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宇,刘 长,吴 超
(辽宁师范大学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产业信息化的发展大势下,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首先在发达国家取得成功经验,并已经成为国内沿海省市的主导战略。有鉴于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取向的关键时期,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出发,已于2009年7月1日正式通过议案,把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希望把其打造成东北地区科学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区域引擎,并且为其明确了“立足辽宁,依托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战略定位。这一战略定位,有利于形成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与腹地之间的良性互动格局,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优势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提升我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实力地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进而全方位地展现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推进的诸多重要区域价值,本文对此加以现实论证。
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出海通道。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国家战略推进,有利于东北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保障东北地区对外贸易加快发展,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沿海与腹地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同时,还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东北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步伐。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利用沿海港口群的综合优势,重新布局临港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壮大,使沿海地区成为国际先进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而东北地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广阔腹地,可以进一步加速海陆联动进程,通过“以内促外、以外带内”的有效形式,进行产业升级调整,淘汰落后产业,更新传统产业,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某种意义上讲,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大小取决于其开放的深度与广度,而开放水平的高低,也同样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因此,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有利于发挥沿海地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地缘优势,进而提高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的外向度、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质量与效益。
必须阐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离不开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现沿海与腹地的互动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就是要通过沿海地区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沿海各市县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推进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辽西沿海经济区和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建设,进而把沿海开发融入到辽宁省域经济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之中。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点—轴—面”模式,又有助于充分发挥沿海带对广大腹地的辐射带动效用,进而形成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1]
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开发,正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态势已经形成、环渤海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与环渤海经济圈整体推进的战略走向是联动互利的,能够充分利用经济带的沿海区位、资源优势,依托俄罗斯、蒙古的资源条件,承接日本、韩国的产业转移,使经济带由东北区域经济先导区延伸为服务于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开放前沿,有利于加大环渤海经济圈的整体开发力度。
环渤海经济圈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后有望成为中国区域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2]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交界处,土地资源丰富、港口基础雄厚、产业科技发达、城市功能完善、交通网络完备,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为此,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使其融入到环渤海地区的总体战略之中,努力建成环渤海地区技术引进先导区、示范区,使之率先成为环渤海地区新的增长带和新型产业基地,并最终使辽宁沿海经济带形成与天津滨海新区遥相呼应的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高环渤海地区的整体综合竞争力,突出其在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突出其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国际分工协作中的重要地位。[3]
美国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在其后发优势理论中提出,经济的相对落后可以直接利用最新技术创办最先进的工业部门,走引进和模仿之路。环渤海地区相对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区域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后发优势,包括技术引进与技术模仿的优势,具有后进地区在利用生产要素方面所拥有的全部潜在有利条件。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推进,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将其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从现实角度来看,国家沿海开发开放政策重心已经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向环渤海地区转移。沿海经济带开发国家战略的实施,既是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的新趋势,又可以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的区位、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进一步促进环渤海地区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与发展,使辽宁沿海经济带呈现出与天津滨海新区遥相呼应的发展态势,增强环渤海经济圈的集聚辐射作用,为环渤海地区腾飞提供发展引擎,并最终提高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活力与综合实力,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大增长极。
