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及其转型与延展

2010-04-04 12:32李益群
城市学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功能服务

李益群

(湖南城市学院 图书馆,湖南 益阳 413000)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及其转型与延展

李益群

(湖南城市学院 图书馆,湖南 益阳 413000)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具有间接性、内隐性、缓释性、多元性特点。随着高校的改革与转型,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也在向产业化、特色化、社会化、数字化转型与延展。

高校图书馆;功能;转型;延展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也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并且是一门不断发展、常学常新的科学。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图书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就难以形成一个一致的恒定的结论。图书馆的功能就是这样一个发展中的范畴。

一、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功能一词,《辞海》释为“事功和能力”、“功效;作用”,英语翻译为function,use,capability,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关于图书馆的功能,一般认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二是开发信息资源,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传播等;三是参与社会教育的职能,包括思想教育、两个文明建设的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以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等方面。

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大家族中的特殊支族,作为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载体,担当着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高校图书馆所承载的精神文化产品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这是不言自明的。其功能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就上述功能的几个方面来说,除了因为高校图书馆主要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其参与社会教育功能方面弱于社会图书馆之外,其它功能同样具备。相对于社会图书馆而言,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伴生物或附属物,它因高校而生,伴高校而长,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扮演着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角色,在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大系统中,图书馆处于教学科研辅助地位。其基本功能定位为信息生产、信息储存、信息传播、教育教化。这种基本功能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着形式上的差异,甚至有时差异十分明显,但就其实质而言,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高校的功能是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以及培养掌握先进科学知识的人才,那么,图书馆不仅是高校知识生产、传播、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工具,而且可以说是直接参与了这些功能实现的全过程。由于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作用特殊重要,历来受到高校的重视,大多数高校都把图书馆建设成为高校的标志性建筑和机构。

二、高校图书馆基本功能的特点与现状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相对于教学、科研等部门而言,具有间接性、内隐性、缓释性、多元性等特点。所谓间接性,就是高校图书馆的许多功能,并不是通过自身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学、科研、学生等职能部门作为第三方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教学、科研、学生等部门所取得的成绩中,包含着图书馆的成绩在内。例如,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科研工作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图书馆本身并不产生科研成果,它的科研功能只能通过师生的科学研究作为第三方来体现;再如,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的教育功能也是人所共知的,但其这一功能的实现只能通过学生的成长来表现,而学生的成长因素是多元的,并非图书馆单独发生作用的结果。这就不便于人们精确地区分这一成果中的成份,导致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往往被忽视。所谓内隐性,就是高校图书馆的许多功能虽然不可或缺,但又不明确显现,而是深深地隐藏着,内隐地发挥着潜在的作用,如果不加以理性地深层思考就难以发现,因而也容易被忽视。例如,高校图书馆的幽雅的环境、丰富的藏书,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潜在的熏陶,图书馆在引进图书时的选择,就是对学生学习和教师科研的一种无形的引导,等等,这些功能都是内隐的。所谓缓释性,就是高校图书馆的上述功能不像教学、科学研究、招生、产业等众多部门一样立竿见影,也不像工农业生产那样投入产出明显,而是长期逐渐释放的,其投入和产出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并且不甚明确。所谓多元性,指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前述如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参与社会教育等,而非单一的,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也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

在实际工作中,因为高校强调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把图书馆定位为教学辅助部门,这本来无可非议,但由于其基本功能的间接性、内隐性、缓释性特点,使得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遭到误解,许多领导和教师由此把图书馆功能单一化,认为图书馆工作就是简单机械的图书借阅工作,视图书馆员如打扫卫生、除草栽花的工人一样,无需文化素养,更谈不上专业素质,甚至认为还不如做饭炒菜的师傅有技术含量,这就走向了一个认识误区,甚至可以说是极端。在许多高校,图书馆从不引进图书情报学专业人员,在岗图书馆员也很少从事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成为学校安置家属、退伍军人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远不如教学科研人员,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环境不和谐,从而严重制约着高校图书馆功能的正常实现,更不可能超常发挥和创造性发挥。

三、高校图书馆功能转型与延展的路向

正如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界在变,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实现进化,高校图书馆当然不可能例外。人类社会已经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目前正在大步迈进信息化社会,信息量的爆炸式冲击和信息的即时化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特别是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再不可能是停留在文献借阅这样单一的功能上,而是充满了新的期盼,希望高校图书馆能在满足高校科研、教学、教书育人的同时,满足企业和社会大众的各种信息需求。社会呼唤高校图书馆进行功能转型与延展。

