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 扎实工作推动商务事业科学发展

2010-04-05 15:35黑龙江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叶晓峰
对外经贸 2010年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叶晓峰

一、2009年的黑龙江省商务工作

2009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和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一系列重要决策,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坚持推进“内外贸并举和三外联动”,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扎实做好各项商务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繁荣市场,引导生产,丰富生活,促进和谐,建设小康作为商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流通体系,大力培育消费热点,努力扩大消费总量,牵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全省各级商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作出的“要着力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完善消费政策,努力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使城乡市场活跃起来,把消费潜力释放出来”的指示精神,努力克服居民收入预期下降的不利影响,着力扩大居民消费,维护城乡市场繁荣稳定,内贸流通业亮点频出。全省消费品市场呈现出繁荣活跃,消费规模持续扩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企业实力明显增强,产业地位日渐突出的发展态势。2009年前11个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19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增幅列全国第9位,预计全年增幅将达到19%以上。内贸流通业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以上,实现税收133.1亿元,新增就业28.5万人,有力地促进了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第一,主题营销活动丰富多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地产名优商品大联展”、“魅力龙江消费节”、国庆60周年名优商品献礼、农超对接金秋节等为主题的系列大型商业活动。全省商务系统共举办各类形式的购物节、展销会110多个,举办频率创近年来之最,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安排、节节有高潮”。

第二,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得到有效释放。进一步加大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推进力度,新建标准化“农家店”5000家,累计达到1.9万家,初步建立了以连锁配送为特征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加快推进“双百市场工程”,新增交易厅棚7.3万平方米、冷藏保鲜库3万余吨、安全监控系统14套、卫生服务设施11个、质量可追溯系统3套,逐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农贸市场为基础,覆盖城乡、辐射省内外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目前,全省已形成各类规模以上批发市场497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81个。家电及汽车下乡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11月30日,全省家电下乡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汽车摩托车下乡实现销售收入23.4亿元。目前,全省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与城市增幅差距逐步缩小,前11个月,全省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5.6亿元,增长18.4%。

第三,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组织实施了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内容的“双进社区”工程。加快便民惠民生活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家政服务平台,开展社区服务培训,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省共培育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10个,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38个,社区商业骨干企业9户。在哈尔滨市组织实施“早餐工程”试点,佳明佳、绿山川两家试点企业共在市区开设240个早餐供应点。2009年前11个月,全省餐饮服务业实现营业额381.4亿元,同比增长21.3%,营业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6%。

第四,重要商品储备和市场监管成效显著。新增省级生猪活体储备1200吨,活体储备总量达到2400吨,建立2600吨省级冻猪肉储备制度。承担国家乳粉储备计划2.5万吨,争取补贴资金3625万元,补贴指标和金额均列全国第一位,有力地支持了黑龙江省生猪和乳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应对突发的市场波动,确保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稳定,重点加强了猪肉、鸡蛋、食用油、牛奶、米、面、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的监测力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信息监测系统,共发布市场信息300余条。春节期间,共向省内市场投放生猪2.25万头。加强商贸流通业政策法规建设,出台了《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畜禽屠宰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协调有关部门,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安全消费活动,加强了对特殊商品和特种行业的监督管理,截至11月末,全省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政案件7.4万件,审理违法犯罪刑事案件3427件,挽回经济损失近10亿元。开展商务执法,依法加强市场监督检查,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效维护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挖掘外贸资源,优化贸易结构,夯实发展基础,开拓国际市场作为稳定外需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力推进对俄合作适应性战略调整,不断提高外贸运行质量,促进全省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主要贸易伙伴俄罗斯经济形势变化的双重影响,全省各级商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充分发挥黑龙江地处东北亚腹地中心的区位优势,推动对俄经贸合作,使黑龙江真正成为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指示精神,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调整对策,努力在危中求机,危中求进,转危为机。前11个月,全省外贸进出口实现143.9亿美元,同比下降27.8%,其中出口91.0亿美元,同比下降 34.7%,进口 52.9亿美元,同比下降12.0%,进出口总值列全国第13位。

