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瑾(中国科学院 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 100190)
近几年伴随着网络社会化的强劲趋势,Web2.0的理念在图书馆不断地渗透、深入,基于Web2.0的典型技术与软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领域中也越来越多地得以使用。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也被称为社会化软件或社群性软件),作为Web2.0技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从“人—机对话”到“人—人对话”的转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在当前许多图书馆的网站及提供的各类信息服务中都有所体现。
社会性软件包含有多层含意,到目前为止对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作出了不同的解释。英国LASSIE项目中对社会性软件的描述是“基于网络平台的软件工具或服务,绝大多数位于远程服务器,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访问”。[1]Clay Shirky用一句话将社会性软件概括为那些“支持群组互动的软件”。[2]Stowe Boyd从目的和功能上对社会性软件作出如下解释:“社会性软件首先是基于个人的,其次是基于群体的——这个群体产生于个体间的交流,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展示自我的个性、兴趣、偏好、社会关系等,而群体也经由交往而形成。”[3]Rich Persaud从技术角度认为“社会性软件关键在于其当前输出不仅仅取决于当前用户的操作行为,而是至少还有一个别的、与当前用户的当前的行为无关的、因素协调和参与了当期信息输出的组织。”[4]国内学者张树人、陈禹将工具层次的对象从社会性软件概念中剥离出去,把社会性软件定义为“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或能促进集体协作行为自底向上的形成,或能促进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创建与发展,让系统内的信息组织与用户构成的社会组织一起按照社会原则和机制同步进化的,以网络服务形式提供功能服务的软件”。[4]尽管定义形式多样,但概括起来,社会化软件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含义:
(1)社会性软件是个人软件,是个人网络化的工具;(2) 社会性软件是构建社会网络的基础;(3) 社会性软件是个性和社会性的统一;(4)社会性软件是社会技术化和技术社会化的产物。
与传统软件相比,社会性软件不是把人联接到计算机或网络上,而是按照个人的兴趣、观点、思想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因此,较之传统软件,社会性软件具有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平等性、易用性的特点。
根据不同标准,社会性软件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软件应用的不同层面,社会性软件被划分为单机网络交流工具和以网络服务形式存在的社会性交互或集体协作平台。从功能上,可以分为显性社会性软件,如:以交朋友为目的 Friendster、Myspace、the facebook、Podcast、Youtube等;协作与通信工具,如:MSN、QQ、ICQ等;个人出版与聚合平台,如:BBS、Blog、Wiki以及智能社会软件,如:计算机协同工作软件。图书馆使用比较多的有:博客(Blog)、即时通信工具 (IM)、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电子公告)、维基(Wiki)、RSS、多媒体共享、社会网络系统、社会化网络书签、互联网聊天、多用户网络游戏、小插件等。这些社会性软件以其各自不同的优势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博客作为网络流行的知识管理工具,在图书馆的应用最为成功、广泛。图书馆博客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图书馆员开设的图书馆专业、学术博客,如美国Michael Stephens的博客(http://tametheweb.com)、厦门大学图书馆图林网志聚合(http://wiki.xmulib.org/rss/);另一类是图书馆或馆员个人建置的服务性博客。美国有112所高校图书馆创立了比较成功的服务性博客。阿什兰大学图书馆建立的“IRCBook Review Blog”(http://ircbookreviews.blogspot.com/),由图书馆员和教师撰写有关图书推荐与评论的博文。乔治亚州立大学图书馆的“Library Newsand Subject Blogs”(http://homer.gsu.edu/blogs/library/)将分类后的新闻发布在博客上,让读者方便地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馆信息,是一个典型的新闻博客。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搭建的“Uthink Blog”(http://blog.lib.umn.edu/)则是一个综合性的博客平台,免费向教师、馆员、管理者、学生提供博客托管服务。目前该拥有博客7815个,13万余条目,其中的图书馆博客社区为图书馆知识库积累了大量的有用文献。通过Uthink,不同院系、专业、研究课题、项目组、特定课程的志趣相投者聚集在一起,正逐步将图书馆从信息资源中心转变为支持教学与学习、促进学术交流、个人表达的学术中心。一些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如密歇根州的安阿伯地区图书馆(http://www.aadl.org/)、西朗布兰奇公共图书馆(http://www.wlbpl.org/)利用博客建立了图书馆主页,聚合了图书馆各部门最新发布的文章及相关信息。
