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协调互动满足农户多层次融资需求——基于农户信用转型的分析

2010-04-05 15:40王朝才
地方财政研究 2010年12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信用农户

王朝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42)

财政金融协调互动满足农户多层次融资需求
——基于农户信用转型的分析

王朝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42)

进入新世纪后,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和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从根本上实行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性转变。尤其是公共资金“三农”投入不断扩大,对于改善农村面貌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年来,市场资金、尤其是金融资金的“三农”投入并没有明显扩大,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仍然远远滞后于“三农”的现实需要。本文从农户信用转型入手,根据农户不同的融资需求,提出了完善多层次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农村金融 农户信用 融资需求 多层次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资金来源。缺少金融资金支持已成为制约农民致富的关键因素之一,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紧迫性和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各级政府也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农村金融资金供给尤其是面向农户的金融资金供给仍然严重不足。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适应农村、农户信用和资金需求特点的融资体系是根本原因。农村资金需求的多样性和农户信用特点等都决定了农村金融供给的多层次性。因此,发展现代农村金融应该遵循其发展规律,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除了村集体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之外,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是农村的主要资金需求方,本文主要针对农户信用特点和金融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农户信用:从传统亲缘信用向现代契约信用转型

一直以来,我国农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合力抵御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从事社会生产和商品交易,从而形成了“熟人社会”的亲缘信用。农户主要根据血缘、地缘和社会关系远近划分亲疏,如同水面上泛开的连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距离自己远近来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这就是描述人际关系格局的“差序格局”。在这种人际关系中,人们之间几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守信成为一种理性选择,背信的代价非常高。农户逐渐延续、累积家庭信用资本,并规范和制约着家庭成员的行为。由于生产和生活的稳定和封闭,农户之间的经济行为基本上是重复博弈,甚至是永久性博弈,机会主义的违约得不偿失。农民逐渐形成了以“面子”、“情义”和“关系”为核心的信用概念。“无债一身轻”、“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以及“父债子还”成为传统农民的道德准则,表现为农民珍视个人和家庭的信用资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出现了游走于城乡之间的漂移一族,甚至出现“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也见识和学会了运用城市现代金融和现代契约工具。农民工返乡或者回乡探亲,也带去了现代契约理念和行为。但是,由于缺乏对外合作的意愿,植根于传统农村的农户信用很难与现代契约对接。转型时期,我国正面临社会结构和文化的重构,现代“匿名”社会对“熟人”社会以及与之相应的信用结构形成了巨大冲击,农户亟需从传统信用意识向现代信用意识转变,从依靠亲缘的、传统的非正式借贷关系向依靠制度的、现代的正式借贷关系转型。

农户信用的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亲缘信用和现代的契约信用将同时发挥作用。因此,当前面向农户的融资体系应是多样化的。也就是说,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既需要有依托传统信用的融资机构,又需要有依托现代信用的金融机构,唯有如此,才能满足农户多样性的融资需求。

二、农户金融服务需求:多层次性

由于经济目标不一样,不同农户对资金的使用和投向重点也不一样。从资金使用方向看,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生活需求和一般消费需求以及其他经营性需求。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要普惠金融

农村基础设施主要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有利于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属于准公共产品。短期内,农村基础设施很难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却有较强的外溢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风险大、回收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而且其消费过程容易产生“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决定了仅仅依靠组织能力不强的单个农户难以完成,必须主要依靠公共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支持。

(二)生活消费和一般消费资金需要互助金融

农户生活消费和一般消费主要指维持农户稳定和可持续的必要消费,是农村社会再生产的基础,其具体表现形式是衣食住行、红白喜事等日常消费。生活消费需求和一般消费需求对资金要求一般需求急、数量较小、周转时间短,农户通过商业金融获得资金时间长、手续繁琐、心理成本高,不能满足需求。实际上,农户利用在亲戚朋友之间的亲缘信用作为“抵押”即可较为轻松地获得急需资金,同时还可以融通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三)其他经营性资金需要商业金融

其他经营主要指除了农业生产和农户正常生活之外的扩大再生产,比如经商、投资等,也是实现农户发展的个体资金需求。其他经营性资金需求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周转时间长,交易成本较高,仅仅依靠农户之间借贷难以满足需求。不同于经营农业,经商、投资需要农户更多地树立现代金融理念,借助现代金融工具投资理财,赚取投资或投机收益。其他经营性资金需求不是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范围,农户的传统亲缘信用难以发挥用武之地,只能依靠以现代契约信用为特征的商业金融。

三、根据农户不同需求完善多层次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实可以看出,推进我国现代农村金融发展要在存量调整的同时不断进行增量渐进发展。我们应该客观审视我国现代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农村现实为基础,尊重市场规律,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构建内生于农村、满足农户需求的多层次现代农村金融发展框架。

(一)财政直接投入和政策性贷款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决定了政府扶持的必要性。除了项目建设、直接补贴等直接方式外,财政还可以通过政策性金融间接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财政补贴直接投入。在农户自身积累有限和商业金融遥不可及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财政补贴性投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的问题。二是拓展农业政策性金融。虽然我国农业发展银行一直积极支持国家粮棉购销储业务,还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对粮食安全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与破解“三农”问题的资金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亟待拓展服务范围。三是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缓解农民因灾害产生的损失。在极端气候成为常态的新时期,农户天生的脆弱性再度受到威胁,应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补偿农户损失。

(二)依托传统亲缘信用发展合作金融满足生活消费和一般消费资金需求

农户生活需求和一般消费资金需求的特点决定了以传统农村亲缘信用为纽带发展合作金融,可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农民在市场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农产品价格波动,根本原因是农民缺乏合作平台。而且,现在村集体经济往往是空壳,农村联产、经营的基础短缺。因此,要更多地形成农户互助合作的交易平台:一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新的合作组织能够为农民低成本与市场对接减少交易费用。二要尊重农村民间金融的创造精神,发挥小型金融的比较优势。资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担保方式灵活,交易成本低,应该予以鼓励。三要给农村草根金融贴上合法标签。取缔、规范轮会、合会、标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防范和控制风险。农村金融创新要加强监管,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三)依靠现代契约信用发展商业金融满足其他经营性资金需求

农户其他经营性资金需求主要用于商业投资,应更多地依靠现代契约信用,主要通过商业金融供给。要发展服务于农户的商业金融,一是逐渐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放活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不能满足农户的多重服务需求,关键是一方面一些准入制度限制了资金进入,另一方面已经在农村运行的资金没有贴上合法标签。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应该打开各种渠道让不同种类的资金为农户服务,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合理配置农村资源。二是构筑统一的农村信用体系和信用保障机制,发展动态的农户征信系统。大型商业银行之所以不愿意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关键是农户征信缺乏和农户交易量小导致银行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高,涉农贷款比较收益低。只有通过政府构筑统一的农村信用体系和信用保障机制,发展动态的农户征信系统,才能够降低银行交易费用。此外,还应逐步扩大信用担保、质押和联保贷款业务,提高贷款灵活性。三是进一步改革农信社,继续农业银行商业化之路,拓宽邮政储蓄支农业务,鼓励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发展。

F832.5

A

1672-9544(2010)12-0011-02

【责任编辑 张 季】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信用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信用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