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苏
过年在国人的心中有着至重要的地位,“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哪怕千山万水也要在年三十儿这一天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然而,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7最初的起源又是什么?过年的那些习俗背后有哪些趣事儿?今期,我们就听著名民俗学家、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金恩渠讲讲过年的故事。贴春联、放鞭炮,都是为了趋吉避祸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诗描述了春节的几个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春联即桃符,民俗学家金恩渠告诉记者贴春联这个习俗背后有个很古老的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方鬼蜮,各种鬼怪一入夜就出去游荡。这鬼蜮当中有一株非常高大的桃树,一只金鸡立在树上,每天早晨一打鸣,夜里出去的鬼就得回来。守大门的叫神荼、郁垒,如果哪个鬼在夜间做了坏事,就会被守大门的一口吃掉,只有没做坏事的鬼才能进去。后来,人们就用桃树木板悬挂在门口为家庭祈福保平安。发展到周代,人们就在木板上刻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到宋代的时候,木头就演变成纸张了。再后来就演变成贴纸。不仅春联是由这个演变而来,门神年画也是由这个传说发展而来。
然而关于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人们更为熟悉的还是年是一种凶猛的怪兽的说法。传说中“年”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候到村庄里面来行凶,所以村民们特别小心,都守在家里,以防遭到攻击。有一年,已经一大晚上,“年”还没有来。人们就放松了警惕,结果“年”来了后就把村子里面很多人家都吃掉了,只有几户人家平安无事。原来这几户人家中有的挂上了红布帘,有的正在用竹子烧火,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把“年”吓跑了。后来人们就形成了过年要贴红、放鞭炮的习俗
拂尘,压岁钱,则是根据谐音来的。“尘”同“陈”,过年之前要扫尘,除了客观上能起到清洁环境的作用,从心理上讲就是除旧,告别过去不好的日子,代表着“辞旧迎新”。“岁”同“祟”,就是把一些不好的东西压一压,希望孩子来年平平安安寄托着长辈对他们的美好祝福。
年起源于农耕文明,与春节、元旦原是同一天
年是个猛兽的名字?说到底,这只是个传说,经不起推敲。那么,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年,最早其实并不是一个时节的概念”,民俗学家金恩渠这样解释,《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尔雅疏证》中也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可见,年的本意就是庄稼熟了的意思。由此说明,年是起源于农耕文明的。
金恩渠介绍,年真正成为节令的概念是在周朝,当时已经出现了农历,以月朔月望为依据,成立12个月的周期。月朔,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月望,就是满月,因月亮在十五日盈满,在西方与日相望,所以称月望,通常也用来指农历每月十五。年那时候叫做岁首,是每年的第一个月的朔日,就是现在的大年初一。
尽管“年”在周朝已经成了一种节令,但“年”这个称呼的出现却是在汉朝,而真正的过年是从明朝才有的。“在没有年这个称呼以前,叫元旦,还有叫岁首,三元,三朝,指的是每天每月每季的第一天第一个早晨”,民俗学家金恩渠说:“名称很多,就是没有春节和年的称呼。”
那春节这个名称又是何时出现的呢?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成立,采用公元纪年,农历和阳历并行,民国政府就把阳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原来的元旦定为春节。看来,年、元旦和春节这三个名称,如果要论资排辈的话,元旦还是老大哥呢。
年的说法多,过年的说法也多。“过年不是一天是一个阶段,可长可短。”从腊八开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这是过年,从送灶到初七,也是过年;从除夕到初一,那还是过年。
至于古人为什么把一年的岁首安排在寒冷的日子,多半是因为我国自古就以农立国,冬天正是“秋收冬藏”与“春耕夏耘”之间,古代的前贤农民正好利用这段“农闲”欢庆一下,养精蓄锐,辞旧迎新,待来年好投入更加繁重的体力劳动。
年夜饭有讲究,规范家族秩序。优化人际关系。
俗话说,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过年期间最要的一顿饭就是三十晚上的年夜饭了。“这年夜饭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说鱼是必不可少的,象征年年有余;还要有火锅,热气腾腾,象征蒸蒸日上。”在民俗学家金恩渠看来,年夜饭除了是合家团聚的晚宴,更重要的是还能规范家族里面的秩序。而年三十以后的拜年,则能优化人际关系。“年夜饭,一方面可以渲染过年的气氛,另一方面还可以维系家族的关系,规范家族的长幼有序。家族中长年没有见面的亲戚,如果不是过年见一次,关系就会越来越疏远。古代的文人雅士拜年都是用名帖致贺,就是现在贺年卡的最早的来源。”
现代人不少倾向于在饭馆订年夜饭,有人说省了时间,有人说省了年味。对此,金恩渠认为在外面订年夜饭无可厚非,一家人团圆并不拘泥于形式。但如果前桌等后桌,时间仓促,为了吃饭而吃饭,就没什么意思了,不如在家里吃了。年夜饭体现的是一种亲情关系,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然后还有祭祖,还有守岁,给压岁钱等等很多活动。
对于现在年轻人选择利用春节长假旅游,金恩渠认为,春节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刻意的一定要怎么样,认为春节就必须待在家中,现在年轻人意识比较淡薄,也没什么不对。如果一家人集体出游,那也是一种团圆的方式。
南京有何独特的年文化?
老南京人过年时,家中的小朋友都要爬门,一方面是表示来年长高一点,另一方面也有来年更上一层楼的吉祥祝福。南京有哪些独具特色的习俗呢?“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中国幅员辽阔,天南海北,各地的过年习俗却大差不差,只是在细节上有些区别。例如南方就是大年初一吃汤团,北方则是吃饺子”,金恩渠介绍,“南京过年最有影响力的应该要数夫子庙的灯会,传说是从明代朱元璋搞灯会与民同乐,南京的灯会还是比较有特色有影响的,南京特色的民俗倒大差不差”。
扫尘,拜年,压岁钱……金恩渠认为,我们的春节传统实际上是非常优良的,都是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总体来说过年的各项活动是非常健康的。过去的中国人都是有神论,这是他们一种外化的表达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