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伟
(宁波大学法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刍议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林恩伟
(宁波大学法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基于虚拟财产作为法律意义上财产的属性界定的问题,生发出解决该问题的几个需要厘清的基础理论问题并提出具有内在逻辑的证成思路:解决此问题的前设条件即界定虚拟财产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物制度的历史追溯考察虚拟财产作为权利客体的法律属性,寻找客观实在性这一关键物性痕迹,确定其有体物的内涵以及关涉的权利归属;在明确虚拟财产所有权归运营商,而用户对作为有体物的虚拟财产享有使用权的二元模式后,对虚拟财产权作为一种兼及物权属性与债权特征的新型财产权的属性进行再确认。
虚拟财产;有体物;新型财产权;他物权
虚拟财产之所以被加上“虚拟”一词,是因为这些财产与传统的财产形式相差甚大,它们往往存在于网络世界里,而网络世界被很多人称为是虚拟世界、虚拟空间,所以这些可以支配的虚拟物品被称为虚拟财产。虚拟财产作为人们对网络虚拟物品的通常称谓,其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财产以及如何界定其客体属性等问题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本文倾向于肯定虚拟财产作为法律意义上财产的合理性,并试图从虚拟财产的客体属性以及虚拟财产权的权利属性两方面对其加以正当性论证。当然,解决该问题的前设条件是对虚拟财产的概念进行清晰的梳理,以从中界定所讨论虚拟财产的合理内涵和外延。
(一)虚拟财产的定义
虚拟财产究竟是什么,对其给下一个准确定义实属不易。从现阶段普遍采用的法律研究视角看,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其外延加以考察。广义的虚拟财产,即一切存在于特定网络虚拟空间内,能够为人所拥有和支配并且具有一定价值的网络虚拟物及其他相关财产性权利,包括ID、QQ号码、E-mail、虚拟货币、游戏装备等信息类产品。狭义的虚拟财产,特指具备现实交易价值的虚拟物,只包括那些网络用户通过支付费用取得,并具有在离线交易市场内通过交易获取现实利益的可能性的虚拟物品,其典型表现为收费邮箱、网易泡泡币以及网络游戏中的角色ID、点数、装备、“宝物”等。由于狭义的虚拟财产已超脱了纯粹的网络环境,而成为了具有法律意义的财物,即与社会现实发生了联系而具备了现实世界里的交换价值,法律就不能对其漠视。①参见石杰、吴双全《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政法论丛》2005年第4期,第33-40页。有鉴于此,本文对虚拟财产进行的分析主要是基于狭义角度(尤其是网络游戏),如无特别注明指狭义的虚拟财产。
(二)虚拟财产的基本特征
虚拟财产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②有关虚拟财产特征的讨论,学者有诸多探讨。参见刘惠荣《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9-10页;齐爱民、吕光通《论网络虚拟物的权利属性及法律保护》,《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2期,第35页;林旭霞、张冬梅《论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权利的法律属性》,《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第189页;尚志龙《虚拟财产法律体系保护的构建》,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5页。:
1.虚拟性。从实质意义来看,虚拟财产可被认定为是一组存储于服务器上的数据信息,其存在本身只能够依赖于相应的网络空间。换言之,虚拟财产的外部表现形式只能在网络中得到体现,离开虚拟空间的虚拟财产将只能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电磁记录,其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实现。虚拟性是虚拟财产区别于一般物的本质特性。
2.可转换性。通常而言,虚拟财产本身在现实社会中有着潜在的用户需求,且其价值可用金钱加以适当评估,因此具备了可转换的特征。目前看来,其交易方式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使用者之间的自发交易,一般表现为用户私下通过现金付款或兑换其他虚拟财产的形式来进行线上或离线交易;二是使用者与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交易,如游戏玩家通过购买点卡的方式获得进入游戏的权限和游戏时间,必须支付相应的现金对价以获取高级别的虚拟道具或虚拟货币。
3.价值性。作为流通商品,其价值属性主要可分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就此而言,虚拟财产对于特定的网络用户显然具有使用功用和交换功用。现实中大量涌现的虚拟财产交易,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虚拟财产在特定群体之间,甚至在普遍群体之间都具有较高的交换价值。价值性是虚拟财产区别于其他网络虚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其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的关键要素。
4.期限性。所谓期限性,主要是指虚拟财产的存续有其自身特殊的时间限制性,受到来自网络运营商和使用者双重限制。一方面,虚拟财产的存在必须依赖于特定的服务器,运营商一旦选择关闭服务器将使得虚拟财产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使用者也可以抛弃、出售、赠送或者删除其所占有的虚拟财产。期限性是虚拟财产区别于三维世界中物的特征之一。
