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010-04-03 06:57:08曹芳芳指导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延胡索莪术药用

曹芳芳指导:卢 苏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21000;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21000)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曹芳芳,指导:卢 苏2*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21000;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21000)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多种多样、疗效较明显,具有较大的优势,并可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盆腔炎性疾病/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外治法;综述

1 内服法

1.1 辨证分型 孟静寿[2]将慢性盆腔炎分为气滞血瘀、湿热瘀结和寒湿凝滞3型,治疗106例,气滞血瘀型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药用牡丹皮、当归、延胡索、莪术、牛膝、赤芍、三棱、红花、穿山甲等研细冲服;湿热瘀结型治以清除湿热、化瘀止痛,药用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 、香附 、桃仁 、红花、莪术、延胡索、牡丹皮、薏苡仁等;寒湿凝滞型治以散寒除湿、化瘀止痛,药用当归、川芎、赤芍、延胡索、蒲黄、五灵脂、没药、肉桂、小茴香、干姜等。总有效率95.13%。孙英杰[3]将本病辨证分为寒凝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分别用少腹逐瘀汤、完带汤、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总有效率为94%。王晓元[4]介绍了夏桂成教授用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补肾调周法是指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结合瘀、热、湿、滞、虚的病理变化进行辨证治疗。行经期:治拟疏肝理气、和营调经为主,越鞠丸合五味调经散主之;经后期:治拟养血滋肾、疏肝和络为主,归芍地黄汤加减;排卵期:治拟滋肾助阳、活血和络,补肾促排卵汤加减;经前期:治拟养血补阳、疏肝和络为主,毓麟珠合逍遥散加减。在各期中见湿热者加马齿苋、败酱草、白花蛇舌草、黄柏等;有黏连者加地龙、鸡血藤等药物。尤庆华[5]认为慢性盆腔炎的形成离不开“瘀”,根据不同临床症状,分为湿热瘀滞型、寒湿瘀滞型、气虚血瘀型以及气滞血瘀型4型。湿热瘀滞型治以清热化瘀,药用蒲公英、败酱草、茯苓、泽泻、白术、生薏仁、黄柏、三棱、莪术、延胡索等;寒湿瘀滞型治以祛寒化瘀,药用桂枝、陈皮、茯苓、赤白芍、制香附、延胡索、三棱、莪术等;气虚血瘀型治以补气化瘀,药用黄芪、白术、党参、当归、丹参、延胡索、赤白芍、制香附等;气滞血瘀型治以行气化瘀,药用柴胡、郁金、制香附、当归、赤白芍、川楝子、五灵脂、蒲黄、延胡索、陈皮、川芎、乳香、没药等。各证型治疗均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清热、化湿、祛寒、补气、行气。童舜华等[6]认为慢性盆腔炎的发病存在一个“湿热致瘀、湿热伤正、正虚邪恋”的病理演化过程,故治疗采取分阶段辨证论治,即初宜祛邪消瘀止痛,继则扶正化瘀为主,终以调补三阴善后。

1.2 单方、验方 马晓梅等[7]运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 30例,基本方:当归、白芍、茯苓、白术、泽泻、川芎,湿热者加龙胆草、败酱草、柴胡、炒山栀,寒湿者加干姜、肉桂、小茴香、延胡索,肾虚者加菟丝子、枸杞子。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3.3%。谷风等[8]以利湿化瘀法自拟泽丹汤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药物组成:桃仁、丹参、三棱、莪术、制鳖甲、柴胡 、蒲公英、黄芩、车前草、泽泻等,日 1剂,水煎2次,分3次服用。并将药渣布包敷下腹部30 min。月经来潮第5 d开始服用,至下次月经来潮停药,连用2个周期。总有效率90.0%。张翠英[9]以四逆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69例,药用:柴胡、川楝子、赤芍药、枳实、蒲公英、薏苡仁、炮穿山甲粉(冲服)、鸡内金、紫花地丁、皂角刺、金银花、野菊花、桃仁、生大黄、炙甘草等,每日1剂,14 d为1疗程,经期停服。同时药渣热敷下腹部,每日1次,每次 20 min。连用2~4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5.65%。

