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化论略

2010-03-22 02:32王立山
文化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精神文化

王立山

(大连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622)

一、何谓“文化”

“文化”是一个古老的词汇,从广义角度讲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结构学将文化分为3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对人类认知、利用、改造自然界所取得的成果的反映,它受制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制度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为达到活动的目的进行管理、协调所形成的一种机制,是一种行为规范;精神文化指人类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及其所达成的共识,其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1]

二、图书馆文化的含义

概括地说,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领域内与图书馆现象有关的各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具体说,图书馆在从事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加工、传递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的特征和丰富内涵。它包含图书馆从物质形态、组织制度到精神意识的一切文化现象,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复合体。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说,图书馆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从文化保存到传播到文化继承和创造的循环过程,是由客观文化价值到主观精神再到客观文化的转换过程。从组织角度来说,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所特有,是图书馆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标志。

图书馆文化可分为图书馆物质文化、图书馆制度文化和图书馆精神文化3个层次。图书馆物质文化是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成果,是客观存在的总和,包括图书馆建筑、图书馆藏书、图书馆设备、图书馆环境等要素,它是图书馆文化的物化表现形式。图书馆的制度文化是调节图书馆内外关系和行为方式的规范性文化,包括图书馆领导体制、图书馆组织机构、图书馆管理制度等要素。图书馆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心理和意识形态,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部分,包括图书馆哲学、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精神、图书馆风貌等要素。这3个层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图书馆的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图书馆制度文化主导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实践,并影响图书馆精神文化;图书馆精神文化规定着图书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对二者具有灵魂和生命力的作用。它们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融合成了图书馆文化的有机整体。[2]

三、图书馆文化的特征

图书馆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广的内涵,其处于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涵盖下,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图书馆实践活动形成发展,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了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特点。

(一)亚文化性特征

一方面,人类社会文化背景的发展制约、影响着图书馆文化的发展演变,图书馆文化是一种能够很好体现特定时期人类社会生活中科学、教育、文艺及人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心理状态的社会文化;另一方面,图书馆文化本身又是社会文化系统下的独立子系统,它是图书馆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身独特的内容结构、功能特征和社会地位。

(二)时代性特征

图书馆文化基于特定时代社会民族的文化实际而建立起来,该时代民族、社会的科学技术、思维方式、道德法律、教育水平乃至于风俗习惯制约着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图书馆文化必须适应社会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图书馆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图书馆文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图书馆的文献载体经历了从龟甲、竹简、丝帛、纸质走向电子、多媒体、数字化;生产方式从手工操作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过程;管理和服务理念经历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书本位到人本位、从信息独占到信息共享的演变阶段。图书馆文化在所包含的物质、制度、精神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是图书馆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

(三)地域性特征

图书馆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较中国图书馆与西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中国图书馆重视为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强调服务的重点原则和特殊性。西方国家则强调服务的“平等原则”,注重为每个读者提供平等的、无差别的服务。我国图书馆比较强调图书馆的“特色化”,西方国家往往强调图书馆的“专业性”。这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大背景。就单个图书馆而言,由于历史、性质、规模、人员素质、服务对象诸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各个图书馆自己特色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管理方法、发展目标等。

(四)物质性与精神性相统一的特征

物质层是图书馆文化的表层,是形成图书馆文化制度层和精神层的物质条件和基础;精神层是图书馆文化的深层,以图书馆员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等为主要要素的图书馆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形成图书馆文化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基础,由于精神层不外显,所以它必须通过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去展现。

四、图书馆文化的功能

图书馆文化以其潜在的、常在的知识魅力和智慧魅力蕴涵着文化力;以其承载的深厚文化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推动社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一)图书馆的文化积累功能

人类文化的积累必须有文化的存储作保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创造出来的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存储在发挥作用。文化存储主要是通过文献资料的收藏来实现的。几千年来,图书馆通过对文献的收藏而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保存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迄今为止的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文献资料对维系中华文明,继承民族传统,推动社会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图书馆看做民族文化的财富,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型图书馆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类的文献量在成倍增加,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仍然要求图书馆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储存中心。略有不同的是,文献收集的类型和载体发生了变化。但无论是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或复合图书馆都是人类文化遗产重要的、核心的储存机构。

(二)图书馆的文化整合功能

图书馆对文化的整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从文化选择看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的第一项“收集”,收集的实质是选择,而选择性是文化得以整合的前提条件。事实上,图书馆的各个业务环节都离不开选择。如采购部门要通过选购才能购入理想的书籍;典藏将不为读者利用的文化产物剔除、注销。由于图书馆整体的社会属性在于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其工作活动也是社会文化运营的折射,因此图书馆群体对图书文献资料进行选择的实质就是对整个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

2.从文化重构看

其要点有三:一是文化组合。图书馆将分散无序的图书文献资料,按照一定规则和标准予以排列组合,使之形成一个严整的结构系统。这实质是文化整合中系统化、整体化要求的反映。二是信息发掘。发掘图书文献中潜在的信息,提升其价值,这实质是文化整合中利用新发现的文化元素的反映。它对于文化的增生颇有意义。三是知识重构。这主要表现在“整理”工作和科研工作相结合上,人类运用图书馆的过程,是一个知识重构过程,包括从学术信息到创造新的学术成果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整合过程。

(三)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功能

美国的迈特尔说:“图书是保存人类记忆的社会机制,而图书馆则是人类记忆移植于现在人们的意识中去的社会装置。”图书馆则通过有组织收藏与保护图书这种物质载体来传递人类的思想,使文化和知识得以传承。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图书正是文化的载体,图书馆则是“移植”这种文化的场所。