第一,对外贸易运行质量有所提升。重点推进了以中国一重为主的重型装备、以齐齐哈尔重型数控机床公司和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公司的数控机床、以齐齐哈尔轨道交通公司为主的专用车辆、以哈电气集团为主的电站设备、以哈飞汽车制造公司为主的汽车出口;加大政策协调力度,积极推进《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意见》的落实。前11个月,尽管外贸进出口仍呈低位运行态势,但是运行质量有所提高。一是加工贸易保持增长。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现7.7亿美元,增长4.8%。二是装备设备和汽车出口规模扩大。中国一重、齐齐哈尔轨道交通公司进出口额分别达到2.4亿美元和1.2亿美元,分别增长1.2倍和5.6倍。哈飞汽车出口突破2万台,居全国微型汽车出口首位。三是对新兴市场出口增幅明显。全省对非洲和大洋洲进出口分别增长65.6%和43.4%。与安哥拉实现贸易额2.9亿美元,增长25倍;与阿尔及利亚实现贸易额 0.9亿美元,增长53.8%;与赤道几内亚实现贸易额0.8亿美元,增长115倍;与澳大利亚实现贸易额2.3亿美元,增长28.1%;与新西兰实现贸易额4700万美元,增长1.8倍。四是传统商品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全省箱包出口5.1亿美元,增长11.6%;医药品出口1.1亿美元,增长12.0%,石蜡、家用木制品等分别增长11.7%、6.7%。五是能源和资源类商品进口大幅增长。全省原油进口201.2万吨,增长43.2%;成品油进口 84.0万吨,增长 102.3%;钢材进口7.8万吨,增长 8.1%;铁矿砂进口 330.4万吨,增长280.6%;纸浆进口33.0万吨,增长10.0%。六是出口品牌培育稳步推进。联合省内有关部门评定了哈药、哈飞、完达山乳业等21个“黑龙江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提升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适时推进适应性战略调整。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大幅下滑、对俄投资明显放缓,市场开拓难度加大。前11个月,对俄罗斯实现贸易额48.5亿美元,下降49.6%。新签对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17项,下降51.4%,合同额2057万美元,下降91%,营业额1341万美元,下降94.8%,派出劳务1700人次,下降66.7%。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作出的“要充分发挥黑龙江地处东北亚腹地中心的区位优势,推动对俄经贸合作,使黑龙江真正成为全国对俄沿边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进对俄合作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对俄合作适应性战略调整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适应性战略调整的方向、目标、措施和支持政策,省政府成立了15个专题推进组,从不同领域、不同产业,采取不同方式全力加以推进。各地市结合各自特点,全力开拓市场,扩大投资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适应性调整的各项措施稳步推进,为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对俄贸易和投资合作实现恢复性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作为适应性调整的重点,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18个园区共入驻上千个项目,可口可乐、江苏雨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园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后,各项建设全面展开,已有20多家境内外企业确定入区投资。

第三,口岸和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完成了齐齐哈尔、佳木斯航空口岸验收工作,完成了同江铁路大桥口岸查验及配套设施建设可行性论证,开通了哈尔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国际道路货运线路及七台河-乌苏里斯克国际道路客运线路,完成了对黑河水运口岸旅检大楼扩建工程,稳步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前11个月,全省口岸进出口货物达744.6万吨,出入境人员达253万人次。

