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 王德强
放射介入诊疗是新兴的医疗学科,但介入操作是在射线下进行,不可避免地存在射线曝光时间长、剂量大、操作者暴露在射线下使身体各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等辐射防护问题[1],因此,介入诊疗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成为介入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坚持做好放射线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逐步形成一整套辐射防护制度和程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1 材料
1.1.1 设备 介入工作开展早期的设备为日本岛津500mAXE电视遥控透视X线机,2005年医院引进意大利GMM公司MTH-R型DSA电视透视C型臂X线机。
1.1.2 防护材料 铅袍、铅帽、铅面罩、铅围脖。
1.1.3 监测材料 个人辐射剂量仪,血细胞分析。
1.2 方法 介入工作开展初始,所有介入诊疗工作人员均做了血细胞分析,并存档备查;同时针对放射介入诊疗工作配备了专用的铅袍、铅帽、铅面罩、铅围脖等全套足量的辐射防护品,手术时全副“武装”[2]。但早期由于日本岛津500mA-XE电视遥控透视X线机非介入专用设备,设备射线防护效果较介入专用设备差,且无动态影像存储,理想的静态图像获得较为困难,尤其是在血管介入诊疗工作中,常常为获得一份有诊断意义和分析价值的图像需反复多次摄片,工作人员受线量较大;遇到稍微复杂的手术,术后医务工作人员常常疲惫感非常明显[3]。这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当时工作条件较差,我们根据实际客观条件,综合多方面因素,一方面要求介入诊疗工作人员定期复查血细胞分析,注意白细胞计数;另一方面根据他们的身体状态和工作情况尽可能合理安排参加手术次数,并确保每年一次职业病体检。1998年我们自行设计和制作了一套电视透视影像动态采集系统,并在使用中获得理想的效果;利用该系统进行介入手术,在透视图像采集中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动、静态图像,并可储存和调用,从而大大减少了术中曝光次数和缩短了术中曝光时间,明显降低了射线对医护人员辐射损伤的机率[4]。同年,个人辐射剂量仪临床应用,使工作人员的辐射影响有了量化衡量标准,从此,我们在具体手术次数和手术难易程度的工作安排上将此纳入考虑范围,更加合理地安排介入诊疗工作人员参加手术的工作量以使辐射损伤降到最低点。对计划生育的青年诊疗工作人员采取提前半年脱离受线工作的措施。2005年医院引进了意大利GMM公司MTH-R型DSA电视透视C型臂X线机,该机为原装进口介入专用设备,辐射防护好、图像效果好、热容量大、有效射线量大、散射线少、低剂量透视成像效果好、有末帧图像保留功能、动静态图像存储功能且调用方便、DSA功能有路径图和路标功能,这不仅提高了介入诊疗效果,也明显提高了辐射防护效果和降低了诊疗工作人员的辐射损伤。
自开展介入工作十四年之久,介入诊疗工作人员共计八名,实施手术近4000余例,职业病体检: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计数均在4000~7000,晶状体轻度混浊三人,眼底动脉轻度硬化改变两人,所有诊疗工作人员均未发生其它与辐射有关或可能因辐射影响的疾病,四名青年医护人员此间所生育的子女均健康未发生先天异常等情况。这一结果明显高于其他开展介入工作医院同仁的身体状况。
介入治疗是利用影像学,运用介入技术和器械,进行疾病诊疗的一门新兴医疗学科,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捷、痛苦小、不良反应小、病人耐受性好、康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受到医学界高度重视,并渐被病人广泛接受[5]。介入放射学的出现,开辟了医学史新天地,拓展了疾病诊疗的范畴和深度,提高了疾病诊疗的精度和效果,是二十一世纪先进的医疗技术学科,已成为和内、外、妇三大学科并驱的临床学科,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临床推广应用潜力,目前,国内大型或有条件的医疗单位相继开展了此项工作。但介入诊疗所需影像设备主要是放射线设备,由于放射介入手术操作是在射线下进行,且术中射线曝光时间长、剂量大、操作者暴露在射线下,这将使参与手术的诊疗工作人员身体各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线辐射,因此,自介入技术应用到临床以来,如何做好术中射线辐射防护,一直是介入专家和医生们在努力开展介入诊疗工作的同时重点探讨的课题。由于射线短时间一次性大剂量照射、短时间间断性大剂量照射、间断性长时间照射等均可引起皮肤黏膜、视网膜、腺体、生殖系统等组织器官的辐射损伤,甚至导致辐射病及影响下一代身体健康的严重后果,长久下去势必会影响介入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可能会导致介入后继无人,使这一新兴的、先进的医疗技术学科难以持续开展。引进辐射防护好的大型介入专用设备、增加防护屏、缩短曝光时间、降低曝光剂量、减少照射次数、增加诊疗工作人员和辐射源的距离等方法是开展介入诊疗常规采用的辐射防护方法,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介入医护人员的辐射损伤,一方面这些方法对控制辐射影响有一定的限度,另一方面,介入手术是在照射野下操作的工作,脱离不了辐射,因此,这些方法和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达到使参与介入诊疗工作人员的身体在进行工作、受到射线照射的情况下免除辐射所带来的持续和持久辐射损伤的目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和体会:加强射线防护意识,采取前面所述常规的射线防护措施的同时,端正辐射防护态度,建立健全有效地保证介入医护人员身体健康的制度或程序,根据辐射工作时间、受辐射程度、辐射监测结果、医护人员身体状况,合理调整和安排介入工作,可取得一定的辐射综合防护效果,从而确保介入诊疗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方能使介入诊疗这一新兴的先进医疗学科后续有人持续发展。
做好放射线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降低辐射损伤是介入诊疗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1]张志兴,石磊.介入放射中的防护[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1,21(3):228-2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
[3]易玉海,顾玉民.通用组合使介入防护的研制[J].中国辐射卫生,1999,8(2):95.
[4]胡芳芳.介入放射学现场剂量测度与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1996,5(2);112.
[5]金振祥.介入放射学与辐射防护[J].中国辐射卫生,1998,7(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