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管必要性的经济学分析

2010-04-03 04:41闫家旗胡静波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外部性证券市场会计信息

闫家旗,胡静波

(东北师范大学 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1 会计监管的概念界定

会计是对经济活动的数量描述,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1]。经济信息是一种产品,而产品的质量等就需要监管。“监管”有“管制”、“规制”、“规管”的意思等。在经济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监管”一词使用频率颇高。《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监管”的定义为“管理或调节;规则、规定、法令(rule,order,direction)”。《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认为“监管”是“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如控制定价水平、规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等”。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认为监管意指“对犯人监视管理”。《辞海》在“监”字解释中有:监视;督察,如:监管。但没有单列“监管”一词。

学术界对“监管”一词一直存在着不尽一致的看法。李扬站在资本市场角度将监管定义为“政府、政府授权的机构或依法设立的其他组织,从降低资本市场风险、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维护社会安定的目的出发,根据国家的宪法和相关法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政策,并根据它们对资本市场体系和各种活动进行的监督、管理、控制与指导。”[2]于玉林则认为:“监管是管理机构采用一定手段对经济活动和事务活动进行的以监督为核心的管理行为。”[3]20

《中国会计学会“九五”科研规划》在“主要内容”中指出要加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强化会计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关于会计管理体制、会计监管和会计信息质量及其利用问题的研究。此后各种学术文章上频频使用“会计监管”。但会计监管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张俊民认为“会计监管就是会计监督管理的简称。”[4]于玉林则指出“会计监管就是会计管理组织采用一定手段对资金活动和会计事务活动进行的以监督为核心的管理行为。”[3]21徐经长认为:“就证券市场而言,会计监管是指以校正和改善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为目的,政府机构和中介组织依照有关的法律和规章,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各类市场主体的会计行为所进行的干预、管制和引导。”[5]阎达五指出:“会计监管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内部的会计监管是指会计对组织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外部的会计监管是指政府或会计职业团体对组织内部会计工作的管制。”[6]潘立新认为:“会计监管是指为了避免和矫正会计信息问题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直接或间接通过立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对各类市场主体的会计信息加工、审计和披露活动进行的监督、控制和指导。”[7]综上,国内学者对会计监管的主体和监管的对象并未达成共识。

笔者认为,会计监管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证券市场失灵,依据相关法规制度,对证券市场中各类市场主体的会计信息加工、审计和披露全过程进行的监督和管理活动。具体地说,会计监管的目的是保证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质量、防止市场失灵、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会计监管主体为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包括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会计监管的客体包括会计监管的对象和内容,具体指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会计信息加工、鉴证和披露过程。会计监管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企业会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准则》等。

2 会计监管必要性的经济学分析

会计监管的目的是保证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质量、防止市场失灵、维护证券市场秩序。证券市场生产的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不同于社会需求的最佳量”导致证券市场失灵。换言之,证券市场在会计信息的配置上未实现“帕累托最优”[8]。帕累托最优研究的是效率问题,满足帕累托最优就是具有经济效率;反之,则缺乏经济效率。我国现在的证券市场还未达到帕累托最优[9]163。证券市场的目标是使会计信息资源的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使投资者、债权人等掌握真实、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并做出效用最大化的投资决策。由于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物品,其经济学属性决定了其加工、鉴证和披露过程中可能出现违规操作,监管在所难免。

2.1 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性属性与会计监管

公共物品通常具备两个属性:第一,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指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享用这种物品。我们不能根据某人是否支付了费用来决定他的消费资格,这就意味着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不能直接从消费者那里获得补偿[10]。上市公司在加工、鉴证和披露会计信息时,编制的成本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等费用不能直接从投资者、债权人等那里得到补偿,因而会计信息是公共物品。第二,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指的是当使用这种物品的消费者的人数增多时,不会影响本来消费者的使用,也不会导致该物品生产成本的增加。在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几乎能够在公众之间免费传递,因而会计信息是公共物品。《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定期报告。投资者、债权人等可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以及巨潮资讯等上浏览、下载上市公司的定期财务报告。我国市场参与者可以免费获得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且任一参与者的使用并不影响其他参与者的同时消费。因此,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其使用人缺乏对其甄别的热情与动力,必须借助政府及公共部门的力量对其加工、鉴证和披露全过程进行监管。

