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胆安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0-04-03 14:33穆扬
当代医学 2010年28期
关键词:胃粘膜利胆流性

穆扬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反流性胃炎、胆汁性胃炎、十二指肠反流病,是随着胃镜的普遍应用而发现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破坏胃粘膜屏障造成胃粘膜的充血糜烂甚至溃疡。目前治疗主要以胃动力药、止酸药、胃粘膜保护剂联合应用为主,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疗效不甚理想。笔者应用中医药基本原理,自拟胃胆安汤方疏肝利胆健脾和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41~55岁20例,30~40岁27例,20~29岁3例,病程1~3a不等。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患者均有中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饱胀、嗳气、泛吐酸苦水等症状,常伴有肋部胀痛不适、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或弦数,中医辨证为胃脘痛、肝气犯胃型或胆胃不和型[3]。50例患者均在胃镜下观察到幽门口有黄绿色胆汁向胃内返流,所有患者均在胃镜下观察到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黄染现象,25例患者经B超检查存在不同程度的胆道疾患。

1.3 治疗方法 自拟胃胆安汤方:柴胡10g、炒枳实壳10g、陈皮6g、决明子10g、金钱草20g、广木香10g、炒白芍10g、绿梅花10g、焦白术10g、炙甘草3g。药物加减:腹痛较重者加延胡索10g;舌红少津口干者加川石斛、北沙参各20g;四肢畏寒喜温喜按者加干姜5g、吴臾3g;口苦干燥易怒、舌红苔黄者加川连3g、黑山6g;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两脉细数者加党参黄芪各20g;余见症加减。

2 结果

2.1 观察方法 胃胆安汤方每日一剂水煎,早晚饭前1h各服1次,45~60d为1个疗程,停药2~3个月门诊随访及部分患者胃镜复查。

2.2 结果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经胃镜复查胃粘膜正常者20例。显效:中上腹部无疼痛,偶有腹胀嘈杂烧心,无泛吐酸水者11例。有效:中上腹偶有隐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偶有泛吐酸苦水者4例。无效: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者15例。总有效率达70%。

3 讨论

胆汁泛流性胃炎,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其发病机制是木虚土乘,升降失常所至[4]。脾胃互为表里,司升清降浊之职,《素问·五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4-5],脾胃健,运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胃失健,肝木相侮;胆气不利,逆而上行犯胃,改变胃内环境,破坏胃黏膜屏障,胆汁反流性胃炎即发生,此即是《灵枢》所述“邪在胆,逆在胃”之意[4-5]。

本方案疏肝利胆,调和胆胃,以柴胡、金钱草、绿梅花疏肝利胆;白芍、甘草柔肝养肝,使肝胆之气循其正道,胆汁不再逆行反流入胃,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以枳实壳、木香利气降浊,消积除痞,增强胃肠道平滑肌蠕动,促使胆汁下行;白芍、陈皮健脾和胃,行气调中,有协调整个胃肠功能的作用;决明子润肠通便,使腑气下降,加快肠道的正常排泄作用;炙甘草调和诸药,余症加减用之[1-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明显的保肝、利胆和降血脂作用,可减低胆汁中胆酸、胆色素及胆固醇浓度,减少胆盐对胃黏膜的损害;枳实壳可促进胃肠正向运动,减少胆汁返流到胃,诸药合用使腑气通畅,清升浊降,胆汁循正道下行不再返流入胃,造成对胃粘膜的刺激,破坏胃粘膜屏障,使胆囊和胃各司其职,功能平和协调而达到治疗效果[1-2]。

[1]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6,547.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3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1994:9-10.

[4]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33-134.

[5]程士德.内经讲义2[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44-46.

猜你喜欢
胃粘膜利胆流性
金茵利胆复方制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利胆退黄夸茵陈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
清肝利胆汤治疗胆腑郁热型胆胀42例
Ghrelin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