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刚
(1. 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 2.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天津 300072)
威胁语指具有威胁功能的话语,它是发话人向受话人发出警告,明示或暗示受话人即将面临来自发话人的危险、会蒙受损失或伤害所使用的话语。反义威胁语是字面意思和实际含义不一致的威胁语。例如:
1) 冯寡妇猛地扯开衣襟,手托着白奶子叫道:“小爪子,你敢动老娘!……”
2)你再叫!
3)我叫你告,打死你看还告不告了……
例1)“你敢动老娘!”字面义是:你有胆量动老娘;实际含义是:料你没胆量动老娘。例2)的实际含义是:不许你再叫。例3)“我叫你告”的实际含义是:我不容许你告。
“ 你敢(VP)!、你再+VP!、我让(叫)+你+ VP!”(下文分别称为“敢”字句、“再”字句、“让”字句)是汉语口语中常用的三个反义威胁语形式。 它们的语法形式、语义语用机制都有独特之处,揭示其特点,对于语言翻译和对外汉语教学都有一定的意义。
1.“敢”字句的形式特点
(1) 全句为急促的降调,重音在“敢”上,句末没有语气词。例如:
4) 你敢!
5) 你敢去丢这个人!
如果带语气词,全句就变成问句。例如:
6) 汉子撸起袖子说:“你不给钱也行,把下夹子的人交出来,看我不擂死他!”
刘老根威严地问道:“你敢吗?”
(2) “敢”字前为第二、第三人称代词,指威胁行为所针对的对象。通常是 “你”,有时可以是“他/她”,也可以是“你们/他们”(极少)。例如:
7) 我并没有被潘厂长这无法无天的行为吓住,继续往前走了几步,说:你敢打!
8) 顾维舜又坐起来对儿子说:“你放心,我决不连累你。真到了躲不掉的时候,你就宣布和我脱离关系。” “他敢!”玉儿妈说,“脱离关系?怎么脱离?……”
9) 你们敢走!
(3) “敢”字后边的谓词宾语“VP”一般很简短,常为零形式。“VP”一般不含状语和补语,尤其不能含带“地”“得”标记的状语、补语。例如:
10) 牛小伟说:“……再不出去不等我姐动手我就抽你!”牛继红断喝一声:“你敢!”
11) 你敢不听!
*12) 你敢蛮横地进来!
*13)你敢狠心地抛弃她!
*14) 你敢打得他遍体鳞伤!
例10) “敢”的宾语是零形式,例11)是简短的VP;例12)—14)VP含有状语、补语,一般不能说,即使在特定条件下能说,句子的功能已经不是用来威胁,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反义威胁语。
2. “再”字句的形式特点
(1) 全句是强祈使语气,重音在“再”上,句末没有语气词,如例15)、16);如果有语气词就成为真实祈使句或者不具威胁功能的反义句。如例17)。
15) 你再骂!
16) 你再往前走一步!
17) 你再吃啊(嘛、吧、呗)。
例17)语气词是“啊”时,根据语境不同,可以理解为祈使句——真的催促对方吃,或者反义祈使句——意谓对方无法再吃了。
(2) “再”前一般是代词“你”,很少是“你们”,不能是“他/他们”。在我们搜索的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中,符合反义威胁条件的“再”字句,主语全部为“你”。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在面对面冲突中,说话人威胁单个的对象是常见情况;一个说话人威胁多个听话人的情况较少,比如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劫持人质的凶犯对包围上来的警察说:你们再动一下!但不可能对不在场的第三方发出威胁,如,*他们再动一下!
(3) “VP”比较简短,但不可以是零形式。例如:
18)*你再!
19)*你们再!
(4) 当VP不是零形式时,“敢”字句和“再”字句都可以在VP前加“给我”,或者在VP后加“试试”,意思基本不变,而威胁功能更加明显。例如:
20)你敢开枪! ——你敢给我开枪! —— 你敢开枪试试!
21) 你再说一遍!——你再给我说一遍!—— 你再说一遍试试!
当然,如果VP中含有指代说话人的宾语时,就不可以加“给我”了。例如:
22) 你敢动老娘! ——*你敢给我动老娘!
23) 你再骂我一句!——*你再给我骂我一句!
