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具与中国古代史研究
——研究方法及专业数据库

2010-03-23 08:44:08魏郭辉
关键词:硕士论文全文论文

魏郭辉

(贵州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随着当今信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且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网络工具,完成对相关文献、古籍、文物资料的检索传送、钩稽参照已成为现代史学研究的一种趋势。[1]国内史学界虽然在其研究中参考了网络学术资源,但在实践中还未真正认识和广泛使用因特网工具,而在西方学术界,借助网络研究历史几乎成为一门显学,已经引起很大反响。[注]美国学者中有专人论述网络工具与历史研究,如Dennis A.Trinkle&Scott A.Merriman.The History 2000:A Guide to Internet Resources.New York,M. E. Sharpe,2000.笔者希望借以此篇文章探讨网络工具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作用。限于篇幅及笔者学识,在此且重点论述通过网络工具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方法及专业数据库。以下依照史学研究的步骤,依次论述网络工具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一、课题研究现状的调查

一般而言,进行史学研究,首先应对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予以调查,调查课题研究现状实质上就是妥善处理学术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使读者了解该课题的学术价值。同时,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发展空间。调查对象包括三部分:前人所著书籍、期刊文章以及学术论文。

以中国古代史研究为例,通常是利用图书馆馆藏目录索引来查寻相关专题研究目录及综述类文章,借以了解该课题研究现状及进度。除此之外,浏览有关学术动态信息方面的杂志如《中国史研究动态》,也可紧跟课题前沿研究状况。但学界人士常常忽略了搜索引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搜索引擎,现已成为大多数网民上网的工具之一,因其快速、便捷的特点而为广大网民所青睐。就目前搜索引擎的情况来看,当以百度和谷歌(Google)最为出色,其中Google Scholar即Google 学术搜索,对于学者研究而言,是相当不错的工具。它是Google推出的专门面向学术资源的免费搜索工具,能够帮助用户查找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书籍、预印本、文摘和技术报告在内的学术文献,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可以为研究者提供相关课题的动态信息。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读秀知识库的全文检索了解学界对该课题的研究情况,并获取相关资料[注]读秀知识库是由中文图书资源组成的知识库系统,它以200多万种中文图书资源为基础,提供深入图书资源内容的全文检索、部分文献的全文试读。。同时,查询一些专业网站亦可对学术前沿动态作更为深入的了解。例如象牙塔(http://xiangyata.net/history/index.php)等都是相当不错的网站,

二、文献资料的搜集

(一)获取相关著作的途径

在了解相关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状况后,就应该设法获取有关学者对该问题研究的专著,加以研读,从而找出研究中尚待补充及完善的部分,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线索。

一般而言,获取相关著作的通常办法是查询所在学校及地区图书馆的馆藏纸质书目索引及电子资源,如超星、方正、书生之家等数字图书馆。然而由于馆藏资源文本数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仍会有部分资料难以找到。在此情况下,可以借助下列方式来获取。

1.通过一些文史哲论坛来获取PDF或PDG格式扫描版电子书,如国学数典论坛及国学龙腾论坛等。就目前而言,国学数典论坛所收电子书最为全面翔实,其极大改善了学术研究中资源或缺的问题。此外新浪爱问共享资料也不失为寻找电子书的好去处。

2.利用朗润书目、读秀查找相关著作,了解其基本信息,如出版社、版次等,并由此了解获取图书的一些途径,如通过图书馆、网上书店、出版社购买。一般而言,网上书店如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因其价格适宜、信誉不错,而广受欢迎。旧书网当以孔夫子旧书网书籍最为齐全。部分稀缺图书可在中国书网稀缺复印分站(http://copies.sinoshu.com/)查询购买。

3.利用资源共享-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以获取全文文献。利用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功能,来获取所需资料。可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http://www.cashl.edu.cn/portal/index.jsp)、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的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http://www.calis.edu.cn/calis/lhml/ )及国家图书馆、全国期刊联合目录、worldcat图书资料数据库来查找所需书目,进行馆际互借。值得学界研究人士注意的是,读秀所具有的全文检索(即深入图书资源内容的全文检索)对学术研究大有裨益,此外,可以通过读秀的文献传递服务方式从而获取所需研究专著及论文的相关内容。

