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英
(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秦 鑫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技术中心,陕西 西安 710032)
余志斌
(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关于航空生理训练的教学实践
王云英
(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秦 鑫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技术中心,陕西 西安 710032)
余志斌
(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航空生理训练是航空生理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航空生理训练,可以提高航卫人员的保障能力,对于保证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就航空生理训练科目设置、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航空医学;航空生理学;航空生理训练
航空生理训练是航空生理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通过在地面模拟飞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不良环境因素,使飞行人员得以亲身体验飞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影响,同时熟悉供氧、抗荷等防护装备的性能、作用与使用方法,进一步掌握在缺氧、突然减压、负荷过大及飞行错觉等特殊情况下所应当采取的有效措施。航空生理训练的目的在于增强飞行人员处置特殊情况的能力,提高飞行的安全性。
开展航空生理训练,对于飞行人员,可以促进其科学合理的使用防护装备,提高应对特殊空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开展航空生理训练,亦可以提高航卫人员的卫生保障能力,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地指导飞行人员完成飞行任务,保障飞行安全,提高飞行人员战斗力。随着航空工业技术装备的发展,新一代战斗机大量装备部队。由此带来未来空战模式的转变,飞行器的高空、超高空持续飞行能力将日益受到重视。而新机种的飞行特性,对航空卫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现代飞行条件对航卫工作的新要求,应立足于现有教学设备,在高空缺氧、加压呼吸、低气压的物理影响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工作。现将训练内容和训练的组织实施作如下探讨。
高空缺氧是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的紧急情况。但由于高空缺氧症状不典型,即使在发生严重缺氧条件下,飞行人员的主观感受可能依然较轻微。这种主观感觉与缺氧程度相背离的情况,使飞行人员不易及时察觉缺氧的严重程度,无法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导致飞行事故的发生。在本教研室的实验条件下,通过低压舱上升和氮氧混合气体吸入的方法,来模拟高空缺氧。在低压舱上升实验中,通过7 500 m高度停留后进行书写实验,可以检测被试者的缺氧耐力。而且在进行高空上升前,进行的吸氧排氮过程,是用来预防航空飞行中减压病的有效措施。通过氮氧混合气体吸入,模拟高空缺氧过程中,检测被试者心率、血氧饱和度、视觉机能和工作能力的改变。通过这两种实验条件的改变,可以模拟航空飞行中发生急性高空缺氧时的环境特点,使被试者了解高空缺氧对生理机能的影响,对缺氧症状有直观的感受,体验发生高空缺氧后飞行能力的降低和飞行安全性的下降。通过该实验的开展,加深航空军医和飞行人员对高空缺氧症状特点、危害程度的认识;进而提高飞行人员科学用氧和对高空缺氧的紧急情况的处置能力,保证了飞行安全。同时,采用这2种方法,可以对被试者的缺氧耐力进行检测,是飞行人员体检和鉴定的重要内容。
航空供氧装备,是保障飞行人员的飞行能力,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装备。通过供氧装备与代偿服的使用,有效地保证了在高空缺氧条件下的飞行安全。但在实际使用中,加压呼吸会给飞行人员带来呼吸形式改变的不利影响,如使用不当还可能会对飞行人员造成伤害。因此,科学安全地使用加压供氧装备,是飞行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而航空医务工作亦必须掌握,才可能指导飞行人员进行科学用氧。通过采用与现役机型相同的加压供氧装备,在地面进行加压呼吸训练,可以使被试者体验供氧装备工作的过程,感受加压呼吸对呼吸功能影响的规律,克服突然进行加压供氧时产生的恐惧和心理紧张,进而学会正确操作加压供氧装备,掌握正确进行加压呼吸的动作要领,科学安全地使用加压供氧装备。通过该体验性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飞行人员使用加压供氧装备的安全性。
军用飞机在飞行中,尤其是在战斗飞行中,其增压座舱失去密封性的机会随时都存在。而座舱一旦失密,飞行人员将突然暴露于低气压的紧急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减压病(altitude decompression sickness, ADS)的出现。在教学中,通过采用小动物低压舱迅速减压的实验装置,模拟高空迅速减压。在实验条件下,观察被试动物血管腔内氮气泡的形成情况,氮气泡形成的量与减压病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因此,通过该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可以使航空军医或是飞行人员理解减压病的发病机理、致病特点,预防方法,进而促使其更积极有效的采用吸氧排氮的预防措施。在发生高空减压的情况下,亦有助于飞行员迅速实施紧急处理措施。使用小动物迅速减压装置,亦可以观察高空飞行座舱失密后,可能出现的胃肠胀气、体液沸腾等现象,也同样有助于航空军医和飞行人员对其致病机理、预防和急救措施的理解和掌握。
高空缺氧、加压呼吸、低气压的物理影响,是航空生理训练的主要内容。但航空生理训练还应该包括航空飞行中会遇到的其他问题的训练,诸如温度负荷、抗荷措施训练、预防与克服飞行错觉的训练等。这些训练内容,以及航空环境复合因素下的联合训练,将是需要进一步开展航空生理训练的新方向。
