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逢刚,吴转娣,吴才文,刘家勇,杨昆
(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开远661600)
滇西南地区甘蔗生产调查报告
昝逢刚,吴转娣,吴才文,刘家勇,杨昆
(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开远661600)
对滇西南四大蔗区106户甘蔗种植者的生产情况,如蔗地类型、田间管理、生产投入及效益、产业科技应用状况和甘蔗的竞争作物种类等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滇西南蔗区主要以旱地为主,田间管理较粗放,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种蔗效益较低。并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甘蔗生产的建议。
甘蔗;生产调查;滇西南地区
甘蔗糖业是云南省重要的区域性经济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云南经济发展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甘蔗良种的选育引进与推广应用[1],云南甘蔗糖业发展迅猛,“九五”期间云南植蔗面积年均25.7万hm2,年均蔗糖产量仅135万t,到2008~2009年榨季云南甘蔗种植面积达到30万hm2,甘蔗面积仅增加了4万hm2,增幅为16.7%,但蔗糖产量大幅度提高,达到223万t,增长了88万t,增幅高达65.2%。然而,目前甘蔗糖业的发展仍受许多因素的制约[2],云南蔗区主要分布在边疆民族地区,蔗区以旱地为主;蔗农文化水平不高,先进的甘蔗栽培管理技术推广率低,为了深入了解制约甘蔗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对甘蔗糖业发展的影响,笔者对德宏、保山、临沧和思茅等滇西南主产蔗区106个种蔗户开展了随机调查,以期找出制约云南蔗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德宏、保山、临沧和思茅等主产蔗区是云南最大的甘蔗产区,同属于滇西南地区,植蔗面积达22.62万hm2,约占全省植蔗总面积的75%,入榨原料蔗1291万t,产糖量167.64万t,表1表明,临沧蔗区甘蔗种植面积最大,达到9.05万hm2,德宏次之。德宏州原料蔗平均单产和出糖率最高,保山次之,而临沧和思茅地区则较低。主要是因为德宏、保山水田蔗面积较大,而临沧、思茅蔗区主要以旱地甘蔗为主。
滇西南蔗区作为云南的主产蔗区,其地貌相似,境内热区资源相近,气温高,雨量适中,具有良好的甘蔗生产自然条件,是云南省甘蔗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域。滇西南蔗糖基地的规模已经超过广东粤西蔗区,成为全国仅次于广西桂中南蔗区的第二大双高产业带。甘蔗高产高糖新品种的选育引进与推广应用是调查蔗区甘蔗糖业迅猛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近年来,云南省大力推广的高优新甘蔗良种包括新台糖22号、16号、20号、25号,云蔗81-173、云蔗89-151,粤糖93-159、00-236等,使滇西南地区的甘蔗良种率达85%以上。甘蔗良种的推广应用,大大推动了云南省甘蔗糖业的发展。
表1 2008~2009榨季滇西南4个大型蔗区蔗糖生产情况统计
2.1 蔗农种植甘蔗的基本概况
2.1.1 蔗区类型分布调查蔗农共106户,2008~2009榨季总种植甘蔗面积约为216.0hm2,2009~2010榨季总种植甘蔗面积为219.4hm2,比上榨季总面积增加了1.57%(见表2),云南是以旱地甘蔗为主,调查区旱地甘蔗占甘蔗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水田甘蔗和水浇地所占比例不到20%。同时因为甘蔗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与其它作物的竞争压力加大,甘蔗被迫向旱坡地转移,水田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一方面蔗区加强抗旱品种云引1号、云引3号、云引15号和粤糖86-368等的推广利用取得了较大进展,另一方面“十五”以来,滇西南大力推动蔗区田间道路与蔗园排灌系统的建设,土壤改良、蔗地连片开发和优质糖料基地的兴建等工作的开展,使云南甘蔗糖产业整体稳步发展。
表2 蔗地类型分布统计
2.1.2 田间管理及科技应用状况田间管理方法和施肥方法不科学。甘蔗种植管理粗放,调查中培土1次的占84.9%,不培土的占6.6%,施肥结构不合理(见表3)。由于原料蔗收购价格跟不上化肥、农药、人工等的上涨速度,种植甘蔗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农民种蔗方法不科学,收入难以提高,对蔗农的积极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冬春回家过年抢种抢栽,生长期间缺乏科学的管理,也是造成甘蔗生产难于突破的重要原因。建议加强小型机械的推广应用,并同时加强对甘蔗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的田间管理,促进甘蔗早生快长,为夺取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要求群众合理施肥,及时施催生肥,施重肥,促进甘蔗早生快长。通过这次对蔗农的走访调查,发现在甘蔗栽培管理的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口。使用机器耕地的占8.5%,牛耕63.2%,人工占了28.3%,地膜覆盖23.6%,说明云南甘蔗生产的现状还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大部分还是人畜耕作,地膜的推广应用还远远不够。
表3 田间管理状况统计
2.1.3 不同土壤类型甘蔗生产投入及效益分析甘蔗的收入与投入直接关系到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蔗农的脱贫致富问题,同时也是甘蔗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直接影响到蔗农的积极性。通过调查了解到水田甘蔗的平均总收入高达22845元/hm2,旱地甘蔗的平均总收入也达到了14370元/hm2,但是水田甘蔗的纯收入平均有5820元/hm2,旱地甘蔗纯收入平均只有1485元/hm2,水田甘蔗投入达到17025元/hm2,旱地甘蔗投入也达到12885元/hm2(见表4)。总的来说,滇西南蔗区山地多,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科学的种植方法推广应用较落后,田间管理较粗放,导致蔗农的收入较低。在水田中是否应用科学方法种植甘蔗问题还不太突出,但在旱地上,应用科学方法种植甘蔗就显得非常的必要。与水田甘蔗相比,旱地甘蔗的投入较低,同时收益也较低,建议加强旱地小型机械的推广应用,加强旱地土壤的深耕保水技术的应用,解决旱地甘蔗的收益较差的问题。