一般而言,通过上述方式均可找到所需资料,当然亦可就近和老师、同学、朋友联系,以获取原文,甚或和作者直接书信联系。

(二)利用中外文数据库获取期刊、会议及博硕士论文

收集文献资料其宗旨意在收集文献的全文,除对前人研究专著加以搜集外,还应对前人研究论文加以系统搜罗,以加深对研究的认识。一般而言,其主要通过专业数据库来获取。为叙述方便,我们分中外文两类数据库来加以介绍。中文数据库按地区列出如下。

大陆地区主要有: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1986-至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1990-至今),也可利用读秀的全文检索功能查询所需论文。

港澳地区主要有香港学术期刊网(1872-2004)(http://sunzi1.lib.hku.hk/hkjo/),可免费下载。

港澳地区大学博硕士论文,目前可免费查询的主要是香港大学学位论文。香港大学学位论文(http://sunzi1.lib.hku.hk/hkuto/index.jsp)收录自1941年以来的学位论文共14 467篇。主要收录了艺术、人文、教育和社会科学、医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多方面成果,许多论文是与香港有关的课题研究。收藏的文章以英文为主,有少部分中英文或纯中文的。有11 662篇包含全文的电子版论文。

台湾地区的期刊主要以台湾华艺系列数据库为主,该数据库下设CEPS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http://www.ceps.com.tw)(1991年之后期刊);TEPS台湾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http://www.teps.com.cn)(1991年之后期刊 );此外台大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了自民国91年(公元2002年) 1月起出刊之台大各中外学术期刊、论文书目数据,以及自民国92年(公元2003年)1月起出刊之期刊电子全文档案(http://www.press.ntu.edu.tw/ejournal/),不少可下载全文。

博硕士论文可在CETD电子学位论文数据库(http://www.cetd.com.tw)(2004年之后论文)和台湾 “国家图书馆”全国博硕士论文资讯网中(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查询。若要了解台湾汉学学位论文情况,可在台湾地区汉学学位论文汇目( http://ccs.ncl.edu.tw/theses_83/theses_83_index.htm)中查看。如需进一步了解原文,可查看台湾个别大学的博硕士论文检索网址,具体见台湾联合大学博硕士论文全文影像检索系统(http://140.113.39.130/cgi-bin/gs/gsweb.cgi?o=dallcdr),收录了台湾地区清华、交大、阳明、中央等大学的博硕士论文;台湾师范院校博硕论文(http://140.122.127.247/)收录了台湾师范大学、新竹教育大学、彰化师范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台中教育大学、高雄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博硕士论文,均对研究者有相当帮助。

在充分掌握中文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也应注意吸收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借以提高自身研究水平。而利用外文数据库是了解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一个手段,以下的外文数据库我们在研究中会常用,如PQDD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

仅就国外中国古代史研究而言,日本学者的文章因其研究精辟,而广为国际汉学界所关注。就目前所知,日本的数字期刊当以日本电子期刊(http://www.journalarchive.jst.go.jp/english/top_en.php)较为全面,该网站所收部分期刊可免费下载。此外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期刊CiNii(NII论文情报ナビゲータ)(http://ci.nii.ac.jp/)能检索日本学会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以及大学出版发行的大学研究纪要,并能浏览论文的引文信息以及部分论文全文。用户可以通过参考文献(reference)和引用文献(citings)查看论文的引用和被引情况。它还提供摘要(abstract),有的文献(而且不是少数)免费提供全文。日本大学图书馆学术信息门户(http://ge.nii.ac.jp/genii/jsp/index.jsp)可查论文、课题及研究项目情况。此外,东洋学文献类目检索(网站)亦可对1980年后有关中国史研究的论文加以检索,该类目是今日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中国史研究索引之一,收录1980年以后的中国、朝鲜、韩国、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研究论文。

开放期刊网站也是获取外文文献的一种方法。最有代表性的开放期刊站点以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Sweden)图书馆建立的开放访问期刊目录站点Directory Open Access Journal(DOAJ)(http://www.doaj.org)最为著名,该站点收集、整理了网上免费的、可获取全文的、高质量的开放访问期刊2 909种,可获全文161 647 篇。

三、运用专业古籍全文数据库查询史料

除搜集专著、期刊、会议论文、博硕士论文之外,一些专业的古籍全文数据库,也会给我们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帮助。古籍全文数据库的迅速发展为高效率地检索、利用中国历史文献提供了条件。