3. “让”字句的形式特点
周继圣(2000)曾做过详细描写。主要有:a) 主语只能是“我”;b) 主语后的动词只能是“让/叫”,两者可以自由互换;c) “让/叫”后的兼语必须是定指的,通常是“你”、“你们”,不能是第一人称代词或名词;d) 兼语的谓语很短小;e) 兼语的谓语通常是动词、动词化的形容词,个别情况是其他词类的活用[1]。
此外,我们再补充两点:第一,重音一定落在“让/叫”上;第二,兼语的谓语如果较长时,通常是一句习语作为整体来充当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间没有明显的语音停顿”[1]72。例如:
24) 我叫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5) 我叫你狗改不了吃屎!
26) 我叫你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再”字句可以跟“敢”字句、“让”字句融合,句子依然有反义威胁功能。例如:
27) 你敢动!——你敢再动!
28) 你敢再动我一下,我就剪了你!
29) 我让你看热闹!——我让你再看热闹!
1. “敢” 字句的语义
(1) 据《现代汉语八百词》[2],“敢”有两个义项:a) 表示有勇气做某事;b) 表示有把握做某种判断。但在表反义威胁的“敢”字句中,“敢”的含义不能用a)、b)任一条来解释。据考察,言语冲突语境中,有两种带“敢”的语句与我们所讨论的“敢”字句相关。
A. 假设“敢”字句,格式为:“你+敢+VP,结果句”。例如:
30) 你敢再查下去,就叫你全家不得安宁!
31) 你敢动老袁一个指头,我们决不饶你。
这种句子前句提出一个假设,表达一个尚未实现的行为;后句指出结果,显示威胁义。句子的“假设”义与“敢”字的“有勇气做”义相结合,“敢”具有了“胆敢”义,但还没有与字面义相反的意义。
B. 反诘“敢”字句,格式为“你敢VP?!”例如:
32) 你敢骂我的客!
33) 你敢不服从中央!
这种句子针对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有反诘和惊叹的双重语气,重音不在“敢”而在“VP”上。全句的反诘、惊叹语气与“敢”字的本义相结合,“敢”具有了“竟敢”义。这种句子前边可以加感叹语“好啊”、“啊?”例如:
34) 好啊,你敢骂我的客! ——啊?你敢骂我的客!
35) 好啊,你敢不服从中央!——啊?你敢不服从中央!
(2) 表反义威胁的“敢”字句,跟A式“敢”字句关系更密切。它们功能相近,都用于制止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都属于事前威胁。A式“敢”字句如果省略后边小句,形式上就接近表反义威胁的“敢”字句。例如:
36) 你敢碰我,我就开枪!——你敢碰我!
37) 你敢打,我就告诉我爸去!——你敢打!
这种用于威胁的假设句使用频率高,在认知上是个完形单位。省略结果小句以后,由于认知图式的完形作用,全句的威胁功能保留下来,由剩余部分来承担。同时剩余部分“你敢VP!”由原来的假设语气转变成了直陈语气。这样,字面上的肯定与功能上的威胁相融合,就产生了:“料你不敢VP/我不许你敢VP”的意思,成为反义威胁语。结果小句省略的动因在于特殊的语用情景。使用威胁语,通常说话人情绪比较激动,情势比较急迫,需要快速制止听话人的行为,因此言语形式必须简短有力,这符合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正是这种语用需要导致假设结果小句的脱落,形成“敢”字威胁语。
2. “再”字句的语义
“再”字句的语义转化机制跟“敢”字句非常相似,也是由假设句通过情景省略而来。例如:
38) 车长:你再不起来,别怪我不客气了,(对小号)把他赶下去!
小号:(吓唬他)你再不起来!
小号的威胁语明显是承接车长的假设句而来,只是省略了后句,保留了威胁的功能。有威胁功能的完整的假设句,都可以省略后句,依然保留威胁功能,从而形成反义威胁“再”字句。例如:
39) 你再哭我就揍你! ——你再哭!
40) 你再嚷嚷,我淹死你。 ——你再嚷嚷!
通过形式省略,重音前移,发生重新分析,使得“你再VP”产生了“我不许你再VP”的含义。不过,“再”字句中的VP不可以是零形式,不可以简单说成: “*你再!”,这是因为“再”是个副词,不能独立做谓语。
3. “让”字句的语义
“让”字在兼语结构中,可以表“使令”义也可以表“容许”义。郭继懋(2002)指出,典型的使令义兼语句应该有这样的语义特点:兼语发出的动作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出于兼语句主语的意愿[3]。表反义威胁的“我让你VP”结构中情况正好相反,例如:
41) 我让你去报警,我打死你!
