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晏殊的 “四季情景”

2010-04-04 10:06张佳妮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晏殊词作芙蓉

张佳妮

(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浅析晏殊的 “四季情景”

张佳妮

(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文中从晏殊词作中涉及四季景物的作品入手,结合其具体词作以及其人其事,分析了晏殊词作中情景交融的特点;探讨了晏殊面对四季景色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心理反应以及在他作品中的体现,试图说明四季景物描写在晏殊词作中的地位和意义。

晏殊词;四季;情感

晏殊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士大夫文人,宋史中对他的评价是:“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1]其时离五代不远,“承十国之遗者,为晏、欧。”[2]可见晏殊的词风继承了自唐五代以来一贯的秀丽温软,缠绵婉约。

晏殊擅长寓情于景,尤其是他笔下四季特征明显,在存世的一百三十多首作品中涉及四季景物的就有一百一十余首。这几乎形成了他创作的一种文学范式,在情绪归属、产生的场合等几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个人特征。

一、“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春

晏殊词作中描写春天的共有五十二首,多数都是从春景入手,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笔下的春天既有生机盎然的美景,也有变幻离别的惆怅。

在春天诸多意象中,晏殊最为钟情的应属落花。为何春之百景中他特别偏爱红消香残的落花呢?晏殊是个对生命有着敏锐感觉的词人,表现在他的作品中便是对美好事物的存在与消逝显露出特别的关注。花开花落本是自然规律,可在诗性敏感的人眼中,这与人世间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有着某种特定的同构性。经历一年年春来春去后,惜春伤情的惆怅也随着光阴的流逝转变成对生命的感悟,从而有了这样乐景含悲的词句:

“春风不负东君信,遍拆群芳。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须知一盏花前酒,占得韶光。莫话匆忙。梦里浮生足断肠。”(《采桑子》)

这首词上阙还在描写盛春时景,和煦春风下盛开的群花,一双燕子殷勤地在屋梁下衔泥做巢,一切看似欢快明媚。词人也受到感染,在花前用好景春光佐酒,醺醺然陶醉其间。本来以为就是这样的欢乐曲调到底,不想却在下阕最后一句来了转折,将之前营造的乐境蒙上了忧愁,霎时间足以使人眼角酸涩,几欲流泪:“梦里浮生足断肠”,此时鲜花繁盛,它们最后终将面临凋零的结局,和人短暂飘忽的命运一样具有悲剧美。词人身处富贵,却也身陷风云诡秘的政治中心,今天拥有的一切也许一觉醒来统统都会失去,令人断肠的不仅仅是春来燕回花谢花飞,更是身不由己,无法选择的大梦人生。这里未写落花,却在这“断肠”二字中已看尽浮华云散,落英凋零,是词人工笔独到所在。

除此之外,晏殊直接描写落花借以抒发感情的词作也不乏见,如:

“红英一树春来早,独占芳时。我有心期。把酒攀条惜绛蕤。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蝶怨莺悲。满眼春愁说向谁。”(《采桑子》)

还未看足春花娇美,就在无端来袭的一场风雨中凋谢,不知不觉徒留满地残花供人凭吊。盛极必衰,满树垂垂欲坠的娇艳花朵是这般耀人眼目,甚至在酒意的催累下攀上花枝的词人仍然对它心存怜爱。它繁盛已极,独占芳时,便如词人一般,高居庙堂,位极人臣,人所共羡。花朵凋落,自会有来年春天再次盛开的机会,而人生若遇见这样狂风暴雨般的挫折打击,是否还能有再次崛起的时候呢?词人敏感犀利的眼睛中满盛的不仅仅是悲花愁春的忧伤,而是更深层次不知该说与谁明的触物伤己。

春之落花给予晏殊无穷的想象,他对人生以及宇宙生命的深沉思索正是借助落花意象形诸笔端,发人深省。

二、“几回疏雨滴圆荷”之夏

《珠玉词》里,直接或间接涉及描写花的有九十余首词作,具体的花卉有近二十种,其中荷(莲)花有十九次。晏殊偏好用荷花这个典型性意象来写夏景,也是受到传统审美主题的影响。对美极其敏感的晏殊自然不会与这样天然的美景擦肩而过,于是有了轻快明媚的《渔家傲》:

“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人貌与花相斗艳。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一把藕丝牵不断。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渔家傲》)

词作中描写的采莲女青春迫人,天真烂漫,丝毫没有亵渎造作之色,正是词人内心纯洁之体现。这首《渔家傲》通篇看来似乎只是在描写一个美丽的采莲女在盛夏的荷塘中泛舟游玩的场景,却在末一句微露心曲:“一把藕丝牵不断”,细密缠绵在人手中的是藕丝,怎么也牵扯不断的是见到“人貌与花相斗艳”时悄悄升起的情愫。不知夕阳西下,合当归去时,那“回头欲去心撩乱”的是女子还是另有他人。或是性情所在,或是不屑为之,这样干净清洁的词句不着分毫艳笔仍写儿女之情,是词人品格。

诗家常用“香草美人”来象征和引申出深层的含意,而这两种美好的化身因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晏殊也常借用两者作为对生命反思的感性载体。他从中明析的是世事无常、变幻莫测的规律。荷花因为盛开在夏,凋零在秋,整个生命历程恰好是万物循环进入萧条的天然信号。

纵观晏殊所有涉及夏季的词作,轻松明快、用词鲜亮是其创作的主基调。即使有心绪起伏之处,也多为点染之笔,并不影响全局。

三、“数枝金菊对芙蓉”之秋

晏殊词中有四十余首涉及秋天的词作,他尤其钟爱菊花、芙蓉、葵花等秋天开放的花卉,而且不吝笔墨描写这些秋花盛开的景象,与春天的落花形成鲜明对比。秋花之美甚至远比春花更鲜明,更富有朝气。作为出现频率最高的秋花之一,在《睿恩新》一词中,词人毫不掩饰其对芙蓉的喜爱之情:“芙蓉一朵霜秋色,静对西风脉脉”,婷婷玉立,颜色倾城,凌烈的西风中依然平静自若,脉脉含情,浮动的暗香连秋夜的清寒都减去了几分。