(四)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功能

图书馆在保存、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同时已经具有了教育的职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图书馆成为了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由此而形成。

1.塑造完满人格

图书馆典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读者通过研读,将从中获得独到的个人体验,有助于他们去了解历史,实践高质量的人文理想。他们的理想得到激扬,心灵得到充实,人性得到完善。

2.启迪思维

图书馆以其独特的文化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将人类创造和积累的文化精粹、智慧精神和阅历经验传授给读者,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升华思想。

3.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体现出对读者的尊重和关爱;开放的、自由的、平等的、宽舒的借阅环境,吸引更多的读者,调动、激发主体性,使之体会学习的乐趣与信心,培养人的创造性,达到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

五、图书馆文化的构建

图书馆文化的构建,实质上就是要将图书馆建设成为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并能为社会发展起到最大推动作用的一种文化设施。

(一)加强基础,构建物质文化

图书馆物质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增强图书馆物质基础建设,才能营造图书馆良好的文化环境,培育优秀的图书馆文化。

1.现代化的建筑设备是时代进步的象征

图书馆建筑和设备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不同的社会阶段表现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性。我国古代收藏书籍的地方都反映当时以藏为主的文化特征,是图书馆历史的见证。现在进入以知识为背景发展经济的时代,富民强国靠知识夯实基础,文化需求的增加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近年来兴建的各类现代化图书馆,从根本上改善了原有的办馆条件,使更多的民众能方便地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在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国家乃至地区精神文明的象征。

2.丰富优雅的资源环境是读者温馨的家园

图书馆优雅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合理的馆舍布局,良好的通风与采光,宁静的场所和洁净的空气,使读者感到惬意和满足。

图书馆以丰富的文献资源而著称,吸引众多的读者。建立有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能为馆员和读者营造互益和谐的空间。近年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引入,使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成为现实,藏书类型也从过去单一的纸质书刊发展为电子文献、网络资源等多种载体共存的文献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

这个时代对图书馆资源环境的理解,已不仅是馆舍面积,藏书册数,而是现代化设备的配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品质,电子文献的拥有量,桌面网络的带宽以及资源共享的程度。这些物质文化的结果是通过文化活动过程不断实现的。

(二)注重规范,构建制度文化

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内容包括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对各项工作长期沿用方法的规范条例,执行的各种纪律条款等。它是塑造和延伸图书馆文化的有效手段和坚实保障。

系统的业务管理制度是规范服务的保障。图书馆业务管理既要继承前人,又要拓展未来,前后衔接是关键。制定系统的业务管理制度,才能将杂乱无续的物质流变成有续可检索的信息流,保证业务工作的质量。图书馆业务管理制度包括采访编目、文献借阅、典藏剔旧、文献保护、安全卫生等。业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将衡量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并保障文献资源的长久安全使用。因此,必须建立完善可行的业务管理制度,使业务工作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这是传承图书馆文化的百年之策。

(三)聚焦精髓,构建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由图书馆管理决策层倡导发出,作为图书馆内部员工的心理定势和群体意识,是图书馆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也是管理者的理性思维和卓越才能的展现,对图书馆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包括图书馆价值观念、图书馆精神、思想道德境界等。

1.新型的价值观是获得双向发展的依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意识被引入图书馆,价值的定位应该选择多元化发展的途径。首先必须高举奉献精神的旗帜,在敬业开拓中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在努力服务中追求新的价值。积极投身于学习型社会的主流中,不断用新知识打造自己,并寻求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开启群体创新意识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目标。

2.强调人文关怀是图书馆精神的核心

人文精神是图书馆精神的核心,图书馆精神应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关怀为理念,是图书馆人对前人遗留的精神文化现象高度珍视、自我关怀、自我维护和追求的行为意识,集中表现为职业精神、敬业精神、平等和谐精神。

职业精神在于图书馆肩负重要的社会职能,如社会教育的职能、科技信息传递职能和开发智力资源职能及收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和娱乐消遣的职能等。他们的工作应成为文化教育、信息传递和知识辅导者,以职业方式体现对读者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的关怀。因此,弘扬职业精神,努力忠于职守服务社会,自觉地把理想、目标与图书馆事业相契合,是时代赋予图书馆人的责任。

敬业精神指热爱图书馆事业,对图书馆职业怀有高度敬意,是图书馆界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图书馆事业是公益性的服务行业,服务的性质注定了图书馆工作的艰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馆人不能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必须坚持“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职业操守。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发展和成功。

平等精神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平等。图书馆是社会经济的文化窗口,肩负消除知识贫困、维护知识平等的职责。无论贫富和贵贱,人人都平等享有在图书馆被服务权利。图书馆应敞开大门,走进平民,并服务于他们。二是知识平等。这种平等体现在图书馆员既是民众的服务者,也是知识的需求者,可利用图书馆有利的资源和环境进行阅读,以储备知识,更新概念,同样是“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环节。所谓图书馆人爱书、读书的宝贵品质,也是图书馆百年文化传承的珍贵遗产。

图书馆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其发展从来都是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的。同样,图书馆文化也脱离不开大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图书馆文化的构建,其实质就是要使图书馆的建设符合一个时代社会发展水平,同时必将对社会发展起到最大推动作用。

[1] 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9.

[2] 王丹阳.图书馆形象的美学设计,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 .2008,(2):128-130.贺子岳.图书馆组织文化论,中国图书馆学报[J] .2004,(1):14-18.

猜你喜欢
图书馆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图书馆
去图书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