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林 陈亚利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母婴近远期并发症的明显增加已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重视[1]。合理掌握剖宫产指症,控制剖宫产率,已成为当前产科工作的重要问题。我院自2004年以来,致力于各种降低剖宫产率措施的探索,发现宣传教育、推迟孕妇入院时间对降低医源性因素剖宫产有积极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住院分娩初孕妇286例,均无妊娠合并症。根据其入院时的产科情况,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剖宫产原因进行对比分析。
1.1 资料 观察组:本组初孕妇143例,均在宫颈扩张到3cm方正式住院待产。之前均接受支持和劝告,然后或被送回家或留在一间独立房间接受观察[2]。其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37岁,平均28.4岁。对照组:本组初孕妇143例,无临产先兆或临产早早期不考虑宫颈状况而直接收入医院[2]。其中年龄最小20岁,最大40岁,平均年龄29.5岁。
1.2 两组孕妇的剖宫产原因分析
1.2.1 产科因素 以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为主。其次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脐带绕颈2周、巨大儿。
1.2.2 医源性因素 ①因医院环境嘈杂,气氛严肃、紧张,住院待产时间过长,孕妇失眠、恐惧而要求剖宫产。②医生放宽剖宫产指征,对高龄初产、珍贵儿、可疑巨大儿未给予阴道试产而劝其剖宫产。③孕妇住院期间,胎心监护发现一两次胎心率异常而过度诊断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④满足医生的时间、人员便利、怕承担风险而诱导孕妇选择剖宫产。⑤过早使用催产素催产、孕妇怕痛、医护怕守产程而选择剖宫产。⑥孕妇要求主任医师接产,但主任医师不可能守着不知何时能够分娩的产妇而安排做剖宫产。
1.2.3 社会因素 孕妇及家属认为剖宫产安全、无痛,剖宫产婴儿聪明而选择剖宫产;相信迷信,选择良辰吉日行剖宫产。
2.1 两组孕妇分娩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143例,阴道分娩132例(92.31%),剖宫产11例(7.69%);对照组143例,阴道分娩43例(30.07%),剖宫产100例(69.93%)。
2.2 两组孕妇剖宫产原因的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11例,其中产科因素剖宫产11例(100.00%),无一例医源性和社会因素剖宫产;对照组剖宫产100例,其中产科因素剖宫产12例(12.00%),医源性因素剖宫产73例(73.00%),社会因素剖宫产15例(15.00%)。
综合资料分析,观察组剖宫产占7.69%(11/143),阴道分娩占92.31%(132/143)。对照组剖宫产占69.93%(100/143),阴道分娩占30.07%(43/143)。观察组和对照组剖宫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剖宫产原因中,观察组产科因素占100.00%(11/11),无一例医源性和社会因素剖宫产。对照组产科因素剖宫产12.00%(12/100),医源性因素剖宫产73.00%(73/100),社会因素15.00%(15/100),观察组和对照组剖宫产原因比较,医源性因素剖宫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初孕妇在产程活跃期前过早住院会徒增产科干预和分娩复杂性的风险,推迟孕妇入院时间对降低医源性因素的剖宫产起积极有效的作用。当然,推迟孕妇入院时间无论对医生还是孕妇都存在一定风险,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强产前宣教及孕期保健,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了解完美的母婴结局是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3],使孕妇正确认识自然分娩的生理过程,消除其不安和恐惧心理。②对医生而言,让孕妇自然分娩要比剖宫产多承担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容易产生医患纠纷,我们呼吁应积极进行医疗体制改革,国家应该给医生充分的权利,让医生对分娩进展更具耐心。③建立健全社区医疗机构,培训社区医疗医师,使其具有产科应急处理能力。这样才能使推迟孕妇入院时间来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更安全、有效和必要。
[1]庄建辉,孙亚美.10年剖宫产指征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17(2):118-119.
[2]盖铭英,审译.高级产科生命支持:ASLO课程大纲[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94-296.
[3]黄醒华.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