尽管秋景词中有大量对秋花的美好描写,但四周其他景物的萧条之气难免会影响到词人善感的心绪。同样是芙蓉花,在《少年游》一首中却给予词人别样的忧愁:

“霜华满树,兰凋蕙惨,秋艳入芙蓉。胭脂嫩脸,金黄轻蕊,犹自怨西风。前欢往事,当歌对酒,无限到心中。更凭朱槛忆芳容。肠断一枝红。”(《少年游》)

起调便是一片凋零萧索之气,所幸还有娇艳不减春花的芙蓉平添一抹亮色。即便在这样愁云笼罩的气氛下,词人依旧不改对芙蓉的欣赏,进而产生移情效应,认为它也在凄冷的秋风中怨叹自伤。词人的心事在下阕得到明晰,伤感是来自于对故人的思念。曾有的美好时光历历在目,只有失去之后才会这样萦绕心头,惆怅无限。最后一句乃是整首词最妙所在,令本来饱受思念之苦的词人跌至悲伤谷底。猝然断肠不是因为凄冷败落的秋风秋霜,却是开得正好的一枝芙蓉。思念之苦与芙蓉之美,花与人之间形象的比喻联想,情与景之间鲜明的矛盾冲突把原本有些平淡的故人之思变得跌宕缠绵,读来令人感同身受,是词人以乐境写哀情的深厚功力所在。

晏殊的秋景词中还有一个特点是祝寿词大量集中在这个范围里,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宴饮词。其中具有明显秋季特征的祝寿词有十九首,占据了一半以上。可见对秋花正面性的描写与赞颂一定程度上也与祝寿词喜庆吉祥的要求有关。

四、“寒梅已作东风信”之冬

晏殊作品中关于冬天的作品并不多,只有九首,在数量上与秋词相比实在显得单薄。在这九首作品中,晏殊的创作依然离不开典型性意象,而意象在内质上饱含着词人对物象的理解、情感以及审美情志。有关白雪、寒梅的直接或间接描写占去了大部分篇幅。尽管如此,作品内容却并不全部具有鲜明的季节特征。如:

“梅花漏泄春消息,柳丝长,草芽碧。不觉星霜鬓边白,念时光堪惜。兰堂把酒留嘉客,对离筵,驻行色。千里音尘便疏隔,合有人相忆。”(《滴滴金》)

将这首词归在冬词中似乎并不妥当。光看“柳丝长,草芽碧”就足够令人迷惑究竟此刻是春是冬。准确说来,应是冬末春初,梅花尚在开放,柳丝碧草已然初醒之时。第一句“漏泄”二字明确表明春天尚未来到,晚梅不过是提前预告了春的踪迹。不过证明季节归属对于这首作品来说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因为不管是春是冬,作品的主旨在抒发离别之情,浓墨渲染的也是依依惜别的场景,与季节没有太大的关系。上阙写景一句更是在引出对鬓边星霜、堪惜时光的感慨后便再无笔墨提及与之呼应。结尾“千里音尘便疏隔,合有人相忆”的意气豪放、洒脱旷达,也一改词人惯有的悲戚情调而掷之有声,与冬末春初严寒将尽,春光不远的乐观气氛契合。与此情况相同的还有《临江仙》送别词一首,其中只用“雪残风细长亭”一句点明时节,也是为离别进行气氛的渲染,并不是重要之笔。

晏殊擅长对生活场景进行细致描摹,这样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的作品往往带有较强的季节特征。

“宿酒才醒厌玉卮。水沉香冷懒熏衣。早梅先绽日边枝。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飏欲来时。小屏闲放画帘垂。”(《浣溪沙》)

这首词静中有动,韵律舒缓平和,上下阕对仗工整精致,对季节景物的描写具有丰富的自然美。平和舒缓的心理体验也使词人的视线一再停留在景物的细节之上,才有了“先绽日边枝”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结果。寒冷的冰雪开始落寞地融化,此刻刮起的风也有了几分春风悠扬的味道,如此生动细腻的笔墨丝毫没有冬天一贯给人的压抑,反倒别有一番豁亮。

五、结语

陆机《文赋》云:“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4]晏殊作为一位具有丰富内心活动和敏锐观察能力的词人,对四季特征和变化的领悟把握可谓独到。他的词作使读者在如临其间的同时产生强烈的美感效果,以理节情的感伤美、含蓄蕴藉的意象美、锐敏深刻的纤细美共同构成了他的个人艺术风格,一如他所倡导的那样,典雅端庄、雍荣华贵。

[1](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晏殊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清)吴梅.词学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清)张惠言著.董毅编.词选续词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4]张少康.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5]吴林抒.珠玉词[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

[6]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宋国荣.晏殊《珠玉词》的分类评价[J].文教资料,2009,(1).

[8]单芳.晏殊词的抒情视阈及审美意趣[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8(1).

[9]叶莉.试论晏殊词的审美特色[J].滁州学院学报,2009,11(3).

[10]唐红卫.晏殊《珠玉词》之情中有思赏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I206.2

A

1671-5136(2010)02-0140-03

2010-04-25

张佳妮 (1985-),女,湖南沅陵人,中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晏殊词作芙蓉
晏殊换题
晏殊的忘年知音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我的芙蓉李树
晏殊换题
晏殊《完溪沙》
更 正
轻嗅芙蓉妆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