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营口、锦州、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地处环渤海地区的核心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资源禀赋较为优良,工业实力较为雄厚,交通体系较为发达。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讨论通过,我国沿海地区全面开放的崭新局面已经清晰显现,基本上形成了全国海洋经济的全方位开发态势。可以说,这部规划的通过和启动实施,对于完善全国海洋经济开发布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自然和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行政区划,国务院在2003年颁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把我国海岸带及邻近海域划分为11大海洋经济区: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辽河三角洲海洋经济区、渤海西部海洋经济区、渤海西南部海洋经济区、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区、苏东海洋经济区、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闽东南海洋经济区、南海北部海洋经济区、北部湾海洋经济区和海南岛海洋经济区。
从这11大海洋经济区的划分格局中可以发现,其中有3大海洋经济区地处辽宁省域内,构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阵容。由此可见,辽宁沿海地区在全国沿海经济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这11大海洋经济区几乎都分布在不同的省份,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更为主要的是缺乏行政主体驱动力,相关的地方政府职能不明确,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省域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加以调整和安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成功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分别处于3大海洋经济区内的辽宁沿海区域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完全由辽宁省政府来开发和管理,责任到位而又明确。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同产权制度,在行政主体明晰之下,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开发效率是明显的。也就是说,在行政主体驱动力得到加强的同时,放开制度上的诸多限制,科学地运用现代宏观经济管理手段,通过市场化运作来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辽宁省政府在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域规划和开发管理方面,会更加主动且有目的性,能够使其更加具有市场效益。
应当指出,按省区范围来申报规划,可以更好地发挥行政主体职能作用,有效避免行政主体权利不明确的职责错位。近期,国家批复了多个以省区范围来申报的区域规划。比如,2006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组成。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地处我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汇区域。以上几个获得通过的区域规划,说明国家对按省区范围来申报区域规划的提案是支持的。随后,2009年7月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由此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继2003年国务院颁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以后,国家又一轮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投放了区域开发战略,也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将在国家海域经济布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海洋面积居世界前十位的海洋大国,必须从“经略海洋”出发建设“海上中国”,这是顺应全球开发海洋大潮、奠定强国地位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也是壮大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还是构筑海上万里长城,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4]
自从1980年以来,我国开始不断地完善沿海经济布局。从地理区位上看,国务院做出的各项开发沿海经济规划,基本上覆盖了我国由南至北的主要沿海经济区。从最南端广西地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始,依次有珠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通过,则标志着我国沿海地区最北端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我国从南至北的沿海经济带的整体布局和全面发展。另外,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还能够发挥出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有利于完善我国海域经济布局。一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承接和体现了国家大力开发海洋经济区的基本方针,是对我国海洋经济开发的新一轮战略投放,添补了环渤海经济圈中一片海上区域规划空白;另一方面,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对于随后获得国务院批准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承上启下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海洋经济开发布局的完善进程。应当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黄河三角洲同处于渤海经济圈内,有着一衣带水的联系,辽宁沿海经济带对于黄河三角洲的先行一步,必然会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图们江地区位于吉林省域,与辽宁省域接壤,是东北区域新一轮对外开放实现通江达海战略取向的主要区域。正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开阔了国人的视野,使中国海洋经济开发规划覆盖到了图们江区域,并且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来拉动国际合作开发进程。
