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审美情趣充溢课堂
———《青蛙卖泥塘》课例与反思

2010-04-04 10:31:49武汉市硚口区建乐村小学方芳
成才 2010年6期
关键词:泥塘自然段青蛙

■武汉市硚口区建乐村小学 方芳

让审美情趣充溢课堂
———《青蛙卖泥塘》课例与反思

■武汉市硚口区建乐村小学 方芳

《青蛙卖泥塘》是一则童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青蛙因为觉得自己生活的泥塘不漂亮,就想把它卖掉,在卖的过程中,青蛙听取了小动物的建议,在泥塘周围栽了树,种了花,还在泥塘旁边修了路、盖了房子。在不知不觉中,以前的烂泥塘,被青蛙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成了一个美好、舒适的家园,看到这样美好的环境,青蛙就不想再卖泥塘了。整篇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优美,故事情节非常有趣。

北师大教授、博导童庆炳说:“审美要成为语文课的灵魂……语文的世界应该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语文课应该成为孩子们人文的、情感世界的钥匙。”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种理念的提出,正是为了满足学生内在的审美需要。所以说,如果能够正确发挥语文课程所具有独特的美育性质,就可以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在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如果将审美意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运用、渗透美的理论和原则,就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教学课例

《青蛙卖泥塘》教学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泥塘开始卖不出去,而后来小青蛙却又不想卖了。针对这一重点,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在第二课时开课回顾上节课内容后就给学生设下疑问,自然导入课文学习。

1.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1课,认识了课文中好多的生字词朋友,看看还记得它们吗?

(师示生词卡,多种形式认读)

师:同学们真聪明,生词记得又准又牢。请大家再告诉我,直到昨天,小青蛙的泥塘卖出去了吗?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有!

师:的确如此,这不,小青蛙又在泥塘边竖起了一份新的布告(师贴示布告)谁来读一读,看看这里面写了些什么?

(一学生大声地读了出来)

师:(示黑板图景)小青蛙听了老牛的建议将泥塘周围种满青草,听了野鸭的话将清泉引入泥塘,可现在泥塘还没有卖出去,他该多着急呀!(教师充满期待地望着学生)你们想帮帮他吗?

生:(兴奋地叫起来)想!

师:那谁能帮他吆喝吆喝,赶紧让更多的人来买呀!

(学生们纷纷激动地、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大声吆喝起来)

师:(充满欣赏地)你们的吆喝很有吸引力,这消息一定会传得很远很远!听到这吆喝声,又会有谁来到这儿呢?让我们再去故事里看看吧!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有谁来这儿了!

(学生饶有兴致地翻开书,一头扎进了课本之中)

2.学习课文3~6自然段

生:有蝴蝶、小鸟、小兔和猴子来过泥塘。

师:(惊喜地)来过这么多小动物啊!他们想买泥塘吗?

生:(还是很遗憾地摇摇头)他们不想买!

师:(故作惊讶)为什么不买呀?

(示板图)青蛙的泥塘已经变得不错了。难道是他们还有其它的要求吗?请大家再读读第三自然段,选择其中你喜欢的一个小动物在小组中演一演,看看小动物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他们会对青蛙说些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准备着)

师:小组中推荐代表上来演一演!

(学生们兴趣盎然,小代表们用自己的语言和形体动作诠释了课文的内容,将枯燥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情景再现)

师:(过渡)你们表演得真不错,把小动物们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了。那么青蛙接受了它们的这些意见吗?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青蛙是怎么做的。

生:(读完后回答)小青蛙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在泥塘周围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盖起了房子。

(老师在学生回答时相机在黑板上贴图片画图画)

师:(示黑板)同学们,再看看现在的泥塘,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

(学生思维再次踊跃起来)

生1:美丽!

生2:风景如画!生3:瑶池仙境!

师:(自豪的、信心十足地)这么美的泥塘准能卖出去!听!小青蛙又开始吆喝起来了!

(播放录音)

师:听完青蛙的吆喝,你有什么感受?

生1:(陶醉地)我觉得这儿真是太美了!

生2:(无比期待地)我好想去看看啦!

生3:(羡慕地)我要是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就好了!

师:小青蛙对泥塘赞不绝口哇!来!咱们再读读这段话,看看最吸引你的是哪句话。

生1:我最喜欢这一句“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歌唱”,我觉得这里又热闹又好玩。

生2:我喜欢这一句“你可以在水里……城里”,因为我最爱游泳了!

生3:我喜欢第一句话“有树、有花……有水塘”,我觉得这里十分美丽。

……

(师相机鼓励、煽情评价并引导逐句美美地朗读)

师:多好的地方啊!现在你们就学着青蛙的样子,自己来吆喝吆喝吧!

(学生纷纷摇头晃脑的大声吆喝起来,内心的自豪之情表露无疑,仿佛自己就是那课文中自信的小青蛙似的)

师:你们吆喝得真不错!连老师都想买了。你还可以帮助青蛙像这样多说几句赞美泥塘的话吗?

(老师又顺水推舟,一步一步将学生的思维引进更美更广的情境之中,经过教师的鼓励、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思路顺利打开)

生1:春天,你可以看到这里百花盛开……

生2:夏天的夜晚,你可以看见萤火虫在草丛中飞舞……

生3:(受到了启发,迫不及待地补充道)草丛里还有蟋蟀在弹琴!

生4:秋天,小动物们可以在这里吃到美味的果子。

生5:冬天,你可以在这里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

师:这么好的泥塘如果是你的,你会怎么想?

