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洁 张利国 金 敏
(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42)
复合图书馆也称混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一个结合体,也是从传统图书馆到完全数字化图书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1966年英国图书馆专家苏顿(S.Stton)就提出了“复合图书馆”的概念,将图书馆分成连续发展的4种形态: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认为在复合图书馆阶段,可以实现传统馆藏与数字馆藏并存,两者的平衡越来越倚重数字型文献资源,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服务器或网关自由访问跨地域的分布式数字化资源。后来,多位图书馆学家对复合图书馆的含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
在2002年由黄宗忠教授提出了复合图书馆最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复合图书馆是在一个机构框架下,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并有机结合于一体,它应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技术,对印刷型、电子型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组织转化、管理,实现一体存取,为信息用户提供馆内服务和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服务。复合图书馆既不是纯传统的,又不是纯数字的,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性体。[3]虽然复合图书馆的概念提出时间还不是很长,对其理论体系研究也不是很成熟,但是复合图书馆已经是我国图书馆发展的主流形式。作为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必经阶段,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重中之重,传统的资源建设理论及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复合图书馆的发展,不能正确指导复合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及体系评价。
复合图书馆是介于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过渡阶段,它既具有传统图书馆的功能,也具有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它是二者共存互补的有机融合[5]。无论在信息资源配置、检索手段还是在满足读者服务等方面都将达到最优化。
①资源整合最优化。复合图书馆既包含传统的文献信息实体馆藏如纸质书刊、缩微制品、音像制品等,又包含电子书刊及虚拟馆藏(即电子文献和虚拟网络空间的电子信息资源)。因而复合图书馆在满足读者多元化需要方面有着传统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②业务开展最优化。从复合图书馆开展业务的物理空间来划分,既有对于本地馆藏而进行的加工、存取、阅览、馆藏数字化业务开展,又有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异地检索、传输、存取、加工文献信息的业务开展。
③读者服务最优化。读者既可以享受面对面的服务,又可以得到远程服务。它既有传统意义上的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又可以实现基于网络意义上的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复合图书馆可以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满足读者,极大地提高服务质量。[4]
复合图书馆并不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复合,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互为补充,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因此建设复合图书馆要有资源整合的理念和思想方法,避免数字化信息资源与纸质型文献资源重复建设、管理与服务彼此分割,而要在整体上把握复合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建设高校复合图书馆,需要根据本校的重点学科方向和发展规划对图书馆的传统资源、电子资源的服务和发展以及侧重点进行科学规划。比如对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的收藏原则、学科资源分配、购置经费比例等统一规划,合理配置人力、财力、物力。
服务教学与科研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两大目标,虽然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但依然存在着不同侧重点。教学需求是基础性的,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应当是最先需要满足与保障的。而科研需求常常是偏“高消费”型的。长期以来不少重点高校图书馆将2/3以上的经费投入到满足科研需求的外文期刊订购上。目前这种经费分配比例对大多数高校来说是不合理的。事实上,满足教学需求应当是首要的,体现在经费分配上也不能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当然,这里不是强调一刀切,我们还应当对重点学科的信息资源建设有所倾斜。这就要求负责文献资源建设的人员能够经常走访教学科研一线的骨干,及时把握学校的资源需求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轻重得当,才能对重点学科做好系统跟踪、重点保障。
“采集”与“访求”脱节,在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占很高的比例,在没有掌握用户需求情况下盲目购进大量利用率不高的文献资源,从而造成图书馆资源与空间的浪费。在复合图书馆时代,以量化用户需求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筛选的依据,其可操作性越来越强。对于书刊资源的选择可以通过OPAC图书荐购了解用户需求。数据库资源的评估可以通过试用统计、试用流量,同时结合专家评议确定是否购建。这样完全可以避免文献资源购买的盲目性。同时在复合图书馆形态下,对于有些纸本资源的收藏,我们就不需要教条式地坚持连续性原则。尤其在对中文期刊的取舍上,目前中文期刊数据库基本覆盖了绝大部分中文期刊,所以,对于一般利用性较差的纸本期刊,甚至一些非重点学科的核心期刊,可以大胆突破以往的做法,未必一定要萧规曹随、连续保障。在保障重点学科建设的情况下,对一些期刊进行必要的删减。图书馆应当在广泛收集师生对文献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库价值评估、未来使用效益预测等因素作出购买与否的决策。
从发展趋势看,纸本文献与数字文献将呈现长期共存的格局,但数字文献将是未来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所以,在文献资源建设中,我们应当把握好纸本资源与数字资源的入藏结构,在满足传统阅读需求与必备纸本载体资源需求前提下,逐步加大对数字化文献的建设力度,逐步减少纸本文献的采集数量。
