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福
(湛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广东 湛江 524048)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渗透,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接入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已经成为21世纪信息服务的重点,移动设备(Mobile Devices)实现了这种服务方式。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也开始将移动设备运用到系统中,支持笔记本计算机、PDA(个人数字助理)、无线接入(WML、WAP、手机)、Java设备、提款机、游戏机、传呼机等设备。无论是用户从移动电话,还是从掌上设备进行检索,服务器都能给予应答。系统可以检测到任何需要查询的客户,从基于个人电脑的桌面浏览器,到移动电话或无线手提设备,例如掌中宝、便携式设备等[1]。笔者主要以手机为例,论述移动设备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2008年6月召开的美国图书馆协会夏季年会上,与会代表讨论了图书馆界需要特别关注的技术趋势,这些趋势与图书馆中的计算机应用相关。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及的技术趋势并不是一种长期趋势,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些技术趋势已经在产生作用。其中有一种趋势便是移动设备(Mobile Devices)的应用。iPhone代表了移动计算的一种趋势。iPhone如此引人关注,基于以下3个原因:①iPhone的物理界面配有挤压和拖拽触摸屏技术,使其易于使用,人们不需要学习如何利用其语言来输入;②iPhone提供的“永远在线”和“无尽存取”网络链接,使得保持可联络、阅读邮件和“网上冲浪”变得不再重要;③其软件接口都是由比较成熟的应用软件来实现的,而非分化成有许多滚动列表的文本接口。苹果计算机已经推出了iPhone,其他公司很快也会跟进。因此,如何将图书馆内容和服务纳入到移动设备中应是当前该考虑的问题了[2]。
图书馆系统Millennium的AirPac子系统,它能为无线信息设备,如移动电话、PDA等提供Web接入方案。英国汉普郡图书馆建起一个WAP网站,为WAP手机用户提供该郡54家图书馆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开放时间等信息服务。读者可以在汽车上、马路上通过手机查询离自己最近的图书馆的地址,并查询该图书馆是否有自己所需要的图书。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在2001年10月首次启动手机移动服务,芬兰软件公司Portaliry为此项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为图书馆提供了解决方案Liblet。它实际上是一套软件,将SMS信息翻译成网络可识别的问询(Web-based querics),网络发出的通过Liblet转成手机可识别的短信。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图书馆开通了手机WAP服务。无线通讯协议(简称WAP)是在数字移动电话、因特网或计算机之间进行通讯的开放式全球标准。只要用户具有一部支持WAP的手机,就可以享受手机WAP服务。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和东京大学图书馆开展手机I-Mode定制服务。日本移动公司通过移动电话使用Internet服务,其采用分组交换叠加技术,保证用户实时在线,使用简化的HTML编辑网站,让传统Web网站容易转变为IMode网站。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图书馆提供PDA服务。在1993年11月,使用PDA通过移动通信检索图书馆资源,读者通过移动电话对图书馆的在线目录(OPAC)进行馆藏文献或数据库检索,也可拨号到学校校园主机,通过校园主机连接到Internet进行检索[3]。
2005年6月,上海图书馆开通了“手机图书馆”。手机用户只要发送短信到816055,便可与上图工作人员互动交流,查询开馆时间、书目检索、文献请求、参考咨询、讲座预订等信息,工作人员将会即时回复。这种手机图书馆的服务不仅在全国属于首家,在世界图书馆界也居领先地位。
2008年3月17日,重庆大学图书馆正式启动西部首个高校手机图书馆系统。该系统是由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大学图书馆共同研究开发的图书馆现代管理系统Adlib2.0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手机图书馆,读者使用手机便可以轻松实现查询、预约、挂失等功能。
2008年9月9日,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开馆,移动数字图书馆也同时开馆。国家图书馆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以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为服务媒介,采用先进的动态内容分发(DCD)技术,为读者提供信息推送和获取的服务。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突破了移动服务通过短信、彩信、WAP等形式实现的传统方式,利用新技术实现了信息推送与获取的优质结合,使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使用者都具有相当的主动性。该服务具有高质的性能和良好的交互性,同时避免了短信、彩信等强制推送信息对用户的影响。国家图书馆根据自身资源特点推出国图动态、文化快递、书刊推荐、资源检索等频道内容,在规定时间对内容进行更新。使用移动服务的读者可以有选择地定制频道、自主地阅读更新的信息内容。读者也可以根据提示进行主动频道内容更新,从而更加及时地使用自己的移动数字图书馆。
手机短信刚刚推出时,只是点对点的收发,现在用户可以点播短消息,订制新闻、天气预报、航班等信息,还可以下载铃声、彩信、图片、游戏、MP3、flash等等。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已经被业界公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方向。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随着3G网络能力的提升和Web2.0的发展,移动Web2.0的发展开始提速。移动Web2.0大大增强移动互联网各类增值业务的互动性,更加彻底地体现了参与、共享的互联网核心宗旨。
