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梦宇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 210003)
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和海洋战略探析*
帅梦宇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 210003)
通过对21世纪中国海洋安全环境的分析,阐述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在中国周边海域的利益纠葛和可能发生的矛盾冲突,特别是三方在台湾问题上利益和政策的矛盾,并由此提出中国在21世纪应该着力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经济利益,发展崭新的海洋战略,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海洋之路。
中国;海洋;安全环境;战略
周边国家以及在周边有力量存在与重大影响的区外大国是影响中国周边海洋安全环境的基本因素。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中国周边海洋安全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影响中国周边海洋安全环境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一)美国在中国周边海域的利益
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而且其欧亚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的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主要潜在对手,是中国地缘战略压力的主要来源。限制中国是美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中美之间的较量(包括在中国周边海域地区的较量)也不会在短期内停止和结束。因此,在中国的周边海洋安全环境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也是对中国海洋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
东部海洋方向历来是且目前依然是美国影响中国周边海洋安全的主要地缘方向,通过在韩国和日本驻军、发展同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包括军事安全关系)、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军事联盟与安全合作关系,美国从东北亚到东南亚与中国“近距离接触”,直接影响中国在东部海洋方向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利益。
美国在中国周围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即美军的前沿存在和前沿部署。目前,美国在邻近中国的韩、日两国分别驻有3.7万和4.7万的兵力。近年来,美国大力加强地处亚洲前沿的关岛的军事力量,大量前置战略性武器,增强对潜在对手的战略威慑和前沿打击能力,包括在关岛部署空射巡航导弹(这是美国首次在本土以外部署这种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攻击型核潜艇,宣布将在西太平洋地区增加部署一艘航空母舰,并在关岛阿普拉港加紧修建便于航母停靠的大型航道。美国还酝酿调整亚太驻军,将原驻日、韩的部队分散派往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基地,寻求让海军船只停靠金兰湾,并在菲律宾派驻地面部队,从而形成一条小规模但机动性更强的基地链。
目前美国对中国周边海洋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限制中国的同时,也同中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中国周边海洋安全的威胁。
(二)美国与台湾问题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强烈反对大陆使用武力实现祖国统一,同时又向台湾提供大量先进武器装备,企图维持海峡两岸“不独、不统、不武”的局面,阻挠两岸的统一。
但是中美双方对台独势力仍然以联手遏制为主,中国一方面加强军事准备,一方面要求美国加大压力,遏制台独分子。美国则既要加大对台独势力的压力,又要力戒北京动武。目前,中美两国“共同预防和管理”台海危机的模式业已建立,并获得初步检验。无论目的和动机的迥异,双方均愿意加强协调配合,防止局势失控,共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和中美共同利益。这是自1949年以来、1979年之后的历次台海危机所未曾出现的。也就是说,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台海危机中,只要不出现意外,这种“共同预防与管理”都可以发生积极作用。
在东南亚,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政策已由“消极中立”转变为“积极中立”,声称准备以“参与对话”等方式“帮助”解决争端。在南亚,“9.11”事件后,美国加大了干预印巴冲突的力度,以巩固其在南亚的战略利益。今后,不排除美国在一定形势下使用武力解决或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包括朝鲜半岛局势和台湾问题)的可能性。因此,大陆的海洋战略需充分考虑到美国问题。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民族情绪的对立较多地集中于历史问题,现在,除了“老问题”外,又多了新情况。而这些新情况,无论台湾、钓鱼岛或油气田,都与海有关。可以预见,中日未来的矛盾与冲突,或将集中于海洋之上。
(一)日本的“台湾情结”
台湾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某些大国参与其中。考虑这个问题时,我们把目光集中到美国,却往往忽视了日本。其实,日本同样是阻挠中国统一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利益和国家战略等方面的原因,日本某些人(特别是右翼分子)怀有浓厚的“台湾情结”,甚至将台湾视为“不在日本版图内的日本领土”。关于台湾问题,日本政府在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有正式的表态,即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并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立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善良的中国人一直认为日本政府已经正式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但是近年来日本官方的表态中却隐含着危险的伏笔。1996年4月10日,日本外务省亚洲局局长加藤公然在日本国会宣称:对中国关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主张,日本只是表示理解和尊重,而并不是承认;“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只是中国的说法,而不是日本的说法。