生1:(一副享受的样子)我会住在这儿不想走了!

生2:(态度坚定地)如果有人要我卖给他,那是不可能的!

师:那,青蛙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青蛙再也不想卖泥塘了!

师:同学们,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这只小青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1:小青蛙很谦虚,别人提出的建议他都虚心接受了。

生2:小青蛙很勤劳,把自己的家建得越来越美了。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小青蛙用他勤劳的双手(相机板书),使以前的烂泥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现在美丽舒适的家园。让我们衷心地祝福小青蛙,祝愿他在这里生活得幸福快乐!

三、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语文教材中的丰富资源,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牵引和渗透。

1.在识字中审美

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使得他们在识字时往往依赖于简单的直接联想和具有智慧的间接联想。他们的识字方法,常常具有独特的审美方式。

在本课生字教学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汉字,同学们兴致勃勃,纷纷开动小脑筋进行思考,结果五花八门十分有趣:有学生运用换部首的方式记“通”字——把“水桶”的“桶”的木字旁换成走之儿就是“通过”的“通”;有的学生采用猜字谜的方法记“盖”字——“皿字咬掉羊尾巴”;还有的同学采用编儿歌的方法记“尽”字——“一把尺,脚儿长,两点在下放中央”……这样,把机械的识字过程变成有趣的猜谜、儿歌形式,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创想欲望,还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喜欢识字了。这些字谜、儿歌,使学生在风趣的语言中,巧妙地记住了字形,强化了识字效果,同时也是对汉字结构巧妙的审美。

2.在想像中审美

语文几乎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所致力研究的一切美。语文课堂应该是芳香飘溢的美育天地,语文美育应该唤起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创造的欲望。当课文中描写到青蛙听了小动物们的建议,在泥塘边“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盖了房子”时,教师便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现在的泥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们思维踊跃,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的说这里变漂亮了,红的花、绿的草、蓝的湖、黄的房,五颜六色多美呀!有的说这里变热闹了,小鸟会来到树枝上唱歌,蟋蟀会在草丛里弹琴,小动物们都会来这儿游戏……学生们仰着红扑扑的小脸越说越兴奋,大家的心整个儿沉浸在这想像中的美妙世界里了!紧接着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教师又提出一问:假如你是这只小青蛙,看到自己亲手改造的泥塘,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有的说,泥塘变得这么漂亮青蛙心里一定很高兴;有的说这个烂泥塘是全靠自己的双手才得来的,他心里会很自豪;还有同学想得更深了,说,青蛙以前老担心自己的泥塘买不出去,现在应该信心十足了吧!……由此,一个可爱、勤劳、自信的小青蛙的形象便牢牢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3.在朗读中审美

朗读,是一种基本技能训练的活动,是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低年级大多数课文都有其特殊的美感和情感激发点,如文中的大泥塘,由开始的“烂”,渐渐变得绿草如茵、湖水清亮,成为有花、有树、有路、有房的“好地方”,作者对泥塘的变化和赞美之情不言而喻。初读阶段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初步了解语言文字上的美的转变。此时的自由读不受速度、语气、音量的限制,学生可依据自已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以独特的感受自由发挥,充分释放他们的个性,并形成自己初步的独特的审美视角。

精读、品读凝聚着对文本美词美句美情的品位和欣赏。教学第五自然段时,学生们对小青蛙谦逊、勤劳的品质已有所领会了,趁着孩子们议论纷纷的劲头,教师又安排大量的时间,用多种形式请他们分别读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们一个个真情流露,读得绘声绘色,有对小青蛙的佩服,有对小青蛙的赞赏。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了课文中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当学生心中积蓄了对美的感受,产生强烈的共鸣,再用大声朗读的方式释放、表达,才能水到渠成,圆满完成了又一次审美过程。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

4.在感悟中审美

“悟”以“读”为载体。教学开始,教师要求读准音,读通课文。再读时,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初步感悟泥塘渐渐美丽起来。细读时,着力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并引导学生从“泥塘为什么还没卖出去”入手,感悟泥塘是小青蛙听从小动物们的意见一点一点逐渐修建起来而发生变化的,进而领悟到这个“好地方”是小青蛙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带领学生反复的、整体的把握课文,让学生带着搜寻的目光和收获的希望去阅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想像,提升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学会去欣赏美,不仅感受到课文的“外在”美——泥塘之美,还感受到课文内在的美——小青蛙的勤劳之美,体现审美的层次性,学生也逐渐得到情感的升华和人生审美价值的启迪。

5.在评价中审美

语文教学中的评价不可忽视,新课标中指出,评价要“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时刻把握教学机智,善用评价,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运转自如,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在、饶有兴味,让学生在评价中加深对文本美的感受力,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比如在教学中充分鼓励学生对烂泥塘和“好地方”的情景想像,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泥塘变美后的感受,以评价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心中对美好事物的联想和向往、对小青蛙这样优秀人物品质的赞美,把握好文本中的审美价值取向。评价中要注意对学生给予鼓励,必要时委婉地提出不足之处,让学生心领神会;评价的语言要风趣优美,给人以愉快的享受。此外,评价还要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在评价中进行具体的指导。

语文学科是一个由工具性、审美性、思想性构成的多层次结构的学科,通过审美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去改变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感悟教学法,去把握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去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重视个体心灵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有效途径实施审美教学,就能提高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泥塘自然段青蛙
《青蛙卖泥塘》的“愣”
为青蛙给泥塘写广告词
泥塘广告词
小青蛙捉虫
泥塘初体验
美丽的秋天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
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