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及解决途径

2010-03-21 18:17江本武曹迅飞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入党动机党员

江本武,曹迅飞,左 辉,黄 伟

(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0 引 言

入党动机,即推动申请入党的同志为达到入党目的而进行的不懈努力的心理动因,或者说他从内心为什么要入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最终奋斗目标对党员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显然,只有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信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理论,不断从思想上丰富和提高自己,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由此提出入党要求,才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是一致的[1]。但是,由于国际形势以及国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日益趋向多样化与复杂化。

为此,笔者拟就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若干问题,对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法商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部分同学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调查采用随机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96%。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发现仍有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明确,存在模糊、不纯,甚至是错误的入党动机,具体情况如下:

调查表主要包括4个方面,基本情况、对党的了解、入党动机和对共产党员的整体评价情况。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别占26%、42%和2%,其中选择“信仰共产主义”的占67%,没有明确信仰的有28%;对党的了解情况方面:68%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党的了解程度一般,分别有14%和18%选择“了解”和“不了解”,96%的学生在回答“倘若你不是党员,是否想入党”时选择了“是”;入党动机方面:在回答“你为什么入党”时,选择“因为大家都申请,自己不申请就太落后了”的占26%,选择“入党能在评奖评优时特殊加分,而且会影响学生鉴定上的德育评定”的占12%,选择“是因为觉得入党是一种荣誉,这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可以增光添彩”的占36%,选择“为了以后更好地找工作”的占17%,选择“因为直觉上觉得入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坚实一步”的占38%,选择“为了不辜负长辈的希望,为了给家人争光”的占20%;在回答“你会在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下申请入党”时,选择“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兼顾个人利益”和“条件已符合的前提下申请入党”的分别占22%和78%;在“你对周围同学写入党申请书的看法”调查中,认为“追求共产主义信念”的占32%,有29%的学生选择了“为给自己学习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共产党员的整体评价方面:认为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突出,威信很高”的占45%,认为“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威信很差”的占7%。

1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的主要类型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把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分为以下4类。

1.1 自我设计型

这一类型的大学生热衷于探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比较注重个人的价值作用,对生活充满热情,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和勇于追求。他们认为入党能更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更好地成长、更完美,虽有加入党组织的愿望,但却仅仅把组织上入党作为一种成才的政治标准,没有把加入党组织作为自己政治上的毕生追求。他们比较注重于组织上入党而不是思想上入党,且大都上进心强,在某些方面有特长,想通过入党,为个人施展才华寻找用武之地。调查报告显示,有22%的同学选择“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兼顾个人利益”,29%的同学在回答“你对周围同学写入党申请书的看法”时选择了“给自己学习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实际上也代表了这部分同学写入党申请书时的看法,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这一类型的大学生一般有较为明确的自我人生设计和职业发展规划,在价值取向上,他们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复合性,在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模式中,不做严格的边界性取舍,而是力图同时兼顾。虽然这一类型的大学生入党动机能够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抉择中寻求平衡,但在两者冲突的情况下,通常申请入党主体有利己主义的念头闪现或张扬[2]。

1.2 实用功利型

主要表现在入党动机上的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调查报告显示,有17%的同学在回答“你为什么入党”(多项选择)时选择了“为了以后更好地找工作”,这表明有部分大学生把入党定位为提高能力和锻炼自我的机会,或异化为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就业竞争资本的功能性手段。这种类型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思想:认为共产党是执政党,如果自己不是党员,将来会在使用和提拔上受到影响,入党可以为自己未来的名、利、权等方面获取政治资本和实惠,他们受社会腐败风气的侵扰,脑中或轻或重地存在党员→从政→谋利的思维;认为入党可以有更多机会被选拔为主要学生干部,能在评奖评优时获得特殊照顾;认为入党会影响学生鉴定上的德育评定等[2]。这类学生为了达到尽快实现程序上的组织发展,往往表现出入党愿望十分迫切,经常主动找组织,找老师谈心,有的甚至请客送礼,拉关系,找门路。

