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arla Cipolla,Roberto Bartholo 译/严 筱
巴西的社会创新
——将识别关系质量作为取得可持续性成果的战略方针
文/Carla Cipolla,Roberto Bartholo 译/严 筱
该论文发表了米兰理工大学与里约联邦大学对于巴西社会环境中的创造性社会的合作调查成果。创造性社会这一概念由欧盟第六框架计划EMUDE(对可持续解决方案的新兴用户需求)集中提出,其宗旨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创造性社会的潜力,从而推进科技及生产的革新。
EMUDE将欧洲创造性社会定义为:在那儿,人们通过自发组织获得其想要的结果,想方设法满足对食物、住房及教育的需求。在此过程中,他们更新了社会结构并或多或少目的性地提升了环境质量。我们正在观察的解决方案就建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对象与其特定动机以创新的方式组合 (曼齐尼,2005)——需求之上。现在,让我们关注几个巴西案例。在欧洲,根据EMUDE提出的原则,它们被收集并定义为“创造性社会”。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分析结果主要建立在案例中人们的互动行为之上。更准确地说,即我们正在研究人们的关系质量。在下文中读者将明白,在第三世界乃至全世界,将关系质量进行明确的分类和定位,是建设创造性社会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此原则涵盖并决定了所有其他准则,包括环境方面的。
论文的第一部分通过概括性的介绍,引出了下文将提出的方法论——用于识别,支持并复制社会的创新品质。
接触了上文中的“关系质量”这一词,每个读者已对它有了模糊的认识,即关系质量与人类互动存在着某种联系。其实,它有着精准的概念与方法论。在先前的论文中,我们将关系维数作为设计、评估服务体系的准则,这是以布贝尔·马丁的人类哲学为依据的。马丁提出,一个人在与他人建立起关系时,方成为一社会人。他还解释了两个关键词——“我和你”与“我和它”,并声称以此可划分所有的关系类型。在与“它”互动的过程中,我遇到的往往是已知晓的情况,并希望获取更多的有关信息。而在与“你”交往的过程中,我必须通过观察“你”的仪表来了解你,否则我将对“你”了解甚少或者一无所知。邂逅时,我与“你”之间便产生了联系,这是人类独有的特性,也是一种能力——建立在见面和对话上的面对面的直接联系。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布贝尔·马丁的准则来区分两种服务:旅游与款待。旅游是个人的经历,而款待则是与他人的联系。因此,关系服务并不是旅游公司以产业化方式向客户提供服务(莱维特, 1972, 1976),而是伴随着密切的人际活动而运行(希波拉·曼齐尼, 2009)。
我们将“关系质量”作为研究分析的中心,同时对创造性社区和具有发展前景的案例进行评估,其内容必须包含这些案例如何积极影响“特定地区”(Zaoual, 1998, 2006)这一问题。这并不是一个明确的问题,因为现存在一种理想化的流行观点,即第三世界国家的社区建立在“关系质量”之上,有着积极的本质,并无条件地推动着和平友爱。与之形成强烈的是,发达国家社会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冷漠工具理性。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这里所讨论的与社会创新息息相关的“关系改革”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社会创新的基础有自发的相互援助,大于三口之家的大家庭(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以及其他人类团结的形式。它们通常是由社会的弱势群体以善良率真的行为表现,而目的往往只是在社会上求生。更准确的说,我们所讨论的“关系质量”是一个强大的资源,它能够改善巴西乃至包括欧洲的其他国家的现状。因此,我们不应仅在自发性、生存性行为的范畴中考虑“关系质量”,而应扩展到整个战略性活动的大框架中。
当把关系质量与人们自发组织创造新的公益事业和积极的公民身份的能力联系到一起时,它的研究范围便扩展到整个战略性活动的大框架中。值此,创造性社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机会让幸福感、公民权、发展力这些新观念得到普及”。(希波拉,曼齐尼2006)