积极推进“园区率先发展”战略,着力强化招商引资,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优化投资环境,全面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积极推动开发区提档升级,申报利民、海林、宾西三家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申报穆棱设立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批准大兴安岭对俄经济贸易合作区、佳木斯江北工业园区、哈尔滨延寿工业园区、鸡西工业示范基地等11家园区基地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召开了全省开发区经验交流会议。组织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赴上海、深圳、温州等地招商,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签订了战略协作框架协议,与昆山富贵集团、中国沪光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五夷通集团、浪潮集团、韩国釜山港湾公社签订了入区协议,签约总金额达7.8亿元。前11个月,全省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72.4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进出口总额58.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0.7%;实现税收总额92亿元,增长12.8%。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取得新成绩,新增投资1亿元人民币,新入区企业4户,收购了总面积5万平方米的厂房、办公楼及附属设施,新建了轻钢厂房标准库房等。

第四,会展经济的平台作用凸显。把会展经济作为应对危机,扩大出口的重要手段。哈洽会期间,成功举办了俄罗斯商务日、白俄罗斯推介洽谈会和黑龙江—芬兰经贸合作对接会等12项重要商务活动。5月份,中俄(东宁)机电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开业运营,并成功举办了2009中俄(东宁)机电产品展销洽谈会,签约金额达2.68亿美元。10月份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绥芬河中国名优商品展销会,现场签约额6.4亿元,王岐山副总理,中联部、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领导出席开幕式,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率俄罗斯高级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展销会。组织有关企业参加了广交会、高交会、厦投会、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渝洽会等多个展会,拓展了市场发展空间。

第五,服务贸易保持强劲发展态势。与中省直有关部门建立了工作联系机制,初步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组织企业赴韩国、日本、美国参加技术贸易洽谈会和服务外包峰会,为黑龙江省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哈洽会期间,组织了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服务外包发展周活动,进一步提高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扶持重点服务贸易企业做大做强,利用国家科技兴贸资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及省外贸发展金,对服务外包重点企业进行扶持。前11个月,服务外包企业新增大学生就业9255人,合同执行金额124.3亿元,增长30.1%。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努力开拓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中之重,积极组织和推动企业立足亚洲市场、拓展发达国家市场、发展非洲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一,对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拓展发达国家市场是2009年黑龙江省对外投资的一大特点。对外投资方向由最初的以发展中国家为主逐步向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拓展。前11个月,共核准境外投资企业(机构)22项,总投资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境外投资带动设备、原材料出口1430万美元。

第二,对外承包工程逆势而上,带动出口作用明显。积极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去”能力进一步增强,大项目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哈尔滨电站工程有限公司与印度海岸能源公司新签订电厂BTG项目,合同金额4.26亿美元。大庆石油国际工程公司参与蒙古国塔木察格区块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合同额为8685万美元。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加快推进苏里南道路修建工程、苏丹公里和尼罗河铁桥加固工程、赤道几内亚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工程等。在这些对外承包项目的带动下,哈电站、大庆石油国际和省火电一公司分别实现出口2.5亿美元、1.1亿美元和2432万美元。前11个月,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0亿美元,增长63.7%,期末在外人数 2771人,增长18.0%,对外承包工程项下材料出口4.1亿美元,增长1.4倍。

第三,积极推动国际化经营,企业境外并购步伐加快。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并购国外企业,成为2009年黑龙江省境外投资的最大亮点。我们集中部分资金,支持黑龙江省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并购有市场、有销售网络、有发展潜力的境外企业,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前11个月,共并购境外企业6家,涉及能源、制药、机械、矿山开采和汽车配件等领域,并购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是近年来黑龙江省企业海外并购最多的一年。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创新招商方式,拓宽外资渠道,提升引资质量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大项目、专题化招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外来投资的影响,在挑战中寻找招商引资新机遇,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层次。突出“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项目,坚持内资、外资两手不放松,以内资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和影响外资的进入,实现以内促外,相互影响,良性互动。经过努力,直接利用外资降幅逐渐收窄,吸引省外投资实现了快速增长。全省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1项,实际利用外资总金额20.39亿美元,同比下降9.76%;预计全年实际使用外资总金额23.5亿美元,同比下降7.5%,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执行省外投资合作项目2093项,实际到位资金总额为810.22亿元,同比增长49.76%;预计全年吸收省外实际到位资金总额962亿元,同比增长55.9%。

