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谈 勇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中医内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近况
刘 敏1,谈 勇2*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针对“湿、热、瘀、虚”等证型,以辨证论治为主。健脾益肾疏肝治其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止带、温阳理气等法治其标。中医治疗本病目前在临床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诊断标准中客观指征较少、疗程长短不一、对疗效的评价没有统一的量化指标等,较难横向比较各法的优势,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盆腔炎性疾病/中医药疗法;内治法;周期疗法;辨证施治;综述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1]。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会导致一系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诸如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及炎症的反复发作等,即慢性盆腔炎[2]。现就中医内治法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1 辨证论治 辛茜庭[3]总结许润三教授经验认为慢性盆腔炎以血瘀为主证,分为:湿热瘀阻型宜清热利湿、祛瘀散结,方用止带方加减;气滞血瘀型宜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四逆散加味;寒凝血瘀型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减;痰湿瘀结型宜温阳化痰、祛瘀止痛,方用阳和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气虚血瘀型宜益气升阳、化瘀止痛,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味。齐津丽[4]认为该病多为经期、(流)产后邪毒乘虚而入,与血相搏结,使冲任阻滞不通;或因感受湿邪,湿郁过久,依体质不同,或从阳化热而为湿热,阻遏气机;或从阴化寒为寒湿之邪,寒与血结,血被寒凝,胞宫胞脉阻滞。将慢性盆腔炎分为湿热瘀结型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寒湿阻滞型方用温经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方用桂枝茯苓汤加减。
1.2 周期疗法 王晓元[5]总结夏桂成以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认为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应扶正为主,佐以祛邪,着重补肾阴肾阳而又兼顾肝脾气血,活血化瘀,疏肝通络。行经期活血化瘀促进重阳转阴,方用越鞠丸合五味调经散加减;经后期滋阴养血稍佐助阳以加强阳消阴长的过程,方用归芍地黄汤加减;经间排卵期补肾调气血以促重阴转阳排出卵子,方用补肾促排卵汤加减;经前期养血助阳稍佐调肝以加强阴消阳长的过程,方用毓麟珠合逍遥散加减。唐晓华[6]认为本病的病理性质是肾气不足、带脉失约为其本,湿热、瘀血、寒凝、痰湿为其标,属于本虚标实证。月经后期由于经血外泄,胞宫空虚,体内肝肾精血趋于暂时不足的阶段,病邪乘虚而作;月经前期,肾虚肝郁影响脾运,湿土下陷,任带失约致慢性盆腔炎诸症于月经前后发作或加重。根据这一病理特点,经后期治以补益肝肾、调和气血;经前期重以补肾壮阳、疏肝理气。
1.3 经方 郭改云[7]认为慢性盆腔炎,由于病程较长,具有正气不足,邪气稽留的病理特点,且以虚寒痰湿为主,病脏由肝而及脾肾,应温阳化瘀。以阳和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65例,总有效率为90.8%。庞相荣[8]认为其“疏通”之效可直入血分,化瘀滞,推陈致新,使气血流通,促使炎症消散吸收。故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疗效显著。张红等[9]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30例,总有效率93.3%。路合秀等[10]观察临床慢性盆腔炎多属湿热壅滞型和气虚瘀结型,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55例,总有效率达到83.64%。徐玉倩等[11]用完带汤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盆腔炎69例,总有效率为96%。
1.4 单、验方 高月平[12]发现慢性盆腔炎患者大多曾有过间断或连续使用清热解毒药的药物史,出现不同程度的虚证、寒证表现。故予补阳化瘀方鹿角片(先煎)、桂枝、小茴香、熟地黄、蒲黄、五灵脂、三棱、莪术、乌药、延胡索,炙黄芪治疗阳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石淑华[13]用自拟盆腔炎汤(红藤、败酱草、鸭跖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薏苡仁、红花、丹参、赤芍、香附、木香 、青木香 、乌药、延胡索、葛根、桂枝、牛膝)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疗效明显。王平等[14]根据“络以辛为泄”之法,运用“辛味通络”法治疗该病,同时认为正气先虚是疾病发生的前提和依据。自拟通络益气止痛汤治疗慢性盆腔炎102例,取得满意疗效。
2.1 对免疫学的影响 陈莹等[15]采用混合菌液造模法制备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血清IL-2、IL-6浓度较正常组显著降低。经妇炎宁颗粒、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后大鼠IL-2、IL-6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魏绍斌等[16]以苯酚胶浆造模,经盆炎康栓治疗后NF-κ B活化受到抑制,细胞中Caspase-3含量增高,增加了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炎症反应;MMP-2表达增强,减轻慢性炎症的纤维组织增生。
2.2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陈颖异等[17]以苯酚胶浆致大鼠子宫内膜炎,造模大鼠较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最大聚集率、K值、血浆黏度、血栓湿重均有明显升高。予舒康汤灌胃后,各项指标下降明显,血瘀状态有明显改善。王岩等[18]根据组织中含电解质导电力的不同,测定阻抗改变时所描记的图形,推断体内血管或器官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发现寒湿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盆腔血流图在波幅、血灌流量等项数值上明显小于健康组。经盆炎宁汤治疗后在盆腔血流图上表现为波幅值和血灌流量的大幅上升。说明盆腔血液供应得到恢复。
2.3 对慢性盆腔痛的影响 陈军霞等[19]采用热板法及扭体法研究妇炎净颗粒的镇痛效果,发现妇炎净颗粒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棉球腋下埋藏诱发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抑制冰醋酸所引起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针对“湿、热、瘀、虚”等证型,以辨证论治为主。健脾益肾疏肝治其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止带、温阳理气等法治其标。但是中医治疗本病目前在临床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诊断标准中客观指征较少、疗程长短不一、对疗效的评价没有统一的量化指标等,较难横向比较各法的优势,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6-252.
[2]张三元,闻莉.大肠杆菌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的建立[J].医学研究通讯,2001,30(2):20.
[3]辛茜庭.许润三教授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55.
[4]齐津丽.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2):21-22.
[5]王晓元.夏桂成用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J].江苏中医,1999,20(11):6.
[6]唐晓华.周期疗法结合辨证用药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J].江苏中医,2001,22(10):28.
[7]郭改云.阳和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65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8,23(4):492-493.
[8]庞相荣.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141):67-68.
[9]张红,李云波,金哲.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3):278-279.
[10]路合秀,李慧英,赵卫林.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55例临床观察[J].临床研究论著,2009,33(4):541-542.
[11]徐玉倩,陶亚丽.完带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69例[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62.
[12]高月平.补阳化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6):368-369.
[13]石淑华.盆腔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115-2116.
[14]王平,靳丽艳.通络益气止痛汤治疗慢性盆腔炎102例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8,7(4):225-226.
[15]陈莹,田璐,王昕,等.妇炎宁颗粒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的 IL-2、IL-6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8,26(8):1705-1706.
[16]魏绍斌,要永卿,王毅,等.盆炎康栓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细胞 NF-κ B、Caspase-3、MMP-2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3):31-32.
[17]陈颖异,何晓文,肖振宇.舒康汤对慢性盆腔炎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2):128.
[18]王岩,孟安琪,陈莹,等.盆炎宁汤治疗寒湿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及对盆腔血流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6,34(3):43-44.
[19]陈军霞,卞凌.妇炎净颗粒对慢性盆腔炎的药效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474-2475.
R271.9
A
1007-4813(2010)01-0143-02
刘 敏,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妇科学。
谈 勇,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joky_1@163.com
(
200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