研究“关系质量”的工作内容是,识别出具有发展前景的案例和创新的解决方案。它们所体现的共性是,人类的福祉是基于人际关系——比起“物质”,更关注于“活动”或“关系”(李奥纳多, 1998),并能取得环境效益的方法。
如果可持续性消费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那么人类的福祉便是我们的工作中心。它是由群众共创,又由群众共享,绝非个人独有,施惠于任何一个案例和情况,并持续更新地、强劲有力地改善着社会根本问题,如公民权利的建设、可持续性的发展。在下面的段落中,我们将举出巴西社会环境中的几个实例,来进一步阐明我们的想法。在这里,我们虽然不能详尽地解释出一个横向纵向都极为宽泛的案例分析结果,却可以试着挑选一些案例,来介绍我们正在研发的质量评估标准。
由EMUDE确立的解决方案,点明了个体及集体的参与,强调了“活动”一词(动词,比如出行、教育、工作、饮食)。在一种解决方案中,不同社会群体可能会结合各种类型的活动,并在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互利的回报和自我满足感。
我们从EMUDE的案例库中选出“行走的巴士”作为例子来阐明“关系”这一概念。在这个案例中,老人与小孩相遇并带领他们去学校。这是一种由两种社会群体参与的“交通”服务:上学的小孩——比起由父母的车接送,以更环保且自我独立的方式出行,老人——在日常生活重拾社会归属感。我们可以看到,这项出行服务为参与的双方都带来了利益。“出行”作为一种活动,摆脱了以物质为主导的系统性运行模式,显著地加强了邻里间的人际关系网。“出行”不仅仅是单纯地通过某个空间,更包含着遇见、观察、认识某人。小孩和“祖父母们”在街上一边步行,一边与过往的邻里打交道。在这里,“出行”也是一种“教育”活动,更是一种“维持生存”的活动——步行的增加意味着车辆的减少,从而提高了交通及空气状况。
这个案例体现了“关系质量”是如何持续地作用于社会环境的。这里,我们还可以列举出其他EMUDE的案例。例如“客厅餐馆”,建立于能在民宅而非餐馆中订餐的可能性之上。客人甚至帮着铺桌子。这种“家庭性服务”在许多国家极为普遍,却不为其他国家所知。另一有效例子是“学生寄宿家庭”。老人将他们子女曾住过的房间租给大学生。以上解决方案都对不同的社会环境起到了持续影响,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期望的,更为某些国家所渴望。尤其是一些由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非持续性消费模式主导的地区,可以在这些解决方案中获益更多。
因此,通过对以上案例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关系质量”社会创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对于这些质量的评估和发展是相关的且需要特定背景的。
上文中,我们在战略型活动——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机会让幸福感、公民权、发展力这些新观念得到普及”——的大框架中思考“关系质量”。在此,我们就需要在这些解决方案中识别出能够推广作用的核心元素。我们称这些“核心元素”为“关系型战略”。
这里,我们由于不能将巴西所有的关系型战略做出全面的分析,只能着眼于其中一项战略,我们称它为“横跨等级制度的”。因为“关系型战略”只产生于特定的情况,我们有必要通过更好地把握巴西的历史与现况,来准确无误地说明“关系型战略”。
首先,“横跨等级制度的”关系型战略是在拥有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社会结构中诞生的,这种结构决定了巴西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特性。我们不能忘记,在这种背景下,直至1888年,独立的巴西王国才在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这种具有奴隶制和宗法制特性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巴西文化认同的根本(弗雷耶尔,1933)。城市化进程已扩大了社会中层阶级,却始终无法削弱等级制度的统治地位(弗雷耶尔, 1936)。