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特殊学生群体 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2010-04-04 08:11陈建利
池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困难群体大学生

陈建利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关注特殊学生群体 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陈建利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高等学校特殊学生群体教育和管理不仅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事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并且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与管理模式;力争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切实加强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工作实效,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特殊群体;和谐;大学校园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一个与大学生正常群体相比较而言的概念,通常他们在经济状况、权益维护与实现、就业机会选择和身心健康、竞争能力及自身素质等方面或多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比较劣势的状态,在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结合工作实际,现将大学生“特殊群体”主要归纳为以下五类:家庭经济困难类、心理障碍类、网络痴迷类、家境特殊类、学习就业困难类。本文就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特点与教育管理进行探讨。

1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审视

我们只有走近学生学习生活、才能了解学生心理动态;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把握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类特殊群体,才能有效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1.1 贫困生群体

随着国家高校政策的变化,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再加上最近几年的持续扩招,高校人数在增加,贫困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贫困大学生是当前高等学校中最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其特殊性在于: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使得他们在完成学业过程中面临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是这种经济压力对贫困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行为等方面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比较沉重的生活压力和思想负担下,他们往往对社会的认同感相对较差,容易产生比较明显的“弱势心理”,他们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来筹集学习生活的费用,但这又必然影响到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1.2 心理障碍群体

所谓心理障碍的群体就是指身心不健康或发展不健全的大学生。它包括恋爱受挫型、人际关系紧张型、身体或生理患有严重的疾病、遭到诬陷或被人误解而又不善解释等类型。他们往往具有以下特点: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朋友较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等。但这个群体恰恰是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教育辅导和积极干预的特殊群体,需要我们耐心教育,引导他们向正确健康地成长轨道上来。这些学生由于缺少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理性的思维方式,他们往往容易出现过激的言行举止。甚至会发生自暴自弃、自伤、伤人甚至是自杀轻生等异常行为。

1.3 网络痴迷类群体

随着电脑与网吧在生活中的普及,一些没有很好自制能力的大学生迷恋上了网络,他们整天沉浸于虚幻的网络世界,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游戏中。这类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自控能力较差,责任心不强,对学习有厌倦心理。他们常常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理满足,麻醉自我,逃避责任。

1.4 家境特殊类群体

所谓家境特殊类的学生群体就是指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或家庭不和的一类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心灵上存在某些缺陷。造成家庭不和乃至破裂的原因大多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不检点的言行,这些学生的家长时常在孩子面前争吵,暴露了家长自身的缺点或不良习气,使孩子不能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或是不愿接受家长的教育。他们有的人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言行偏激.比较叛逆,凡事无所谓。

1.5 学习、就业困惑类群体

学习困惑类群体就是指这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意志薄弱,缺乏进取精神,很少考虑自己的将来和发展,放任自流,自我约束力差。有的经常逃课,有多门课程不及格,不学无术,甚至自暴自弃,多次违反校规校纪,屡教不改,老师与家长共同做工作都无济于事。就业困惑类群体就是指大学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出现就业能力弱,这是一个新的特殊群体,也是应该也起我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群体。这些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差、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交流或者因身体健康等等原因而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困难。

2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要求

为了使这些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够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在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分析,积极探索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思路。

首先,全面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同学关系、交友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的了解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对象明确,进行针对性地教育。 其次,自新生入学后,逐步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进行跟踪了解,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同时要注意掌握学生的特长,对他们委以重任,使之重新建立自信心,激发潜在上进心。

第三,我们在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脑海里要时刻有“五心、三情”意识。所谓的“五心”就是指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指导教育要有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和信心;“三情”:就是指对待特殊群体的学生要有亲情、友情和激情。我们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热爱他们,用我们的爱去唤醒他们的自尊,用我们的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我们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帮之以需。 第四,完善工作制度,把关爱教育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一是建立与家长的联系制度,定期与家长交流特殊群体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共同探讨教育办法和措施。二是建立定期与特殊群体学生的谈话制度,准确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动态,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做到 “三个一”,即为他们当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档案,确定一名朋辈学习伙伴,制定一份成长计划,进行逐个指导与教育,并对这些信息严格保密。在学期初实行全面普查,及时更新,全面掌握特殊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实施动态跟踪。

