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电工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探究

2010-04-04 13:33白雪峰田立欣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电工学电工教学研究

白雪峰,田立欣

(内蒙古工业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2)

0 引言

为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国家在实施精品课工程以来,又实施了质量工程[1]。我校电工学课程已(首批)建成为自治区级精品课,在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效果,为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摆在突出位置,课程改革还需不断深化,以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不断提高。

电工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覆盖面很广,在工程技术方面被广泛使用。这使得我们必须对现在高等工科教育中的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准确定位。由于各个技术部门都在朝着电气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电工学课程一定程度上是为非电专业学生普及电学知识,以提高他们在电学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电工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就要有适应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以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1 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随着精品课建设的不断推开,大多高校(包括我校)的电工学课程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分层次地建立了模块化结构的课程新体系,一方面可灵活地进行模块组合,以适应专业需要,另一方面更加系统,实用性更强[2]。模块化课程体系为我们优化教学环节提供了基础。

不同模块下的教学更加具体,要注重内容的系统性与知识的连惯性。针对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的学习具有相对独立性,且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大特点,应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适当减少课堂授课的比重,加强实践环节,一些书本内容可放在实践环节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在教学内容上,重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当消减理论知识,如减少一些原理的推导、器件及集成芯片的内部分析及公式的推导等;突出电路或元器件的功能应用及电路的整体性,加强应用电路或集成芯片的使用方法,弱化功能电路的设计。

不同模块下要有统一的授课标准。授课中要把握重点和构成各模块的理论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要以“应用性”为其主要特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当然,结合课堂教学及各种教学平台,有效地使实验、学习辅导、校园网的利用、资料室及实验室的开放形成有机的多层次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反映就在于学生把握基本理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一切教学环节都要围绕此展开。

2 立体化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学生学习和老师讲授的基本依据。它应符合新世纪国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应适应不同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为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各院校都在进行着具有本校特色、品种齐全、适用性更强的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为配合我校电工学精品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际,我们正在逐步建设适应我校、面向社会的电工学立体化教材的。

除理论教材现暂时选用国内优秀教材外,我们已建设了实验及实训教材、电子教案(供教师使用)、网络课程、电子教辅资料、多媒体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现正在着手学习指导(包括习题解答)及理论教材的建设。要以主教材为基础,形成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配套的立体化的教材库,形成一个能够让师生更加方便、使学生更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

教材建设的目的就是提供教学质量,它应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需要不断更新。教材建设中要把握时代脉搏,把握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把握课程体系,在满足国家对工程教育标准要求的情况下,既要较好地反映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以及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又要符合国家对学科的基本要求和教改要求以及地方工科院校实际。对于电工学教材建设应把握的特点是“厚基础、轻理论、重应用”,不应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不应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和解题的技巧性,而应重视工程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为社会企业对非电类专业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电方面的要求,一般并不看重其掌握电类知识的多少,而更看重其面对电气技术、电气产品时综合应用电类知识的能力。

教材要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相匹配。不同的工科院校其教学的软硬环境不尽相同,教材应符合本校的实际,以及本校学生的特点,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统一。根据优化整合后的课程教学体系,应有一系列的适应实际的辅助教材。现今主要是以培养智能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而这一类的教学方法对教材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需要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示理工科知识,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动画制作手段来形象化展示基本原理。另外,教材之中应包含有理论创新及设计的思路,以便给学生以创新思维上的启发,激活想象力。

3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覆盖面很广,在工程技术方面被广泛使用,这使得我们必须加强学生技能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使学生熟悉技术应用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了解了新技术的应用与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以满足社会对工科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的基本要求。

目前许多高校都加强了电工学实验室建设,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动脑的机会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改进实验模式:

(1)关注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与发展,实验内容应是基本电工电子技能与新技术的结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

(2)要紧密联系电气工程实际,电工电子技术在工程中有其具体的工程规范,实验教学就要符合社会的实际要求和工程技术要求。

(3)开放实验室,成立多种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电气素养,并且学生可享受成果。电工电子实验选题范围广泛,应用性强,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实用的电工电子产品,并可享有,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制作兴趣,一方面又可让学生有成就感。实行实验室开放策略,学生可按照个人兴趣及能力进行创造性实验,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3]。

(4)适当引入仿真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可以进行一些具体电路的仿真演示,更形象地讲授知识,使学生从现象到本质地理解内容。

4 加强教学研究与交流

为深层次探讨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发展,课程组应更好的开展教学研讨和研究,使授课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更好地适应本校特点和课程发展。可以看到,在教学研讨及新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可拓宽了教师们达视野,一方面可以启发教师们对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的思考。教学研究是增强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研究中要加强领导,将其作为一项定期性活动,并积极鼓励教师争取争取教改研究课题和研究项目;要重视教学研究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把日常教学工作、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研究要把握课程改革与发展方面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围绕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最终以教研为先导、以教研促教改、以教研促教学。

不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有着各自好的经验和特色,走出去,加强交流、加强调研,多去了解和汲取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也是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途径。我们对国内几所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进行的调研,如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家级电工学精品课程教学基地)、天津大学(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电工学精品课教学基地)、北京理工大学(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主持单位)、清华大学(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等,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我们促动和帮助就很大。当然,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要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形成有特色、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工学课程要围绕“应用性”这一主要特征,建立起良好的教学平台,优化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模式,深化课程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导实施教学,有层次化和模块化的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电气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建立和形成与本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工科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最终目的是落实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逐步走出有地方特色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之路来。

[1]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部通报》,2007,第3期

[2]刘润华,王晓红.非电类理工专业电工电子课程模块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7(第23卷增刊)

[3]朱晓平.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J].中国科技信息,2008,4

猜你喜欢
电工学电工教学研究
特变电工
电工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电工学中常用电路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浅谈《电工学》课堂教学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