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明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241)
中国的方志文献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统计,现存旧志即达8000多种。人物传记是方志类文献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一特点在旧方志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已有的旧方志索引以人物传记人名索引为主,同时兼有标题索引、地名索引和主题综合索引等形式。一个世纪以来,旧方志索引编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这些成绩,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继往开来,编制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旧方志索引。现就新中国成立以前、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3个阶段的旧方志索引略述如下。
学者早已指出,方志人名索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清代的地方志编纂,如康熙24年《鄞县志》,人物传记部分职官、名宦、德义等每卷前均按时代总列被传人姓名。同治13年《鄞县志》在志前总目录的相关卷次详列了所有被传人的姓名(共54页),分别按卷、类、时代先后排列。光绪25年《余姚县志》,总目录后有专门的“传目”,凡名宦、列传、寓贤、烈女、方技等均分类按时代列出姓名。民国26年《歙县志》之《人物志姓名备查表》则已经完全具备了现代索引的特征和功用。[1]笔者认为,康熙《鄞县志》的做法许多旧志都曾采用,比较特别的倒是同治《鄞县志》和光绪《余姚县志》的处理方式,逐渐体现出向现代索引的过渡。民国《歙县志》后附《人物志姓名备查表》,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可算作方志索引诞生的标志,该“表”的索引款目已经包含了姓名、类别、卷数和页数,遗憾的则是“列女以太繁未录”。①民国《歙县志》附“人物志姓名备查表”,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246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2819页。
1934至1936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嘉庆重修一统志》和山东、广东、湖南、湖北、畿辅、浙江等《通志》均附有索引。以《嘉庆重修一统志》为例,书末附有王云五四角号码索引10册,凡山川、古迹、关隘、津梁、堤堰、陵墓、寺观、人物、图表、疆域、风俗、户口、田赋、税课、职官、土产,均予以编制,人称“有此索引,则此书兼有清代人名、地名辞典之用矣”。[2]江苏省立图书馆编纂委员会编《吴县志列传人名索引》(1939),②朱士嘉先生在《宋元方志传记索引》“序”中提出《吴县志列传人名索引》为“我国第一部方志人名索引”,其后各家论著多从此说。被视为这一时期方志索引的典范,共收录5000余人,以姓氏笔画先后排序。“述例”云:本书人名索引以传为主体,并以有本传者为标准。每条人名下均注明时代、地域、卷数及页数,页数以阿拉伯数目字识之。
这一时期的其他方志类文献索引还有:日本羽田亨著《大唐西域记考异索引》(日本图书株式会社,1911),是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丛书之一,该书校勘与索引并重,《考异》12卷,《人名、地名索引》约占全书近1/4。青山定雄编《读史方舆纪要索引——中国历代地名要览》(日本东京文化书院,1933;日本大安书店影印,1965;本东京省心书房再版,1974),将《读史方舆纪要》中地名及有关项目词语的首字索引,按日语五十音顺排列,并与民国以来至抗战前为止的行政区划对照。③原书副标题为《支那历代地名要览》,1965年大安书店影印时将“支那”改为“中国”。李濂堂著《方志艺文志汇目》(1933),汇录了北平图书馆藏19个省府县1295部方志的艺文志卷次,共收800余种,列出志书名称、卷数、艺文志起止卷数、方志修著年代及其他各项。[3]容媛辑《金石书录目》,著录之书,初版计822种,再版增至977种;《金石书录目补编》1卷,得书235种,又《校正》1卷,得书55种。①初版1930年印行,再版1935年印行,作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乙种之二于1991年影印民国19年版而成。《补编》附校正于1953年印行。参容媛《金石书录目补编》“跋”。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方志索引,是朱士嘉编《宋元方志传记索引》(中华书局1963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重版),该书依据33种宋元方志人物传记编辑而成,收录3949人。除“人物”外,如职官、选举、杂录、拾遗等兼附传记者也一并收录。索引以姓氏笔画为序,姓名下注别姓、别名、字号、别号、引用方志简称、卷数、页数等,书末附人名四角号码索引。
几乎同时,日本学者山根幸夫主编《日本现存明代地方志传记索引稿》(东洋文库明代史研究室)1964年印行(1986年台北大化书局重版),收编日本12家单位所藏明代299种方志的有关人物志、列传与职官志,每一人名下列其科举、籍贯与材料出处,以备寻检。次年出版的还有日人神田信夫编《八旗通志列传索引》(东洋文库满文老档研究会),该索引以《八旗通志初集》和《二集》中列传和人物志所收人物编制而成,辑录近4000个满洲人的传记资料及出处,按笔画排列,并附罗马拼音检字,是研究满族历史和八旗制度的重要工具书。1969年,台湾盛清沂辑《台湾省清代二十三种地方志列女传索引》发表在《台湾文献》第20卷第3期上。