3 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方式和具体措施

3.1 家庭经济困难类群体

建立完善的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档案。随着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经济困难群体的“不断壮大”,要求我们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建立和健全这个群体的档案工作制度,做到落实奖助有据可查。此外,由于目前对于经济困难的界定没有统一性,在建档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困难状况分类建档。例如:可以将经济困难群体分为父母务农(或双下岗)无固定收入类;父母一方已故类;孤儿类;父母有肢体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类;家庭育有多个子女(三个或三个以上)且都在上学类等等。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还具有变动性,作为教育管理部门要及时更新学生档案信息。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长期的自卑和压抑使少部分学生内心十分脆弱,因此对于他们的档案信息要做到保守秘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类群体的最好方法是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 “奖、贷、勤、减、补”的力度,切实为他们分忧解难;然而真正消除贫困生种种心态的却并非一味地给予物质帮助。高校必须营造出一种相对平等,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主流校园氛围。同时我们更应让所有人知道这样的真理:贫困,不是某个人的错;贫困是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试图改变贫困的人应当获得更多的尊重。

3.2 心理障碍类群体

对于心理障碍的学生,我们要积极引导,正面教育,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要让他们做到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奋发成才。对这类学生,在开展工作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待。对于性情孤僻的学生,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心,多与他们交流沟通,注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从失落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对于那些思想活跃、容易感情冲动的学生,老师要能及时帮助他们稳定情绪,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3 网络痴迷类群体

对痴迷网络学生,配合学生工作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为学生做到健康上网创造条件。同时,我们必须尽自己的全力来做好这些学生的工作,使他们远离网络游戏,科学地认识和使用电脑,投身于火热的学习生活中去。首先,必须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利用课外时间。疏导他们心中的压力与痛苦,就是要他们暂时忘记那些真实厚重的期望,放下包袱,自由成长,他们才会为人生为社会奉献出自己全身心的聪明才智。

3.4 家境特殊类群体

对这些学生,要加强引导,平时要多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家庭环境、理解家长。同时,也要积极地做好家长的工作,用亲情以及积极的教育方式感化学生,以便最大程度上弥补学生心灵的缺陷。要处理好不可改变的自我与可改变的自我之间的关系,不可改变的自我包括自己家庭目前的境况、父母的关系等,可改变的自我就是如何面对现实,要自尊、自信、自强,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人。

3.5 学习就业困难类群体

对学习困难学生,实行帮扶制度,确定一名朋辈学习伙伴,为他们提供学习上的指导与帮助;学校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开设就业心理学、求职技巧等课程,对就业困难学生采取“一对一”跟踪服务,积极疏导和化解他们的就业压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西部就业和担任志愿者。高校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4 结语

高校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的重要园地,是社会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高校学生涉及千家万户,家长时刻牵挂,社会普遍关切,对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影响。特殊学生群体是高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必须紧紧围绕特殊群体的特点,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特殊学生群体问题,尽管学校和学院制定了很多关于学生工作的制度、规范,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应当根据这些特殊学生群体的具体特点、实际情况和环境因素来开展工作。对于特殊学生群体,需要我们要拥有足够的耐心、热情和灵活机动的工作模式,树立为学生服务思想,不断加强学习,克服各种困难,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1]王玉国.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的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6(4):61-62.

[2]张国忠.浅谈如何做好大学生中“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28-30.

[3]罗永剑.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促进高教改革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7(7):36-38.

[4]中南大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与思考[N].湖南日报,2000-09-15.

[责任编辑:束仁龙

G637

A

1674-1102(2010)04-0133-03

2010-06-27

陈建利(1979—),男,安徽省怀宁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工作管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困难群体大学生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选择困难症
有困难,找警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