具备了对巴西社会背景的认识,我们方可理解巴西的社会互动情况。以里约热内卢为例,它被深深地划上了贫民窟与中层阶级地区的鸿沟,充斥着社会排斥(巴瑟罗, 2006)。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巴西社会创新中公民的支持行为视作“横跨等级制度的”关系型战略。“横跨等级制度” 这一词表明,改革的目标并非废除巴西等级制度,而是为等级制度两极——贫民阶级和中层阶级——之间的交流提供积极条件。根据布波瑞恩的哲学人类学,巴西公民正在推进“我和你”的关系,即两极之间直接面对面的人际关系。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他们给原来牢不可摧的等级制度制造了有益的漏洞,而不是试图将等级关系转变为其他关系,例如纯粹的技术功能角色分类。
让我们看一则发生在里约热内卢格拉哲乌地区的“摩的”案例。和里约热内卢的其他地区一样,格拉哲乌被划分为两个区域——中上层阶级地区和贫民窟。正如其名,“摩的”是摩托与的士的结合体。它最初的功能是提供贫民窟居民的接送服务。因为其街道很窄,贫民窟尤其需要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于是,摩托车便成为了的士服务的最佳道具。必须强调的是,通常情况下,贫民窟建在山上,里约热内卢也不例外。这项服务主要是为了节省居民爬山回家的力气。因此,摩的中心位于山脚下,行车距离也较短。逐渐地,摩的服务有了相关的意外发展——其他社会群体也开始采用它。当建立在贫民窟山脚下的摩的中心也提供了去中层阶级地区的可能性时,这个发展便开始了。中层阶级采用的另一原因是,他们更支付得起比的士便宜的摩的服务。尤其中层阶级的学生,在享用摩的服务的同时,与来自贫民窟的年轻驾驶员逐渐磨合。两地青年在融合中产生了对改革的需求。通常,中层阶级家长很担心这种融合的发生,他们将自己的孩子隔离在“保护式公寓”中。如今,摩的服务自发成为解决阶级隔膜的方案,不受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干涉,也因此未得到任何扶持。尽管这项横跨阶级的交通服务并非十分流行,但在巴西的社会环境中,它保障了社会团结,缓解了紧张局势和暴力事件,有着极其重要的特性。它既解决了出行问题,更加强了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是一项理应广为效仿的战略。
关系型战略也可以在一项名为Jardineiros do Bairro的方案中得到说明。事件发生在九十年代末的里约热内卢博塔福古地区,当地的公园成为了巨型垃圾场。一个非政府组织找到了能够一举双雕的解决方案:将培育一体化的社会的责任交给了当地的花匠,让他们教给来自圣玛尔塔贫民窟的青年园艺技术,从而缓解暴力事件、技术匮乏这两大社会问题。同时,它推进了贫民阶级与中层阶级、商人与学生之间的融合。贫民窟的青少年学习的技术越多,跟毒品打交道的时间就越少。尽管一开始这些青少年只是去了解植物的需求、脆弱与敏感,他们将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需求,提升自尊心。这项方案也使参与的机构认识到了,它们的肩上扛着共同的责任——地区的保护与发展。
园丁主要负责三个领域:公共花园、私人花园和学校。过去,博塔福古的人们总是说:“除了地方园丁,谁也不会种花。”老人们便提出了他们对于花园的想法:他们把家中垂死的植物带到公共花园由园丁种植,这使得商人们也受到了启发。在这之前,他们很害怕在街上工作的来自贫民窟的年轻园丁。但那顾虑已烟消云散了,去年夏天,得到了商人们的水源供给,年轻的园丁们才得以浇灌植物。总而言之,博塔福古的方案就是让当地市民自给自足,并将环保意识传递给园丁、居民、商人、在那工作和途经那里的人。这个方案已经在里约热内卢的其他地区收获了成效,并且已延伸出新的项目——在学校中推广环保意识,让学生们认识到维护花园的必要性,了解到绿地对于环境,城市支持对于公益事业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提高当地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
以上方案中的“横跨等级制度的关系型战略”,在充斥着贫富差距、暴力事件的社会环境中,都提高了社会活跃度,消除了人们的隔阂,并达成了人们超越种族、贫富等分歧的团结合作。随着人们共同承担起公益事业,他们的阶层矛盾与隔阂逐渐减弱,社会融入感、公民身份感有所加强,这项战略能够对社会框架产生持续更新的作用。
