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区域地理高考复习课教学策略

2010-04-05 23:11浙江省奉化高级中学315500林建风
地理教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考查定位区域

浙江省奉化高级中学(315500) 林建风

浅议高中区域地理高考复习课教学策略

浙江省奉化高级中学(315500) 林建风

基于区域地理知识在高考命题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区域地理在高中教学特别是高考复习中的教学对策。初中教材区域地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教学目标仅定位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简单记忆。地理高考虽然主要考查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但地理原理、规律的再现和应用离不开某个特定的区域,需要将区域地理作为背景性材料和基础性知识。如何使区域地理的教学做到高效低负,本文提出以下四大教学策略。

一、了解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优化初高中的教学衔接

为提高区域地理复习的实效性,就要了解初中地理的教学情况,包括学生已经学了什么?学了多少?目前,尽管初中没有地理课程,许多地理知识分散在《科学》和《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学生缺少系统的区域地理知识和地理事实性知识,缺乏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但是,他们也掌握了不少关于地球和自然方面的地理知识。因此,只有了解初中地理的教学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

根据高中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指导意见》和《高考考试说明》的相关精神,从衔接和补习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唤起学生头脑中的储备知识,另一方面,要对初中知识进行填漏和补缺,充实区域地理知识。初中教材中有大量地理事实材料,一般重结论、轻解释,因此在衔接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例”的方法,运用高中地理的原理和规律,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如地球的经纬网知识,需要深化;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以从初中教材的案例进行归纳和概括。补习的过程中,一要注意把握好“度”,补习的内容过多,要求过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二要注意补习方法,重在突出教学主题,增强针对性。

二、研究高考试题基本特点,明确区域地理教学指向

2010年《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再次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纵观近年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有关区域地理内容的命题特点是:第一,高考试题特别是非选择题离不开区域,只有区域才有试题的背景和知识的载体,才能提供设计问题的素材。第二,高考命题不是因区域来设题,而是因设题需要来选择某个区域。换言之,区域并不作为问题的本身,即不考查区域的具体地理事实知识,而是考查区域地理事实和现象所隐含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以及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如2009年浙江文综36题,试题并没有考查北欧局部地区的地理事实知识,而是以北欧局部地区图为载体,综合考查考生对极昼极夜现象、影响气候的因素、外力作用、区域经济活动等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经纬度、海陆分布、水系、交通线、聚落、地表形态等地图信息的获取能力。又如,37题选取了湖南省,但没有考查该省识记性的地理知识,而是以长株潭城市群为载体,考查产业集群、洞庭湖湿地的生态功能、产业转移等内容。高考多次考查了中亚地区的干旱、南亚的季风和水旱灾害、非洲刚果河流域的自然特征,这些都涉及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和成因的综合分析。

由此可见,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首先应该从高中地理视角认识区域地理,不用特别关注地理现象和事实材料,去再现和识记区域地理事实知识,更不用什么都讲,而应弱化区域地理特征中识记性的知识,挖掘这些现象和事实背后所隐含的地理规律和原理。也就是说我们复习的是初中内容,学到的应该是高中知识。其次,应该从高考能力要求复习区域地理,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三、立足不同区域空间定位,突出不同区域教学主题

高考试题对区域的选择是任意的,给定区域的尺度有大有小,教学中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地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区域空间定位的训练。

首先,要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加强区域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区域空间定位是分析和描述区域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准确的定位才能正确解答地理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区域定位的基本方法,即先根据经纬网判断出大体位置,如所在的大洲、地区或国家,再根据图中其它特征性信息,如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河流湖泊、城市交通等关键性的图例与注记,综合获取和解读有效的地理信息。平时要让学生在大脑中储存一幅幅点、线和面综合的清晰心理地图,以便在应考中快速地判断。

如何强化空间定位?第一,力求循序渐进。空间定位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所以不能在考前搞突击,而应该从高一开始,渗透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之中。第二,空间定位一般按区域轮廓、重要地理事物、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等组合进行的,如果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小尺度区域及单一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会加大学生的记忆负担。第三,空间定位要关注重点区域,如考纲规定的8个国家就必须重视。第四,发挥地图册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养成看地图的好习惯,熟记7张中国要素图和5张世界要素图。

其次,要掌握不同尺度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明确不同区域的教学主题。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差异,构成了各个区域显著的地理特征。区域特征的差异,决定了区域地理教学必须突出区域教学的主题。教学主题应紧紧围绕区域的自然和经济两大方面,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矿产分布、主要河流、工农业和人口城市等要素综合地加以分析。如学日本,通过分析多地震的原因来整合海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资源。又如以南亚地区旱涝灾害为中心,整合地理位置、季风气候、地形、河流,联系水旱灾害与农业的关系。高考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如上海世博会引起命题者运用长三角地区考查了钱江潮、千岛湖旅游等知识(2009年“旅游地理”自选摸块试题),2010年海地大地震会引发人们对加勒比地区的关注。因此,在地理区域、区域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注意哪些必须学,哪些可以不学。关注重点区域,紧扣教学主题,才能提高区域教学的实效性。

四、强化学生学习技能训练,构建区域地理学习模型

区域地理的教学必须将区域性和综合性这两大基本特征有机地融合起来。强化学生学习技能,在区域性的前提下进行综合的分析,在综合性的基础上找出区域的差异,积极探索区域地理的学习模型。

首先,要强化学生学习技能训练。区域地理教学中需要强化的技能有距离计算、方向判断、空间定位、读图、作图能力,其它还有高考文综四大能力。如何强化这些技能?第一,多看、记、背,只有脑中有图,心中有区域主题才能很好地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第二,多画,画八个国家的轮廓和主要经纬网,画气候类型分布图,画主要工业区、农业区、城市分布等,多画能使左右大脑融通加强记忆;第三,多练,找一些典型的高考题、自编原创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其次,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模型和思路。区域地理教学的高级目标是让学生逐步建立分析问题的基本模型和思路,即“空间定位——要素提取——原理联想——逻辑推理——综合应用”。也就是说,分析一个区域应围绕“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等五个方面,从区域背景中提取信息,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通过知识的调动和迁移,解释区域地理现象,论述和说明区域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如2009年全国卷Ⅱ36题,根据经纬网、区域轮廓和城市等信息,可判断该国(无须判断是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低纬地区、西临太平洋;根据距离不远的两座5000多米山峰南北分布,可推理安第斯山脉纵列该国南北,地形主要为高原、山地,多高峰;由于处于赤道附近、地势较高,降水较多、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年温差小等自然条件有利于花卉生长;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交通、政策、市场、劳动力、科技等进行综合分析应用。

总之,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掌握知识,做到高效低负,从容应对高考。

猜你喜欢
考查定位区域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分割区域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