5.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限定性。由于虚拟财产与现实财产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应对二者作严格的区分,除应在立法上承认虚拟财产可在玩家与玩家之间、玩家与游戏运营商之间转让以及可以作为遗产继承以外,应该禁止其进入其他现实的生活领域,如法律不认可虚拟财产作担保,不承认虚拟财产作为资产投资等。
6.预先设定性和可再现性。虚拟财产预先存在于游戏软件开发者设定的程序之中,随着游戏的进行和深入,就会被人们获取。存在于网络世界里的虚拟财产,由于它以数字化的电子数据的形态存在,如遇到发生数据丢失的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重新获得该数据,达到虚拟财产再现的目的,甚至还有增值的可能。这显然是传统意义的财产无法比拟的独特之处。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财产作为一个开放性概念,其外延得以不断扩充和丰富,但其作为物的内涵却始终没有改变。“正如许多新型的财产出现之初,都带有某种‘虚拟'性,即与现实中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的财产形式不同,比如信用证、提单等,甚至可以追溯到货币。但是随着类似交易方式的广泛运用,人们逐渐认可其真实性——运用这种工具同样能够得到预期的交易效果并能够为自己所支配,并成为普通的财产形式。”[1]下文将从物制度的历史沿革考察虚拟财产作为权利客体的法律属性,寻找客观实在性这一关键物性痕迹,并确定其客体属性应为有体物。①陈卫佐先生对以往翻译版本作出分析,认为因为德国法律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无体物”,而在其翻译的《德国民法典》第90条将传统的“有体物”译法调整为“有体的标的”。“标的”是一个上位概念,可以分为有体的标的和无体的标的。无体的标的,包括权利(如债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和除权利以外的无体的标的,电流、热能、声波、商号的营业价值等,它们既不是物(因为它们是无体的),也不是权利,而是除权利以外的无体的标的。是故,本文所用有体物内涵基本同于除权利以外的无体的标的。参见《德国民法典》(第2版),陈卫佐译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注释2。同时通过对虚拟财产的权利归属争论的脉络梳理,明确虚拟财产所有权归运营商,而用户对作为有体物的虚拟财产享有使用权的二元模式。
(一)从物制度的历史沿革考察虚拟财产作为权利客体的法律属性
1.物制度的历史沿革。第一,古罗马时期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在古罗马财产权体系中,罗马人以物作为客体范畴,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所有权形式为核心的“物权”制度,建立了以物权制度、债权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物法”体系。查士丁尼时编纂的《学说汇编》中,物包括有体物、权利和诉权,又称“财物”(bona),这是指狭义的物。盖尤斯认为,有体物(rescorporales)是具有实体存在,可以有触觉而认知的物体,如土地、奴隶、金钱、衣服;无体物(res incorporales)则是指没有实体存在,仅由人们拟制的物。①参见周枏《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303页。由于社会生产力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如电力、热能等无形物并不为罗马人所知,相应罗马法中的有体物之“体”便拘泥于外在之“形”。第二,大陆法系对物制度的扩充与整合。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沿用了罗马法广义的物的概念,将物分为动产以及不动产。“根据《法国民法典》第516条至第536条的规定,动产是指可以移动而不影响其使用价值的物以及各种财产权利,如债权、诉权、股权,甚至包括利息和终身定期金;不动产包括地产与地上定着物以及不动产所生之权利,如用益权、地役权、土地使用权、请求返还不动产的诉权。”[2]167-170依传统见解,《德国民法典》上的物沿用了罗马法广义的物的概念,将无体物与有体物并列,纳入民法保护之中。“将权利无体物从物权法客体中剔除,由此将债权独立出来,这正是德国民法的杰作,最终形成大陆法系标志性的物权、债权二元财产法体系。”[3]136《日本民法典》结合《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沿用了传统大陆法系对物的分类,将物限定为有体物,将有体物分为动产、不动产,将权利视为动产。如《日本民法典》“第85条:本法所称物,谓有体物;第86条(不动产、动产):(1)土地及其定着物为不动产;(2)此外的物皆为动产;(3)无记名债权视为动产。”[4]18第三,英美财产制度的基本内容。在英美法系中没有物权的概念,因此极少使用物这个词。法律上物的概念,即指与大陆法系中物的概念相对应的财产的概念。对于财产这个概念,学者之间尚未达成共识。英国和美国现代的法律对财产的规定也不尽相同。英国财产的含义是法律保证为某人所有的有价值的东西;美国财产的含义是:根据法律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5]24由此可知,“英美财产法是从权利角度去理解财产,更有形象地将财产喻为是一束‘木棒(sticks)'。”[6]14第四,我国有关物制度的继受。我国民法体系借鉴的是大陆法系国家特别是德国的立法体例,因此有民法上的物的概念,而没有英美法上财产的概念。大部分学者对法律上的物的概念达成共识②如梁慧星认为,我国民法未对物下定义,但理论和实务均采物的狭义概念。因此,无体物如专利、商标、著作、营业秘密、专有技术(Know-how)、信息,均非民法上的物,只能依所涉及的问题类推适用民法诸规定。参见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其他学者如钱明星(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页)、彭万林(《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5页)、王利明(《物权法本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等亦持类似见解。,认为物权法的客体是有体物,对无体物是权利而非物权法客体这一传统大陆法理论亦无分歧。