这一时期的方志类文献索引还有:王恢编《太平寰宇记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以及日本学者烏居一康编《元丰九域志索引》(中文出版社,1976)。前者依据各种舆图、正史地理志及其他有关材料,对书中每一地方的沿革、所属州县、疆界以至户口、风俗、姓名、人物、地产等作了一些考订和说明,索引标示各地名所在卷数,按汉字笔画编排;后者采用乾隆四十九年桐乡冯氏德聚堂刊本,“地名以全部采用为原则”,郡名、军名、官职名、土贡等,用括号标注以示区别于地名。索引按笔画多少排序,笔画相同则以《康熙字典》列之。
这一时期旧志索引编制成果最为丰富,当与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修志之风大有关系。
陈绍乾和林成西《成都地方志篇目索引》(内部印行,1983)收录明天启《成都府志》、清康熙《成都府志》、嘉庆《成都县志》、《华阳县志》等志书篇目,此外还按篇目原题照录所缺艺文诗词、城池沿革、名胜古迹和物产等细目。池秀云《山西通志人物传记索引》(内部印行,1984)根据现存6种山西通志编成,共收人物15808人,著录内容依次是姓名、朝代、籍贯、出处、卷次、页码等。高秀芳等所编《北京天津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按北京、天津两市现属各县历代73种方志(北京50种,天津23种)编辑而成,所收人物,上自上古,下迄清末;凡志中人物、官师、选举、杂记、学派、遗闻、金石、艺文以及列女等志之传记的人物均收入其中。索引条目包括姓名、别名、字、号或其他异称、生活时代和里籍。书首有某人所在的志书名称、纂人、纂修时代、卷页门类等。本索引依照简体字笔画,采用新四角号码查字法排列,在具体编排上则分“北京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天津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两部分。
香港学者潘铭 编《广东地方志传记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9),引据广东省志两种、府志9种,共收10222人,传记两万余篇。本索引以汉语拼音及人名表排列。东北三省图书馆联合编制了《东北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分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和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3卷先后出版,引用现属东北地区方志200余种。广西通志馆旧志整理室编《广西方志传记人名索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采录广西方志204种,有多种版本者以较好或通用者为据。童银舫编《光绪慈溪县志列传人名索引》(内部印行,1991)、《光绪慈溪县志艺文作者及书目索引》(内部印行,1993,两书合并以《光绪慈溪县志列传及艺文志索引》于2007年重印),所收人名起于春秋,迄于清代,多达1279人,艺文共收录后汉至清中期的慈溪人著作1675种,索引以人名笔画排列。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根据《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中107种明代方志编制而成,收录明代及以前各代人物资料11万条,人物“有姓氏、年里可籍者”,照原书著录,采用四角号码检字法编排。沈治宏、王蓉贵编《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索引》(1997)据《宋元方志丛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和《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四大方志丛书所收302种方志编制而成,收录宋代人物资料10.4万条,全部条目按人名四角号码排列。
王蓉贵、沈治宏编《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索引续编》(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查阅省志19种,其中《中国省志汇编》16种、《中国边疆丛书》两种、《长白丛书初集》1种,收录宋代人物资料10.4万条,全部条目按人名四角号码排列。蔡志展《清代台湾三十三种地方志采访册纪略人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2000)以清代台湾33种方志、采访册、纪略加上台湾通史之全数人名,加以编制索引,约收录77300余则资料。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清雍正朝《浙江通志》(标点本)索引(中华书局,2001)分为索引总目、省府县索引和分类索引3部分,分类索引是主体,以清雍正朝《浙江通志》中的23个门类条目为主编制,并按其门目顺序排列。该索引为综合索引,条目名称相同者(包括人物姓名相同者),并为一条编制,标出各自页码。