第一,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境内外招商活动。组织了“第三届冬季国际投资合作洽谈会”、“金融危机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国际论坛”、黑龙江—澳门经贸合作交流会、黑龙江(香港、澳门)经贸互助合作恳谈会等活动。哈洽会期间,组织了“香港推介日——龙港经济合作专题研讨会”、“浙江—黑龙江经贸合作洽谈会暨浙江产品东北行”等活动。共有67个项目签约,其中外资项目10项,总投资额5亿美元;内资项目57项,总投资额328.1亿元人民币。

第二,突出大项目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积极争取英国联合食品集团在黑龙江省现有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农业种植技术引进和利用,不断延伸农产品的加工链条。推动法国空中客车集团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共同建立复合材料飞机零部件制造中心,促进法国威立雅集团扩大在黑龙江省环保领域的投资。前11个月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超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45个,项目数占全省新批外资项目总数的31.9%,合同外资金额9.4亿美元,占全省合同外资总额的44.7%;省外投资总额超1亿元以上大项目442个,占全省引进省外投资项目总数21.1%,投资总额2352.5亿元,占全省引进省外投资总额的78.6%以上。

第三,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积极开展服务外包招商,推动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企业承接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业务,大庆华拓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承接光大银行的外包业务量达到了该行外包总量的35%。牵头推进黑龙江省政府与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合作,签订双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黑龙江省设立哈尔滨东华公司,开展信息化建设业务。探索省内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和吸引投资性公司在黑龙江省设立投资性总部等利用外资的新方式、新渠道。积极邀请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世界500强及知名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来黑龙江省考察访问。全年共接待境内外团组60余个,来访客商500余人次。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部门联动、省市互动、政策牵动作为商务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注重发挥地方商务部门主动性,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政策组合效应,作为加快推进商务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营造优良发展环境,提升商务工作水平。2009年,黑龙江省对外贸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商务部门承担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我们紧紧依靠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商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顽强拼搏精神,在推进商务事业取得新发展的同时,积累了克服困难,应对挑战的经验。

第一,推进政策法规出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经过积极努力,省人大通过了《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标志着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工作全面纳入了法制化轨道。积极争取国家对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为黑龙江省企业争取出口经营资质;帮助企业争取铁合金、柠檬酸出口经营资质,填补了该类商品出口空白;争取供港活牛、碳化硅、镁砂等商品的出口配额。2009年,是我们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最多的一年,全年共获得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外贸发展专项资金、万村千乡、双百工程、早餐工程、生猪储备、市场建设等政策性资金支持3.4亿元。

第二,强化部门联动,营造发展环境。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商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2009年,我们与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了《协作备忘录》,制定了推进黑龙江省外经贸发展的25项措施;海关、外汇、税务、财政、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统计等部门也都先后制定和出台了支持黑龙江省内外贸工作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内外经贸的发展。省发改委、经委、农委、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在发展规划、项目开发、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省财政厅及时拨付各类专项资金,为商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第三,推进省市互动,完善发展机制。积极推进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进行工作对接,在合作发展、协调推进、互利共赢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找到了区域经济互动的契合点。赋予鸡西、牡丹江和绥芬河市进出口企业资质备案审批权限,支持鹤岗、同江、抚远、密山、虎林、饶河等口岸市县大力开展对俄贸易和投资合作。会同哈尔滨市共同研究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主导和带动作用,着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发挥齐齐哈尔市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产业的优势,共同研究扩大机械装备产品出口;与大庆市共同推动大型石化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会同牡丹江市着力打造全省沿边开放的先导区和示范区;支持佳木斯市打造出口产业基地和进口加工基地;支持黑河市建设境外家电和建材市场,推进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等重点项目进程;支持鸡西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进“四大园区和八大基地”建设;支持绥化市着力扩大农区消费规模,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2010年黑龙江省商务工作面临的形势

