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农村农家书屋建设

2010-03-22 08:43于国华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10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图书

●于国华

(泾源县图书馆,宁夏 泾源 756400)

农民是我国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和唤醒农民的读书习惯和愿望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经济发展的后继动力,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建设阅读和谐社会极为重要。

建设农家书屋工程,主要任务是向农民群众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农家书屋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农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既是培养农民阅读习惯和满足农民阅读愿望的最佳场所,也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利国惠民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农村书屋的建立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将大大改善农民的阅读环境,引导农民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 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县已经建立各类农家书屋37个。我们感觉“新农村书屋”对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帮助农民科学生产等方面有很大的好处,很受农民欢迎。但是,在现实管理和使用中,目前的书屋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农村书屋并没有完全发挥出预期的作用,很多地方去书屋看书借书的农民并不多,特别是一些经济条件还比较落后的农村,书屋基本上处于不开放的状态。产生这一现象有很多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1 图书配置不够科学,农村书屋成了“花架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要求快速致富的心情极为迫切,对于农业知识,特别是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制种技术以及娱乐、法律、教育、卫生知识信息需求尤为强烈。目前农村书屋在图书配置上还不够贴近农民要求和地方实际,图书内容虽然包含历史、哲学、经济、文学、艺术等等,看似内容丰富,但实际与农民的生活存在很大差距,大部分图书都在书屋“睡大觉”。而那些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如农村养殖渔牧之类的科技书刊、影碟等非常少。农村书屋没能成为农民求知的场所,也缺乏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农民进行阅读,偏离了建设的初衷。

1.2 舆论宣传不到位,农民对农家书屋的认识不够

由于缺少宣传,部分农民对农家书屋的功能、作用不够了解,对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还缺乏认识,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空闲时多为看电视、打牌、打麻将,看书的很少。一方面,农民的求知欲望和热心程度也远远不够,有些农民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整天忙于生计,想看书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大部分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使得原本读书人口就少的农村更加缺少阅读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家书屋作用的发挥。

1.3 管理不到位,开放时间不规范

由于农家书屋管理员大多为村委会人员兼职,没有专门管理人员,使得书屋就像“钟点工”一样,只有迎检时才会打开大门,平时根本无人管理。由于无人管理,也就成了摆设,无法满足农民读书的需求。

1.4 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投资不足

地方政府往往将工作注意力放在经济建设等容易出“政绩”的地方,认为农家书屋是“敲边鼓”“造氛围”的“虚功”,因而重视程度不够,在投资上也往往无暇顾及,导致农家书屋缺乏运行资金,管理人员无报酬,图书无法更新,难以为继。

2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家书屋建设的几点建议

建立农村书屋的设想是完全正确的,建立一个农村书屋也很容易,但问题在于,如何让书屋“活”起来,发挥农村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的需求,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好更多的引导和带动。

2.1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建设格局

农家书屋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关健在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书屋的建设和发展,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好农村文化建设,要把农家书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城乡文化建设规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组织协调,给予农村书屋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还应把农家书屋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社会文化先进县市和文明村镇评选的重要条件,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规划有科学性、目标有阶段性、措施有可操作性,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抓出成效,切实为农民群众办好实事,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2.2 注重实际,科学配置,切实强化农家书屋的实用功能

农家书屋作为为广大农民兄弟提供精神食粮,进行知识传播、信息交流的平台,在书籍配置上应适合农民朋友的“胃口”,这样,农村书屋才能持久办下去,办得红火。提供的图书一定要健康有益,对农民有用,要坚决防止劣质的文化产品流入农村市场。因此如何选好、配好书屋内的读物至关重要。对此,相关部门应在做好农村图书供应和更新工作,在确保书源不断、新书常增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建设农村书屋的做法和经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着重避免“给和尚发木梳”的现象发生。具体做法:(1) 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性、实用性和娱乐性较强的图书,尤其突出“农”字特色,紧紧围绕农时、农情、种养、加工等内容选配图书;(2)把农民群众读得懂、用得上、留得住的图书配送到农村书屋,让农民书屋真正成为助民致富的“科技书屋”;(3) 通过图书把惠农方针政策、科学技术及时送到农村,送到农民手中,让农民逐步由试读书变想读书、爱读书,让农村书屋成为农民的“充电器”“参谋部”和“致富屋”,最终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律的新型农民,切实让农民亲口尝到读书的“甜头”。

2.3 加强管理,提高功效,努力提高农家书屋的吸引力

农家书屋与以往建设的农村图书室、阅览室相比,有许多新特点,也对书屋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提高认识,逐步建立制度、落实人员,确保书屋正常开放,不断丰富服务形式,改善服务机制,才能避免农村书屋成了农民口中的“钟点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1)健全机制。要不断完善《农村书屋管理规定》《出版物借阅规定》《登记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办法等,配齐出版物登记本、借阅登记本和图书需求登记本,做好图书的保存、流转和需求情况等记录工作,并做到制度上墙,接受村民的监督,确保书屋规范运行。(2) 慎选管理员。要选择有文化、有素质、有责任心、农民信的过的人担任管理员,如聘请大学生村官担任农村书屋辅导员,市、县一级的部门还可组织农村书屋管理员专门培训,讲授图书分类、登记、借阅、保管等知识,组织管理员参观示范点,提高管理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学会为农民推荐书籍、答疑解难,提高农民看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要不断丰富服务形式。农村书屋通过各种文化展示可以强化农民教育的辐射作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农民受到多方面文化知识的熏陶,使书屋真正成为农民学习文化、交流信息的理想场所。因此,要以农家书屋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阅读活动。同时,适当增加教辅书和少儿读物的比例,吸引农村小朋友到书屋读书、学习,从小培养他们读书的习惯,为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4)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机制。可探索把农家书屋纳入县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将农家书屋办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分馆或服务点,由县级公共图书馆统一发放读者借阅证,借阅证在农家书屋之间及县级公共图书馆实行“通借通还”,农民读者只要持有县公共图书馆发放的图书借阅证,就可在县区各农家书屋和县公共图书馆享受图书文献借阅权利。

2.4 加大投入,落实保障,确保农家书屋的生机和活力

(1)各级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确保农家书屋屋地宽裕、房舍坚固、设备齐全。要进一步落实管理员待遇问题,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可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激发管理员爱书屋、管书屋的积极性。(2)把政府主导投入与社会力量参与结合起来,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捐赠和赞助活动,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业,切实拓宽投入渠道,增加图书存量,提高书屋服务能力。要建立农村文化人才培养机制,让农民群众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3)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文化、民政、农业、科技、供销合作等有关部门要把农家书屋建设纳入开展的各类支农惠农活动的总体规划。团委、妇联、科协等单位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阅读活动,促进形成读书求知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加强监督检查。

2.5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不断扩大农家书屋的社会影响

建立农村书屋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农民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帮助农民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对此,一方面各相关部门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努力使书屋创建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避免使民心工程成为形象工程;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扎实做好农村书屋的舆论宣传工作。可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广播、横幅、标语、村务公开栏、村民会议、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歌舞、戏曲等方式,积极做好农家书屋建设的舆论宣传工作,让农民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书屋。要及时推广农家书屋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农家书屋建设取得的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力,逐步引导农民改变观念,以学致富,使“农村书屋”成为在农村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地方。

[1]孙敏霞.基层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101-102.

[2]丛湘平.“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111-112.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图书
农家笑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图书推荐
春回农家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梦幻书屋
班里有个图书角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