从区域经济开发的角度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我国沿海经济带快速发展的重大步骤,能够产生由点及线、由线及面、辐射周边地区的联动作用,这样有利于拉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一步改变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南重北轻”的亚健康格局,也有利于发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调整和改造传统海洋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加快发展对海洋经济具有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深化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并且在国家规划指导下积极调整主要海洋产业布局。在这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建设具有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与此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也能够加速环渤海经济圈海上运输业的发展,完善环渤海地区海洋交通运输业产业结构,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推进市场化,建立结构合理的世界级海运船队,促进我国成为海运强国。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在国家海防上也可起到军事战略上的重要作用。辽宁沿海地区搞好与近邻朝鲜、韩国的关系十分重要,使朝鲜半岛成为我国渤海、黄海地区最有效的海上天然屏障,也能够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提供区域依托。由于国家安全与能源开发息息相关,所以使得辽宁沿海区域能源开采的重要性明显起来。因此,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在海洋油气业方面,要采取勘探与开发并举、利用与保护并重的推进方式,不断进行海域综合地质调查,找出新的含油气层位和新的油气远景区,大力做好近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前期工作,并纳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国务院在2008年颁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建设面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的南海、东海、渤海天然气田,形成三个区域性市场供应体系。根据国家的这一战略部署,应在现有开发区域的基础上,逐步向周围地区扩大开采规模,继续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工作,并把海滩地区加快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争取为国家的能源储备战略做出新贡献。与此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还要注重与国防建设统筹兼顾,保证海防安全。一般说来,海洋经济开发要与增强国防实力、维护海洋权益同步,使海洋经济开发与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因此,必须保证国防建设的用海需要,保护海上军事设施。[5]由此可见,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无论是在完善国家海域经济布局方面,还是军事地位上来说,其作用都相当重要,将会成为我国北海海域海防线上最可靠的大后方。
胡锦涛主席2007年曾经指示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在做好陆地规划的同时,要增强海洋意识,做好海洋规划,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经济发展。今天深入学习和深刻领悟胡锦涛主席的指示精神,应把我国的管辖海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与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筹兼顾、同步规划。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海洋开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也有利于从整体上推动“新东部”经济区划构想的启动实施。
所谓“新东部”,就是指包括中国从1947年旧政府公布南海断续国界线起到1996年全国人大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第一批领海基线、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和大陆架的管辖海域之后新产生的那一部分“海洋国土”。这样来规划,中国的“新”的经济区划就可以划分为5个经济地带,即:新东部海洋海岛海底地带、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和东北综合经济区。[6]“新东部”经济带研究区的内边界北起辽宁中山,沿海岸线南移至海南陵水(西至广西钦南),是整个中国沿海地带238个县 (区)与向内陆 (西或西北)方向的广阔区域。“新东部”作为中国经济区划的一个海洋区域,不影响我国原有经济区划的完整性,采用外加一个新的经济区的思路来进行规划设计。
辽宁省拥有的管辖海域面积较为广阔,海域面积15.02万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部分7.83万平方公里,北黄海部分7.19万平方公里,处于“新东部”经济区划的最北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推进,与“新东部”经济区划构想不存在冲突和矛盾,相反双方能够起到互补和相互促进的联动作用。因为“新东部”经济区建立后,主要是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海洋生物、海洋交通、海洋旅游、海洋石油及矿产,海洋盐业及化工、海洋水资源、海洋能和其他新能源等等,其重点是深入开发海洋资源,充分利用我国广阔的海洋所赋予的宝贵财富。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则是侧重于加快辽宁沿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建立和完善优势产业链条,加大对外开放度,起到带动腹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辽宁沿海经济带各个城市在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必将提高这些沿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的美誉度;有了良好的经济后盾作保证,辽宁这些重要沿海城市就可以有足够的能力去深度发掘其所属海域中的宝贵资源,不但可以使自身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和充实,还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上的可持续性,而且还能够顺其自然地为“新东部”经济区划构想的实现铺垫好道路,从而保证“新东部”经济区划中的渤海和黄海海域开发建设得到有力支撑。作为“新东部”经济区划的重要区域,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有助于巩固我国黄海、渤海的海域海权,并能有效地拓展国家的海洋开发空间,也能够使“新东部”经济区划中的辽宁海域得到良好的管理和合理的开发。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辽宁管辖海域并无历史遗留的海上争端问题,具有良好的开发环境,所以可以成为我国海域国防线上最可靠的大后方,成为国家“经略海洋”、实施“海上屯田”战略的区域依托。