下列古籍全文数据库在研究中会常常用到。

(1)国学宝典数据库(http://www.gxbd.com/),该数据库是全球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检索引擎,内容很全面,支持复合检索功能。

(2)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所收内外联网四库全书(http://tpi.nlic.net.cn/tpi/sysasp/skqs/toplink.asp),可通过公网免费查询、检索。

(3)台湾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包括廿五史等十几种全文数据库)(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1/)等数据库。[2]

另外,台湾学者开发了Accelon3开放古籍平台(含辞典、藏经、文集、丛书等19部全文检索数据库),可在以下网址下载:http://www.neixue.org/download/佛学工具/开放古籍平台.rar。此外“十通”、“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电子版”、“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等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也可加以利用。[3]

必须注意的是,在研究中我们也会利用一些更为专业的数据库,如郭店楚简数据库等。[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陈爽先生对网络古籍数字化有较深入的研究,有专文对一些专业古籍数据库做了详细介绍,见参考文献[2]、[3]。

四、在线文史工具书的使用

充分利用在线工具书,是网络时代史学研究的一大特点。例如查找历史人物的生平、查找地方志,以及查找有关字、词的解释及中西历年表转换等,在这方面在线工具书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查找历史人物相关信息可利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http://202.115.193.199:918/WEB/INDEX.htm),该网络版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为基础,内容全面、数据权威,共收条目约8万条、图片5万余幅。其检索手段完善,数据可扩充,可满足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需求。查找地方志全文可利用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资源(http://res4.nlc.gov.cn/index_dfz.jsp)。

查找字词解释可利用汉语大字典(PDG版)、汉语大词典(电子版),字海(在线检索)(http://yedict.com/)、在线字典(http://zidian.zaidu.com/pop.htm?),汉典(http://www.zdic.net/)等。而有关中西历年表的转换可利用台湾中央研究院两千年中西历转换工具(http://db1x.sinica.edu.tw/sinocal/),该工具是目前涵盖期间最长久,提供讯息最完整的中公历转换程序。其转换的范围由公元元年(西汉平帝元始一年)至公元两千年(民国八十九年),所具备的功能除了可直接由公历日期查询对应的中历朝代、帝号、年号、年干支、年、月、日等信息外,亦可直接以中历之朝代、帝号、年号、年干支、日干支等数据查询对应的公历日期。除了上述的功能之外,还特别在两千年中公历转换程序中加入中西对照的月历功能。

五、研究中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

即使我们拥有相当能力来进行研究,仍免不了在研究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过去我们多就地取材,通过向老师、同学、朋友求教或是到图书馆查找相关工具书来加以解决。然而,有些问题也并非师友所能解决。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求助于网络应不失为一种办法。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网络工具来解决问题,如论坛讨论、网络互动平台、电子邮件联系、QQ聊天方式等。

通过在论坛上发帖向人请教,来解决问题。此类论坛如国学论坛、中国经济史论坛、北大史学论坛等,均拥有相当人气,信息丰富、快捷,极大地便利学术交流。

充分利用一些互动平台,也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不少帮助。如百度知道(全球最大的中文互动问答平台),雅虎奇摩、新浪爱问等。

当然,和相关专家面对面交流或书信、E-mail甚或QQ等方式联系,亦不失为一种办法。

以上笔者对如何利用网络工具研究中国古代史做了初步论述。实际运用时,我们在重视网络工具的同时,不应忽视对传统纸质文献的充分利用,只有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会使我们的学术研究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刘作奎,高春玲.网络工具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悖论[J].欧洲研究,2006,(2):146-156.

[2] 陈 爽.网络古籍全文检索系统简介[J].文史知识,2002,(4):100-108.

[3] 陈 爽.网络文史资料库一览[J].文史知识,2002,(6):109-116.

猜你喜欢
硕士论文全文论文
全文中文摘要
风机技术(2021年3期)2021-08-05 07:41:38
全文中文摘要
风机技术(2019年4期)2019-06-24 05:42:14
Next-Generation Materials for Cutting Tools: Superhard Materials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泰国来华留学生硕士论文语言特征分析及教学启示
“双一流”视域下导师学术品质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基于安徽省四届优秀硕士论文评选的实证研究
青年再造
南风窗(2017年9期)2017-05-04 21:04:27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新闻前哨(2014年1期)2014-03-12 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