2.虚拟财产的物性痕迹——作为有体物的权利客体属性。通过对物制度的历史沿革考察,不难发现作为权利客体的物在当今的分类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但究其根源乃是对于有体物的“体”字存在不同的理解。所谓有体物的“体”在《辞海》第623页的词条三的解释为“物质存在的状态”,其强调的是物体的性质或客观存在。是故,笔者认为有体物的本质特征是其客观实在性,而不能仅从“体”的字面意思出发将其等同于有形物。追溯上文对虚拟财产的基本特征梳理,不难发现虚拟财产的价值来源和存在形式上虽与传统财产(准确的讲法应当是“物”)有一定的差异,但其同样具有民法上的有体物的所有特性(可归纳为物质性、特定性、可支配性、非人身性、独立性、稀缺性和价值性③参见刘惠荣《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47-148页。)。虚拟财产借助第四维空间——网络空间,通过文字或图形形式加以表征并以电磁记录或光电影像的实体形式体现其物性痕迹,即客观存在性,并因着相对独立性和价值性而理应被纳入物的法律体系中加以保护。综上,笔者以为其作为权利客体的法律属性当为有体物(在陈卫佐先生处是除权利以外的无体的标的,在拉伦茨那里则是第一顺序的有体的权利客体④参见[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册),王晓晔、邵建东、徐建国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77-404页。,杨立新先生认定其为特殊的物⑤参见杨立新、王中合《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第3-13页。),可采纳台湾地区的司法实践对其作类似动产处理。
(二)虚拟财产的权利归属
在有关虚拟财产的争论中,权利归属的争论无疑是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学界在虚拟财产所有权的权利归属上存在截然对立的两方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归属网络用户,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归属网络运营商(或网络开发商)。事实上,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清楚地把握虚拟财产的整个产生与运转过程。以网络游戏为例,开发商因创造了游戏角色、形象和装备等具备新颖性的东西,而对凝结其智力成果的游戏整体享受著作权和所有权。开发商为实现利益,通过自营(开发商同时成为运营商)或者与专门的游戏运营商订立合同的方式,让渡出该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权和对虚拟财产的所有权。运营商作为所有权人,再与游戏用户订立服务协议为用户设置账号的使用权,而明确保留所有权归运营商所有。①这是我国网络游戏服务协议的通常做法,以免费网络游戏《泡泡火枪手》用户终端协议为例,协议第四款第二条规定:“世纪天成拥有向用户提供服务过程中所产生并存储于世纪天成系统中的任何数据的所有权。用户根据本服务协议及世纪天成相关规定享有其账号的使用权,不得继承、赠与、转让或出租该账号的使用权。”所有权保留使得运营商能够对游戏的运营进行有效的管理,如在难以维系游戏之时停止游戏或处理长期闲置的账号以减少游戏负荷,而避免在此类情形下须获取所有权归用户模式下用户的一致许可,这是一种利于游戏健康发展的制度设计。但应当指出的是,如何在法律上对用户享有的虚拟财产的使用权进行属性认定,从而实现对服务协议中格式条款的合理性判定,进而达致对用户合理权益的有力保护,这恰是下文需要讨论的重点。
用户初始取得虚拟财产的使用权方式是根据客服协议所作的约定,盖因虚拟财产的特殊性而使立基于该“有体物”的使用权也带上一定的特殊性,而与一般的物上所有权存在差异,通常人们习惯用虚拟财产权来概括这种使用权。②为方便行文,笔者使用“虚拟财产权”这一通俗提法对“用户所享虚拟财产的使用权”加以代替,特此说明。具体而言,虚拟财产权作为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其权利性质在主要表现为他物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债权属性。
(一)虚拟财产权的他物权属性
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有体物,虽有其特殊性,但其所有权也可依物权法原理分为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在网络运营商推出虚拟财产堆(如一个游戏)之际,其享有的所有权具体可表现为排除一切非法侵害(对世性)、占有、使用和收益等权能,尤其重要的是其享有依法因经营问题而自主决定终止游戏运营,以及运营期间凭借网络技术手段对该服务器上数据进行合理的增加、修改和删除的权利,这部分权能直接关系到网络运营商就服务器进行的正常运营。日本学者我妻荣认为:“所有权最重要的作用已经不是利用物质客体,而是将其作为资本,利用资本获得利益。”[7]9网络运营商为追求利润,行使其享受的所有权,必然地将部分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通过合同约定让与用户。正是借助所有权的权能分离和回复这种弹力性,运营商对虚拟财产的所有权方可衍生出用户对虚拟财产的他物权③所谓他物权,是与所有权对应的一个物权概念。依德国法传统又可称为定限物权,是指仅能在特定限度内对其标的物行使支配的权利。。现实中,运营商通常在能够合理保持其完整运营权行使的前提下,在客服协议中明确约定给用户设置的他物权内容,一般具体表现为游戏玩家对虚拟财产的直接支配,包括参与游戏、自主决定对虚拟财产的转让、赠与,甚至抛弃、排除他人违反游戏规则的侵犯行为等。
(二)虚拟财产权的债权特性