2.1.1 WAP定义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即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WAP使移动Internet有了一个通行的标准,其目标是将Internet的丰富信息及先进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之中。WAP定义可通用的平台,把目前Internet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可以广泛运用于GSM、CDMA、TDMA、3G等多种网络[4]。
2.1.2 WAP服务定义
通过WAP,可以实现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或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交互访问,包括收发E-mail、浏览WAP网站页面等。WAP将无线移动终端设备与Internet或Intranet紧密地联系起来,提供一种与网络类型、网络运营商和网络终端设备都独立的移动增值业务。WAP服务即是提供这样一种移动增值业务的服务。简单地说,WAP服务是一种实现“移动+Internet/Intranet”的服务。
2.1.3 WAP服务的现状
从理论上讲,通过WAP能够在所有的无线移动终端设备和Internet及Intranet之间实现及时的交互信息。因此,未来WAP服务的范围将非常广阔,而WAP服务的发展前景也将非常光明。
WAP手机是集数字移动电话与部分移动电脑功能于一身的新型通讯工具,它不仅具有普通手机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收发E-mail、Fax、浏览新闻、查看股市行情、获取航班时刻、问寻天气预报数据等功能。WAP手机和一般的手机不同之处在于它内置有微型浏览器(MiniBrowser)、缓存(Cache)和内存,并支持客户端Cookies和Session。目前,绝大多数手机支持无线上网的WAP数据功能。
不可否认,无线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WAP服务在新世纪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迅速扩大。WAP服务以大量的、及时的信息给人们生活提供了全方位、多元化的资讯传播。WAP服务的无所不在,其灵活性、简洁性、随意性等,为未来人们的理性决策和扩大交流群体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和难得的机会。乐观地预计,在未来5~10年后,WAP服务将全面浸润人们的生活,WAP服务将从根本意义上改变目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质量。
2.2.1 SP定义
SP(Service Provider)即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增值界面为用户提供服务,然后由运营商在用户的手机费中扣除相关费用。
2.2.2 SP业务定义
SP业务是通过移动通信网和定位技术获取移动终端(手机)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数据),开展一系列应用服务的新型移动数据业务,它将成为我们将来舒适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演进,位置服务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多媒体应用。在2G环境主要是基于文本的位置服务信息;在2.5G环境下可以提供基于图形的位置信息;在3G环境下可以提供基于多媒体的位置信息,未来的3G时代将提供许多新的移动数据服务。
2.2.3 SP业务环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有关规定,增值电信业务包括以下9项:电子邮件、语音信箱、在线信息库存储和检索、电子数据交换、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增值传真、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可视电话会议服务。
目前SP业务主要集中在电子邮件、语音信箱、电子数据交换、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几项,而在线信息库存储和检索、可视电话会议服务等业务的发展潜力仍很大。虽然目前条例中没有专门提及IVR,但随着IVR业务的发展,这一法规也有可能做相应调整。
另外,2000年以来,国际上的3G呼声非常高涨,而SP业务的一些高端应用正有赖于3G技术的成熟。信息产业部在分析了国内外形势之后果断地提出了对3G的4句话:积极跟踪、先行实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这也为推动各种SP业务的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英文简称,是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相对原来GSM的拨号方式的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GPRS是分组交换技术,具有“实时在线”、“按量计费”、“快捷登录”、“高速传输”、“自如切换”的优点。GPRS移动数据业务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服务,主要应用服务如下:
①基于位置的业务:位置查询、饭店及类似的服务行业导航等。
②移动信息服务:信息点播、天气、旅游、服务、黄页、新闻和广告等。
③移动商务:包括移动银行、移动理财、移动交易(股票、彩票)等。
④移动互联网业务:网页浏览、E-mail等。
⑤虚拟专用网业务:移动办公室、移动医疗等。
⑥多媒体业务:可视电话、多媒体信息传送、网上游戏、音乐、视屏点播等。[5]
手机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增值服务功能,也是图书馆系统的一大特色。手机是现代人的常用物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手机短信也是人们乐于接受的通讯方式。所以在图书馆系统里提供手机短信访问图书馆实现图书馆查询、借阅图书等常用功能,更贴近用户的使用习惯,提高了图书馆系统的可用性。
“手机图书馆”是通过在图书馆内部部署移动代理服务器(mas),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手机客户端,增加与读者互动的又一新途径,是图书馆扩大外延服务的又一次新的尝试。
