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肛肠科,吉林长春130021)
肛门疾病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等,由于该部位的特殊性,要求专科护士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科知识,能正确及时的完成护理操作,及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处置,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肛门部创面早日愈合。
肛门病手术的麻醉前护理,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人的痛苦,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及思想顾虑,增强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患者入院后要对其进行全面查体,掌握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相关理化检查指标,注意排除手术禁忌症。若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肝病、结核病等,应注意及时纠正或请相关专业医师协助治疗。术前应进行局部皮肤、黏膜准备,如清洗肛门、术区备皮、口服抗生素等,术前进行灌肠,用温盐水灌肠即可,因温盐水对肠道刺激小。按时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做好药物敏感试验,术晨排空大小便,便于手术顺利进行。
饮食准备 局部麻醉患者一般术前普通饮食即可,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术后对肛门的刺激。采用全身麻醉及腰椎麻醉患者,应在麻醉前12 h内禁食,4 h内禁水,避免术中发生误吸呕吐物的危险。
2.1 麻醉后护理
2.1.1 全身麻醉护理 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后回到病房,护士应立即协助将患者搬至床上,动作要轻稳。全麻患者应取平卧位,头转向一侧,便于呼吸道的护理。同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并记录。当面点清液体及各种药品,检查肛门切口辅料有无渗血。手术完毕,麻醉终止,但病人受麻醉的影响并未消除,在此时期患者的保护性反射均不足,其潜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麻醉诱导时,因此麻醉后的护理异常重要,故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呼吸道通畅:全身麻醉后或在麻醉中辅助药物应用过多,或用量过大,均会致患者延期苏醒,为了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患者置于侧卧位或置一导气管于鼻咽部或口咽部。每10~20 min需要检查周围毛细血管床的反应、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湿润度等,观察呼吸频率,有无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呼吸急促、表浅、紫绀、鼻翼煽动和呼吸衰竭。气管内全身麻醉后要注意有无喉头水肿、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者应面罩给氧。注意呕吐,发生呕吐后立即清除口腔内呕吐物、防止误吸。(2)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麻醉和手术均对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情况在麻醉后未立即恢复,任何体位的变动都会给循环带来影响。(3)长期不清醒者,检查瞳孔反应、大小、脉搏与呼吸的变化。全麻患者在苏醒过程中要经过兴奋期,必须妥善护理,防止发生坠床。要防止患者扯去敷料或拔掉治疗插管等。(4)注意小儿全身麻醉未清醒前,取头低足高位,侧卧45°,每隔2~3 h更换体位1次,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与体温,注意防止呕吐、误吸,直至患儿完全清醒为止。
2.1.2 腰椎麻醉护理 腰椎麻醉、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去枕平卧位6 h左右,以免引起头痛,每2 h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与体温1次。待患者血压稳定后,方可酌情改变体位。注意肛门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脱落等情况。
2.1.3 局部麻醉护理 麻醉时少数患者因情绪过分紧张,加之麻醉药物的毒性反应,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悸、头晕、恶心、呕吐、出汗、虚脱等现象,应继续在麻醉恢复室观察处理,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2.2 麻醉后疼痛护理 疼痛多出现在术后2~4 h,因麻醉作用消失,大小便刺激创面或手术创伤所致。大多数人可耐受,对疼痛敏感者可口服止痛药,或电针白环俞、膀胱俞以减轻患者术后肛门切口疼痛,并能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