国内图书馆博客使用也很普及。厦门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数字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温州大学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作为博客服务提供商,面向自身与用户提供博客服务平台;上海大学图书馆开发的学科建设门户(http://202.120.121.193/xuekemenhu/html/index.html),是集博客空间、新闻资讯、书籍下载、网摘系统、论坛于一身的综合性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图书馆利用博客托管服务创建了自己的博客园地。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研究生信息交流学习室在鸿波网建立了面对中国科学院广大研究生的服务博客(http://icstu2.home.imhb.cn/),内容涉及文献检索、利用,资源导航,服务政策介绍,专项活动信息,课件共享等。
图书馆利用博客在文献导读、信息素质教育与培训、学科导航、宣传互动、参考咨询、信息收集与发布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对同行间加深沟通、了解,加强学术研讨与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图书馆与读者交流的一种手段,有助于形成读者社区。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是用于网上新闻频道、博客、播客和其他Web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它在图书馆得到双重利用,一方面图书馆整合网络上学术机构、数据库平台、出版社等的RSS feeds,将各类过滤、聚合的信息纳入图书馆系统;另一方面将信息创建为RSS feeds,或将RSS feeds聚集在一起提供从图书馆到用户端的内容服务。据统计,2006年美国就有100余家图书馆在实施RSS项目,RSS成为图书馆使用增长最快的社会性软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塔次大学、麦迪逊大学、阿拉巴马大学图书馆在网站向读者提供最新消息、新书目录、期刊目次及数据库信息的RSS订阅。[5]塔科马公共图书馆RSS列表(http://search.tp l.lib.wa.us/rss.asp) 包括了图书馆活动、小说、DVD、游戏、美国史、艺术、园艺、体育等75项RSS订阅。爱荷华州立大学图书馆创办的“Rich Site Services”RSS聚合系统(http://www.public.iastate.edu/∽CYBERSTACKS/RSS.htm),收集了北美、英国、德国、中国香港地区的图书馆与研究机构的站点,并按通知、新闻、数据库、网络资源指南、新书推荐、参考咨询、评论等13个类目将近百个RSS、XML网络feeds链接提供给用户。与此类似,国内厦门大学图书馆的“知识资源港”(http://210.34.4.20/cn/xmurss.asp),按照公告信息、学术讲座、信息参考向师生提供了20多个热点专题信息的频道定制。上海大学图书馆新闻聚合系统(http://www.lib.shu.edu.cn/xuekemenhu/batch.viewlink.php?itemid=56) 包括宗教社会学、学科、图情三个版块;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科技新闻聚合服务系统”(http://scinews.clas.ac.cn/)汇集了22个学科大类53个新闻发布机构的379个信息源,并将RSS频道按照学科领域列出19类,供用户订阅。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新闻聚合系统(http://library.qust.edu.cn/new/sxna/)收入了7个站点,向学生提供本校、图书馆、博客等各类信息源的浏览订阅服务。211工程中有27所高校图书馆在其网站分别提供了图书馆公告、资源动态、学术报告、新书目录、商业数据库、图书催还等RSS服务。
图书馆利用RSS技术过滤、聚合、积累学科门户网站信息,用于制定资源列表,聚合学科信息、参考咨询、学术信息推送、构建学科导航等,同时作为一种实时、高效、安全、低成本的信息发布渠道,图书馆通过向用户提供RSS订阅,传递图书馆动态、新书通报、目次服务、商业数据库信息、催还通知、讲座与活动信息等,是目前用于图书馆服务最多的技术。