1.3 虚荣被动型

这一类型的入党主体在动机上表现为自我虚荣性和被动性。自我虚荣性表现为部分学生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追求入党。调查报告显示,在回答“你为什么入党”(多项选择题)时,36%的同学选择了“是因为觉得入党是一种荣誉,这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可以增光添彩”。他们认为“共产党员”这一称号是荣誉的象征,希望通过入党来体现个人的价值,但政治上不成熟,思想认识肤浅,对入党的终极意义认知不明。被动性表现为有些学生本人的入党意愿并不强烈,但父母、老师却很重视他的入党问题,在他们的规劝甚至压力逼迫下,被动地递交了入党申请。调查报告显示,有20%的同学入党是因为“为了不辜负长辈的希望,为了给家人争光”。这类学生往往缺乏自主精神和内在积极性,在入党问题上缺乏恒心和毅力。在现实生活中,持有这种入党动机的同学不太热衷于公益活动和集体生活。

1.4 从众投机型

社会心理学认为,同辈群体之间在心理志趣上有较强的示范和感染作用,在行为选择上会出现从众附和、跟风随流的倾向[2]。调查报告显示,有26%的同学在回答“你为什么入党”(多项选择)时选择了“因为大家都申请,自己不申请就太落后了”,这部分学生看到周围很多同学都写了申请,惟恐自己“落后”,跟不上“潮流”,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递交入党申请。他们大多没有从实质上理解党员的政治责任和应承担的社会义务,而是基于“因为大家都申请,自己不申请就太落后了”,特别是当前大学校园中,入党热潮集中表现在低年级的班级同时集中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现象。还有部分学生看到不少同学申请入党一年多时间即被吸收入党,或者听别人说在大学期间入党相对容易,只要学习好或工作好,多拉拢同学,多接近老师,就可以入党,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投机心理递交了入党申请。此类学生对待申请入党的问题缺乏认真严肃的态度,他们争取入党的行为往往有始无终[3]。

2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的成因

形成入党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它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同辈群体、大学思想教育体系和个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国内外环境因素

国内外环境是个体社会化的宏观背景,它包括国际形势及国内环境。

2.1.1 国际形势的影响

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也伴随着政治全球化,不同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相互渗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科技和经济实力的优势,对全球传媒实行垄断经营,从而向全球灌输和倾销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苏东剧变”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更加猛烈,高等学校更是文化渗透与和平演变的前沿阵地。由于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又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产生困惑和疑虑,有的经受不住考验,就会步入思想误区。特别是入世之后,这种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的侵蚀和渗透更加激烈,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入党动机的负面影响表现得更加显著。

2.1.2 国内环境的影响

首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建设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社会情况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方面日益多样化,在价值观上也表现出多元化[4]。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抬头甚至泛滥,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一些沉渣在社会上趁机浮起。调查报告显示,有7%的同学认为党员“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威信很差。”这表明党内的腐败现象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给大学生的思想投下了阴影。其次,扩招和就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也使大学生思想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大学生就业体制由原来的计划分配转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个人条件是否优越成为择业成功的关键。许多用人单位把是否是党员作为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信号,学生党员往往被抢手的单位录用,并安排到重要岗位,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把入党作为目标,希望自己的政治面貌一栏能在大学毕业时填上“党员”二字,把入党作为谋取私利的资本,产生了扭曲的入党动机。

2.2 网络环境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对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互联网的积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互联网以西方语言为主导,英语文化在网上居于霸权地位进而使得当今世界面临单一文化的威胁,容易导致长期沉溺于互联网的青年一代对母语和本国传统文化的淡漠;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对信息传播的控制,极力向世界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中国宣传它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进行文化渗透与和平演变,对我国思想文化战线形成巨大的冲击,对求知欲强,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既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也充斥着许多黑色、黄色、暴力等有害信息,这些垃圾信息易于把青年大学生引入歧途,导致他们自我放纵,不道德和违法行为时有发生[5]。

2.3 家庭环境因素

家长望子成龙,也表现在了对待孩子入党的态度上。有“需求”就有“供给”,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党员优先”的做法,不仅使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出现偏差,也使某些家长的思想出现偏差,认为孩子入党可以在就业中增加竞争砝码,为家族增添荣耀。然而,他们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德育,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入党,而是灌输一些“别人能入党,你就能入党”、“把同学关系搞好,多接近老师,不行送点礼”等诸类思想,“强迫”孩子入党,在子女价值观念功利化的问题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4 学校环境因素