《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是分区域对方志文献进行特别加工的产物,可谓大型人物传记资料汇编。其选编内容包括方志中各类人物传记,如名宦、乡型、乡宦、仕进、孝友、节烈、耆旧、寿民、方技等,以及与人物有关的各类表志和艺文志、金石志中的墓志、碑记、传诔等。《丛刊》分为西北、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6大卷,采用方志近3000种,涉及人物近千万,已出版《西北卷》、《东北卷》、《华北卷》3种。李雄飞主编的东北卷人名索引和黄秀文主编的华北卷人名索引已分别于2003、2007年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这一时期其他的方志文献索引还有:《元和郡县图志》附地名索引(中华书局,1983);《舆地纪胜》附地名索引(中华书局,1992);杨淮和张莉著《太原古方志索引两种》(内部印行,1990);潘一平等编《武林坊巷志坊巷名称索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等地名索引;骈宇骞主编《地方志·书目文献丛刊书名索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以《地方志·书目文献丛刊》为底本,索引书名书中无论存佚的各种专著单行本、丛编和子目书名,该书可作为历代方志所见书目文献的专题索引工具。这一时期内部印行的索引普遍,许多不易见到,如阴法鲁《北京天津地方志传记索引》、许仲凯《二十九种通志传记索引》、于洁《苏州府志及所属县志、镇志传记索引》等就是如此。[4]
福建地方志索引的编制有着较好的传统,虽然仅仅局限于福建地方志,但从新中国成立前到现在没有间断,因此在这里特别提到。
在前述各个时期,有关人士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福建地方志索引的编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以19世纪40年代福建省立图书馆编印《福建通志列传索引》为开端。60年代初,福建省图书馆又编印《福建通志艺文志书名人名索引》、《福建通志艺文志存目书名人名索引》和《福建通志列传八种人名索引》,均内部油印发行。1981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方品光①方品光 男,1938年11月生,福州人,196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生物系,1962年11月从事图书馆工作,历任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流通部副主任,古籍部主任等职,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中国索引学会会员,副研究馆员。编《福建通志传记兼艺文志索引》(收入人物22000余条,收艺文约10000余条)、《福建通志艺文志索引》内部印行。[5]前者每人名下列朝代、籍贯、字、号、官衔等,仿《中国丛书综录》体例编排。方品光编《福建省96种地方志传记艺文志索引》则是一次较大规模的综合,目前已出福建96种地方志传记艺文志索引及资料库(该套光盘共10张),形成了编排有序的资料系统。
回顾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旧志索引编制,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即大部分是围绕人物展开的,这与旧志的篇幅有限、人物索引更具针对性有关,地名索引虽有但主要是针对地理志书编制。另外一个特点则是编制对象以“群志”为主,这又与方志文献成规模的整理出版有关。目前,线装古籍的影印出版十分盛行,大批地方志包括一些稀见珍本志书都以新的面目面世,无疑提高了方志的利用率。②1990年及以前出版的有《中国方志丛书》、《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和《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等。进入21世纪以来,旧方志的汇辑影印出版又不断走向深入,其中以《中国地方志集成》最为醒目,同时一些收藏单位也纷纷整理出版,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陕西省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和《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等为代表的一批方志丛书就是如此。均由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5、2006、2008和2010年出版。另外,《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书》(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年版)之五至八册亦为方志部分。同时,单独影印整理再版或标点整理出版的旧方志,数量也越来越多。有了好的、类型越来越丰富的索引,同样可以增加旧方志的利用率,从而使其文献价值大大提高。
[1] 袁逸.最早的地方志人名索引.图书馆杂志,1986(2).
[2] 何多源.中文参考书指南.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787.
[3] 北京图书馆.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历史·传记·考古·地理·上.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4:352.
[4] 王德恒.中国方志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179.
[5] 刘德城,刘煦赞.福建图书馆事业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