BBS是最早出现的合作性知识创建与共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由图书馆建立的专版BBS和借助相关BBS开设图书馆版块。2008年一项针对国内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专版BBS的调查中显示,包括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在内的32所高校都拥有BBS图书馆专版。此外,广东海洋大学、西安邮电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一批高校图书馆以及一些专业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诸如中国地质图书馆、常熟市图书馆等也建有自己的专版BBS。第二种是图书馆借助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BBS开设自己的版块,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图书馆分别在未名BBS与水木BBS开设了图书馆版块,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依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科苑星空BBS”开设了图书馆版块“E图淘宝”,首都图书馆在谷哥开设了首图论坛,这种形式既省去了开发环节,宣传上也可以借力使力。
无论哪种形式,通过BBS,图书馆实现了政策宣传、参考咨询、文献传递、信息播报、意见与建议征集、资源推荐、导读、用户调查等多种功能。而且,BBS以其自由平等、多项交流、匿名、论题范围广、受众多、总揽全局等优势受到图书馆用户的欢迎。
维基是继BBS和博客之后图书馆界使用的另一种多人协作式网络写作平台。图书馆应用最典型的例子是 OCLC的 OpenWorld Cat(http://www.oclc.org/worldcat/default.htm),它采用开源软件建立维基,邀请用户参与联合目录的编制,用户可为书目记录添加目次、注释与评论等。华盛顿大学图书馆通过在维基百科添加条目,将链接加入维基百科相应的主题中来揭示自己的数字馆藏,有效提高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Ohio州立大学图书馆为商业研究者服务的Bizwiki网站(http://www.library.ohiou.edu/subjects/bizwiki/index.php/Main_Page),发布与商业有关的参考书、数据库、Web网站等方面的指导信息,混搭即时聊天的meebo。圣约瑟夫公共图书馆建立的Wiki主题指南(http://www.sjcpl.org/subjectguides/index.php/Main_Page) 涵盖了多个学科,每个主题下不仅列出相关的丰富信息,还提供了这些信息的深度链接——图书、期刊数据库、新闻事件等。用户进入讨论部分后可以为指南添加注释、作内容修改等编辑。与此类似,英国的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图书馆也建立了电子资源维基(http://library.hud.ac.uk/wiki/Main_Page)。印第安纳州的巴特勒大学图书馆设立的参考维基 Butler WikiRe(http://www.seedwiki.com/wiki/butler_wikiref/butler_wikiref)是关于图书、网站、数据库等的协作评论平台,作为该校参考咨询的知识库,授权用户群组可以添加新资源主题,对错误的资源进行修改、删除,发表对某些资源的应用体会及使用说明等。密歇根州立大学图书馆维基(http://mlcnet.org/wiki/index.php/Main_Page) 则是专门为图书馆员搭建的。这类用于图书馆内部管理与交流的维基还有很多,如国内厦门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图书情报网上百科(http://libforum.xmu.edu.cn/wiki/%E9%A6%96%E9%A1%B5)。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基于mediawiki技术正在搭建“信息素质教育”平台(http://124.16.154.2:8080/JSPWiki/),是馆员、读者共同探讨、多向交流、知识互动的知识库。
维基能够帮助图书馆员有效地实现知识管理,特别是对隐性知识进行组织、利用,并通过超链接创建知识间的相互关联,构建专题知识库;建立同主题社区;创建主题资源指南,对用户进行图书馆使用指导。用户可以参与对图书馆网站、资源、服务及会议的介绍、评论、揭示与发布。较之博客与BBS,Wiki的主题专指性更加集中。
播客=“音频文件+RSS”对播客进行了完整的诠释。国外利用播客的图书馆很多,“成功图书馆”(http://www.libsuccess.org/index.php?title=Podcasting)列举了北美63家各类图书馆播客利用的情况,充分体现了播客在图书馆中的典型应用——共享有声图书、音乐资料及培训、讲座、访谈录音;进行阅读指导;借助图书馆新闻、图书馆历史、图书馆导览等进行自我营销。其中美国国会图书馆利用播客(http://www.loc.gov/podcasts/)即时发布图书馆活动,在线研讨会以及涉及历史、文化、宗教、艺术、文学、教育、科学、技术等门类的音视频资料。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在其主页向用户提供图书馆概览和图书馆新闻播客文件。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其图书馆网站建立了自己的播客(http://lib.asu.edu/librarychannel/),向读者提供图书馆举办的讲座、座谈等音频和视频文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Sheridan图书馆通过播客(http://www.library.jhu.edu/podcasts/)向读者作馆藏介绍以及如何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技巧与方法。