应该承认,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改变了精英教育模式,使得原本可能大多处于待业状态、引领社会亚文化潮流的“社会青年”随着高校扩招大量进入大学校园,而“社会青年”的进入打破了校园文化的单纯,它同时伴随着大量不良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导入,从而侵蚀和改造着大学原来优良的学风和教风,也带来了某些负面的思想,这些都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党建工作的难度[2]。

随着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的渐进,投身经济、适应市场成为部分大学生发展自我的重要标准和内容,他们把市场经济中一些消极现象如利益至上、金钱万能等引入自己的生活。大学实行收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后,使学生的经济、心理、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相当多的大学生择业原则为:高薪、白领、大城市,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和追求,影响着他们正确入党动机的形成[5]。

当前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体系在思想和内容上的时代性脱节。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专职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多的只是把这一群体当成“救火队员”、“全能选手”,这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和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角色尴尬。二是当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出现新面貌时,高校的管理服务模式依然是旧瓶装新酒,很难博得学生的认同,工作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理论学习时间充裕,特别注重形势与政策教育,但在教育方法上依然进行灌输式教育;由于现代资讯发达,党建工作者自身的信息汲取渠道和质量有时还不如培养教育考察对象来得丰富多元,从而降低了入党积极分子对教育联系人的心理认同,理论学习兴趣也逐渐减低。三是由于高校党建工作队伍与申请入党学生规模的比例较为悬殊,导致任务指标式的量化培养倾向较明显,只注重完成量,不注意保证质;集中教育较多,个别互动和深度教育较少,对学生党员评价容易以偏概全;只注重初期的教育考察,对入党后的再教育意识普遍弱化。四是为了激发和强化党员骨干和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党建工作者有时在有意无意地满足学生的功利需求和虚荣心理,入党的政治价值被部分地异化为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激励手段,从而慢慢形成对学生政治价值取向上的误导。五是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反差。校园围墙内外的反差,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使学生内心拓积着强烈的矛盾空间;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系的思想滞后和内容脱节,造成学生蕴涵于入党动机的激情与理性大打折扣,从而带来党员发展路径上不良的后续连锁效应[2]。

3 培养大学生正确入党动机的途径

入党是大学生政治价值和献身精神的选择,它承载着一种社会责任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价值,在青年大学生身上有宏大的成长教育空间和行为可塑性,培养大学生正确入党动机应当与“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理念相融合。首先要正视大学生中出现的入党动机偏差问题。调查报告显示,67%的同学信仰“共产主义”,96%的同学“想”入党,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主流具有基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信念的正确入党动机,我们在政治上要充分信任他们,对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应该肯定。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于2005年3月在南京大学给学生作《科学发展在江苏》的报告后,应某位学生要求回答“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功利多一些还是信仰多一些”的问题时,他说,“现在大学生要求入党时想得比较多的是个人动机,但他毕竟想的是个人的进步,这种个人的进步追求会在他将来的道路上逐渐融合到民族的进步追求、国家的进步事业当中去,这是一个终生奋斗的过程。大学生要求入党我认为是件好事,虽然他还比较幼稚,不太成熟,甚至带有个人的一些想法,但都应该鼓励。[6]”可见,偏差性的入党动机可以通过矫治和教育引导到促进社会文化进步、体现党员先进性的轨道上来。针对大学生申请入党的偏差性动机及其深层因素,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矫治。

3.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价值取向

加强党性教育,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中国共产党与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要求是根本。部分学生身上表现出的种种不良价值观归根到底是因为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和宗旨等缺乏一个正确完整的认识,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考察中,特别在具体实践指导中,应结合不同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作正反比较,不断明确与强化入党动机中的正确价值观与价值取向,要让争取入党的大学生意识到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政治信仰的确立,是一种思想道德价值的选择,是对自我道德修养的更高要求,要随时为人民服务而无私奉献,从而树立起新的入党动机[7]。