一旦台海有事,日本政府很可能搬出加藤式的解释,以便为自己干涉中国内政的非法行径进行诡辩。日本外交评论家加濑英明曾强调,“两岸若发生冲突,势必连带威胁到日本的安全,因此日本和台湾近来也开始在军事上展开互助交流”。2003年6月6日,日本国会通过“有事法则三法案”。该法案规定,一旦某国在日本领土附近集结军队,日本政府就可以据此判断为“有事法则”中的“武力攻击预测事态”,并进而启动自卫队作战机制。这意味着,日本政府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宪法对“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制约,可以随时启动战争机制。因为中国是日本的邻国,人民解放军只要集结军队,日本就可依据“有事法则三法案”相机行事。
(二)日本的海洋石油利益
中日两国都缺石油,却又偏偏是全球消费石油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第三的国家;全球产油45%来自海洋,新油井80%是在海上,东海油气田则是新发现最具有潜力的海中油田之一;绝大多数中国与日本石油的进口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及台湾东西两侧;历史上原属于台湾辖区的钓鱼岛原本无人闻问,1968年勘察证实其附近海域蕴藏着堪称“第二个中东”的丰富石油后,钓鱼岛风云才于焉而起。
京都大学教授中西辉政在日本《呼声》月刊上表示:台湾对日本的安全来说,是最后的生命线。如果台湾与中国合为一体,那么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周边就完全变为中国海,日本的船舶和飞机就将被赶出这一海域。此外,来自中东的石油被视为日本的生命,而这些油轮和运粮船的海上通道几乎都经过台湾周边。如果台湾被大陆收回,那么就意味着日本今后必须要与中国搞好关系。日本有些人认为,台湾如果回归大陆,就等于给日本人脖子套上了绳索。
(三)大和民族的危机意识与攻击性
日本是一个有着传统危机意识的国家。日本,1853年被迫签订《神奈川协定》之后,即默察国际新形势之变化,了解必须进行巨大变革,否则不足以言生存,乃于1867开始进行明治维新。这次比中国整整早了111年的日本“改革开放”,除了从制度革新着手,力求脱胎换骨之外,更深知海权及海洋实力之重要,决定自力造舰,全民投入,并从天皇起全国一同减薪。
有人曾针对历史作了总结,得出两点。第一,中日之间战争,除忽必烈外,均为日本主动侵略而起,动机为取得更多的土地与资源;第二,除唐朝中国海军明显优于日本之外,自明以降,日本海军均优于中国,反映的是海洋性格、海权力量及海洋战略思维在两国间明显的消长。
中国历史上曾是世界上最强的海权大国。中国春秋时代就已有成熟航线到达朝鲜、日本及周边岛屿。秦统一天下后,亦将海洋纳入统治,有徐福东渡。汉以下,到隋唐,海上丝路兴起,由广州至亚非各地。宋时,泉州已为世界大港。600年前的明初,前人经验累积已丰,造船、航海技术日臻成熟,加以指南针的发明,郑和七下西洋遂成就了不但是中国航海史而且是全人类航海史的伟业。郑和之后,就开始衰了。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国与明治维新还不到30年的日本对阵,却一败涂地。前后五百年,由极盛而极衰,对比反差之大,令人慨叹。中国海军力量衰败的最大的关键,就是始自郑和七下西洋后实施的“海禁”及“锁国”政策。
清朝灭亡,民国内战外患不绝,无暇顾及海权,固无论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国家战略的重点主要还是集中于大陆之上,海洋战略在国家整体战略中位置并不突出。直到1978年底邓小平决定“改革开放”,才终于改变了中国发展的思路和轨迹。自改革开放迄今30年,是中国海洋及海权思维自明以降近600年来终于再度出现的转机与复苏。
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从沿海开始,自然对海洋的重要有了新的体认,也对如何才能维护并扩大来自海洋的利益——即海权,给予了更多的重视;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之后,台海问题日渐凸出,背后还有美国因素。以军事手段在迫不得已时处理台海问题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海军(及空军)实力的强化遂置于优先地位;中日两国之间,如前所云,无论钓鱼岛、台海问题及新近东海油气田问题,均与海权有关。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将更依赖于海洋,维护海上安全和经济利益将是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新时期的中国面临着中美日矛盾、台湾问题及相关的海洋与海权挑战。面对此一新形势,中国必须要有新的海洋战略文化、海洋战略思维与海洋战略作为。
(一)发展“海洋战略文化”,需要教育人民不能自满于本土,对外来文化与文明应抱持着高度的兴趣与渴求,并视之为是对自身文化不断丰富不可或缺的挑战,同时还以认真、严肃及科学的态度来加以认识、吸收。“海禁”与“锁国”不是自卑就是自大,中国现在要的则应是不卑不亢,有容乃大的一种开阔气度,一如古代的唐朝。
(二)树立“海洋战略思维”,要求决策层具备海洋观念,紧扣着当代中国发展形势,两岸的统一不仅是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与否的问题,更是21世纪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上的要求。有鉴于台湾两侧是日本进口物资的生命线,从日本战略考虑,日本必须要控制台湾,此所以甲午战争胜利后第一个要的就是台湾。所以控制台湾犹如扼住日本的咽喉,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崛起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开辟“海洋战略作为”,是指不能仅止于回顾历史,中国应该从海洋教育、海洋研究(特别是海洋法)、海洋生态、海洋经济等每一个与海洋相关的领域采取新而积极的作为。有必要考虑设置海洋部,以统筹海洋战略、政策与作为。
2010-03-23
帅梦宇(1987-),女,河北阳原人,硕士研究生。