提供媒体共享服务的网站有很多,youtube、flickr、itune、土豆网、优酷网等。视频与图片共享以youtube、flickr用户最多,最为知名。这些网站聚集了丰富的视频剪辑、音频资料、图片、幻灯片资源,通过方便的组织(分类、添加标签、评论等)、共享(RSS、IM、Email、blog) 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用户。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些网站服务以及庞大的用户群开辟自我宣传推广、资源传播和教学的新途径。美国国会图书馆分别在youtube和flickr上开设了专门的频道(http://www.youtube.com/user/LibraryOfCongress)(http://www.flickr.com/photos/library_of_congress/)将其所藏的庞大视频资料及珍藏图片加载到互联网,以实现网络共享。伦敦公共图书馆(http://www.flickr.com/photos/londonpubliclibrary/)利用flickr开展图书馆历史、特色资源、图书馆活动的宣传、推广。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通过名为“The flickr PilotProject”与flickr的项目合作,协同用户共同建立了包括上百万图片资料的数据库——Picture Australia(http://www.pictureaustralia.org/),被誉为Flickr实践的范例。欧洲图书馆(http://www.youtube.com/user/theeuropeanlibrary)、威尔士国家图书馆 (http://www.youtube.com/user/llyfrgen)、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理事会(http://www.youtube.com/user/NationalLibraryBoard)、苏格兰国家图书馆(http://www.youtube.com/user/NLofScotland)都先后在youtube上设立了专门频道。大学图书馆则利用youtube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资源介绍以及信息素质培训。如乔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在youtube上发布了图书馆介绍的短片,工程学科馆员还开设了GTMechEngVids(http://www.youtube.com/user/GTMechEngVids),汇集了期刊检索、专利检索、引文检索等教学内容供学生学习。
除上述社会性软件之外,标签、IM(即时通讯工具)、网络聊天、多用户网络游戏等也已嵌入到图书馆的服务之中。如宾州大学图书馆员开发的PennTags(http://tags.library.upenn.edu),摆脱了分类法和主题词表的限制,是一个由用户创建的分类目录。它与馆藏目录相结合,读者可根据个人使用习惯将OPAC系统、机构知识仓储中发现的期刊论文或书目记录链接添加到PennTags,其他用户也可以在同一网站搜索、共用这些标签,从而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传播与共享。这种方式尤其是对许多过去灰色文献的揭示起到促进作用。密歇根大学图书馆也推出了自建的Mtagger服务(http://www.lib.umich.edu/mtagger/),不仅适用于馆藏目录,也适用于图书馆的绝大部分网页,除具有一般的标签功能外,还可以使用户根据某一类馆藏查找与其标签相类似的其他网络资源,通过共用标签达到信息资源更大范围的传播共享。更有不少图书馆利用社会网络服务开展图书馆服务,如斯坦福大学利用网摘工具“美味书签”创建了自己的主题资源列表(www.stanford.edu/group/ic/cgi-bin/drupal/delicous),将delicous中的标签嵌入到图书馆网页。布鲁克林学院、莫里斯维尔州立学院、得克萨斯大学图书馆、丹佛公共图书馆、亨内平公共图书馆都在MySpace上设置了空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吉林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高校和公共图书馆相继开通了手机短信服务。