2.2 会计信息的垄断性与会计监管

垄断是指一个或少数几个大企业联合起来对某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独占或控制。在垄断市场中社会资源的配置往往缺乏效率,由于产量是可以操纵和控制的,因而为了获取超额垄断利润,上市公司往往人为造成供给不足来提高销售价格,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由于会计信息供给的特殊性,因而只能由上市公司本身对会计信息进行生产和加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给的主要目的在于企业募集资金,为使募集活动顺畅,避免股价下跌,上市公司可能隐瞒不利消息,从而发生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误导性陈述等各种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另外,因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计意见的特殊效用和其审计程序的复杂性使得注册会计师取得对会计信息审计的垄断地位。上市公司的垄断优势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垄断地位为审计合谋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国内外的研究及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均表明,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合谋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危害了证券市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11]。垄断造成的上市公司虚列资产、虚报利润、误导性陈述、注册会计师违规审计甚至与上市公司合谋,损害投资人利益,干扰证券市场秩序,必须实施监管。

2.3 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与会计监管

外部性是指组织和个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对经济主体产生了附加的效应,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未花费代价为正外部性,反之则为负外部性。会计信息的外部性表现为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的外部性与会计信息消费的外部性。第一,会计信息披露时间具有外部性。孟卫东、陆静通过对我国沪深交易所195个样本公司进行研究,发现较早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股东权益比率、每股公积金等均比披露较晚的上市公司指标高,且统计结果差异显著,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倾向提早公布好消息而推迟公布坏消息[12]。巫升柱等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1993-2003年10年间公布的8294个年报披露时间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盈利公司比亏损公司更及时地公布年报,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也较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能更及时地披露其年报[13]。第二,会计信息消费存在外部性。股票市场中存在着的从众心态使投资者、债权人等可以通过观察股票价格走向或优势者行为来推测他们本应免费获取的信息。此时,信息的渗漏所产生的外部性难以避免,需要借助会计监管主体的力量,对会计信息的加工、审计和披露过程实施有效的管制,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防止市场失灵。

2.4 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与会计监管

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外部使用者、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在对会计信息了解程度上存在差异。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科勒夫认为:“市场中交易的各方掌握的信息是存在差别的。通常的情况是卖方拥有完全的信息,而买方拥有的信息不完全。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包括数量上的不对称、质量上的不对称和时间上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14]“道德风险”是在委托代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博弈双方的不作为。管理者由于掌握更多更及时的会计信息可能会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牺牲投资人、债权人等的利益。“逆向选择”是广大中小投资者不能及时地获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内情,或者获得有用的会计信息很少,而盲目投资,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9]163。“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最终造成证券市场中“优汰劣胜”的怪现象,在证券市场中留下了经营状况较差的公司,驱走经营状况较好的公司。可见,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不仅可能导致投资者、债权人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而且可能使上市公司吃亏。市场机制不能缓解会计信息不对称性所造成的证券市场低效率以及证券市场失灵,而证监会等会计监管主体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可采取行政手段,强制上市公司向市场提供真实、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因此,会计监管是控制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必要手段。

[1]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扬.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若干热点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8(10):15.

[3]于玉林.会计监管:会计理论的发展 会计职能的扩张[J].财会通讯,2004(5).

[4]张俊民.企业会计监管重构[J].商业会计,2000(9):19-20.

[5]徐径长.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阎达五,支晓强.论会计管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3(1):11-13.

[7]潘立新.中国开放性会计监管初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陈国辉,李长群.论会计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管[J].会计研究,2000(8):24.

[9]郭瑾.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9(3).

[10]周敏倩.公共商品生产中的政府行为[J].江海学刊,1995(4):9-14.

[11]赵姝婷.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合谋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09.

[12]孟卫东,陆静.上市公司盈余披露的特征及信息含量[J].经济科学,2000(10):20-25.

[13]巫升柱,王建玲,乔旭东.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及时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2):19-24.

[14]Akerlof G A.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6(11):20-23.

猜你喜欢
外部性证券市场会计信息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2020年《证券市场导报》选题指引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未来发展方向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