2 外治法

2.1 灌肠法 严宇仙等[10]用大黄牡丹汤加减灌肠治疗33例,并设立抗生素静滴对照组。灌肠组总有效率94%,抗生素组总有效率90%。刘平[11]用中药灌肠配合离子导入治疗86例,方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月经干净3 d后开始,中药保留灌肠后行药物离子导入,每日1次,7~10 d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5%。

2.2 外敷法 张亚丽[12]用消痛散研末装入沙袋后外敷,治疗40例,总有效率95%。曲如玫等[13]运用柴胡、枳壳 、丹参 、桃仁 、红花 、败酱草、水蛭、昆布、鸡血藤、透骨草、大黄、木香适量,加酒蒸热,每日于小腹部外敷2次。每次30 min,268例中显效237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6.6%。

2.3 针灸、穴位注射法 徐佳[14]采用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总有效率92%。体针主穴:子宫 、关元 、中极 、归来、水道、三阴交、合谷,穴位注射胎盘组织液2mL加鱼腥草注射液4 mL,每次选4穴做穴位注射,每穴1.5 mL。韩惠兰等[15]使用穴位注射法,丹参注射4 mL,加0.9%氯化钠溶液6 mL,分注于子宫穴、中极穴;维生素 B1100 mg,维生素 B2 200 μ g,0.9%氯化钠溶液6 mL分注双足三里穴,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总有效率为98.72%。

3 综合疗法

王爱华等[16]治疗慢性盆腔炎,采用清热活血汤加减口服配合灌肠方浓煎100 mL,保留灌肠,用药期间加超短物理治疗波或食盐1 500 g炒热后局部外敷,7~14 d为1疗程,月经期停用,治疗1~3个疗程,58例中痊愈46例,显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王宁等[17]治疗慢性盆腔炎,采用理冲汤加减保留灌肠配合微波理疗,药物组成:生黄芪、党参、白术、山药、陈皮、当归、土鳖虫等,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若1个疗程未能痊愈,停药1周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灌肠后卧床的同时,用微波治疗仪照射神阙穴,距腹壁3~5 cm。治疗后总有效率97.1%。黄东云等[18]用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莪术、没药等煎汁,直肠滴入,并以乳香、没药 、三棱 、莪术、附子、红花、川芎等,运用离子导入法,同步进行治疗28例,总有效率为89%。

4 结语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大的临床优势,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特色。但临床实践也发现中医药治疗的不足之处,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体征可明显改善或消失,却在停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故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8.

[2]孟静寿.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10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0(3):207.

[3]孙英杰.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J].中医药学刊,2005,23(6):1147.

[4]王晓元.夏桂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J].江苏中医,1999,20(11):6.

[5]尤庆华.浅述从瘀论治慢性盆腔炎[J].陕西中医,2007,28(3):361-362.

[6]童舜华,石富娟.慢性盆腔炎的分期论治浅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7):1290-1291.

[7]马晓梅,穆齐金.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08,18(3):134-135.

[8]谷风,刘建美.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51-52.

[9]张翠英.四逆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1):50-51.

[10]严宇仙,王谦信大黄牡丹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56.

[11]刘平.中药灌肠配合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J].光明中医,2008,23(2):239.

[12]张亚丽.消痛散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4,8(1):54-55.

[13]曲如玫,范杰先.外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707.

[14]徐佳.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6):16.

[15]韩惠兰,李凯.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1,4(8):603-605.

[16]王爱华,王丽.清热活血汤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J].山东中医药杂志,2004,23(1):34.

[17]王宁,凌霞.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63.

[18]黄东云,王春晓.中药直肠滴入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28例[J].四川中医药杂志,2001,19(3):54.

R711.33

A

1007-4813(2010)01-0149-02

曹芳芳(198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慢性盆腔炎性疾病。

卢 苏,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Tel:15850536309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慢性盆腔炎最为常见[1]。该病具有病程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等特点,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月经失调等病症,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中医药治疗盆腔炎具有明显优势,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又能避免西医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做一综述。

2009-09-11)

猜你喜欢
延胡索莪术药用
酒酿搭配药用最养生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6:08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12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4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2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05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19
镉污染对延胡索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