在复合图书馆时代,对于传统纸质资源来说,结构应更加合理化,突出收藏特色应成为重点要求。纸质资源建设应在学科重点或类别上,收藏本校重点学科专业信息资源,突出典藏资源和特藏资源建设。目前高等教育类资源占全部纸质馆藏资源的35%,形成国内最具权威的教育管理图书资源之一。例如,本校是以化工为优势学科的院校,那么化工类文献和数字资源即成为本馆收藏的重点内容,也是特色收藏之一。
复合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是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随着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具有更广泛的共享性。复合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水平,体现了图书馆将本馆特色的馆藏印刷型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复合图书馆的最明显特征就是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并存。所以,如何从资源本身的特点及用户使用的角度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共存互补且达到最佳结合是馆藏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在复合图书馆中,纸质型资源还是最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所以印刷型资源依然是目前阶段馆藏建设的基础和主体。保持一定的纸质型资源的增长是建设复合型图书馆馆藏的前提。同时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对于数字资源的建设在考虑本校重点学科的同时也要注重资源的广度,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丰富的数字资源体系。结合本馆用户的实际需要、已有馆藏、网络环境及经费等因素,确定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方向,加大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比例,特别是要把覆盖和收录的信息资源较为全面和权威的核心数据库作为优先采购的对象,这样可以利用有限的经费获得较高的文献资源保障率。同时要对本馆现有的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充分发挥本馆优势,建立学科网络导航系统,使其成为有效信息资源,丰富和完善本馆馆藏体系,提高本馆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率。
图书馆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是要建立能够满足本馆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源体系和方便读者利用馆内文献资源。这个检索平台应尽量满足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统一检索策略,对馆内所有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增加数字化文献的目的是通过对已有数据库资源和已有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建立一个体系更加完善、相互补充、可用性更强的文献资源检索体系。只要现有的网络资源能充分利用,将对丰富馆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人积极倡导的,是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途径。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与条件,图书馆应树立新的文献资源观念,加强与各文献资源中心和组织机构的协作,开展协调采购纸本资源、集团采购电子资源、联合编目、共建特色数据库、文献传递等工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文献资源的协同化、共享化、集成化保障体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有限的文献收藏与无限的用户信息需求的矛盾。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但资源共享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个成功的资源共享网络需要在权利、义务、合作3个方面取得高度一致,各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必须融入区域乃至全国的文献保障体系建设之中,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保障水平。
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集中反映,是图书馆充分展示个性、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和信息服务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从某种意义上看,特色是生存之本,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从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两方面加强特色化建设。其内容体现在本校学科建设特色、本地区的地方特色与本馆收藏特色等方面。例如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是以化工优势学科、控制工程等为特色学科,可建立体现自己专业特点的馆藏书目数据库、馆藏外文期刊数据库。而硕士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学术成果,反映高校学术特点和学术水平,具有独创性高、内容新颖、学术性强、不公开出版等特点,代表了学校科研实力水平,可建成代表学校学术水平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充分利用本馆及校内所有可用资源,发掘文献资源的潜力为读者提供服务。
[1] S.Sutton.Future Service models an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reference librarian as technician in Lowed ked//The Roles of Reference librarians.Today and Tomorrow[M].New York Haworth Press,1996:125-143.
[2] Chris Rusbridge.Towards the hybrid library.http//www.dlib.org.
[3]黄宗忠.论图书馆的新模式——复合图书馆[J].图书情报知识,2002(3):10-15,26.
[4] 何锦彦.复合图书馆: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0):72-76.
[5] 陶丽君.复合图书馆馆藏建设策略探讨[J].图书馆学刊,2006(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