2010年黑龙江省商务事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复苏进程缓慢曲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经济衰退,世界各国采取了规模和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和经济刺激措施。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开始活跃,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内需扩大对国际贸易起到重要拉动作用。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和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会好于2009年,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可能结束衰退,新兴经济体表现可能好于发达国家。据有关国际机构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速将由2009年下降1.1%转为增长3.1%,全球贸易量将由下降11.9%转为增长2.5%,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由下降30%左右转为增长15%以上。但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稳,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产能利用率仍处低位,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国际金融领域风险尚未完全消除,发达国家信贷紧缩将继续制约消费和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和美元汇率震荡可能加剧,粮食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可能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高。总之,世界经济完全走出低谷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复苏前景不可过于乐观。

国内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继续巩固,但结构调整压力明显上升。2010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体制机制改革和自主创新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不断完善,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增强,将进一步激发新的动力和活力。

从黑龙江省情况看,目前正处于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中央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于我有利。黑龙江省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通过近年来不断蓄势和铺垫,已经积蓄了一定的发展动力,特别是“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深入推进,更为经济由“慢”转“快”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上述这些因素,反映在商务领域,主要表现在:一是进一步扩大内需难度增大。从消费看,国内刺激消费的政策效应可能减弱,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压力大,城乡居民收入短期内难以较大幅度提高,加上部分大中城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过快,进一步拓展住房、汽车和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受到制约,国内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面临不少困难。从投资看,企业利润下滑,民间投资意愿仍然不强,吸收外资也只是出现恢复性增长,2010年投资增速难以保持2009年水平。从出口看,外需有所复苏,出口将结束连续大幅下滑的局面,但再现前几年年均30%以上的快速增长可能性很小,恢复到2008年的规模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二是优化进出口结构的任务艰巨。外部需求不足仍是2010年黑龙江省外贸面临的主要矛盾,外贸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迫切。目前,发达国家正在酝酿调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积极抢占高端制造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制高点;发展中国家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不加快结构调整、创造新的优势,我们的传统优势将难以保住。三是“引进来”和“走出去”面临多方面制约。在吸收外资方面,跨国公司流动性不足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善,迪拜债务危机可能引发对新兴市场风险偏好的重新评估;发达国家提出产业回归并调整政策,引导企业在本国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境外投资回流,发展中国家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国际引资竞争更加激烈;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势头减弱,利用外资进入调整巩固阶段。在对外投资方面,黑龙江省企业跨国经营能力不强,人才不足,对国外法律、制度和文化了解不够;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投资可能受到战略抵制,对营销网络和品牌的投资面临文化制约;发达国家在能源资源领域布局较早、利益紧固,一些能源资源富集的发展中国家对我国能源投资心存疑虑,继续扩大投资难度加大。四是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发达国家就业形势严峻,国内政治压力上升,各种隐性或变相保护主义层出不穷,欧美针对我国的保护主义将持续升温。2009年,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超过100起,涉案金额突破100亿美元,其中黑龙江省涉案企业和产品也呈不断增加的态势。美轮胎特保案和油井管案表明,美推行强势贸易政策的意图相当明显,可能继续对我国采取特保措施,涉案产品向高端蔓延。目前,我国产业政策、人民币汇率等制度层面也将面临更大压力,尤其是在人民币汇率方面,不仅美欧等发达国家和IMF等国际组织对我施加压力,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我颇有微词。随着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发达国家企图迫使我承担量化减排责任,碳税可能成为今后几年贸易摩擦的新焦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贸易份额的上升,一些国家还会推出各种保护主义措施,经贸摩擦将伴随我国和平发展的全过程。此外,物价和市场稳定问题也需要高度关注。我国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大多数产品供给充裕的局面没有改变,但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向国内传导,2010年货币信贷投放较多对物价会产生一定滞后影响,加上资源税费和水、气等基础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的难度增加。

