛网”、“背摔”、“万众一心”、“卓越圈”、“盲人方阵”等素质拓展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每个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中,大学生团队组建自己的管理队伍,制作队徽、队旗,设计队训,排练队歌,将团队特色展示给大家,使队员对团队有一个良好的归属感,并营造一个友好竞争的氛围,为强化大学生责任、团队意识提供一个模拟场景。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教育,学生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责任意识、协作能力等都有极大提高,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在学校接受专业的职场项目环境模拟,使大学生很快适应新工作岗位,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了毕业生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责任意识在大学教育中养成。
以大学生社团组织为载体,打造具有职业特色的社团类型,丰富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社团活动,使大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爱心、责任意识、合作精神”自然养成的重要阵地。例如,我们组建了三类社团:以业余兴趣爱好为主线的常规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环保协会、勤业中心、爱心社、心理协会、足球协会;以专业为主线的职业化社团,计算机协会、影视动漫协会、网络协会、软件协会、信息协会;以各种大赛为主线的阶段化社团。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不仅能够扩大学生视野,而且通过参加活动、专业竞赛,逐渐地培养起在学习、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爱心互助的风气,充分地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重要性。通过职业化社团对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模拟,使大学生初涉校园模拟职场,为就业积攒了宝贵经验。
因此,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科学知识、社会交往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内在的文化素质,作为一名社会人还应具有适应和谐社会的爱心互助、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等最基本的外在的精神素质。
杨 宏/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刘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