(一)产业化

如前所述,由于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具有内隐性、间接性、缓释性特征,它不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在高校也不是处于教学科研第一线,因而它的经济效益和教学科研效益难以显现,其功能往往被忽视。加上高校对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总是受制于高校的人力财力和管理者的自觉性,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除了少数重点高校之外,大多数高校财力普遍吃紧,高校十分有限的资金往往优先考虑投入到直接参与教学和科研的部门,甚至难免带着明显的急功近利的色彩,不可能用很大的财力投资到图书馆事业。这种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是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知识量成倍增长;另一方面是图书馆经费普遍短缺、整体设施落后、人员素质滞后。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始终被作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辅助部门而存在,其行为被视为高校的内部行为,其发展只能单纯地依赖所属高校的财政拨款。其服务性和公益性特征决定着它的一切,学校投资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唯一来源,其投入和运转一直被视为单纯的消费,没有建立图书馆事业自身的投入产出机制和文化产业经济观念,没有自身的造血功能,无法形成“以图养图”的良好循环,始终表现为非生产性。这种体制的不良后果非常明显:一是图书馆事业缺乏必要的资本供给,从而缺乏动态的经济支撑,发展后劲不足。二是由于强调服务和奉献,长期以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的成本一直没有界定,一直被无偿地使用。三是图书馆发展失去市场引导而无视社会发展的需求,造成办馆方针、藏书和服务手段大量雷同与滞后。四是没有理顺图书馆事业的经济关系,违背了“谁投资,谁受益”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基本经济原则。人们利用图书馆的过程结束后,最终的直接受益者纯粹是使用者个人及其被服务的部门。作为受益者,应该支付相应的代价。然而长期以来,图书馆的成果被隐形化了,致使图书馆工作者的劳动得不到其价值的实现,社会地位得不到相应的承认,图书馆的投资得不到正常的回收,从而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图书馆始终是通过牺牲自己来供养别人。长期的价值观导致经济学中图书馆经济学的空白,使图书馆缺乏造血功能,经常出现供血不足。图书馆人面对的仍然是“低谷”和苍白无力的拨款呼吁。现在,一些新兴的信息产业部门,如信息咨询业、信息服务业等都可以堂而皇之的收取服务费,作为知识经济基础产业的图书馆事业也应该产业化了。随着出版、发行等各项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图书馆各项业务及行政费用不断上涨,政府对图书馆投资越多,负担越大,投资的能力相对来说就越萎缩。政府投资的严重不足已经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整体而言,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普遍面临着危机。高校图书馆和社会图书馆一样,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却因特殊的属性和价值转化的内隐性、间接性、缓释性特点而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紧跟信息产业化的步伐,不仅能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更能充分体现其社会效益,确保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1]

(二)特色化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产物,因高校而生,伴高校而长,其服务形式理所当然应具有高校特色,并且,应根据不同类型的高校体现出不同的特色。首先,在图书资料存储、收集、整理、归类时,应当深入各院系所开展调研,了解本校学科特色、专业设置特色、科研特色、地方特色,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馆藏资源的建设,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价值,节约办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特色化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功能。相反,如果不深入高校开展调研,不进行特色化的馆藏建设,闭门造车,在办公室拿着书商提供的订书目录乱点鸳鸯谱,就不可能为高校师生提供特色化的馆藏服务,从而造成资源大量浪费,馆藏图书大量闲置,无人问津,而师生急需的图书却无法借到。其次,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本身也会自然产生和积累大量的图书文献资料,特别是一些自产文献资源,如校办期刊、报纸、学位论文、教师和科研人员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等文献资源,这些特有文献资源也是学校和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且具有自身的特色,是社会稀缺的特色资源。再次,高校因为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其图书馆馆藏建设也必然体现出当地的地方特色,如安阳师范学院,坐落在以殷墟闻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河南省安阳市,其图书馆逸夫楼就在甲骨文资料、殷商史资料等方面体现出馆藏和服务的地方特色;衡阳师范学院坐落在船山故里湖南衡阳市,其图书馆馆藏就在船山研究方面体现出特色。当然,建设特色馆藏的目的是提供特色化服务。高校图书馆要提供特色化服务,其基础是要创新图书馆服务组织结构,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一体化图书资料服务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合图书馆本部和学校各院系所资料室现有的纸质特色文献资料,统筹馆藏和各院系资料室的特色文献,在此基础上实现文献资料服务的一体化;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使图书馆和全校各资料室相互耦合,形成一个巨大的特定图书资源信息链带,且与周围各种图书资料库进行网联。建设高校图书馆特色化图书资料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系统工程,不仅费时费力,还需要有学校的政策和财力的强力扶持,以及各院系所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否则只可能是纸上谈兵和海市蜃楼,不切实际。

