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译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范译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具有重大意义。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复杂,其病机核心是毒损肾络,运用辨证论治、单方治疗、单味药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病因病机;合并症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发病率日益提高,已成为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世界各国和医学界都非常重视糖尿病肾病的防治问题,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研究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具有重大意义。
糖尿病肾病属于现代医学病名,中医文献记载的肾消、关格等症与其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上溯到《黄帝内经》,《灵枢◦本脏》云:“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脾、肝、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指出“消瘅”的发生与心、肝、脾、肺、肾的虚弱相关,是消渴病的进一步发展[1]。近代医家吕仁和[2]提出其中医病名为“消渴病肾病”,优点在于:(1)病位在肾,病程贯穿着肾元受损的病机。(2)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护肾培元。(3)概括了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说明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症状、证候,便于指导临床防治。
《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说明五脏虚弱是内在条件,《素问◦通评虚实论》“消瘅……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说明后天失养是外在因素。郑粤文[3]认为早期为气阴两虚挟瘀,晚期为阴阳两虚、肾虚血瘀、水泛。高彦彬等[4]认为早期为气阴两虚,络脉瘀滞;中期为阴损及阳,脾肾虚衰,肾络瘀阻;晚期为肾络瘀结,肾体劳衰,肾用失司,浊毒内停,五脏气血阴阳衰败。吕仁和等[5]提出“微型瘕”学说,认为久病入络,伤阴耗气,痰郁热瘀,互相胶结,形成微型瘕。先聚为“瘕”,后积为“”。金英花等[6]提出“毒损肾络”学说,认为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生等毒邪入络,胶着痼结,病机核心是毒损肾络。
3.1 辨证论治 余江毅[7]辨证论治具体分为:本证:(1)阴虚燥热证,养阴清热,滋阴为主。方药:玉女煎加减。避免应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2)气阴两虚证,益气健脾,养阴滋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加减。注意合用具有降蛋白尿的清热解毒类中药。(3)脾肾阳虚证,补脾益肾,温阳利水。方药:苍术、白术、茯苓、生姜、党参、黄芪、仙灵脾、菟丝子、怀牛膝、桑寄生、泽泻、陈皮、木香等。持续大量蛋白尿、浮肿、低蛋白血症者重用黄芪,并加用活血药物。标证:(1)挟水湿者,轻者可加大腹皮、牛膝、车前子、防己、猪苓等;重者宜温阳利水,用实脾饮;或健脾利水,防己黄芪汤合防己茯苓汤。(2)挟痰浊者加黄连、竹茹、陈皮等;氮质血症,加用大黄或煎汤保留灌肠,扶正泄浊。(3)挟瘀血者可加活血化瘀之品。吕仁和[8]主张分阶段、分层次辨证论治。早期:四型六候。四型:Ⅰ型(肝肾阴虚)拟益气养阴、兼补肝肾,佐以清热。方药:黄精、生地黄、山萸肉、何首乌、旱莲草、女贞子、牛膝、黄连、赤芍、丹参;Ⅱ型(肺肾阴虚)拟益气养阴、滋补肺肾。方药:沙参、麦冬、玄参、生地黄、山茱萸、地骨皮、黄连、牡丹皮、丹参;Ⅲ型(阴阳气虚)拟调补阴阳。方药:党参、当归、金樱子、芡实、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黄连、丹参;Ⅳ型(脾肾阳虚)拟益气健脾、助阳补肾。方药:生黄芪、苍术、当归、猪苓、木香、砂仁、厚朴 、芡实、金樱子、肉桂、黄连、川芎、山楂。六候 :(1)气郁: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牡丹皮、山栀子、当归、白术、厚朴 、茯苓、熟大黄 。(2)瘀血:桃仁 、红花 、三棱,莪术等。(3)湿热:湿热中阻用茵陈五苓散合平胃散;湿热下注用加味四妙散。(4)燥热:增液汤加葛根 、石斛、天花粉 。(5)结热:生石膏、寒水石 、生大黄、番泻叶等。(6)热毒: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紫花地丁、夏枯草等。中期:五型九候。五型:Ⅰ型:气血阴虚,浊毒内留,拟益气养血,滋阴降浊。方药:太子参、当归、白术、猪苓 、川芎 、白芍 、生地黄、牛膝、熟大黄、玄明粉。Ⅱ型:气血阳虚,浊毒内留,拟益气养血,助阳降浊。方药:生黄芪、当归、红参、猪苓、川芎、苍术、厚朴、附子、熟大黄、赤芍。Ⅲ型:阴阳气虚,浊毒内留,拟调补气血阴阳,降浊利水。方药:党参、当归、金樱子、芡实、旱莲草 、女贞子 、丹参 、川芎、熟大黄 、仙灵脾、泽泻、猪苓。Ⅳ型:肺肾气虚、浊毒内留,拟调补气血阴阳、清肺降浊。方药:沙参、当归、桑白皮、麦冬、五味子、桃仁、杏仁、陈皮、熟大黄、冬虫夏草等。Ⅴ型:心肾气虚、浊毒内留,拟益气养心、活血降浊。方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当归、川芎、丹参、泽泻、葶苈子、大枣、熟大黄等。九候:除早期六候外,还见(7)痰饮:补中益气汤合苓桂术甘汤。(8)虚风内动:当归补血汤加木瓜、钩藤、白芍、生甘草,甚则加羚羊角、生龙骨、生牡蛎、瓦椤子。(9)浊毒伤血:三七粉、丹参、生地黄、生蒲黄、水牛角粉、牡丹皮、赤芍。晚期:五型十一候。除前述五型九候外,还见(10)浊毒伤神:人参 、珍珠粉 、大黄 。(11)浊毒伤心 :人参 、麦冬、五味子 、丹参、川芎、葶苈子[9]。