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图书馆对社会性软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其中以美国开展的实践最早,尝试最多,利用最为广泛,发展速度最快,成功案例也最多,在学科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扩大用户社会交往等方面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国外相比,我国图书馆对社会性软件的应用实践起步相对较晚,2006年以上海图书馆召开的“Web2.0与信息服务”研讨会为发轫掀起了图书馆2.0的研究热潮。近两三年在Web2.0的研究与实践上均有了快速的发展,从最初的尝试到现在的研究与应用蒸蒸日上,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总体来看,南方地区图书馆的探索、实践多于北方;相对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对社会性软件的应用实践领域更宽泛、更深入,也更加积极活跃。造成这种差别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用户群体的特点以及图书馆对社会性软件的认知度是不容忽视的。就公共图书馆而言,服务对象的知识结构及对现代网络技术的理解与掌握、运用与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用户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扩大、充实、加强基础服务内容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显得更加重要。此外,图书馆对社会性软件、网络信息环境、用户信息行为的认知度,直接影响着实践方案自上而下的组织、实施。因此,整个图书馆界还有待形成较为完整的范式。
从本质来说,图书馆对社会性软件的应用与实践是提倡以用户为中心,推动互动、体验、参与、分享、自助的新的服务提供和服务接受方式的手段。利用社会性软件让用户参与到图书馆内容、服务、网站、OPAC系统的开发、建设中来,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正在将社会性软件与图书馆网站、WebPAC做嵌入性使用。[6]2008年,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的社会网络集成将其在Facebook、MySpace、Flickr、SMS短信咨询、IM即时通讯资讯集成、Twitter、Blog等社会性工具与社会性服务网站的应用整合到了图书馆网站的一个页面(http://www.library.yale.edu/science/socialnetworking.html);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图书馆也将RSS、facebook、Youtube、Blog、Flickr、Twitter集中在网站上,为用户的社交活动提供方便(http://libraries.ucsd.edu/about/connect.html),使用户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下和关系网内的成员进行交流。[7]此外,采用混搭的方式让读者在利用书目数据库、网站数字化资源的同时也可以使用其他网络资源,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技术上均实现“无缝契合”。这些在提升图书馆服务,增进图书馆与用户间的交流,扩大图书馆的影响等方面已形成一股热潮,但要真正达到成熟还将面临许多问题,诸如版权问题、与系统提供商间的合作、用户如何参与、是直接“拿来”还是自主开发等等。无论如何,Web2.0的时代已经到来,尽管在利用Web2.0的核心技术进行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路上困难重重,然而却是图书馆保持生命力的动力。
[1] Jane Secker.Social software and libraries:a literature review from the LASSIE project Centre for Learning Technology[Z].London:London SchoolofEconomics,2008:215-229.
[2] Clay Shirky.Social Software and the Politics ofGroups[EB/OL].[2009-06-10].http://www.shirky.com/writings/group_politics.html.
[3]Stowe Boyd.Are You Ready for SocialSoftware?[EB/OL].[2009-06-10].http://www.stoweboyd.com/message/2006/10/are_you_ready_f.html.
[4]张树人,陈禹.从发生与演化的角度研究社会性软件[C].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2005.
[5] RichardWBoss.Librariesand Rss[EB/OL].[2009-08-03].http://www.ala.org/ala/mgrps/divs/pla/plapublications/platechnotes/LibrariesandRSS.pdf.
[6] Meg Atwater-Singer,Kate Sherrill.Socialsoftware,web 2.0,library 2.0,&you:a practlcal cuide for using technology@your library [EB/OL].[2009-08-03].https://scho-larworks.iupui.edu/handle/1805/1577.
[7] Social Software in Libraries SPEC Kits 304[EB/OL].[2009-08-03].http://www.arl.org/bm~doc/spec304-web.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