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松,胡雪飞,廖晚珍
(1、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5级医学检验系;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通讯作者)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无细胞壁、形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除菌滤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微生物,由于它们能形成有分枝的长丝,故称之为支原体[1]。感染人类的支原体有十余种,女性生殖道以人型支原体(Mh)及解脲脲原体(Uu)最常见。Mh感染多引起阴道炎和输卵管炎,Uu多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non-gonococcal urithritis,NGU)。支原体多与宿主共存,不表现感染症状,仅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会性感染,且常和其他致病菌共同致病[2]。大量的研究证明Uu与自然流产、先天缺陷、死胎和不孕症有关[3]。支原体感染还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日趋上升且耐药株增多,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为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作者对来我院就诊的2379位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做支原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9年1月~6月来我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的2379例女性患者,进行宫颈分泌物检测。
1.2 标本采集 无菌阴道窥阴器暴露宫颈口后,先用无菌棉签拭去过多的分泌物,再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宫颈管1~2cm,旋转4~5圈,抽出棉拭子置棉试子桶中,立即送检。
1.3 试剂与方法 试剂采用广东珠海经济特区益民生物工程制品厂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每份检测板包括阴性对照孔、培养鉴定区和药敏试验区,含4大类14种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红霉素(Ery)、乙酰螺旋霉素(Ace)、交沙霉素(Jos)、罗红霉素(Rox)、阿奇霉素(Azi)、克拉霉素(Cla);四环素类:四环素(Tet)、强力霉素(Dox)、美满霉素(Min);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L-ofl)、氧氟沙星(Ofl)、司帕沙星(Spa)、环丙沙星(Cip);氨基糖苷类:壮观霉素(Spe)。所有操作步骤、结果判定及注意事项均严格按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
2.1 支原体检测结果 2379份标本,阳性1503例,阳性率63.2%,其中Uu阳性率 46.0%(1094/2379),Mh及Uu+Mh阳性率分别为1.8%(42/2379)和15.4%(367/2379)。
2.2 1503例支原体对14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1503例支原体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药敏结果
本地区2379份标本中,体外支原体检测阳性1503例,阳性率达63.2%,与国内王威等报道相近[4],阳性率高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占阳性率的72.8%(1094/1503),其次是Uu+Mh及Mh,分别占阳性率的 24.4%(367/1503)和 2.8%(42/1503)。
药敏中Uu的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交沙霉素(97.6%)、强力霉素(95.5%)、克拉霉素(92.2%)、四环素(84.7%)、美满霉素 (82.1%);Mh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依次为交沙霉素(95.2%)、强力霉素(92.9%)、美满霉素(90.5%)、四环素(90.5%);Uu+Mh混合感染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强力霉素(86.1%)、交沙霉素(85.6%)、美满霉素(70.8%)。 Uu、Mh 和 Uu+Mh三类感染耐药虽有不同,但都对环丙沙星、乙酰螺旋霉素、氧氟沙星、壮观霉素等有较高的耐药率。过去治疗Uu感染推荐用强力霉素、红霉素等[3],而今红霉素对Uu的敏感率仅20.7%,这可能是长期经验用药使Uu产生了耐药基因,中敏占54.7%,如果用药仍不规范,Uu可能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将还会上升。Mh比Uu耐药情况更明显,14种有9种抗生素耐药率在40%以上。Mh对红霉素耐药明显 (R=92.9%;S=0.0%),与Mh对红霉素天然耐药[5]相符合。Uu+Mh混合感染耐药最强,14种有10种抗生素耐药率在58.6%(左氧氟沙星)以上。而四大类抗生素以四环素类敏感性较好,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高,原因可能是部分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自行购药导致用药不当形成慢性迁延性解脲脲原体感染,或忽视同期对性伴侣的检查治疗,致使解脲脲原体感染率和耐药率日渐上升,使得治疗愈加困难[6]。
综上所述,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其次是Uu+Mh混合感染,对支原体较敏感的抗生素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仅Uu感染时还可选用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的是环丙沙星、乙酰螺旋霉素、氧氟沙星和壮观霉素等,红霉素对Mh感染治疗几乎无效。由于地区不同,感染和耐药情况有所不同,为减少支原体的耐药率,建议临床根据药敏结果用药。
[1]倪语星,尚 红,刘文恩,等.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3.
[2]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0~171.[3]周正任,李 凡.医学微生物[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7.
[4]王 威,张华黎,王予平.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15(6):395~395.
[5]王 羽.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2006:887.
[6]徐 锋,修贺明,谭巨莲,等.解脲脲原体对精子运动功能的实验研究[J].疾病监测,2001,16(6):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