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推动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我们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对商务工作的要求上来,既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自觉地把握好各种机遇,又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及时发现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努力实现商务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三、2010年黑龙江省商务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2010年商务工作,对进一步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实现商务事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商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省时的重要讲话为指针,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着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着力推进对俄合作适应性战略调整,着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着力提升实际利用外资水平,着力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努力实现全省商务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力争与上年持平。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要努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加强城乡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第一,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消费。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不断扩大标准化农家店的覆盖面,增加农资店的比重,探索“一网多用”,协调邮政、通信、保险、医药等行业利用连锁农家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平台,扩大经营范围,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继续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加快培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重点支持西部和东部地区农产品批发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效解决农产品、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双向流通问题。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推进东宁黑木耳市场、双城禽蛋市场、佳木斯农机具市场等建设。大力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惠民工程,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进便民服务,增加地产名优商品下乡比重,扩大产品销售规模和财政补贴面,不断提升农村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

第二,加强城乡市场运行监测,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完善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信息直报系统,积极推进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把保证市场供应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做好猪肉等主要副食品的供应工作,确保不断档、不脱销,促进市场持续繁荣和和谐发展。充分利用全省市场监测三级网络平台,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及时发布“商务天气预报”,准确提供市场供求信息。落实生猪、乳粉和食糖等储备制度,完善生活必需品应急预案,制定油、菜、肉、禽、蛋等重要商品供应专项预案,深入推进“稳物价、安民生”活动,组织大型流通企业开展让利销售,确保商品供应和市场稳定。

第三,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商业和服务业。以构建和谐社会,方便居民生活为出发点,引导零售、餐饮、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企业进驻社区,在总结哈尔滨市开展“早餐工程”试点经验基础上,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发展大众餐饮业。继续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信贷消费、租赁消费和循环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扩大城市消费规模。积极推动零售业节能行动,选择哈尔滨、牡丹江、大庆等地部分零售企业为试点,开展“万家节能店”创建活动和“节能产品进商场”活动。

第四,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特殊商品和特种行业的监督和管理,打击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成品油、酒类等重要商品市场管理。深入推动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抓住机构改革有利时机,整合执法资源,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商务执法人员素质和水平,切实加强商务行政执法检查。积极推动市场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商贸领域信用建设,推动信用销售。按照有关要求,开展药品流通行业管理。

(二)加快对俄合作适应性调整,努力打造全国对俄沿边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

第一,进一步加大对俄投资合作的力度。紧紧把握两国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俄罗斯燃料动力综合体,包括石油、天然气、电能、热能等项目建设,扩大木材和矿产资源加工、农业开发等项目的投资合作,不断加大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环保、通信和文化、教育、卫生方面的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力度,完善与俄远东各州区的大项目推进机制,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第二,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对俄贸易结构。加快贸易方式转轨变型,大力开展正规贸易。积极探索在双方对应口岸建立规范化的清关公司,推动贸易正规化,促进对俄出口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黑龙江省在俄的商品市场、营销网络、商贸人才等资源进行整合,探索建立统一管理、分散经营、集中纳税,具有保税功能的国际化现代物流园区和中国商品集散中心。立足以质取胜,培育自主品牌,加快建设对俄出口商品加工产业体系,增加机电、高新技术等优势产品出口,带动地产品出口。进一步加强产权、商标、专利、设计等两国许可权限内的技术贸易。大力发展对俄运输、旅游、通讯、保险、金融、劳务承包、建筑安装等服务贸易。

第三,进一步提升对俄合作层次和水平。加快建设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构建深化中俄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支点。强化要素集聚,推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打造区域性对俄出口加工、商贸、物流、会展、旅游中心。加快培育东部以佳木斯为中心和北部以黑河为中心的对俄经贸合作新的增长极。切实改变以往对俄经贸主体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的单打独斗,集合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市资源,充分发挥集群辐射功能,将黑龙江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与俄方产业衔接,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农业开发、跨境旅游、资源深加工等方面加强合作,逐步形成区域内各要素协调联动的对俄合作新格局。

