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慈善组织的角色定位与发展路径

2010-04-04 08:05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救助慈善

崔 炜 周 悦

(1.民政部福利中心调研部,北京100053;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论中国慈善组织的角色定位与发展路径

崔 炜1周 悦2

(1.民政部福利中心调研部,北京100053;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慈善组织在扶弱助残、减贫济困、抢险救灾、捐资助学、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对慈善组织进行分析,全面阐释了慈善组织的公益性、非营利性、民间性、志愿性的组织特征。在角色定位方面,分析了慈善组织担当慈善资源的募集者、慈善桥梁的架构者、慈善救助的实施者以及慈善文化的传播者的角色定位。在发展路径方面,提出慈善组织要推进专业化建设,提高慈善服务能力;推进透明化建设,确保资源合理使用;推进法制化建设,规范慈善组织行为;推进网络化建设,完善慈善组织职能。

慈善组织;角色定位;发展路径

一、慈善组织的含义及特征

慈善组织是指以社会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以社会慈善资源为服务载体,以社会慈善活动为服务内容的公益性、民间性和非营利性的专业团体和组织。慈善组织独立运作但受政府监管,主要包括各类基金会、部分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008年,在全国注册的慈善组织中,各级基金会有1531家,县级以上慈善会、红十字会4100多家,还有5.4万多家慈善公益组织。2008年的慈善捐赠总量迈过了1000亿元的门槛,2009年为332亿元。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慈善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发展起来。慈善组织在扶弱助残、减贫济困、抢险救灾、捐资助学、保护环境等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慈善事业逐步成为社会福利事业的有效补充,成为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

(一)公益性

慈善组织的核心特性是公益性,即以增加公众利益为宗旨,以无偿提供服务为原则,以满足公众需求为目标。慈善组织的核心使命是提高公众福利,扶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慈善组织的运作方式是将社会慈善资源“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无偿提供给弱势群体和个人。

(二)非营利性

慈善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营利性,即不以谋取组织或个人的经济利益为目的,但需要具备很高的资金运作和维护能力。慈善组织的公益性决定其非营利性,它通过组织和筹集慈善资源来救助弱势群体,这就需要树立成本意识和具备财务管理能力,在募捐财物和项目开发中实行绩效考核和评估。

(三)民间性

慈善组织的必要特征是民间性,即慈善事业的实施主体是民间组织,慈善资源的募集范围是整个社会。慈善组织是非官方非政府性的社会团体,在政府监管下自主运作,面向整个社会而非特定群体征集慈善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慈善事业的救助功能,能够最大范围调动慈善人群的善行义举。

(四)志愿性

慈善组织的一般特征是志愿性,即慈善资源的募集完全尊重个人意愿,慈善行为的实施完全无偿做出贡献。慈善行为的实施并非行政强制,而是纯粹的个人或组织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和热心的志愿者,需要调动社会中甘于奉献、善于承担、勇于吃苦的慈善人士参与其中。

二、中国慈善组织的角色定位

(一)慈善资源的募集者

慈善组织通过及时、有效、合理开发慈善项目,向全社会募集慈善资源以救助弱势群体。慈善项目的开发需要慈善组织实地考察论证救助领域的合理性、可行性,把握救助领域最紧迫、最严峻的问题,有针对性、战略性开展慈善活动,将慈善项目品牌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如红十字会设立救灾善款筹集的专用账户,中华慈善总会设立救灾物资的筹集通道。慈善资源的筹集不能依赖初始状态的行政动员和命令,而是应当通过市场化的激励动员和劝募方式,让社会中更多的慈善人士积极主动参与到慈善事业当中。慈善资源的筹集应当树立“爱心不分大小”、“义举不论金钱”的理念,调动高层、中等、低层各个阶层的慈善人士,吸收资金、实物、劳务多种形式的慈善资源。

(二)慈善桥梁的架构者

慈善组织是联通慈善提供者和慈善需求者的中介和桥梁,能够最大限度募集慈善资源和最优效率输送慈善资源。慈善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一员,与政府、学校、企业等其他社会组织有着天然的关联;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的主力之一,与社会慈善人士和慈善团体有着密切的联系。慈善组织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促使2008年首次实现全年捐款结构从企业捐款为主到公民个人捐款占主体的转变。慈善组织依托庞大密集的信息网、资金网、物流网、服务网形成四网合一的慈善救助体系,能够保证第一时间获取慈善需求信息,第一时间拨付慈善救助资金,第一时间派送慈善救助物品,第一时间召集慈善志愿服务,能够确保将慈善资源及时有效地输送传递到慈善需求者手中。

