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

2010-03-22 19:11:35赵子夫邱茂炜
图书馆学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文献资料智力馆员

赵子夫 邱茂炜

(1.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34;2.盘锦市图书馆,辽宁 盘锦 124010)

图书馆的“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并非复杂神秘、高不可攀,也不是移植到图书馆中来的一种外部强加的新事物。实际上,探究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图书馆的产生,大大提高了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获得效率,在读者来到图书馆之前,探究一直自发地开展着。读者进入图书馆以后,探究的实践与服务不应被禁止或割断,而应在馆员的支持、鼓励、帮助和指导下继续开展。

1 探究式服务的意义

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文献资料检索服务等活动;引导读者主动利用文献资料进行学习;通过互动启发读者思维,促进读者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发挥图书馆对读者评价过程的激励和诊断作用,通过反思和矫正实现对文献资料学习的掌握和达标。“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强调了图书馆读者服务过程是馆员“主导”与“读者主体”、“读者与馆员交互”发展的过程。它既强调读者对文献资料的自我学习和潜能的发挥,同样强调馆员应对读者的学习在完成一次文献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二三次文献检索指导、帮助和点拨。重视在建构新知过程中让读者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图书馆变成馆员与读者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学习的场所,从而实现图书馆全方位、多目标培育读者的任务。的潜能。所以馆员的服务要适应读者,而不能让读者被动适应馆员的服务。根据当今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促进每个读者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发展完全可能。

2.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继认知主义之后学习理论的又一场变革,它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认知过程实质的认识。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论中,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而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会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信息也不是信息的简单积累,还包含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

3 探究式服务的基本原理

2 探究式服务研究的支撑性理论

2.1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思智力等九大智力构成。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这几种智力,只是不同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存在方式和组合程度不同,使得各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说明,读者是有发展的,他们各自具有发展的优势领域。读者的学习是有潜力的,具有开发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理论指出,读者服务是馆员与读者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没有发生。互动是馆员与读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其目的就是馆员将文献资料提供给读者,读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读者的“动”体现为在图书馆中运用文献资料学到知识,掌握了方法,训练了思维,并能灵活运用文献资料通过学习解决各类问题,达到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的模式,对图书馆特色服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在继承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吸收了建构主义的研究成果,探索符合特色服务的理念,符合读者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实践操作性强的特色服务方式,促进了图书馆的发展和读者素质的提高。馆员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吸引读者主动参与,通过互动启发读者的思维,促进读者知识结构对现行文献资料的认识与检索思维方式的转变,达到读者学会利用文献资料、掌握高科技检索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是图书馆特色服务的有效模式。“互动”是指读者及馆员对图书馆服务的本质认识,认为读者服务过程是各相关因素,主要有读者、馆员、文献资料和图书馆环境等4个因素的互动过程。“发生”指的是对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的本质认识。对图书馆而言,“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意味着理解,意味着对话,意味着相互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借阅服务,更是读者与馆员之间和谐发展的特色服务氛围。对读者而言,“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意味着图书馆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求知世界的探究。对馆员而言,“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意味着图书馆对读者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借阅,而是与读者一起分享和理解。

4 探究式服务与传统服务的比较

传统服务是古今中外任何图书馆都具有的职能。传统图书馆对现代技术的要求不高,提供给读者的主要是载有知识信息的文献实体,通过读者到馆借阅来实现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功能。传统服务主要是根据读者阅读需要,馆员与读者面对面的服务,通过文本型文献的外借、阅览和馆际互借直接为读者提供印刷型载体的馆藏一次或二次文献,而且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并以图书、期刊、报纸、缩微胶片、缩微平片等作为信息组织的主要方式。

