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颈源性头晕852例

2010-04-03 12:46:27周世民崔大海刘英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307九台市卡伦镇中心卫生院吉林九台30507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颈源风池穴病证

周世民,崔大海,刘英(.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307;.九台市卡伦镇中心卫生院,吉林九台30507)

针刀治疗颈源性头晕852例

周世民1,崔大海2,刘英2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2.九台市卡伦镇中心卫生院,吉林九台130507)

针刀;项部;穴,夹脊;颈源性头晕

颈源性头晕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因颈椎或椎间盘退变、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血管,导致颈肌痉挛、脑供血不足、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异常,引发患者出现颈肩枕部的酸、胀、痛感、头晕、头痛等症状。近年来,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疗效确切。笔者对其进行双侧颈夹脊穴(C6~T1)和风池穴针刀治疗,通过对2007年5月-2010年5月852例颈源性头晕症的疗效观察,证明该方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观察患者852例,男520例,女332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41.6岁。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颈椎病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0版)相关标准。

1.3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系统急危重症患者;伴有头晕症状而未除外其他导致眩晕的疾病者(如美尼尔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眼源性眩晕、耳源性眩晕等);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前倾坐位,将额部垫起或俯卧位,充分暴露头项部,嘱患者左右转头,定位C7棘突,在C6、C7、T1棘突两侧距后正中线8 mm处和双风池穴用记号笔或龙胆紫液逐一标记定点,施术部位行皮肤消毒后,铺无菌孔巾,严格按照针刀手术操作四步八法[2]进行针刀治疗。术后按压针孔处1~3 min,无出血后,针孔处消毒后用创可贴覆盖,3~5 d内禁浴,常规口服广谱抗生素3 d,以防感染。10 d治疗1次,3次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评定。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半年以上无复发;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阳性体征减弱,劳累后颈部仍有轻度不适;好转: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或病情有明显缓解,但未能完全控制仍需治疗;无效:症状和体征未见好转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本组852例,优627例,良142例,可54例,差28例,总有效率96.7%,优良率90.3%。

4 体会

《素问·缪刺论》:“从项数脊椎侠背,疾按之应手而痛,刺之旁,三痏立已。”夹脊穴是人体除外背俞穴与经络脏腑直接流注转输的腧穴,依附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借气街之经气的共同通道发挥包括背俞穴在内的其它腧穴不及的调节和枢纽之作用,其独特作用和疗效,使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颈夹脊穴(C6~T1)处分别有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夹肌等肌肉附着,通过对肌肉的松解,从而使颈部原本异常的生物力学关系得以纠正的同时可以缓解肌肉对交感神经的卡压,从而使交感神经释放的儿茶酚胺减少,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得以改善,进而促进局部代谢产物等致疼痛物质的吸收,使颈部疼痛症状有所缓解,脑部供血得以改善,故而头晕、头痛等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3]。

通过双风池穴针刀治疗枕后筋膜和肌肉得以松解,缓解其对枕大神经和椎动脉的刺激及卡压,进而使头晕、头痛症状得以缓解。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朱汉章,权伍成,张秀芬.针刀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J].科学之友,2007(1):55-57.

[3]石东平,李中实,李子荣.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6,20(6):58.

R245.32

B

1007-4813(2010)06-0902-01

2010-07-30)

周世民(1962-),男,大学本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颈腰椎疾病的教学与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颈源风池穴病证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风池穴
饮食科学(2016年9期)2016-11-18 16:26:16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