(三)慈善救助的实施者

慈善组织作为慈善救助的一线实施者,在当前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慈善救助的实行包括资金和物品的分配、法律和心理的援助、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生态和环境的保护等多个方面。如香港企业家王英伟先生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农村百万孤老爱心认助行动”项目捐款人民币100万元,委托基金会代为认助1000名农村孤老,连续认助5年。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针对外来务工者遭受的恶劣工作条件、非法延时加班、无故拖欠工资等违法待遇提供法律和道义援助。高校助学支教志愿者团队每年召集大批优秀大学生深入到教育落后地区给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关爱。世界自然基金会号召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提醒人们更多关注气候变暖等问题。

(四)慈善文化的传播者

慈善组织通过慈善意识的培养、慈善思潮的引领、慈善行为的表彰、慈善活动的宣传等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慈善组织通过慈善意识的宣传、教育和培养,引导企业和个人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慈善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慈善组织传承中华民族的慈善文明,结合历史和现实、遵循规律和规则引领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向。慈善组织为光大慈善力量、宣扬慈善事业定期表彰和鼓励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慈善组织及其慈善项目纷纷招募在社会中有影响力、号召力、感染力的成功人士作为慈善大使和爱心大使,宣传慈善理念和慈善活动,号召慈善爱心和行动。慈善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增强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同感、信任感、支持感、响应度。

三、中国慈善组织的发展路径

(一)推进专业化建设,提高慈善服务能力

有效开展慈善活动、稳步推进慈善事业的首要前提是慈善组织的内部工作人员专业化队伍建设。在慈善事业迅速发展和慈善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慈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与慈善事业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日益凸显,慈善研究和咨询培训的发展现状与慈善事业的发展需求并不匹配,因此需要尽快建立慈善人才培养、慈善组织研究、慈善咨询培训的专门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就是一个整合社会与高校资源、培养人才与研发咨询的专业机构,将向社会输送大批优秀的慈善与公益专业人才。慈善组织不仅需要招募专业人才,还应当对在职人员和志愿者队伍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和辅导,通过设计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采用科学的培训方法,达到理想的培训评估效果。

(二)推进透明化建设,确保资源合理使用

提高慈善活动的社会认同、响应和支持,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影响性和权威性的核心举措是推进透明化建设,建立内外部全方位监督体制。慈善组织的透明化建设旨在确保慈善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慈善活动的有序顺利开展,透明化建设需要慈善组织内部自律自查和外部监督评估同步进行。慈善组织的内部自律建设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资金账目体制、采购运输体制和派发分配体制,确保各个任务责任到位、各个步骤操作规范、各个阶段运行有序。慈善组织的外部监督体制需要建立全国慈善信息系统,健全信息的发布、维护和评估平台,保证慈善信息的准确、及时、有效发布,对慈善资源的募集和使用进行实时监控,最大限度便利社会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慈善组织进行有效监管和评估。

(三)推进法制化建设,规范慈善组织行为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推进慈善法律进程、规范慈善道德风险的根本举措是完善慈善事业的法制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在慈善事业法律体系中,虽然有一些关于慈善方面的法律,如《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但整体上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在一些法律法规上存在缺失和不当。在慈善组织的登记准入中,应当创新慈善组织登记法律制度,完善公募基金会的准入条件,改进慈善组织的监管体制,清除慈善组织创立的障碍和瓶颈。在慈善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上,应当进一步完善捐赠活动的法律程序,健全慈善捐助的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明确慈善组织的运行经费等问题。在慈善组织的日常管理上,应当明确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强化处罚机制,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规划,形成行业自律机制。

(四)推进网络化建设,完善慈善组织职能

深化慈善组织改革、健全慈善救助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慈善组织网络化建设,建立横向联动、纵向支撑的救助网络。慈善组织的网络化建设是指同一级别的各类慈善组织之间应当实现横向联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关系,不同级别的慈善组织之间应当形成纵向贯通、沟通协调、有力支撑的关系,促进慈善事业做大做强、又好又快的发展。横向联动机制强调慈善组织在救助活动中应当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有序竞争、合作交流、形成合力、大展宏图。纵向支撑突显不同行政区域的慈善组织之间应当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突出重点、相互支撑,不断做强最高级慈善组织,做大中层慈善组织,完善基层慈善组织网点,建立广覆盖、全方位的慈善救助网络。

[1]方俊.论公民社会的构建:第三部门的成长视角[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田凯.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J].中国行政管理,2003,(6):59-64.

[3]于燕燕.非营利组织与社区发展[J].城市研究,2000,(1).

[4]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8).

[5]万智慧.加快我国非政府组织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

[6]王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分析[J].管理世界,2002,(8).

D632.1

A

1671-5136(2010)04-0002-03

2010-10-25

崔炜,男,内蒙古乌海人,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调研部博士。研究方向: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周悦,女,河北唐山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福利与公共治理。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救助慈善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慈善之路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慈善义卖
水下救助抢险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