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华
(铜陵学院 文传系,安徽 铜陵 244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背景下提出的,在这样一个开放的、迅速变化的、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多样化时代,多元化的价值选择已成事实。但是,多元的价值选择难免良莠不齐,相互间肯定存在冲突。在这种形势下,就更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价值体系不具唯一性,因而,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表现为一元的价值导向与多元的价值选择之间的辩证统一。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前现代化向现代化、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主要造成了由于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共存、中国价值与西方价值共存的多元价值存在格局而产生的“核心价值真空”状态。多元的社会生活和价值选择需要科学的意识形态的引领。
我们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元导向性,不是主张价值的一元 “霸权”,搞清一色,消除多元化,而是多元中的趋同,是“一元”对“多元”的引导,“多元”对“一元”的自觉追求。从时空统一的维度来看价值体系的发展历程,意味着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元导向的同时,尊重、理解、包容多元的价值选择,给其以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改变价值选择多元并存的格局。价值选择可以也应该是多元的。价值选择的多元化有利于解放思想,彰显人的创造性,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也有利于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机和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到底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应该具有的本质品格。但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目标,又具有理想性,是一种精神感召机制,制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实践行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蕴涵着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在一个社会中,居于主导位置的价值体系必须同时具有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涵的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通过“二级层次结构”来实现的。所谓“二级层次结构”,可表示为:现实立足点——一般层次理想——最高层次理想。现实立足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般层次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层次理想是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是理想;相对于共产主义它是现实。我们现阶段奋斗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是迈进共产主义这个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
理想性和现实性是辩证统一的。理想不是空想、幻想,而是建立在社会现实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的。就像黑格尔说的,理想是“明天的理想,是将要发生的现实”,“是应该从目前的现实中,应该按照目前现实本身的内部规律发展而来的。”[1]70脱离社会现实空谈理想,只能是康德式的“应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首先,理想源于现实,不能脱离现实,从理念世界或先验理性中产生,只能从社会现实中引申出来,理想在社会现实中有其根据,并受制于社会现实。其次,理想不等同于现实,理想是源于现实而又超越于现实,它作用于现实生活,并给现实生活指明方向和目标。理想对于现实是既肯定又否定。鲁迅先生关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说:“将来是现实的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有意义。”[1]7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想高度指明了共产主义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又从现实的层面对我们提出了实践的要求。它把理想和现实、一般层次理想与最高层次理想结合起来,感召我们既要有最高层次理想,又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现实,加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科技,逐步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努力。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源泉。任何一种理论,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充满生机、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在不断创新中丰富和发展自己,可以说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但是在强调创新的同时,千万不可丢掉传统。毛泽东指出,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品,要好好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珍品”。邓小平同志强调老祖宗不能丢。江泽民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其实所谓创新只能是建立在科学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反映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势,是价值体系发展史上最高的形态。从空间维度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既要正确对待同一社会形态下的不同文化,使其成为各种文化的核心;又要正确对待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文化,得到他们的认同,形成感召力。只有以正确的姿态对待不同的文化,才能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发展性和包容性,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时间维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合理部分,又在继承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不断进行概括、总结从而又具有现代性。正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不断发展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2]10-13
相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来说,属于文化范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第二位的,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反映。所以,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应当是建设性的。历史实践证明,在社会转型时期,人的意识形态往往也是最为波动和敏感时期,同时也是意识形态进一步发展的良机。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这是特别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性功能,引领人们多元的价值选择,建构迎合人们需要的时代精神。
批判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性,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所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强调其建设性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其批判性和斗争性功能。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对抗斗争,从未停止过,这种对抗的焦点就是两种制度谁胜谁负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我国社会中,封建思想、小生产者思想的影响依然残存,并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相结合,日益成为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顽固的精神力量。为此,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抵制和批判,不能忽视对各种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批判和斗争。[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在长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的理论形态。其中,马克思主义是灵魂,是整个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其它三个方面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追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共同理想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思想源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是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思想道德基础。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基本内容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4]就像列宁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一块整钢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一块整钢。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作为一个理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理论整体,不仅是从综合状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理解和把握,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的逻辑规定,特别是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所具有的理论特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具有层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从四个方面来把握。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相对于其他社会价值体系,其处在主导位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从指导思想的高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又从现实的价值层面引导、统领、整合人们多元的价值选择。它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认同其他理想存在的合理性。它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同时,也认同多元文化的存在。它在承认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道德领域主导地位的同时,也不否认其他社会道德规范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存在的现实性。[5]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有着具体的体现。例如,革命战争时期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大庆精神、雷锋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新时期有“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精神等。[2]10-13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于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中,满足着不同的个体和群体的不同需要,因而在满足主体需要方面呈现出层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目标上体现着社会的前进方向,同时实践中又体现着不同层次主体的价值诉求。第四,主体需要的层次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转化的层次性。实践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本着先普及后提高的原则,首先打牢人们价值追求的基础,再提出高层次的价值目标,循序渐进;而不应高低不分或一味求高。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我们要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的辩证法思想,结合当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人们的思想状况,全面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性,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景瑞.人生的价值[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2] 魏守军、廖玲浦、金艳玲.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维性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9(3).
[3] 韩振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辩证法[J].理论与改革,2009(1):9-10.
[4] 曾令华.把握整体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文化建设[J].理论月刊,2008(11):102-104.
[5] 张卫萍.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创新意义[J].党建研究,2007(1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