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书科
加强理论武装的传播体系建设
○ 赵书科
当代中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新起点。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迁,必然引发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也必然引发先进思潮和传播热潮。党的理论创新方兴未艾,新成果不断产生,理论武装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构建适应新形势的现代传播体系,是加大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力度,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重要保证。
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DwightLasswell)认为,人类传播活动由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要素构成。只有在这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形成加强传播体系建设的合力,才能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指导振兴发展实践,不断开创理论武装工作的新局面。
打造优秀的传播主体是理论传播的基础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既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为了满足社会各个层面的理论需求,使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社会各个领域,我们还要整合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打造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传播主体不仅仅指党的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新闻宣传和文化工作者,还应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理论人才。要更好地发挥这些主体的聚合优势,就要努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健全理论传播队伍管理机制,包括队伍电子档案管理机制、资料发送和信息沟通机制、人员调整更新机制;二是加强对传播主体的培训,包括定期培训宣讲骨干,经常性调讲和听课交流,制作下发宣讲计划、重大主题宣讲提纲等;三是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在开展优秀理论教育宣讲员评选活动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推荐理论宣传名嘴、名家活动,推出一批善于运用通俗语言、善于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为广大干部群众解疑释惑的理论宣传名家。
传播内容是根本,是源泉。党的创新理论只有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理论武装工作要把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阐释形势政策与解答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不断增强理论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理论武装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因此,一要运用“大众话语”。科学理论的宣传普及,要考虑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基层群众的实际理解力、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更多地采用广大人民群众明白易懂、喜闻乐见的语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形象化,使之真正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语言表达要力求朴素、简练、生动、具体。这样的语言,更容易引起群众的共鸣。二要做好策划和设计工作。为能给受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他们日益提高的信息需求,传播者就必须搞好整体策划和设计,把导向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渗透到各类传播活动中去,并能根据受众的口味变化和传播的社会效果不断地调整传播内容。三要丰富形式。要将科学理论宣传教育融入文艺作品、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如制作播出电视理论专题片,组织编写系列通俗理论读物,通过述评、专访、评点、解答等形式,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熏陶、耳濡目染,在美与乐的感知中获得精神滋养、提升理论水平。
适应传播方式的新特点,理论武装工作既要充分利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渠道进行传播,又要充分运用先进的现代传播手段如数字网络载体,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立体互动的理论传播体系,推进理论传播的现代化,增强理论的吸引力。一是提升主流媒体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各媒体特点,从人民群众的视角、人民群众的感受、人民群众的期盼出发,重点在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上改进创新,不断在新闻形式、新闻手段、新闻文风上改进创新,努力使新闻宣传更加有力有效有用,更加入脑入耳入心。二是增强新兴媒体的影响力。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发展最快、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成为与党员干部群众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广泛的传播平台和渠道,探索建立理论宣传网站,加强网络理论宣传有助于我们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潮,扩大理论传播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另外,我们要推动宣传载体向社区论坛、博客、播客延伸,向即时通讯工具延伸,向网络游戏、IP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纸、手机短信彩信等新业务延伸,形成多种新媒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全面打造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空间。
传播对象是主角。创新理论武装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平民化、民本化的宣传风格和方式,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多层次理论需求,把党的方针政策、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通俗易懂地向群众传播,进一步增强理论武装工作的活力和魅力。可以探索构建分众传播机制,即依据受众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行业、不同知识结构等因素,把握他们不同的精神需求和认知方式,确定不同的传播内容,采用不同的传播形式和方法,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宣讲网络,推进理论武装工作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不断扩大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影响力。例如,着力于满足党员干部群众现实的理论需求,加强和改进中心组学习、党校和干校培训的方法,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采取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教育阵地等手段,加强青年学生的理论教育;打造“市民讲坛”、“百姓讲坛”、“母亲课堂”等市民宣讲品牌,体现理论宣传的平民性、亲民性、平等性。
传播效果是最终的评价标准。传播心理学把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认知效果是理论到达受众,被受众听到的程度,只有有效地覆盖了受众,并且被受众注目,才可能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动;态度效果是理论对听到、看到理论的受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行为效果是受众改变行为的程度。党的创新理论能否传播有效,不仅仅只表现于报纸版面、广播电视节目、理论宣讲场次和受众的增加,更表现于是否被广大干部群众接受,是否变为受众的知识、观念、态度和行为,是否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实践的巨大物质力量,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成果、改革成果和建设成果。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传播效果科学、可行的量化指标体系。要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理论测试等方式,既对上述三个方面的效果进行评价,又对理论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及时发现理论传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理论理论武装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贡献率。
(作者单位 辽宁省沈阳市委宣传部理论处)
(责任编辑 楚 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