一般认为,“确认某种权利是否为债权的关键在于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是否存有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8]76由此可知,虚拟财产权在用户与运营商之间的权利义务所呈现的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能够确切地反映出其债权属性实质。详而言之,虚拟财产权的产生与行使,依赖于用户与运营商之间的服务合同关系。与传统服务合同不同的是,虚拟财产作为合同标的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已经固化为一项权利凭证。虚拟物品上所承载的财产权利,与虚拟物品本身紧紧结合在一起,用户唯有凭借所持有的虚拟物品才可请求运营商提供相应等级的服务,从而顺利实现其虚拟财产权。以网络游戏为例,作为数据信息的虚拟道具被限定存在于运营商架构的特定虚拟游戏平台之上,任何玩家只有在持有虚拟道具之时才可向特定的运营商要求提供对应的服务,虚拟财产权是特定玩家与特定运营商之间发生的相对权。由于玩家只是享有部分的占有权能,运营商的修改、删除行为使得玩家对虚拟财产的支配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换言之,玩家权利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积极程度。另外,运营商对虚拟财产在内的电子数据存在着保管期限的问题。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网络服务合同本就是一个分期履行的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行使均具有间隔性,如用户不可能在合同期间一直处于在线状态,运营商也可能出于对开发的系统进行维护或升级的需要暂停运行。当然,运营商的运营状况还可能发生恶化,一旦运营商因特定原因难以为继,其直接后果便是通过关闭服务器终端以停止运营,那么虚拟财产的客观实在性也将消失且不再恢复。
将虚拟财产权的性质定位为他物权属性与债权特性相结合存在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对于用户与第三方的交易活动中所体现的物权属性可以得到一定的物权保护,而在第三方侵害用户的虚拟财产权也可得到原物返还请求权的支持,毕竟虚拟财产上凝聚着很多的用户心血(精神利益);另一方面,就目前网络运营商的实际情况以及技术限制来看,通过债权规范调整双方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确保运营商承担最低责任的同时,提供用户在遭遇虚拟财产受损时的合理救济措施(向法院提起违约或侵权之诉以追究运营商之责),在根本上有利于虚拟产业的稳步发展。
有学者指出,“社会的发展变化是法律演变的永恒动力。当社会存在的经济形态发生变化时,许多新的社会形式就有可能游离于传统法律框架之外;反过来,这一情况又促使法律积极寻找不断的应变与适宜的转化。”[9]5针对虚拟财产的相关法律问题,也需要从现有法律及其理论框架内去解决问题,以保证我国法律体系的稳定。笔者以为,基于虚拟财产权的特殊法律属性,完全采用物权法进行保护的观念有待调整,应增加对虚拟财产权的债权属性方面的保护,以期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虚拟财产保护制度。
[1]孟强.简论虚拟财产之虚拟性与现实性[EB/OL].[2010-03-05].http://www.civillaw.com.cn/special.asp?id= 260.
[2]法国民法典[M].罗结珍,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3]刘惠荣.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日本民法典[M].王书江,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
[5]钱明星.物权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斯蒂芬·芒泽.财产理论[M].彭诚信,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M].王书江,张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8]刘惠荣,尚志龙.虚拟财产权的法律性质探析[J].法学论坛,2006,21(1):74-78.
[9]徐亮,齐爱民.电子商务法原理与实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A Discussion of Lawful Attribute of Virtual Assets
LIN En-wei
(Law School,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How to define the lawful attribute of virtual assets generates several basic theoretical problems to be solved.Firstly,the definition of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virtual assets is a presupposition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Secondly,in order to define the lawful attribute of virtual assets as object of right,it is necessary to inspec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res institution that can find objective reality as crucial physical signs,and define its connotation in res corporeal.Finally,it is reasonable to define the virtual property right as a new type property right both of real right attribute and creditor's right attribute,by a dual model that distributes virtual property ownership to operators and virtual property right of use to users.
virtual property;res corporeal;new property right;right of other res
D923.2
A
1008-2794(2010)07-0051-05
2010-05-01
林恩伟(1986—),男,浙江台州人,宁波大学法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法、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