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斌
知识的共享、传递必须在一定的驱动力下才能实现,这个驱动力就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像作用于有形商品一样推动知识的运行。企业中存在着一个与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相类似的知识市场。
Davenport和Prusak提出了企业内部的“知识市场”理论,并对此予以了阐述。他们认为,企业内部“知识市场如同其他任何市场一样是一种机制,市场参与者通过交换有价值的商品而获取利益”等。企业中知识市场的现实性存在是以潜在的知识和经验交易形式实现的。正是借助于这种市场机制,企业内部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各层次知识才得以顺利交流与共享,知识的生产或创新不断涌现,交流日益频繁,生产率得到提高,企业也具备了更大的吸引力和更丰富的知识存量。
一般情况下,企业知识市场由四部分内容构成:知识的需求方、知识的供给方、中介、场所。
(一)知识的需求方。需求方通常是那些为了解决问题而寻找知识的成员。所寻找的知识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任务,或者提高他们的判断力和技能,也就是能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在企业中,因为工作所需知识的多样性和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加速,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有可能成为知识的需求者。
(二)知识的供给方。知识供给方是企业内掌握了某些方面知识的人,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能成为知识的供给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在于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具有的不易表达特性。对于有些成员的技能是高度隐含性的知识,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所以很难通过知识市场进行交易;其次是知识拥有者的独占倾向。知识的获得需要其所有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同时也可以给其带来利益、地位、声望等方面的高额回报,出于维护其知识垄断地位的考虑,知识拥有者往往会有独占其知识的倾向,使得这些潜在的知识供给方并不参与企业的知识市场,因为他们相信与共享知识相比,独占其知识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利益。另外,知识的专用性、个性化也会限制知识拥有者成为企业中知识市场的供给方。
(三)中介。在知识市场中,中介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把需要知识和拥有知识的人联系在一起。从广义上来说,很多跨部门的管理人员就是知识市场的中介者,企业的图书管理人员或信息管理人员也是潜在的中介者。这些人建立了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和人与书本之间的联系。但是很多企业往往没有认识到这些知识中介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为他们不创造价值,在成功的业绩中无法直接体现。实际上这些中介者往往是促进企业内部知识市场活跃的重要因素。
表1 知识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四)场所。企业内部知识市场的场所可能在企业内部,但是也可能不在企业现场,而是延伸到企业以外的其他场域。知识市场中买卖双方交易的场所有时是显现的,有时则是潜在的。
知识的需求方和知识的供给方是构成企业知识市场的两个关键要素。由此,在知识市场中存在着知识供需间的匹配。知识供需的良好的匹配能够减少组织关键流程的时间及成本,并且提高组织的柔性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如果知识市场中知识供需间没有达到良好的匹配,就会导致知识市场的失灵。本文从知识市场的构成要素的角度出发,从知识供给方、知识需求方、中介和场所四个方面分析知识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补救措施。(表1)
(一)缺少编码化机制。所谓知识编码化机制包括对知识进行编码化的激励机制、企业应进行知识编码化的时间,有关知识编码化的标准等。知识的编码化依靠于企业信息技术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显性知识可以直接按照一定的编码化标准编码化后进入数据库和知识库,而隐性知识则需先通过对话、调研等方式显性化后,再经过编码化才能进入数据库和知识库,知识通过编码进入数据库后,就可以及时方便地被其他组织内部成员使用。补救措施是建立适合于企业自身的合理完善的知识编码化机制。包括建立编码化的重要性理念、创造格式化标准使得知识拥有者(例如专家等)易于编码知识、采用先进的编码技术等。
(二)缺少编码化及共享的激励。在小规模的知识市场中,专家会因为互惠而提供出知识。但在大规模的知识市场中,互惠是不可能的。专家通常找不到去共享他们知识的理由。例如,一名在中央银行工作的工作者的调查发现,贡献知识并非按照绩效等级(performance rating)进行回报,并且评论的攻击使得人们害怕共享出不完整的观点。补救措施包括建立编码化的重要性理念以及建立知识共享中的绩效评估和提高体系。重视企业中的实时通讯,并使用公共论坛来传播知识共享的重要性。
(三)知识拥有者对知识的垄断。隐性知识的价值体现在个人身上,能够改进个人的工作效率,增加相同投入下的产出,提高个人的收入,对于员工个人来说,共享之后的知识就不再被他个人所独有。隐性知识拥有者出于对所有权、特权地位、优势地位等的考虑,不会主动传播知识,特别是当他的知识来之不易,而又能给他带来经济或社会收益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企业员工往往不情愿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共享,或者不愿意提供时间与资源以支持知识的传播。为了保护个人利益,人们往往限制知识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或控制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对于知识拥有者对隐性知识的垄断,补救措施是,加强培训,提升个人意识,重在培养合作意识和时效意识。所谓合作意识,是指员工个人必须清楚,不仅是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学习更加需要。如果缺乏危机意识而只是看中内部交易谈判,甚至讨价还价,那么可能会丧失合作机会。所谓时效意识,是指任何知识都是有时效性的,知识若不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共享或交易,就会失去它的价值。
(四)无效率的知识搜索工具。通常知识搜寻者被迫在成百上千的文件中筛选,最终只发现少许相关的文件。结果这些文件也许已经过时,也许包括了不正确的信息。补救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知识搜索工具。通过使用多种搜索方式使得搜索结果尽可能的丰富,并且在决策过程中提供一个基于推的被选择的知识。
(五)缺少外部的知晓。顾客和合作伙伴通常不知晓公司的某一主题的知识是存在的,当他们知晓时,他们通常会免费获得知识。补救措施是分割顾客群,对关键的专家领域形成目标通讯,分析高价值的知识资产转化为货币的可能。
(六)缺少知识经济人或知识中介。知识经纪人是将需求知识的买家与拥有知识的卖家联系起来的“中间人”或知识市场的“企业家”。在小规模的知识市场中,大多数知识共享是通过非正式的网络进行的,但是随着组织的成长,这些网络不能够知晓整个组织的知识。少数的专家被重复的呼叫,但没有时间完全回复这些呼叫。
(七)知识资产未被保护。当知识散布于组织外时,知识就失去了价值。组织在知识编码化和在组织内散布后获得了知识的最大价值。但是,之前知识已被广泛地泄漏到了世界各地。采取的补救措施是:①知晓企业各种知识资产的生命周期各阶段;②尽可能快地跨部门散布知识,从而使私人拥有的知识资产价值最大化;③创新新的知识去代替那些泄漏和损失的知识。
[1]Matron E. ,Patiath P. Shaver s T.Strengthening your organization'sinternal knowledge market [ J] . 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3. 32.
[2]陈搏,张喜征.组织内部知识市场交易博弈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
[3]吴泗宗,贾文玉.基于知识经纪人的企业内部知识市场运行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5.
[4]Burton- Jones,A. Knowledge Capi-talism:the new learning economy[ J] .Policy Futures in Education,Volume1. Number 1. 2003.
[5]Kees d’huy,Lydia van der Hulst.Just in Time Knowledge Management,ast at e of art [EB/ OL].https://doc.tel in. nl/dscgi/ds.py/Get/ File- 29715/Just_in_Time_Knowledge_Management_State_of_Art.pdf,October,2002.
[6]陈搏,楚建波,阳大胜.基于知识经纪人的知识管理模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4.
[7]南希·M·狄克逊著.王书贵,沈群红译.共有知识-企业知识共享的方法与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