“手机图书馆”服务是指用户通过手机,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知识服务。目前,“手机图书馆”主要以基于图书管理系统的无线应用、基于图书馆内部管理和办公的无线应用、基于对读者知识服务的无线应用为主导,从而实现书籍的查询、预约、续借、到期提醒、读者调查、新书定制等功能。本系统作为移动信息服务的延伸,更好地体现了信息时代的及时性和个性化。
随时随地可使用手机或小灵通进行查询、预约、挂失等操作,不受有线网络的限制,使用简单方便,只需要记住几个简单的代码或者查询帮助即可完成操作。
3.2.1 漫游图书馆
大型图书馆建筑宏伟,馆藏资源丰富,阅览与服务场所众多。为了帮助读者快捷地定位到自己目的地,手机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运行于手机的“漫游图书馆”服务。“漫游图书馆”服务包括静态导航、动态导航和模拟图书馆3部分。其中,静态导航为读者提供了国图主楼和各楼层的平面图,读者可以从宏观上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各阅览室的位置;动态导航部分则根据读者选定的初始点和终止点,仿真地为读者指示路径,自动带领读者到达目的地;模拟图书馆提供国图场景,读者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漫游其中[6]。
3.2.2 短信服务
①公共信息:公共信息是指国家图书馆定期向读者发布的一些信息公告,目前只提供讲座、展览、演出等信息。读者通过手机短信或Web方式选择定制某类或全部公共信息后,即可接收到相关信息内容的通知。
②图书查询:主要方便读者查询图书馆所藏图书信息,为读者提供完善、方便的借阅服务。
③图书预约:图书预约为读者提供了能在第一时间借阅到图书的机会,做到不与图书擦肩而过。
④图书到期查询:主要解决读者所借图书的超期问题,让读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处理。读者通过定制或者查询,随时都可以掌握准确的图书到期信息。
⑤图书续借:及时续借到期图书,方便读者借阅。
⑥图书催还:图书催还是指在读者所借图书到期前,国家图书馆向该读者发送短信,提示其按时还书或办理续借手续,再者是对因其他原因造成的图书过期进行催还和告知相关规定。
⑦读者卡挂失:读者卡挂失是指读者可以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办理读者卡挂失手续,即读者发送短信到短信服务平台申请读者卡挂失,由短信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处理接收到的挂失请求,处理完毕后发送短信告知读者处理结果。
⑧读者意见与建议:读者意见与建议是指读者对国家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可以用短信留言的方式,发送到国家图书馆短信服务平台,由短信服务平台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后给出答复。
3.2.3 读者指南
“读者指南”为读者提供了下载到本地手机的读者帮助信息,使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简单快捷地获取图书馆及其阅览室、借阅处、服务处的基本信息,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解疑常见问题。“读者指南”主要包括图书馆简介、图书馆方位和路线介绍、阅览室功能介绍、阅览室开闭时间介绍、办(退)证相关手续介绍、借(还)书相关规定介绍、与读者相关的其他规章条例介绍和常见问题列表[6]。
①权威性:平台所有的信息直接来源于图书馆管理中心,直接读取管理中心完整的数据信息。
②及时性:所有数据在送交平台时都会被平台数据库过滤一次,发现有关于定制用户的信息,平台会及时送达到用户手中。
③主动性:对于图书到期通知、新书通知等信息,平台具有主动提醒和告知功能。
④全面性:平台不但提供图书信息服务,同时可以提供相关图书馆概况等,使整个平台的服务更全面。
据统计,中国手机普及率最高,这为手机图书馆的应用提供了更好的移动设备。手机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增值服务功能,也是图书馆系统的一大特色,更是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一部分。系统实现了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办理图书借阅、预约、续借、查询等业务,而不再需要亲自到图书馆或打开电脑上网这么麻烦,更贴近用户的使用习惯,提高了本系统的可用性。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短信形式将图书馆的新书信息发给注册读者,也可以利用短信发送催还通知,可以大大提高图书的利用效率,为广大读者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手机图书馆将通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使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快速地传达到各地,使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秀文化精品,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1] 李广建,张智雄,黄永文.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现状与趋势[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3):33-36.
[2] [2008-06-08].http://infomotions.com/blog/2008/06/toptech-trends-for-ala-summer-08/.
[3] 贺伟,曹锦丹,刁云梅.移动终端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6(5):767-771,792.
[4]阴江烽.3G业务在图书馆的扩展应用分析及其关键技术.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97-99.
[5] 李以华,胡坚波.3G业务分类与应用[J].现代电信科技,2006(9):53-57.
[6] 掌上国图.[2008-09-12].http://dcd.nlc.gov.cn/dcdManagement/login.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