“去报警”显然本来就是出于兼语“你”的意愿,而不是出于主语“我”的意愿。据此可知,表反义威胁的“让”字句中,“让/叫”不表“使令”义,而是表“容许”义。
“让”字句的使用总是伴随着说话人惩治听话人的动作,两者配合,使得“让”字句获得相反的言外之意。从语用上看,“我让/叫你VP!”是一个承诺行为,而伴随这个言语行为的实际行为通常是惩戒、阻止听话人实行VP的。这样,说话人的“言”与“行”明显不一致,说话人违背了言语行为合适条件的“诚意”准则[4],从而产生言外之意:“我不容许你VP”。例如:
42) 我让你喝!(同时把酒瓶摔碎)
43) 我让你骂我!(同时打听话人)
44) “我让你骂,吃老娘剑。”老太太劈头盖脸朝元豹一通乱劈乱砍。
使用反义威胁语有特定的语境。总体而言,语境中必须存在一个源于听话人的让说话人感到不满、愤怒的刺激,说话人为阻止、惩治听话人的刺激行为,于是使用反义威胁语。本文讨论的三种句子,都属于应对刺激的反应句。
使用“敢”字句的典型语义前提是,存在一个刺激,这个刺激通常是说话人意识到的听话人要做的一个行为,这个行为对说话人不利,能激起说话人的愤怒和不满。说话人要阻止这样的行为发生,于是使用“你敢(VP)!”例如:
45) 马叔想把糖吐出来,你举起小拳头,瞪着眼说:你敢!你敢吐出来我就不理你了!
46) “……现在鸽子又长肥啦……”他乜斜着眼瞧着小妹,“说不定哪天,我拿菜刀……”
“你敢!拔我一根鸽子毛,叫你赔一个手指头。”
例45)中说话人“你”意识到“马叔想吐糖”,“你”要阻止这个行为的发生,所以威胁说:“你敢!”例46),“他”暗示要杀鸽子,这是刺激,小妹要阻止这个行为,所以威胁说“你敢!”“敢”字句是针对未然行为的,属于事前威胁语。
使用“再”字句的典型语义前提跟“敢”字句非常相似,有两点不同:a) 令说话人不满的刺激,可以是行为,也可以是一种状态;b) 行为、状态是已然的。例如:
47) 司机不服气地指着对方:“是他抢道,为什么要我退!”
田志杰脸一沉:“你再说一遍!”
48) “你不服取缔,还这么凶!”警察一凶:“你再不收摊,我就砸了你的摊子,把你抓到警察厅去!”
“再”字句针对的是已然情况,类似最后通牒,可以说是一种临界威胁语。
使用“让”字句的典型语义背景是,有已然的刺激存在,这种刺激令说话人愤怒,且难以容忍。说话人因此说出“让”字句,同时做出惩治行为。言和行同步使用、且互相矛盾是使用“让”字句的一个特点。如例42)—44)。“让”字句是一种现行威胁语。
从以上分析可见,三种威胁语在使用时机和威胁力度上大致可以构成一个级差序列:
“敢”字句﹤“再”字句 ﹤“让”字句
例如:
49) 你敢摸!——你再摸一下!——我叫你摸!(同时打听话人)
50) 你敢画!——你再画一下!——我叫你画!(同时夺听话人的笔,摔地上)
三种句式,威胁力度一步步升级。
此外,三种威胁语都可以连续反复,以加重威胁意味。例如:
51) 你敢!你敢!
52) 你再动!你再动!
53) 我让你骂!我让你骂!
除了我们讨论的这三个常用威胁语具有反义表达的特征外,我们发现还有一些威胁语也采用反义表达形式。例如:
54) 我打不死你!(我打死你)
55) 看我不要你的命!(我要你的命)
56) 你再捣乱,揍不烂你!(揍烂你)
为什么威胁语容易采用反义形式来表达呢?我们猜想原因主要在语用方面。威胁行为本身总是要损害听话人的利益的,但根据交际的礼貌原则,要保全交际双方的“面子”,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威胁义或者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威胁义,都使得话语带有一层“委婉”色彩。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一方面在字面上降低了对听话人面子的损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说话人显得不那么直接粗暴,保持了说话人“优雅”的形象;而言语效力却没有削弱。所以,反义威胁语的形成,既有语言的“经济原则”在起作用,又有语用的“礼貌原则”在起作用。
[1] 周继圣.“刺激-反应”语境中的“ 让/(叫)”字兼语句[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0(1):70-74.
[2]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 郭继懋.表使令意义时“动补宾”结构与兼语结构的差异[C]∥似同实异:汉语近义表达方式的认知语用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