“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是以读者为主体,依据“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率为指针——以全程服务为基本要求”的思路逐层递进,与传统服务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馆员与读者双方都参与,读者不再是一味的查询与借阅,而是在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与馆员共同确定对文献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利用,从而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与利用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内,读者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图书馆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参与的热情。“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尊重读者的思想观点,注重发挥读者的自主性、主动性,使其能以主体的身份投入到图书馆的活动中,能有兴趣、有信心地探究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于对文献知识的检索与利用,读者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思维的独立性、研究技能和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5 探究式服务的实践与发展

5.1 改变读者的知识需求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国心理学者把知识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这是一种广义的知识,它贮存于个体头脑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如书本、光盘上)即为人类的知识。

在现代化社会中,个人的自我意识有了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不再千篇一律,人们希望得到最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接受,图书馆在工作中很少考虑到读者的个性,或者说认为读者应该努力适应图书馆所提供的标准,接触到的都是图书馆提供的相关文献,而并不一定满足读者的需求。现代读者对图书馆无差别的信息服务提出了质疑,“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的思想在现代图书馆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图书馆要考虑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它。

5.2 改变馆员在服务中的角色

电子出版物和网络的发展,使图书馆员在信息服务中的角色受到冲击,在传统服务模式中,馆员是信息提供者和用户之间的中介,在“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中,人们已经意识到读者有可能绕过出版者和图书馆员而直接与信息生产者对话,也就是说,用户和信息生产者将控制信息链,而图书馆员将被置于边缘。此外,读者获取信息的自由度更大了,渠道更多了。网络用户通过终端就可浏览、检索和获取需要的信息,与以往相比,用户对图书馆员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了,馆员在未来的信息服务中是否还能发挥重要作用,取决于角色的转变。除了环境变化和用户期望变化的推动之外,成功实现“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的关键在于馆员在知识和技能上的显著提高,因此,馆员应在观念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努力使自己在未来的信息服务中承担起诸如“信息资源管理者”、“网络导航员”、“知识导航员”、“主题专家”等时代赋予的新角色。

5.3 创设情境

读者在图书馆的学习行为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对图书馆的环境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物质环境分析,要为读者的学习创造空间,现代图书馆建筑作为信息资源传播和交流的中心,在当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通过对图书馆外部空间和室内空间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以使得图书馆这一信息中心能够更好地发挥功能、有效运作是当今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一般要选择比较优美的环境,整个建筑物在绿树环抱之中,室外有草坪、喷泉和雕塑。室内布局合理,灯光明亮,色彩调和,温度适宜,交通便捷,设施齐全,式样新颖,造型美观,舒适实用。不同的读者库有不同的风格,到处点缀着花草,尽可能给读者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学习环境,给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这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方面,但这应该是图书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在图书馆环境艺术的整体设计中,每一种宣传与美化、装饰形式都是系统的、整体的,而不是孤立的。局部必须考虑到整体的适应性、协调性。比如一幅画、一块宣传板的色调风格必须与读者环境视觉、室内宣传美化整体相适应。舒适鲜明的特性与读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贯穿在读者的整个视觉过程之中。只有完美和谐的整体设计,才能给读者以愉悦感,在互动中增强读者的自信心,激励读者完成互动过程,促进其发展。

总之,“互动——发生”探究式服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读者在图书馆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读者积极、踊跃、大胆地参与到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中来,对所需的文献资料进行主动了解、认识,强化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创造型的人格。同时,从有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有利于调动馆员与读者共同参与角度去实施,逐步实现读者学习方式的完善,做到“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以读者的发展为本”,从而切实优化和改善图书馆服务的效果。

[1]高凌滩,梁爽.提倡“互动——发生式”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3(9):19-23.

[2] 徐华.高校图书馆自主服务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4):44-45.

[3] 刘玉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探讨[J].全国新书目,2007(9):93-94.

[4] 成诚.浅谈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沟通[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8(4):45,47.

猜你喜欢
文献资料智力馆员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青海政报(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浅谈文献资料的特点和作用
长江丛刊(2016年29期)2016-11-26 00:40:13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欢乐智力谷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