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宇良
有人说,《阿凡达》的大热,证明了男人对尺寸的迷恋。的确,这部史上最牛的电影在冰雪1月引发了网络最热烈的狂欢,这番景象并不亚于网友在潘多拉星球所感受到的震撼与澎湃。
从2009年12月《阿凡达》在北美的首映到之后的全球热映,墙外开花墙内香这一现象的助推器便是网络。当影迷们兴奋地走出影院,立刻便有好事者在Twitter上撰文——《阿凡达》最佳如厕时间。经过漂洋过海的转帖,马上成为国内网友竞相热议的焦点,此贴在开心网上长期不沉,足以为2010年1月4日中国首映赚足了噱头。当第一批网友经受了IMAX的考验后,便立刻成为了技术普及的传教者。他们揉着被液晶眼镜征服的双眼,满怀深情地表示,所谓的如厕秘籍就是烟雾弹,谁都不舍得离座,因为已然入戏。不过,也有网友认为长时间的视觉特效,还是容易产生疲劳、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建议大家在观影前不要进食等等。
从2010年1月至今,阿凡达成为了媒体的富矿,也成为了很多微博、博客、论坛、贴吧的头条或是关键字,从明星到草根,都在强化着这种从官能上到精神上的绝妙体验。导演陆川在其博客中描述了圈内导演们被彻底震撼的事实;李承鹏则将此片讽喻为强行拆迁与钉子户的战役;“意见领袖”韩寒则将此片与稍后上映的《孔子》做了评分:前者10分,后者2分,悬殊比分刚好体现了网友一边倒的意见。于是,淘宝上的黄牛开始漫天要价,从3D到IMAX几乎被疯狂炒作,有网友从中嗅出了房价、股市曲折离奇的端倪,更有甚者称之为今年春运购票的演习。网友们为了可以在影院一睹阿凡达的风采,纷纷采取组团的方式向北京、上海、广州等拥有IMAX影院的城市集结,打“飞的”的网友大有人在。
这种疯狂迅速演变为阿凡达教派的帮众行为,比如你会看到凡是有签名的地方(如QQ、MSN、豆瓣、开心等)通通缀着一个“I see U”。看过《阿凡达》的网友们心有灵犀地对着暗号:此句乃是纳美公主的经典台词,却成为辨识网友是否为阿凡达系的标杆。与此同时,一个舶来的阿凡达生成器迅速风靡网络,所有头像一夜之间都变成了蓝色纳美人,你要是一张规规矩矩的四方脸,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
网友过招之后,突然把矛头指向了所谓的公众人物,于是,我们看到了阿凡达版的郭德纲、章子怡、罗纳尔多,网友这种指向性PS的集体狂欢,让很多明星的尊容都遭了殃。这种戏仿与恶搞,承袭了Cosplay的衣钵,但还有一番别具匠心的喜感。网游厂商们也看准时机,按照玩家的偏好,纷纷推出以《阿凡达》为招牌的新款网游,可谓应时应景。
《阿凡达》只是个传说,但是网友太寂寞,所以对付炒作,他们起初身中糖衣炮弹,甘为裙下之臣。但恶搞之余,他们也对那些跟风、急功近利的商家提出了质疑。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张家界,好端端的南天一柱竟然要更名为阿凡达峰,引发了网友的一片骂声。面对非议,刚刚挂牌的阿凡达办公室坦言,由于当初卡梅隆取景此地,因此国际化顺理成章。这种“文化缺钙”的现象,遭到网友的痛批,但张家界似乎乐此不疲,最近又爆出了疑似老虎的传闻,再度引发了网友争议。
《阿凡达》成为了寂寞、杯具之外的又一大网络流行语,有好事者还把它在各地上映的版本相继变成了《阿凡达姨妈斯》(日本)《阿凡达斯密达》(韩国)《阿凡达明一派》(香港)《阿凡达三》(印度)《阿凡达夫斯基》(俄罗斯)……这场网络狂欢,无疑放大了《阿凡达》作为一部电影的作用。这个如原子弹般的文化雪球,越滚越大,不断颠覆着人们的想象,创造了一幅幅众生万相的浮世绘。怎一个牛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