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贞熙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观察
崔贞熙
儿童;心肌炎;丙种球蛋白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健康。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均以支持治疗为主。根据国外出现了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VMC的报道[1]。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IVIG,对58例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进行了治疗。现将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4年12月~2008年3月期间58例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符合全国小儿心血管专业学术会议制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2]。年龄8个月~1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28.1±12.7)个月;临床表现活动后心累、乏力10例,胸痛5例,胸闷、气短7例,腹痛3例,多汗2例,烦躁2例;心电图改变27例。治疗组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龄(27.9±13.1)个月;临床表现活动后心累、乏力9例,胸痛5例,胸闷、气短7例,腹痛3例,多汗3例,烦燥2例;心电图改变2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休息、抗炎、抗病毒、抗氧自由基、营养心肌及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IVIG400mg(kg·d)治疗,用5%糖/生理盐水稀释至5%。2~3h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d。
1.3 检测指标 所有患儿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X胸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并做详细症状、体状变化记录;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成套试剂盒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用药后2周内主要症状消失或大部分消失,体征、心电图正常或接近正常。用药后2~4周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和心肌酶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效:用药后2周内主要症状部分消失,体征、心电图明显改善。用药后4周内超声心动图、心功能转好,心肌酶明显降低。无效:用药后4周病情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治疗组的2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20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2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15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4%。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国内外对VMC的动物试验研究表明[3],IVIG是从大量混合血浆中纯化出来的,含有针对大多数病毒的综合抗体,如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麻疹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抗体。静脉滴注IVIG后,其高浓度的中和抗体直接与感染的病毒相结合,并将其从体内清除出去,防止病毒的继续复制,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病毒的直接损害。另外,大剂量IVIG进入血液能反馈抑制B、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功能,具有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的作用;通过Fas/FasL途径调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凋亡和增殖,调节细胞因子的合成、释放及活性;中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的抗体,并保全与自身抗体结合的心肌细胞不被破坏;阻止补体介导的免疫损伤,进而使VMC的整个免疫反应向纵深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止,从而达到抗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我们通过对58例确诊VMC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证实了IVIG在VMC治疗中的肯定作用。根据临床观察,应用IVIG能迅速缓解症状和防止复发。IVIG的主要副作用有皮肤潮红、恶心、呕吐、头痛、呼吸急促、体温增高等表现。通常发生在输液早期。应用时须密切注意滴速,初始以2~3mL/(kg·h)滴入;若无反应,2min后加快至6~7mL/(kg·h);若有反应,较轻者可减慢滴速,不必停止滴注;如有严重休克,停止静滴IVIG,迅速给予肾上腺素进行抢救。
[1]Nancy AD,Colan SD,Lewis AB,et al.Rglobulim treatment of actue myocarditis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J].Circulation,1994,89(1):252.
[2]吴铁吉.病毒性心肌诊断标准(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2):75.
[3]曾上勤,周同普.静脉丙种球蛋白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T细胞亚群、NK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30(3):189-292.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4.084
154025 佳木斯监狱医院 (崔贞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