航空生理训练的组织实施,涉及环节多、工作量大,对实验器材装备和训练组织者要求较高;并且在训练实施过程中,由于气压的急剧变化、缺氧等特殊环境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实验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较高的专业水平,如出现操作意外亦可能造成被试者的伤害。因此航空生理训练的组织实施要做到专业性强、安全性高,实现明显训练效果。
航空生理训练的组织者或称带教教员是训练过程的主导人员,是顺利完成训练科目内容、保证训练效果的关键。合格的带教教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首先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航空生理训练的理论知识涵盖了生理学、生物力学、大气物理学、空气动力学等诸多专业内容,而这些知识是开展航空生理训练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只有在充分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前体下,带教教员本人才能真正理解开展航空训练的原理、安排合理的训练内容与程序、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训练意外的预案措施。其次,带教教员训练经验的积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际训练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以低压舱上升体验为例,在正式成为带教教员前,对其进行以老带新循序渐进的精心培养。预任带教教员应参加至少两轮的低压舱训练,担任辅助工作。在正式带教教员指导下,熟悉低压舱上升的训练方案和实施程序,掌握低压舱的操舱要领、仪表的认读、保护措施和动作。同时,预任教员应进行至少一次的低压舱上升,增加其体验。最后,预任教员在带教教员的指导和监督下,由参与部分科目的训练指挥开始,逐步掌握整个训练科目指挥实施。通过以上至少两轮的训练,预任教员达到任职要求,才可以开展低压舱上升体验的组织和训练工作。
航空生理训练使用的大型设备有低压舱、地面和机上加压供氧装备等。这些设备结构复杂,操作专业性强,如使用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可能对被试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和准备,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保证航空生理训练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以低压舱上升体验训练为例,在准备阶段,需要常规检查低压舱动力系统、供氧系统、通讯系统、指示仪表等。每个系统进行检查后,还要进行工作状态检测,即通过无人空舱上升,检测其工作状态。并随后进行带教教员的实际上升体验,并在上升过程中对低压舱内指示仪表、供氧和通讯系统工作状态进行全面检查。这些准备工作做得越详尽,该训练进行得亦会越安全顺利。与低压舱上升体验训练类似,其他科目训练开展前,亦要进行相应的设备检查和准备。
对于航空训练的受训人员,在训练开始前应对其进行体格选拔和知识培训。受训人员的身体检查主要是通过询问病史、体检等方法,排除部分不适宜进行训练的人员。对于呼吸、循环、消化、前庭等系统有慢性病史或者有明显功能状态低下者,都应排除在受训人员以外。对于有咽鼓管通气机能不良、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患者、休息和饮食不佳、主观感觉不适、或是24 h内饮酒者,亦应禁止其参加训练。在训练正式开始前,应再次询问确认受训人员没有禁忌症。通过体格检查,保证受训人员都是身体健康,可以耐受训练过程中特殊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进行身体检查的同时,对受训人员还要进行相应的知识宣教。知识宣教首先包括训练装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控制、仪表认读、通讯联络方法等,保证受训人员能够正确使用训练设备。其次,宣讲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症状体征的观察和判断,尤其是一些严重损伤的观察和判断,在出现这些情况时能够及时判断并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另外,知识宣教还要能够缓解受训人员的紧张情绪,降低其心理压力,增强其信心。
经过仪器设备的检查和受训人员的选拔,航空生理训练在按照其训练方案进行时,一般是安全的,受训人员是可以耐受特殊训练环境的不利影响的。但受训人员个体差异、以及训练过程中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出现,都有可能导致一些训练意外的发生。在努力避免训练意外发生的同时,应根据训练科目的内容,制定应对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如在进行低压舱上升体验训练时,如被试者出现血氧饱和度lt;70%,或者有呼吸急促、冷汗、肌肉痉挛的情况出现时,应立即终止实验,对其进行连续供氧,或进行迅速下降。
由于高性能战斗机的装备部队,以及高空生理防护的指导思想由“下降救生”发展为“继续飞行”的转变,对航空生理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空生理训练能否高效地开展,一方面取决于工程装备发展进步所提供的更加优越的模拟设施,另一方面也更取决于对训练内容的合理构建,科学组织实施。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进行航空生理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航空军医和飞行人员对航空特殊环境因素的理解,掌握科学高效的预防和防护方法和措施,从而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效率。
[1]余志斌.航空航天生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
[2]马 进,王 涛,暴军香,等.浅谈低压舱高空上升体验教学的准备工作[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273~275.
[3]吴建兵,肖华军.高空生理训练与飞行安全[J].航空军医,2007,35(1):33~35.
2010-02-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700264)
王云英(1977-),男,河北邢台人,医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重力生理学和心血管生理学.
10.3969/j.issn.1673-1409(S).2010.01.027
G642
A
1673-1409(2010)01-S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