2.2 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2.1 旱地所占比例太大,甘蔗的生产条件差云南地理环境条件复杂,甘蔗的种植以旱地和旱坡地种植为主,占全省甘蔗总种植面积的79.6%,而全省水资源的分布不均,部分地区雨量较多而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偏低,土壤肥力较差,蔗区水利条件极差,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较大。在滇西南地区,坡度超过25度,海拔1300m以上以及干旱的低产蔗区的面积约占全省蔗区面积的20%~25%,同时这些地区大部分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有限,蔗区田间水利、基本设施的建设差。而2009年云南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秋冬春季连旱,造成甘蔗大面积受灾,绝大部分地区严重减产,部分甘蔗绝收。
2.2.2 科学种植和管理的方法推广应用不足,蔗农收入较低由于劳动力价格提高和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少,管理粗放,蔗农收入较低,蔗农的种植积极性也受到严重的影响,严重阻碍甘蔗产业的发展。蔗农的平均纯收入较低,特别是旱地只有1485元/hm2,水浇地3255元/hm2,水田最高也只有5820元/hm2,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和其他作物比较没有优势。近年肥料、人工、农药等价格提高,蔗农的负担加重,更要求蔗农应用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法提高肥料农药的利用率以增加收入。
2.2.3 与甘蔗生产存在竞争的作物与甘蔗的生产存在竞争的主要是一些经济效益相对好的经济作物如玉米、茶叶、咖啡、桑蚕、西瓜、柠檬等。虽然种植甘蔗经济效益稳定,但劳动强度较大,收入偏低。部分蔗田已被这些作物所取代,通过小型机械的应用,解决种植甘蔗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已迫在眉睫,直接关系到甘蔗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表4 滇西南地区3种类型蔗地甘蔗生产平均投入和收入情况
云南省地形复杂,甘蔗生产科技落后,甘蔗生产经营粗放、施肥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病虫害为害严重,机械化应用程度低,劳动力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劳动力投入不足,种植效益不高,对蔗农的扶持力度不够,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云南甘蔗产业的发展。甘蔗产业发展,品种是基础,技术是关键,病虫防治是保障。
3.1 加强抗旱高产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云南甘蔗面积在“十一五”期间已达到了30万hm2,以旱地和旱坡地为主,占约80%,面积扩张的空间不大,在保持原有面积的基础上,要求提高单产来增加蔗农收入,巩固现有的种植面积,增加工业产量。针对云南的蔗区气候,特别需要加强高产抗旱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依靠科技提高旱地甘蔗的单产,降低种蔗成本,提高种蔗效益,将有利于促进蔗糖产业的发展。
3.2 加强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大部分地区种植和管理技术水平不高,出现投入产出都比较低的局面。加强地膜覆盖、套种、配方施肥、深沟板土栽培、化学除草、小型机器等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单产,促进蔗农增收。
3.3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推广
由于云南蔗区类型复杂,病虫害的发生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性,各地区病虫害发生情况不一致,建议针对各地区的病虫害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研究建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新型农药和科学施用方法”、推广生物防治为主的甘蔗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保证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
[1]张跃彬,黄应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开发,为蔗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J].云南农业科技,2006(1):115-117.
[2]张跃彬.推进滇西南双高甘蔗产业发展的思考[J].云南农业科技,2004(5):22-23.
Investigation on Sugarcane Field Production in the Southwest Yunnan
ZAN Feng-gang,WU Zhuan-di,WU Cai-wen,LIU Jia-yong,YANG Kun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unnan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 Improvement,Kuaiyuan 616600,China)
The cultivation conditions and field management methods of sugarcane were investigated among 106 plantors from four large-scale sugarcane fields in the Southwest Yunnan.The investigation items include the irrigation methods,field management,input and output of production,application status of science,technology of industry and the comparative crop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on-irrigated sugarcane field was of main cultivation and extensive managementand shortage of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esult in low benefit.Therefore, the some suggestions of sugarcane production development were given in this paper.
Sugarcane;Productive investigation;the Southwest Yunnan
S566.1
A
1007-2624(2010)03-0043-03
2010-03-18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nycytx-024-01-03)资助。
昝逢刚(1979-),男,云南省楚雄市人,硕士,研究方向:甘蔗遗传育种;E-mail:fengang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