3.2 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1)把规模性、理论性教育和日常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回归生活、社会和日常,从而与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需求有机地整合起来。现在“自学→集中上党课→观看录像→听报告→撰写学习心得”的党员教育惯常模式忽视了学生从日常生活实践自我感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没有真实、细腻的感性认识,很难上升到抽象系统的理性认识。因此,新时期的入党动机培养教育工作应与社团、学术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建立高校之间、高校与社区之间的文化互动机制,让社会生活实践的养分丰富和滋养学生的大脑,在循序渐进中孕育正确的入党动机[2]。

(2)以疏代堵、疏导结合,实现由说教灌输型教育向引导性教育的转变。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增大、知识爆炸,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大多还担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管理工作者的角色,基层管理服务工作的千头万绪导致他们疲于应付工作,难以及时掌握和更新知识,有时对重要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现象给不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只能靠说教和灌输来教育学生,缺乏深入细致、贴近学生心灵的东西,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很多问题缺少引导[8]。因此当务之急,党建工作者应着重把握社会的新形势、学生的新特点,从而深入地推进大学生党员教育方法的创新。首先要及时把握当下社会的发展特征,把党员的培养教育同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和提高学生自我素质结合起来;其次要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性与可操作性,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教学生做人,把握公民道德的基本要义,然后再有机地过渡到更高层次的党员身份和角色扮演上。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则要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不追求速度,而是一步一步消解学生入党动机的被动性,将党员先进性转化为学生政治素养上的自觉诉求。

3.3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已由课堂拓展到了网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信息社会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应通过建立“红色网站”,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要把事关大学生学习生活如就业考研、校园文化、贫困资助、勤工助学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营造全新的平台。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等优秀思政网站,已经逐渐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良好载体。

3.4 拓展党建工作队伍素质

首先是“两课”教师。要适时改革“两课”教育,要求授课老师授课时不但要注重基本原理的分析,还要将最新时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到课堂和教材中来。其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生政治辅导员)。通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来化解他们的角色矛盾,从而提升学生对党建工作队伍的心理认同。

3.5 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当前,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比较集中,这是社会转型期的特点,而学生看问题相对较片面,部分学生对社会的阴暗面关注较多。我们要正视社会问题、正视发展矛盾,通过组织、引导学生讨论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事件,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理性反思中意识到社会发展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的道理,学会在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同时,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既作为群体性存在,又是具有自我个性的主体,“人文关怀”是对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与生存质量的关注,是对人应有的人格、尊严和需求的肯定[9]。只有把学生视为有自我诉求和自我实现需要的个体,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让学生对我们的教育产生认同感,在自我实现中不断改造自己,持续考验和锤炼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历久弥坚。

4 结 语

影响入党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入党动机的形成是持续发展的,有其科学的形成机理。高校思想政治和学生党建工作者应充分研究时代特点,认清社会转型、变化的大背景,与时俱进,在开展工作时适时做出科学的调整。教育应当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从而对学生深入地进行党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科学地构建与时俱进的高校党建体系,锤炼和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从而有效地发挥新时期学生党员群体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何定雄.大学生入党培训教程[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238-242.

[2]周明宝.背景嬗变与机制创新:社会学视角下当前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偏差研究[EB/OL].[2005-11-10].http://www.cycs.org/Article.asp?Category=1&Column=100&ID=856.html.

[3]蒋松.如何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EB/OL].[2005-12-14].http://xzf.2000y.net/mb/2/ReadNews. asp?NewsID=48516.html.

[4]彭漪涟,蒋建民.邓小平决策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32-238.

[5]殷士勇.校园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2):56-58.

[6]祖六四.江苏省委书记称当代大学生入党个人动机较多[N].扬子晚报,2005-03-27(1).

[7]颜晓初,戴亚虹.谈价值观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4):65.

[8]任治忠.寻找精神的家园——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的研究及对策分析[J].社会主义论坛,2004(7):19-22.

[9]林茜,施姬.护理需要人文关怀[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1):56.

猜你喜欢
入党动机党员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我是党员向我看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动机不纯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