(三)社会化

随着我国高校并轨与扩招等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社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日趋密切,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也呈现出社会化趋向,具体包括以下三大读者群体:一是校内普通的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二是综合素质、社会经历、职业年龄迥异,学习目标、学习需求迥异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教自考等不同类型的学生与教师群体;三是政府部门、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校外众多不同需求的特殊读者群体。读者群体的变化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社会化。然而,在过去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是高等学校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高校图书馆的有关规章制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目标、服务方式均是围绕怎样服务这个对象群体而设计,并在长期发展中产生“路径依赖”,导致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僵化,转型困难。面对社会化、多类型的读者群体,以及不断扩张的服务需求,无所适从。不转变观念,改革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图书馆服务难、读者满足需求难,读者不适应、不满意,服务效果不理想的局面。高校图书馆需要功能的转型与延展。推进服务能力社会化已成为当代高校图书馆功能变迁的核心环节。[2]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产业化、特色化、社会化并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一味“求大求全”。在以往的改革中,人们对服务规模的关注超过了对服务质量的关注,服务机构重重迭迭,服务项目花样翻新,但实际服务质量并未提升,改革效果不佳,甚至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在当前高校并轨和不断扩招,且高校和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资源捉襟见肘,没有高质量的服务,光靠服务规模的扩张不是真正的发展,而是对现有图书馆资源的浪费和对图书馆改革事业的损害。解决好服务质量与服务规模的关系问题,科学调整服务结构与服务功能,整体提升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促进高校图书馆又好又快的发展,既是高校图书馆功能转型与延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四)数字化

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阵地,其功能的转型与延展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其本身的发展也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高校图书馆工作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而来的,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有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变革;相反,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进步,反过来又会推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汉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造就了图书馆发展史上最为重大的两次变革: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从而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繁荣和发展,而且带来了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全世界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和飞跃。如今,电脑的出现把整个世界由工业时代带入了信息时代,也带来了图书馆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革命,光与电代替了铅与火,小小电脑代替了庞大的纸质出版物,活字印刷术成为了历史,纸质图书也不再是图书馆的唯一的介质,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且也在迅速地影响着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3]纸质图书不仅不再是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唯一,甚至不再是重点,数字图书以其海量的信息内容和便捷的查询手段向纸质图书发起了挑战,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对数字图书的需求逐渐超过了对纸质图书的需求,数字化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功能转型与延展的趋势。这不仅涉及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加快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现代化进程,包括通过现代教育科技改革服务功能,实现由手工借阅扩展为电子借阅,由在馆服务发展到馆际服务的战略性转变。这在当下的高校图书馆已成为事实,关键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转型尚需时日,馆内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严重滞后并制约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改造水平,虽然不少高校图书馆增置了大批数字图书资料和现代科技设备,但由于缺乏现代管理和专业操作人才而难以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4]

总之,社会在进步,高校在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仅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提供最新的服务,不断实现服务功能的转型与延展,而且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引领时代前进的重任,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跨越式发展。

[1] 李益群, 周进秋. 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困惑与产业化发展路向[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5(3):72-74.

[2] 黄秋玉. “阅读疗法”——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延伸[J]. 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2007(3):57-60.

[3] 易永卿. 网络时代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新模式[J]. 益阳师专学报, 2001(6):121-122.

[4] 郭小青.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6(1): 72-74.

Abstract: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s to ser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rect access, recessive traits, explanatory feature and diversity. As the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ies develops, the function of their libraries is evolving and extending towards industrialization,special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extension

(责任编校:高 武)

Transformation and Extens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Function

LI Yi-qun
(Department of Library,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G 251

A

1672–1942(2010)02–0101–04

2010-01-19

李益群(1968-),女,湖南益阳人,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图书馆功能服务
也谈诗的“功能”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去图书馆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