第四,进一步打造对俄合作综合平台。实施园区率先发展战略,构建对俄经贸合作新亮点。根据园区内外互动、产业上下衔接、产品双向流通的思路,整合资源,统筹发展。推进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建设,推动建立绥芬河与俄波格拉尼奇内跨境经贸合作区。全力做好黑瞎子岛对俄友好和贸易示范区的规划和招标。坚持口岸通道建设与口岸城市建设一体化,坚持口岸通道建设与区域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建设一体化,坚持口岸通道建设与对俄经贸合作整体格局一体化,推动口岸对外开放,带动口岸城市(镇)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界江大桥建设,推进“江海联运”、“陆海联运”和“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实现中俄物流合作的大通关。

(三)大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努力提升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第一,积极改善市场结构。积极拓展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以对韩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为契机,适时启动对日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深入研究欧美市场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扩大进出口;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大力开辟新兴市场,根据非洲、拉美、中东、西亚、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地域特点、民族习惯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进出口贸易;借助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机遇,积极开辟东盟市场。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扩大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规模。

第二,不断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在保持和扩大服装、鞋帽、纺织品、农副产品等传统商品对外贸易规模的基础上,依托黑龙江省产业优势,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化步伐,推进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重点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扩大医药、石化、装备、森工、食品、建材、汽车、农用机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企业融资、项目贴息、市场开拓补贴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挖掘和培育进出口增长的新亮点。全力推进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和交易中心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和沿边开放带建设为依托,突出抓好“三个出口基地、五个交易中心(园区)”的建设工作。一是进一步做好与国家有关部门的争取协调工作,使哈尔滨市尽早进入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行列。二是紧紧抓住国家将要启动数控机床出口基地建设工作这一良机,积极组织齐齐哈尔和齐重数控等有关市地企业做好材料申报等项准备工作,确保第一批进入国家数控机床出口基地建设行列。三是将大庆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作为提升黑龙江省石油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条有效措施,加以重点推进落实。四是本着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强化与中国机电商会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继续抓好东宁“中俄机电出口产品展销中心”、绥芬河“海都机电产品加工园区”、黑河“中俄机电产品加工园区”、同江“对俄机电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和海参崴“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展示中心”建设,并以此为载体和平台,通过“以外引外、增资扩股、配套引入”等有效途径,尽可能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办厂,不断壮大加工贸易企业规模,实现对俄机电产品进出口的新突破。加强对生产企业在出口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扩大地方名牌产品、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和农产品等地产品出口,组织评定黑龙江省2009—2010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着力扩大先进设备、关键技术和国内市场急需的石油、木材、化肥、化工原料、铁矿砂等能源原材料商品的进口。着重引进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和污染排放的技术设备,争取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等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关键领域的重点技术取得新突破。

第三,做大做强对外贸易主体。依托八大经济区建设,着力打造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企业群和大型农机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抓住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政策效应,鼓励企业开展来料加工,在不断壮大加工贸易主体的同时,注意加强对加工贸易的政策和业务培训,鼓励发展纺织、服装、林产品、机电产品、建材及装饰材料等领域的加工贸易,着力打造进口龙头骨干企业,加快经贸主体的产业化和本地化;着力打造电站设备、数控机床、汽车、石化、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品等骨干出口企业和配套产业群。整合资源、壮大实力,依托哈尔滨、大庆市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优势,着力打造服务外包产业集群。

第四,积极开展贸易促进活动。全力办好哈洽会、绥芬河中国名优商品展等重大展会。积极参加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南宁中国-东盟贸易博览会、大连软件交易会、吉林东北亚贸易投资博览会等国际性、区域性、专业性展会。参加国际性知名展会,选择重点国家和地区举办特色商品展洽活动。支持企业开展境外产品质量认证、商标注册,培植品牌商品,建立产品售后服务机构,推进黑龙江省优势产品走出国门。完善重点企业、重点地市联系制度,加强与重点进出口企业的沟通协调,做好跟踪服务。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把扶持企业出口信保这一政策用好、用足。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运用WTO贸易措施监督机制,维护黑龙江省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