3.2 单方治疗 翁苓等[10]治疗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洛汀新对照,治疗组用益气活血汤(黄芪、当归、黄连、沙苑子、大黄、丹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76%。徐锡兰等[11]治疗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两组均予糖尿病肾病饮食,糖适平降糖,洛汀新控制血压,治疗组加用保肾汤加减(黄芪、太子参、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炒山药、薏苡仁、丹参、水蛭、地龙、益母草、石韦、莲须、甘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陈弼沧等[12]治疗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两组均先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3.0 mmol/L以下,予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7/11 kPa以下。治疗组配合血府逐瘀口服液10 mL/次,3次/d。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脂、24 h尿蛋白均显著下降,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3.3 单味药治疗 王盛发等[13]发现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黄芪、茯苓、山药、丹参、山萸肉、白术、泽泻、当归、大黄、制附子。黄芪可降低早期尿转铁蛋白(TRF)和尿 N-乙酰 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检出,提示其可以作为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药物[14]。余江毅等[15]用黄蜀葵花提取物治疗6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表明黄蜀葵花醇提物可显著减轻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此外,冬虫夏草、剌五加、川芎嗪、葛根素、槲皮素等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综上,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各项生化指标,保护肾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突出了中医重视整体调节,多靶点作用,注重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特点。但仍需面对的是:疗效判定缺乏统一标准;设计缺乏严密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药化学成分、作用机制尚不甚明了,虽然历史久远,但研究与发展进步不大,尤其在新药的研究和开发上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些都需要致力于深入的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更好的防治糖尿病肾病。
:
[1]封翠芸.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探讨[J].国医论坛,2007,22(2):22.
[2]吕仁和,赵进喜,王越.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7(2):2.
[3]郑粤文.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126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6):23-24.
[4]高彦彬,赵慧玲,关崧,等.糖肾宁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滞型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7):409-411.
[5]吕仁和,赵进喜,王世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1,33(3):3.
[6]金英花,南红梅,南征.消渴肾病 5种证候病案浅析[J].吉林中医药,2007,27(7):35.
[7]余江毅.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防治[J].江苏中医药,2007,39(12):4.
[8]赵进喜.吕仁和教授诊治糖尿病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C].第四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15.
[9]吕仁和,赵进喜,杨晓晖.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经验、方案与研究进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2:6-10.
[10]翁苓,周国英,张丽霞.益气活血汤加洛汀新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5,25(7):38-39.
[11]徐锡兰,彭书磊.保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C].第四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56.
[12]陈弼沧,吴秋英.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3,23(1):15-16.
[13]王盛发,唐劭,曹克光.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用药规律分析[J].天津中医药,2009,26(2):167-168.
[14]黄淳康,黄爱梅.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功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08,28(6):21-22.
[15]余江毅,熊宁宁,郭惠芳.黄蜀葵花醇提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5):263-265.
RR255.4
B
1007-4813(2010)01-0036-02
范译文(198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
200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