如果没有准确的规划来引导工作,那么我们在下文中举出的例子将都是无力且孤立的案例。EMUDE2006年的执行报告中已指出,无论是加强弱信号,还是在其他环境中复制弱信号,都需要战略性的设计方法。
“很明显,当我们使用战略性设计方法来开展社会创新时,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设计社会现象本身,而仅仅是采取一种特定的观察方式:通过观察已有的改革案例,确定我们到底能做什么,来提高改革的潜力,保持或提升改革的质量,减少改革的限制。在指定案例中,我们需要观察创造性社会,需要设想战略来巩固它们的建设,需要支持它们向成熟密集型社会企业转变。为了做到这些,我们首先必须维持(绝大部分的)能够激发首批创造性社会思维的价值与质量。
我们的论点是,如果我们要维持能够激发首批创造性社会思维的价值与质量,那么我们就必须鉴定每个案例中的关系型战略,而且这些战略能够对巩固、复制成功案例,实行有效地引导。
解决方案中的关系质量能够推动其他方面的质量与效益,包括环境质量和效益。此定论的根据来自曼齐尼(2006b),它总结了我们在看待向可持续性社会的转变时,必须从三个要点出发:
(1)转变过程中,人类的消耗量必须(远)小于环境资源的供给量。
(2)转变过程中,人类必须通过学习,改善(多数情况是复制)物质和社会环境。
(3)转变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的学习过程。
以上三点相对于在“关系”范畴中的解决方案是成立的。原因如下。首先,假设某一解决方案能让人们学会分享,也就使得他们的消耗量小于环境资源的供给量。分享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上的集中活动。第二,“改善和复制生活环境”意味着在合作中与他人共享更高品质的生活:通过推广社区公共资源来减少人们的物质消费。第三,通向可持续性的“学习过程”基于前两点之上。例如,我有一个方案可以帮助我和邻里通过合作分享资源,那么我就会开始学习新的生活方式,巩固向可持续性的转变。同时,我又增强了公民身份感,推动了新的公共事业的发展。
在论文开头,我们提出了社会创新中得关系质量,并根据哲学理论将它视为准则。现至论文尾声,我们已经向读者展示并推荐了战略性设计,它能够开发出用于巩固和复制这些质量的方案,换言之,“战略性设计的目的是将质量与实行两者结合”(杰克, 2006)。
关系是无法被设计的。而我们讨论的是设计者们怎样从处理关系中获取经验,以及如何建立关系。马丁·布伯的人类哲学给设计者们提供了有效引导,使他们能够筛选、识别出社会创新中关系质量。在识别过程中,设计者们会受到这些质量的启发,开发出新的方案,来巩固或改善原先的方案。再或者,将原先的方案复制到其他社会环境中。后者,即将原先的方案复制到其他社会环境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关系型战略是高度定位的,且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从具体案例中提炼出有效的战略计划。设计者们必须全身心地融入当地历史文化,充分把握他们正在处理的关系价值和他们正在改善或更新的社会结构。如前面的分析所说,正因为全面掌握了巴西历史,我们才能够确定“跨等级制度的”关系型战略对于这个国家的价值。这也意味着,设计者们正在直接接触当地(更准确地说,应是服务当地)。当他们开始主要设计产品,并由遥远的供应商生产时,他们的接触就已不再是间接的了。古语有云:“眼不见,心为净”,而设计师们的视野尤为开阔。
当地社区和设计师能够充分地把握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并确立相应的关系型战略,同时他们也能理解一个表面化的关系型战略是否有效。“关系质量”与“关系型战略”的范畴的高度定位,很可能已清晰地表明了,我们所开展的行动必须建立在“协作网络”(曼齐尼,2006c)之上,如此才能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推动它们之间的对等交换。
[1]BARTHOLO,R.(org)(2006).A Exclusao Social no Brasil:textos classicos selecionados. Rio de Janeiro: E-Papers,2006.BARTHOLO R(2001).Você e Eu.Martin Buber:Presença Palavra.Rio:Garamond, 001.