(四)全力推进内资、外资并举的招商引资策略,不断提高利用外来投资的质量和层次

第一,突出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引资。继续巩固港澳台地区的招商引资基础,进一步加强与香港的合作,针对金融、现代服务业等开展招商。继续推动与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和东南亚等国家的招商合作,重点推进生物制药、新材料、机械电子、环保化工、绿色食品、能源等产业开展招商。以有牵动力的大项目为重点,积极开展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合作,寻求战略投资者来黑龙江省投资,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项目和资金转移,提升黑龙江省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重加强与央企合作,将其作为黑龙江省一个新的引资重点和热点。加强与央企进行投资对接,尽快争取央企在工业项目、能源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服务项目等领域到黑龙江省投资合作。组织好以英国为主的欧洲招商,以香港为主的东南亚招商,以上海为主的长三角招商活动。

第二,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招商引资。一是突出黑龙江省优势资源产业招商。积极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畜产品、乳制品深加工及非粮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促进形成国内外知名的大型龙头企业和驰名商标产品。二是突出生物产业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私募基金及风险投资机构进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推动黑龙江省生物产业快速发展。三是突出装备制造业招商。围绕发电设备、汽车、航空产品、焊接切割设备、基础功能部件等五大产业集群建设,为黑龙江省现有机械装备工业龙头企业及其产品配套加工企业,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特别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等,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水平。四是突出石化、煤电化等新能源、新材料和低碳产业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参与黑龙江省石油化工、煤电、煤化工等产业,促进黑龙江省支柱产业发展。

第三,积极探索利用外资新渠道。一是进一步支持黑龙江省企业境外上市,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黑龙江省企业境外上市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指导企业按市场规则及国际惯例打造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持续融资能力。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设立扶植企业境外上市专项基金,对于优势企业上市的前期费用予以支持。组织召开各种优势企业境外上市推介活动,鼓励境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对市场前景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二是积极抓好现代服务业招商。充分发挥哈尔滨、大庆作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优势,推动哈尔滨、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做大做强。以美国、欧盟、香港及“长三角”等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参与物流、旅游、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土地综合开发等产业,促进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积极推动新型能源产业项目招商,以开展碳汇交易为切入点,积极开发热电联产、风力发电、煤层气等利用清洁能源项目。同时,积极吸引外来资金投向新材料产业。

第四,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营造亲商、安商环境。进一步实行“政务公示制”,提高审批工作透明度。对有重大牵动作用的外来投资项目,在办理手续方面给予“绿色通道”的礼遇。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外来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外来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完善外来投资者投诉机制,认真做好外来投资者投诉受理及协调工作,对重点投资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五)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商务部门新形象

第一,强化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健全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优化业务管理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商务部门公信力。通过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达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科学管理能力、服务大局能力明显增强。

第二,强化商务公共服务。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把省商务厅公众网打造成为一流的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发机关办公自动化、网上项目资金申报、网络会议等三个系统,推进网上审批、网上监测、电子商务、网上招商、电子口岸、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等六项工作。

第三,强化调研和宣传工作。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围绕商务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把握商务发展规律,提高宏观指导水平。要结合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对加强开放合作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入调研。强化对外宣传,树立开放型经济、商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典型,扩大商务工作社会影响,营造商务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四,强化上下联动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全系统目标考核、工作激励、上下协同、信息沟通等有效机制,不断增强省市县商务部门工作战斗力和凝聚力。省厅将建立与市、县的工作联系制度,确定联系领导、落实牵头处室、指定联络人员,指导和推动基层商务发展。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鼓励外商投资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黑龙江省“十三五”流域规划落实“水十条”的思路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