在当今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心正在进一步向亚太地区转移;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正由政治主导进入经济主导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地区沿海开放的前沿,已经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而作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实施,必将为造就东北亚区域合作关系带来新的机遇,加快我国参与东北亚交流合作与发展的现实进程,对造就东北亚区域合作关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世界经济重心正在由欧美移向东亚,由大西洋移向太平洋,东北亚经济圈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发展区域之一。东北亚各国产业梯次明显、互补性强、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合作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又兼具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工业发达、技术先进、城市基础设施完备等优势条件,因此在该区域国际分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着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核心的潜在优势。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更快的将其诸多优势转化为沿海带对东北亚国际影响力的强大推动力。
东北亚经济圈包括沿海的东北亚大陆国家中国与俄罗斯,半岛国家朝鲜和韩国,海岛国家日本以及内陆国家蒙古等。从东北亚经济区内来看,各国经济社会水平差别较大,产业结构与层次相去甚远,资源、资金、劳力、市场环境千差万别,因此交流合作前景广阔。辽宁沿海地带依靠连接东北亚各国的地缘优势,最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区域开放多边合作的经济平台,可以联动包括环渤海等我国其他区域参与东北亚合作交流,有利于促进区域内资源整合,推动东北亚区域由多个双边合作向区域多边合作转化,带动腹地经济加速升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增强,国际市场受世界各国国内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对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造成了数以亿计的损失,更是影响了东北亚经济圈的稳定,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未能幸免,国内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打击。在此非常时期,作为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国经济体的平稳发展对东北亚地区顺利度过金融危机起着至关重要而意义非凡的作用。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海啸,不可避免地将全球经济带入下行的轨道中去,多数与美国经济有密切联系的亚洲国家也未能幸免。以东北亚的主要经济体为例,2008年第四季度日本的经济增长为-12.1%,韩国是-20.6%。
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较轻,但间接影响十分严重,其表现主要是市场低迷和出口疲软。日本经济不但呈现负增长,其下滑幅度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发源地的美国。2009年4月23日,日本政府向下大幅调整本年度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率至-3.3%。东北亚重要经济体之一的韩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其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动荡。由于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忧虑和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表示怀疑,韩国金融市场出现严重恐慌情绪,股市和汇市从2008年9月底开始一路暴跌,导致2008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长均不到1%。2008年11月,俄罗斯GDP增速急剧放慢,与上月环比仅增长2.1%,是自1999年4月以来最低的月增速。俄罗斯财政部据此预计2008年全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为6.5%至6.8%,并把2009年GDP增长预期从6.7%下调至2.4%,重新预计2010年GDP的增长应当不会超过3%。[7]
而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根据上海证券报的统计,2008年我国全国的GDP增速为9%,而辽宁、吉林、黑龙江的GDP增速分别为13.1%、16%和11.8%;2009年第一季度的全国GDP增速为6%,同期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增速分别为9.6%、9.1%和6%;2009年第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国平均水平为28.6%,而辽、吉、黑的增速分别为63.5%、72.8%和34.8%,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通过统筹规划,重点开发,整合资源,集聚优势,逐步建成体制机制新、开放程度高、牵动作用大、竞争实力强的沿海经济地带,能够充分发挥沿海区域的区位和资源等独特优势,带动辽宁内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沿海与内陆互动发展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为实现全省各地区经济均衡增长、社会和谐发展创造出有利条件,并带动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经济的快速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立足辽宁,依托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战略的实施,突出了沿海经济带的经济稳定和促进作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使得我国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区迅速成为东北亚区域的新经济增长极,一方面可以稳定因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社会波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东北亚经济区的交流互动中,互利互惠,抓住一切机会帮助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顺利的“转为危机”。为此,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不但有利于辽宁和东北地区的繁荣、促进环渤海经济圈的协调发展,更对东北亚区域经济的振兴起到了稳定民心和走出低谷的积极作用。
[1]薛巍.发挥沿海经济带的优势,打造东北对外开放的新平台[J]. 商业现代化,2009,(4).
[2]孙晓胜,王文化.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蓄势待发[N].中国海洋报,2004-08-06.
[3]李靖宇,薛锋,孙明.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中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16).
[4]王诗成.财富取自海洋 危险亦来自海上——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9,(1).
[5]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R].国发〔2003〕13号,2003-05-09.
[6]张登义,徐志良,潘虹,罗茜.建立“新东部”,实现中国整体疆域内区域统筹的宏观愿景[J].太平洋学报,2010,(2).
[7]刘军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J].红旗文稿,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