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构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0-03-22 09:34:43赵晓东
图书馆学刊 2010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图书馆心理

赵晓东

(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3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有大学层次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具有高素质和实用性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专业设置、课程建构、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在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中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2005年以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贯彻执行,高职教育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决定》明确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为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问题,“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以及资助贫困家庭学生。这对高职教育来讲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政策。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年龄上正处于青春后期,面临着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自我的认同、学业的成败、职业生涯的规划、社会交往的拓展、与异性的关系等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困扰。

1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剖析

近几年来,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和社会问题的复杂化,观念更新的日新月异,竞争压力、人际关系、择业困难、转轨时期价值观念的不稳定性以及网络时代的信息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等等,加之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冲突,使得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较之前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善变。作为刚步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一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从而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患心理疾病的机率明显提高。有人性格内向缄默,抑郁寡欢;有人性格极度脆弱,多愁善感;有人常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人经常忐忑不安,心理自卫方式消极;有人缺乏自信心,不敢参与竞争,错失良机,事后追悔莫及,沉湎于痛苦、失落、无助等情绪中。国内大量调查表明,当前学校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以上,心理不健康的或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约占50%,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而且心理问题的表现日趋复杂化。归结起来,其主要心理障碍来自于以下几方面原因: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认知障碍、就业心理障碍、适应新环境障碍、感情脆弱等。

参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列举的10条标准,根据目前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发展对青年学生的特殊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体可归纳为以下6条:①健康的情绪;②和谐的人际关系;③良好的自我意识;④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⑤完整统一的人格;⑥善于适应环境。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成熟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他们今后为社会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故此,如何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所有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是一项持久、长远的工程,也是全社会的大事。

2 图书馆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1 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图书馆文化这一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从西方引入的,即对“library culture”和“the culture of library”的翻译。明确这一概念的内涵,探究其内在的深刻含义,是深入研究图书馆文化的基础,同时也是建设图书馆文化的奠基石。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于究竟何谓“图书馆文化”已经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而笔者则认为,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图书馆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的文献情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应该从3个方面着手,即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和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

2.2 图书馆文化与心理健康的联系

2.2.1 文化辐射功能

图书馆作为广大师生继承前人文化遗产、丰富完善自身精神文化修养乃至创造精神文化新成果的集聚场所,它具有强烈的文化辐射功能,这种特有的文化功能使图书馆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等整体素质上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除此之外,图书馆的馆藏以及相关文化拓展活动,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一言一行,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会起到深远的影响。因此,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自我学习、追求成长的知识环境,应该肩负起充当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课外教育辅导角色,通过文化讲座、摄影展览、书目导读、主题讨论等形式开展多种有声有色的文化教育活动,为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2.2 精神导向功能

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在校期间始终接受来自图书馆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健康的精神食粮,通过阅读健康向上的书刊,大学生可以扫除心理障碍,振奋精神,这就是书刊在阅读过程中起到了疏导作用。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诗人博尔赫斯曾说:“图书馆代表着一种人生境界,她好像是精神的乌托邦。”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认为,“图书馆启迪人们的理性,陶冶心灵,以伟大之著作培养高尚的情操。”坐拥藏书,漫步书海,能使大学生从书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获得积极健康的情绪。同时图书馆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图书馆文化活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教育方式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如举办大学生读书论坛、征文比赛、读书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2.2.3 环境熏陶功能

除以上两点之外,图书馆幽雅的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心理研究表明:视觉信息能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和行为。幽雅、宽敞、明亮的环境使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上产生和谐舒适的感觉,心境平和,心情轻松愉快。高校图书馆以其整洁优美的馆容、整齐有序的图书、馆员亲切文明的举止,营造出宁静雅致、充满文化气息的人文环境,因此,图书馆不仅是学生寻求知识和信息的场所,更是学生陶冶情操、交流思想和文明休息的乐园。

3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举措

3.1 营造优雅大环境,塑造整体形象

首先,图书馆要努力打造整洁优雅的环境氛围。就最基本的外观馆舍而言,争取利用现有的条件把图书馆建设成最能体现本校特征的标志性建筑,使人一见即生崇敬、肃穆和奋发向上之感,同时配合主体建筑风格搞好周边的绿化,既为读者营造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也要弘扬校园的个性和特色。馆内设施必须充分考虑到人性化的需求,布局简洁明亮,装修典雅大方,使用各类亲切友好的指示能够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使二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图书馆优雅的建筑、系统化的馆藏和现代化的服务既是现代高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培育优秀图书馆文化的温床。

3.2 施行人性化服务,推广人文教育

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核心要素是以人为本,通过人性化管理与服务可以调动馆员和读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的素质。关心每一个学生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核心,面对需要获得帮助及服务的群体,图书馆在工作中主动拓宽与学生的情感及业务沟通渠道,以真诚的态度去了解、收集他们的各种需要,依据本馆的实际能力予以解决,服务主动、热情、周到、尽心尽力,形成以诚相待、相互信任的密切而愉快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和谐、奋进、富有凝聚力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置身于温暖的关怀之中。图书馆拥有丰富齐全的图书资料、多媒体网络视听资料,这些使图书馆对大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欣赏,在愉悦精神的同时提升心理健康程度。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并不完全像知识、技能的形成那样主要来自课堂的教育,它的形成具有更大的自我选择性,高尚的图书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潜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而自觉接受。

3.3 提升全方位素质,进行积极导向

馆员的职业素质是体现图书馆文化的重要载体,馆员的一言一行无不折射出图书馆的文化品性。高职学生读者具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对精神上的追求、人际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更为强烈和迫切,因此要积极引导馆员加强自身道德建设,以良好的服务形象影响青年学生,达到服务育人的效果。此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馆员还应提高信息文化素养,以利于服务的全方位进行。新时期高职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应仅仅是单纯的文献借阅、书籍整理,而是更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只有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兴趣与效果。同时馆员乐业、敬业的精神风貌也会成为高职学生的楷模,进而产生一种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求知、进取、实践等健康心理的形成。

3.4 增强核心竞争力,发挥精神力量

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图书馆的文化形态,多元化的服务思想和服务方式相伴而生、交织共融,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图书馆文化。当今高职图书馆应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提高图书馆聚散信息的能力;如何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为新时期高职教育做出更大贡献,这些问题已尖锐地摆在图书馆人面前。高职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时期,根据这个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图书馆应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藏书和服务优势,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信息文化和读书文化,构建健康明朗、催人奋发、丰富多彩的图书馆文化氛围,通过图书馆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量,把学生塑造成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理想抱负、真挚的爱国主义激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4 结束语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图书馆文化具有的多种功能,能赋予大学生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氛围。故此,大力开展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高职学生不断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和高尚品质的修养,在积极参加图书馆文化活动过程中解决由于种种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这对当代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 李晓霞.图书馆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7-8.

[2] 吴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10):51-55.

[3] 顾志良.应用型大学教育的改革实践与创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6):235-236,238.

[4] 张子华.发挥图书馆文化阵地作用 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4):38-3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图书馆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