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红
(辽宁省观音阁水库,辽宁 本溪 117100)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和知识传播的重要机构,在人才培养、为学术研究服务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而学科化服务的开展,则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即将图书馆的应用范围扩展,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延伸。然而,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孤军奋战”的各高校图书馆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多学科、多角度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更难以满足高校科研人员实现跨地区、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实现不同高校的学科化资源的共享,将大大提升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能力,而建立一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无疑成为改善现有服务、提升自身形象的明智选择。
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它打破了传统的按照文献工作流程组织科技信息的方式,而是按照学科、专业、项目、课题等来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利用信息资源的方式,从而使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1]
所谓学科化服务,就是按照科学研究(例如学科、专业、项目)方向而不再是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使信息服务学科化而不是阵地化,使服务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与传递,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力度。[2]
学科化信息服务通常采用知识化组织模式(Knowledge Model,简称K模式),它以用户为中心,面向服务领域及服务机构,组建一个个灵活的学科单元,将资源采集、加工、重组、开发、利用等工作融于每个学科单元之中,整合传统图书馆职能部门,使信息服务由粗放型管理转向学科化、集约化管理,从而为用户提供更深入、更精细的服务。[3]
学科化服务是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需要高校图书馆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为高校科学研究的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需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学科馆员为纽带,需要将信息服务融入到科研活动中,以学科化、知识化、个性化的服务为用户解决问题。
学科化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库、学科知识库和特色资源库。
信息资源库包括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库、各种信息检索系统以及网络资源等,信息资源库含有主要以文献、事实、数据等人类显性知识为表现形式的海量信息。信息资源库中的显性知识是学科知识服务的素材和基础。[3]
学科知识库使科研成果由传统式分散储存转变为数字式的集中管理,并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流通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将学术资源提供给用户。[4]
特色资源库结合高校自身重点学科进行建设,结合所在地区的特色资源进行开发,载体形式应尽量丰富,在内容方面则突出其差异性。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为各院系开展全方位的深层次信息服务而设立的,主要通过了解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介绍图书馆馆藏资源和服务,为读者提供咨询和培训等,来加强图书馆为科研一线个性化、一站式学科信息服务。
在整个学科知识服务过程中,学科馆员处于核心地位。学科馆员参与学科知识服务的各个环节,从知识捕获、提取、挖掘、重组、创新到集成应用能够提供全程一体化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科馆员应不断地与用户进行沟通,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确认,以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服务为手段,来提升科研用户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
学科馆员不仅要求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精通图书馆业务,通过积极探索学科化服务的途径和方法,勇于实践,形成含有自己的经验及思维成果的新的知识产品。尤其是“第二代学科馆员”概念提出后,在服务地点、服务的逻辑起点、服务深度、服务内容、服务的责任、角色定位和服务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5]
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实质是针对某一特定学科的知识、资源集成化服务,要求服务者要与重点学科用户融为一体,将对用户的知识服务融入到相应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决策的全过程。而学科化平台的搭建,将用户与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进行了很好的联接。在此平台上,用户可以关注研究前沿与热点,提出问题;学科馆员可以搜索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学科化服务积累素材。
学科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从面对面的交流,到电子邮件、RSS、实时通讯工具(QQ,MSN等)技术;从单一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到追寻用户的学术交流过程;从一人独挑大梁,到代理式、伙伴式、团队式等学科馆员组织机制,都使图书馆由原来的被动式服务变为了主动式服务,并将服务内容与用户的整个学术交流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资源共建共享是实现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前提。资源共建共享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共建共享;二是图书馆与教学科研机构间的资源共建共享;三是图书馆内部资源共享。该系统以优势互补、平等互利为基本原则来整合资源,以满足用户需求、有效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体现图书馆自身价值为目标,保证协作能够持续、稳定、有效。
高校图书馆间的合作以重点学科资源建设为基础,突出特色资源。在与教学科研机构合作中,及时掌握第一手的行业信息,把握信息风向标。图书馆内部要平衡好各部分关系,统筹协作,提高效率。
基于学科化的高校图书馆联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使学科资源的题材更广泛,内容更新颖,实用性更高。
调整服务内容,转变服务模式,想读者之所想,应读者之所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是图书馆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其目的在于激发潜在用户,并让用户了解学科化服务,以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基于学科化的信息组织系统将从面向文献信息组织过程转移到面向科研活动过程,从提供文献服务转变为提供知识服务。
学科馆员要通过自己的服务,使高校图书馆的更多用户受益,使用户了解并学会利用与其相关的资源和服务,打通用户资源获取的障碍,跨越资源利用上的地域限制,建立更多的自助式服务,并引导、指导用户的利用,培养用户具备与学科馆员同样的能力。
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要,图书馆应提供知识化深层次的服务,尤其对高校图书馆中的重点服务课题,提供学科或课题的情报研究服务,跟踪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对学科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和提炼,形成知识产品,为重点用户和课题研究提供知识服务,使信息增值。
基于学科化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是一个动态的、集成的、个性化的知识服务系统。在整个系统中,知识库的组织、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控制、学科化平台的建设是其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更好地推进基于学科化服务的高校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图书馆工作者在今后的实践中,投入更多的关注,投入更多的理性,为构建基于学科化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而努力。
[1] 范广兵,初景利.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1).
[2] 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
[3] 徐恺英,刘佳,班孝林.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3).
[4] 机构知识库(IR)给图书馆带来了什么.[2008-01-29].http://shlib.blogbus.com/logs/14837508.html.
[5] 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崔金红 女,1973年生。馆员,已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