[2]BUBER,M.(1923) I and Thou. Edinburgh: T. & T. Clark,1958.
[3]CIPOLLA,C.(2006) Sustainable Freedoms,Dia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Design.In:Sotamaa,Y(org).Cumulus Working Papers 16/06.Helsinki: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2006.
[4]Cipolla,C.,Manzini, E.(2009), Relational Services, In Knowledge,Technology & Policy, Vol.22(1).
[5]CIPOLLA,C.(2004)Tourist or Guest-Designing Tourism Experiences or Hospitality Relations?,In: WILLIS, Anne-Marie(edited by),Design Philosophy Papers:Collection Two. Ravensbourne,Australia:Team D/E/S Publications,2004.
[6]FREYRE,G.(1936)Sobrados e mucambos:decadência do patriarcado rural e desenvolvimento do urbano. Sao Paulo:Global,2004(first published in 1936).English version:Mansions and the Shanties:The Making of Modern Brazil.New York:Alfred A. Knopf,1963.
[7]FREYRE,G(1933).Casa Grande e Senzala.Rio de Janeiro:Record,2001(first published in 1933).English version:The Masters and the Slaves, A Study in the Development of Brazilian Civilization. New York:Alfred A.Knopf,1956.
[8]JEGOU,F.(2006) Social innovation&design of promising solution towards sustainability-Service notation tools to support strategic conversation.Proceedings:Changes to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20-21 April 2006,Copenhagen,Denmark.Workshop of the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Research Exchange(SCORE!)Network(www.score-network.org).
[9]ILLICH,I.(1973) Tools for Conviviality.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3.
[10]LEONARDIS,O.DE.(1998)In un diverso welfare Sogni e incubi.Milano:Feltrinelli,1998.
[11]Levitt,T.(1972),"Production line approach to service",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Oct.
[12]Levitt,T.(1976),"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service",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Sept-Oct.
[13]MANZINI,E.,CIPOLLA,C.(2006a) Creative communities,social enterprises and active welfare In:EMUDE Final Results Document(deliverable 5),2006.
[14]MANZINI,E.(2006b)The Design of Sustainability.In:Sustainable Everyday Project [http://www.sustainable-everyday.net/manzini/]Retrieved 1st November 2006.
[15]MANZINI,E.(2006c)Creative communities, collaborative networks and distributed economies. In: Sustainable Everyday Project,[http://www.sustainable-everyday.net/manzini/] Retrieved 1st November 2006.
[16]MANZINI,E.(2005)Creative communities and enabling platforms.An introduction to a promising line of research and actions on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In DOYLE,D.Taking responsibility Norway: Hedmark University College Publishing,2005.
[17]ZAOUAL H.(2004)Nova Economia das iniciativas locais,(Nouvelle Economie des Initiatives Locales), Rio de Janeiro: avec le soutien du Consulat Général de France, 2004.
[18]ZAOUAL,H.(1998)De l’homo oeconomicus à l’homo situs.Pratiques de la dissidence économique. Réseaux rebelles et créativité sociale. Suisse: Les Nouveaux Cahiers de l’I.U.E.D.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tude du développement de Genève, 1998.
Social Innovations in Brazil——Identifying relational qualities as a strateg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results
Trans. By Yan Xiao
10.3936/J.ISSN.1674-4187.2010.04.07
Carla Cipolla(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COPPE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COPPE, 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Brazil)
Roberto Bartholo(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COPPE系教授)
(Professor, COPPE, 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Brazil)
严 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学生)
Yan Xiao(The department of I.D,School of Design,Jiangnan University Master 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